能活过80岁的冠心病人,身上大多有这4个特征,现在知道还不晚!

2024-01-17 22:11:5404:01 915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冠心病是我国居民的常见病,一旦患上无法根治,只能长期带病生存。很多冠心病患者朋友都很关心:得了冠心病会不会影响寿命?特别是对于做过支架的冠心病人,会不会和正常人一样长寿呢?

其实,如果能够注意健康生活方式,规范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一样可以健康长寿!通过调研发现,很多活过80岁的冠心病人身上基本上都具备以下4个特征,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冠心病是否影响寿命呢?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轻症患者无不适或只有偶发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冠心病并不是不治之症,而是和病情相关的慢性病,如果控制好,注重心血管养护,预防心梗的发作,冠心病患者也是可以健康长寿的。

长寿的冠心病患者都具备哪4个特征呢?

长寿的冠心病患者大多具备以下4个特征:

1)按时规律服药

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医生会嘱托其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控制心率的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调脂降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控制血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降压药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降压药。

这些药物可以延缓和控制病情,不能随便停药,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及时就诊,能严格按照医嘱长期规律服药是冠心病人长寿的主要因素。

2)规律的生活和合理的膳食

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对于冠心病患者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血压保持平稳,避免情绪激动引发的冠状动脉痉挛,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熬夜劳累引发的心肌梗死。

冠心病人平时日常生活中多食用清淡而营养丰富的食物,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做到这三低三高对于控制疾病有很大的帮助,饮食尽量多样化,荤素搭配,每餐七分饱。

3)坚持运动和戒烟戒酒

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增强心肌功能,使冠状动脉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对冠心病人益处颇多,但是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坚持运动的冠心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以改善冠心病所引发的不适症状,在运动中应注意安全性。

香烟中的尼古丁不仅会催化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导致内膜增生,喝酒同样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想要健康长寿一定要戒烟戒酒。

4)掌握急救常识

冠心病经常会突然发作,所以冠心病人家中应备用一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并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如突然感到胸闷不适时要迅速含服急救药品,并且卧床休息,如果症状不能改善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

总结

所谓的长寿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冠心病人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并长期坚持,坚定信心,一定可以健康幸福的生活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冠心病|健康

【内容简介】本书详尽介绍了冠心病的治疗、康复及保健方案,内容包括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常见症状、诊断要点、常用的检查结果判读、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

冠心病日常调理

这是一个懂得你“心”的地方,每周一、三、五更新。饮食、运动、服药、康复、心理、出行……得了冠心病,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靠谱、实用的解答尽在其中!腾讯医典知心医生...

by:腾讯医典

冠心病知识100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经常吸烟饮酒,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逐渐斑块形成,使动脉像生锈的血管一样,随病变进展而越来越窄,从而使流向...

by:爱心脏

智愈冠心病 | 50+人群防治冠心病 名医讲慢病

冠心病被称为“世界级冠状动脉灾难”我国近一半的死亡由心血管疾病引起而冠心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面对冠心病您需要做什么才能科学预防?您需要做什么才能精准...

by:健康50

冠心病离心梗有多远?

冠心病跟吸烟有关吗?吃素怎么还能得冠心病?心电图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吗?冠心病和心梗有什么区别?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哪些?什么样的情况需要下支架?支架能...

by:中国医大一院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高血压患者有两个新指标,可以区分是否容易脑梗塞

by:心脏科医生张晶

胆固醇的故事-冠心病的秘密

胆固醇本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但胆固醇升高会损坏血管,危害心脏。现在它已成为健康杀手。降低胆固醇,防治冠心病已刻不容缓。

by:雪亦安

声音主播

158337045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