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鸟01-06【完整】四爷与四奶奶情系子牙河畔 作者-李东辉 播-海燕

2024-01-21 02:24:0140:20 47
声音简介

绿    鸟


作者:李东辉 演播:海燕 




说来遗憾,四爷是村里乃至全县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而我活了五十多岁,却从未见过我的四爷。



    我太爷共有四个儿子,四爷是最小的一个。那时,我家有几十亩地,日子还算过得去。四爷是老生子,老太爷对他很是娇宠。七岁,送他去邻村一个老秀才那里念私塾。可是,四爷生性刁钻调皮,心思全不在念书上。一次,老秀才在教几个学生念过《百家姓》、《千字文》之后,一时兴起,便摇头晃脑地教孩子们诵读起唐诗来。那天老先生教孩子们背诵的是李白的《赠汪伦》。孩子们见这诗合辙压韵,朗朗上口,诵读时都用心跟老秀才一句句的读。唯有四爷还想着早晨的山芋粥好喝,压根没听清老先生教读的诗句。待学生们背过几遍后,老秀才就让他们一个个站起来单独背诵。当几个学生一一背过之后,该轮到四爷站起来背诗了,他只记得老先生念过几句“李白乘舟什么什么的”,哪里背得下全文。他硬着头皮站起身来,心里有些发毛。不过,他生来就好恶作剧,心想,反正手掌得挨板子了,就心一横顺口念道:“李白盛粥将要喝.忽见里面山芋多”。哄的一声,屋里的孩子们禁不住大笑起来。就连老秀才也忍俊不禁,“噗哧”一声笑出声来。他没有用竹板打四爷的手掌,只连连摇头叹息道:“朽木不可雕也,尔等顽劣之辈,难成大器。”


    四爷断断续续念了六年私塾,虽是贪玩好动,但他天资聪慧,却也喝了一点墨水。特别是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他对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但对于学国文还是用心的,特别是对怎样写“尺牍”和“呈状”很感兴趣。老师问他为什么对这些特别用功。他说将来打官司用得着。当时,老先生以为这是小孩子的胡言乱语,只不以为然地摇头笑了笑。谁知四爷长大以后,竟真的以爱打官司好告状闻名乡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第一场官司竟是跟县长打的,并且还赢了。


    小日本投降的那年年底,县里来了一位叫秦小天的国民党县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秦县长也想有所作为,留一个造福一方百姓的美名。他得知子牙河有几十里流经本县,且常有水患发生,于是,就想在治理河患上做做文章。


这年秋收后,秦大县长就下了一道手谕,向全县各村征捐、派夫,疏浚子牙河道,同时开挖一条南北走向的沟渠与子牙河相通,意欲起蓄水排涝之功。


我们这个村座落在县城南九里处的子牙河北岸。在我们村西三里处还有一个村子名叫十里弯,经过勘查,决定在十里弯村西开一条南北走向的沟渠与子牙河相通。这条沟渠所以选址于此,一来是因为这里距子牙河流经过的县城上游有十多里,一旦子牙河发大水,可通过这条沟渠泄水,以确保县城的安全。二是因为十里湾村西是很大一片盐碱地,在这里挖渠,可少毁良田。


本来,这个施工方案是合理的,可是,十里湾人却以为这样吃亏。他们认为我们村只受益而不损地,太便宜我们村了。于是,十里湾的村民家家出钱,推出村里一个在本县颇有名望的乡绅四处活动,上下打点。最后,竟把五百块现大洋送进了秦县长的府邸。秦县长的清廉之心被这五百块沉甸甸的现大洋给买走了。他大笔一挥,竟把这沟渠挪到了十里湾和我们村的中间来了。一旦沟渠在此处通过,我们村近三百亩保命田就要毁掉大半。全村老少眼看着种了几辈子的良田就要毁于一旦,个个心痛如焚,然而卑微低贱已浸入骨髓的柔顺百姓,怎敢与官府作对?再加上惧怕十里湾人多势大,也只能是泪往肚子里咽,敢怒不敢言。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前来挖沟的民夫就要破土开工了,简直就像绳子勒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就在这时,年仅二十岁的四爷霍然站在领头挖渠的人面前,手里握着一柄铮亮的铁锨,一字一句地对那人说:“你要敢在这里动一锨土,我立刻废了你!”四爷的话音虽不高,但那脸上的表情和那镇定的话语分明隐含着一种杀机。那个民工头被吓住了,他吱晤着说,这是上支下派,由不得自己做主。四爷胸有成竹地说:“这不要紧,你回去跟秦县长说,有一个叫李绍先的人不让挖,你就说我要跟他打官司。”这领头见状,以为四爷定有来头,就带着挖沟的人散去了。


    说告就告,四爷自知,在本县告县长是混蛋才干的蠢事。他把一张诉状直接递到了天津国民党省政府。他告了秦县长一个贪赃枉法、私改水道,乱毁民田的罪名。不料,这呈状先落到了一个与秦县长有私交的省政府要人手中。这位要人暂时将这状子压了下来,然后迅即给秦县长写了一封信。他在叙说情由之后写道:“此人文笔犀利,言词句句切中要害,倘其所诉属实,切莫一意孤行,因小利而坏大事,误了前程。”秦县长见此信后,不觉出了一身冷汗,顿觉那五百块现大洋火烧过一般烫手。没过多久,那条造福百姓的沟渠便按原设计方案破土动工了。


    四爷的一纸呈状,保住了村里的几百亩粮田,全村男女老少都把四爷看成了顶天立地的好汉。就连村里房地最多的马财主也仰着脸、含着笑看四爷了。此时的四爷却在心里合计着另一桩事。他想,一县之长输在了自己的笔下,他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寻机找他的麻烦。从小好斗不驯的四爷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准备着一旦有人要报复他,他就再接着打官司告状。正值二十岁,血气方刚,心高志大的四爷,自以为这个偏僻的小村决不是他施展抱负的天地,就连那个巴掌大的,土里土气的县城对他都没有丝毫吸引力。四爷觉得,和县长斗斗倒也不错,能长点见识。果然,再次与秦县长打交道的这一天来到了。



    这年腊月底的一天早晨,家里人正为过年忙碌着。突然,县衙来了一个人,面无表情地把四爷叫走了。一向谨小慎微,最怕沾惹事非的太爷和全家人都吓傻了。房上掉点土都要心惊肉跳的老太竟瘫软在床上,全家人都深信,县太爷跟我家算账的日子到了。哪料,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四爷居然安然无恙,轻轻松松地回来了,而且,他那张英俊中透着倔犟、傲气的脸上还挂着一种异样的,很是快乐的笑意。


    原来,这位熟读经史子集的秀才县长还留有一些旧文人的习性。他不但爱钱财,还爱人才。自打他接到那位身居要职的友人的私信后,就想见识一下告他的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贤才隐士。他先是向那位友人要那份状子。由于事未弄大。那状子也就无关紧要了。所以,秦县长很快就拿到了四爷的那份诉状,当他读完状子的全文后,不禁又惊又叹,惊的事这呈状文笔老辣,句句如刀如斧,倘有人据此追究下来,他这县长还真有可能落一个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叹的是穷乡僻壤,山野村夫,竟也有此等文墨锦绣之人。于是,也就对写状人起了几分仰慕之情。就在沟渠竣工,年关将至的时候,他差人把四爷叫到了私宅。


    在没见到四爷之前,秦县长以为写诉状的人一定是个银须朗目,满腹经纶的老乡绅。哪知差人领进来的,竟是一个肩宽体阔,拖沓中透着几分精明的青年。年过半百的秦县长惊讶之余,心下便也生出几许“后生可畏”的感叹之情。


    客厅里,秦县长和四爷分坐在一张八仙桌两边的太师椅上,海阔天空地谈古论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四爷养成一个毛病,无事闲坐的时候,总爱用一细棍儿或纸捻捅鼻子打喷嚏,而且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此时,他边东拉西扯地同县长大人说话,边随手撕一条放在八仙桌上的宣纸,然后用手搓成一个虫似的纸捻儿捅进鼻孔,旋即便是声如洪钟一声“啊嚏”。这一声声的“啊嚏”和那常含带着调侃与诙谐的谈吐引得内室里不时传出女孩儿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原来,这秦县长的内宅里还藏着一位妙龄女子,这着实让四爷大感意外。


    这女孩名叫秦淑惠,年方十七,是秦县长的小女。正在县立中学读书,这秦淑惠生得柳眉秀目,身材苗条。由于家庭的优越和爹娘的娇宠,淑惠十分任性、执拗,加之在外面接受了一些被她父亲斥为伤风败俗的新思想、新观念,常常是心血来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日,正值学校放寒假,她在客厅里跟父亲练毛笔字,四爷进来了,她转身躲进了内室。顾盼留神间,她也大略看到了四爷的神情样貌。也不知为什么,当她看过四爷一眼后,心竟然莫名其妙地乱跳了一阵。四爷和她父亲谈话的时候,她不知不觉地侧耳细听起来,且不时撩起布帘,露出半张俏脸向客厅里偷看一眼。四爷坐着的那个位子正对着内室的门口。淑惠的每一次露面,四爷都看到了。他的情绪被淑惠那明眸粉面撩拔得愈加兴奋起来。他跟秦县长的谈兴更浓了。言语神态虽郑重谦恭了许多,但那“啊嚏”声照旧接连不断。


    人老心迟,好交健谈的秦县长对这一切毫无察觉,他自认为遇到了知音.且将四爷看成了忘年交,执意留四爷在他家吃午饭,并且还把夫人和女儿请上饭桌。像是被什么魔法指使着一样,饭桌上,四爷和淑惠的目光不时碰到一起,心也随之乱跳起来,放进嘴里的菜肴也不知是酸的,还是甜的,以至四爷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竟骂起今天的日头走得太快了。



    自打结识了秦县长,四爷就常往县城里跑。他有时去找秦县长,有时就带上一些花生、红枣等去县立中学找秦淑惠。如果是一个普通老实的乡下后生,他是绝不敢对县太爷的女儿产生非分之想的。可四爷不。他不老实,且胆大包天。他觉得自己有资格和淑惠交往。他喜欢淑惠的大而圆的眼睛和那常抿在一起的小嘴儿。


也不知淑惠觉得四爷哪点可爱,她很愿意他去找她。当她站在四爷的面前时,温顺的像一只小猫。就这样,他俩不知不觉地偷偷往来了一年多。


    第二年的夏天,在县中学放暑假的头一天上午,四爷利用进县城赶集的机会找到淑惠。他告诉淑惠,明天中午到县城边的子牙河边的柳树下等着她,他说要去河坡苇地里给她捉绿鸟。


    子牙河近水的岸边,生长着一片片芦苇。夏天,绿油油的芦苇又高又密,仿佛在一片片深深的绿色里隐藏着许多神奇的故事。苇丛里栖息着许多水鸟。有一种身体和麻雀一般大小的小鸟,这种鸟除去嘴的两侧和脚爪是乳黄色的,其余周身的羽毛都是翠绿色的,好看极了。当地人都称这鸟为绿鸟。绿鸟很好看,叫出的声音也好听,就是不好捉,绿鸟十分机警,绿色的身体跟芦苇一个颜色,伪装的极其巧妙,常常是只闻鸟声啁啾,却难觅它的踪影。


这天中午,淑惠坐在城南子牙河边的柳荫下,等来了跑得遍身是汗的四爷。淑惠朝着站在面前的四爷甜甜地一笑,然后朝苇地深处呶了呶嘴,于是,四爷就钻进了密密的苇丛中。


淑惠在原地坐着,手里拿着一方洁白的手绢,不时用小手叠来叠去。忽然,苇丛唰唰地一阵作响,淑惠抬起头,啊!只见身穿白粗布汗衫的四爷手里正抓着一只小鸟朝她笑呢!那黄嘴绿身的小鸟被四爷抓着两条腿,扑楞楞地扇动着羽翅,真是可爱极了。淑惠兴奋地笑着,站起身来,正要去抢他手中的小鸟,谁知四爷却把头一缩,又钻进了密密的苇丛里不见了。淑惠只听到小鸟啾啾的叫声。此刻,她忘掉了一切,禁不住也将柔软苗条的身子钻进了苇丛。


四爷手里抓着小鸟笑着,躲着,淑惠笑着、跳着去抢小鸟。不知不觉中,他们走进了苇地深处。突然,淑惠的脚被苇根绊了一下,一个趔趄,就扑倒在四爷的怀里。四爷抓着小鸟的手松开了,小鸟“腾”地一声飞走了。四爷连忙伸手去抓那小鸟,却落在了淑惠那丰满而有弹性的胸脯上。淑惠的脸一下红了,她连忙用手去推四爷的胳臂,然而,哪里推的动。四爷的呼吸粗重起来,他的心被一团火燃烧起来。眼中闪着野性十足、又让人心慌气短的光。淑惠完全被这目光吓惊了,她一面用力挣脱着被四爷紧紧抱住的身子,一面小声而急切地骂着:“你放开我,混蛋!”然而,晚了,她的衣扣已被四爷粗壮的手拉开了,那喘着粗气的嘴已贴在了她坦露的酥胸上……


    淑惠无力地坐起身,将零乱的衣服整理好,抬起挂满泪花的双眼望着被她抓挠的周身是血印的四爷,悲痛而无奈地哭诉道:“没想到,你是这样一个粗野的人。我跟你来往,不过是想和你做个朋友,可你……你滚开吧!我再不想见到你了。”坐在一旁的四爷却丝毫没有感到羞耻,反而理直气壮的说:“我滚到哪去?我就是喜欢你,就是要娶你做我媳妇。你甭看不起我,终有一天,我会比你爹还强的。”他这样说着,随口把嚼在嘴里的一节苇根用力吐在地上。


    半年后,迂腐无奈的秦县长只好把淑惠许配给了我的四爷。一来是因为淑惠怀上了孩子;二来是秦县长也的确有点喜欢四爷。他以为四爷秉性聪明,机智能干,如把他带在身边,假以时日,说不定将来能在官场上混出点名堂。


四爷和淑惠结婚后不久,秦县长把四爷招进县府,委给他一个起草文书的差事。不久,秦县长又通过他那位同窗的关系,把他这位东床快婿弄到了天津省府衙门,谋了一个差。就这样,淑惠成了我们李家的媳妇,也就是我现在的四奶奶。



    听奶奶跟我讲,淑惠在嫁到李家后两个月,生下了一个死婴。不知何故,从那以后淑惠就再也没有怀上孩子。


    四爷在苇丛深处对淑惠发下的誓言绝不是吹牛说大话,他到天津省政府不久,就凭着自己的机灵劲儿,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关系搞得妥妥贴贴。他深知,在那么一个人鬼难辨的圈子里混饭吃,必须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同时还得找一个树大根深的靠山,否则,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休想出人头地。


    四爷到津后的第二天,就拿着秦县长的亲笔信,找到他岳父那位在省党部担任要职的同窗。有打官司的那个茬,加之四爷生来不惧官场,这位政界要员,对四爷颇有好感。很快,四爷就成了他家的常客。


    这天上午,四爷提着一大兜刚上市的胜芳河蟹来到这位要员宅邸。客厅里,已经坐着六七位津门上流社会的名人政客,他们边品茗闲聊,边附庸风雅地欣赏着主人家藏的古玩、字画。跟这些西服革履、油头粉面、酸文假醋的城市文人、官僚混在一起,四爷打心眼里腻烦他们,甚至鄙视他们,可他又不敢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去冒犯他们。


四爷今天到这里来,是应主人之邀,一起鉴赏一件新购的古代瓷器。


    十点多钟,古董老板带着一个小伙计准时赶到要员官邸。一番寒喧客套之后,老板让伙计从一个精致的硬木匣里取出一个尺把高青花仕女瓶,看此瓶做工极为精细,釉面均匀光润,质感极佳,瓶身长短不一的鸡爪纹明显带有清初官窑烧制瓷器的特征。再看那仕女图案,更是玲珑剔透,美妙至极,但见这仕女高挽发髻,身着盛装……体态婀娜,神情端庄、典雅,着实令人赏心悦目。老板手捧瓷瓶,边向主人夸耀这瓷瓶的精妙之处,边介绍这瓷瓶得来的不易。最后,老板对主人说:“常言说宝剑送英雄,红粉赠佳人,货卖识主,此瓶到了您手,也算是落得其所了”。


    在场的人,也都似懂非懂地对这瓷瓶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不休,唯有四爷冷坐一旁一语不发。


    正在主人拿出二百块现大洋要买下瓷瓶时,四爷猛地从角落的座椅上站起身,他说:“且慢,这瓶不值二百块”。四爷话一出口,语惊四座,古董老板更是大感意外。此前,他好像没注意到这个年轻人的存在,四爷冷不防说出的话着实让他感到困惑不解,他倒不担心这桩买卖黄了。凭他二十几年做古董的经验和眼力,老板对瓷器的真伪价值是有自信的。他是被四爷身上某种气质给弄懵了。看这年轻人不过二十几岁,神情举止明显带着乡下人的土气,听那说话的口音,看他那双粗壮的大手,断定他是个乡巴佬无疑。然而似乎又不像,年轻人的眼角眉梢透出的一种锐气与沉稳,分明又让你不敢小视于他。老板不明白这位要员家里何以来了这样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年轻后生。


    客厅里静了好长时间,还是老板沉不住气了,他把一种极不自然的笑挤到那张圆胖的脸上,不卑不亢的问了一声:“这位先生,可是行家了,您说这瓶不值两百块,想是定有缘由了,可否赐教一二?”四爷嘴角微微一翘,显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讥笑,他反问老板道:“老板是装糊涂还是真的看走了眼,你凭什么说这瓶是清前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货?”老板似胸有成竹,他将瓷器举到四爷面前一一说着:“单凭这瓶的收口、造型、胎体,特别是烧制此瓶时裂出的鸡爪纹,实在是前三代定窑瓷的手法与特征,您再听这瓷瓶胎体的声音,更是非三代定窑产物莫属了。”说着老板右手中指食指上下一搭,在瓷瓶上轻敲几下,瓷瓶果然发出几声清脆的金属音。四爷不屑地一笑,没说什么,而在坐的几位政客名流则有些不耐烦了,他们明显偏向老板这一边,纷纷用一种鄙夷不满的目光看着四爷,似乎在说:“乳臭未干的乡下小子,你见过啥世面,怎敢在这里大胆妄言,胡说这瓶不值两百块,你大概是凭生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吓住了。”


主人似乎也对四爷有了反感,以为他在他家随便造次说了错话.不仅自己栽了跟头,还让他这位以斯文博学自居的名流脸上无光,丢了面子。然而,毕竟是他请来的客人,要员也不好发作,他重新拿起二百块钱。不料四爷又开口了:“冯伯(要员姓冯),这瓶是后人仿制的,绝不值两百块。”一听这话,老板急了,一改刚才的谦和之态,脸红脖子粗地高声道:“你要能找出凭据证明这瓶是假货,我就当场把这瓶摔了,并且不再吃古董这行饭了。”老板指天划地,脑羞成怒,干他们这行的,赔钱是小,看走了眼,伤了名声就完了。他丢不起这份人。


四爷见时候到了,他不慌不忙的从老板手中接过瓷瓶,手指着瓶壁上的仕女图说道:“诸位请看这仕女的脚。”只是一句话,就像一声炸雷,把全屋的人都给震了。过了好半天,先是老板醒过神来,但见他面色腊黄,伸出发颤的双手,边去拿四爷手中的瓷瓶,边嗫嚅着:“佩服,佩服,我栽了。”四爷挡住老板伸过来的手。他唯恐老板真的把瓶给摔了,此时,其他人一脸傻呆的表情,尴尬地咽着唾沫,他们如梦初醒般暗自骂自己:“真他妈笨,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古代女人讲究缠足,所有仕女图的美术作品,都是把脚藏到裙裾里面,看这瓶上的仕女,一双脚不仅展露裙外,且非常之大,这分明是民国后的画风,前三代怎么会有这样的仕女图案呢?


四爷平和地对一脸苦相的老板说:“您不必摔这瓶了,这行饭您还照旧吃,我没说这瓶是假的,而是说它是后人仿制的,仿制人定是民国中人,他的仿制技艺无疑是十分高超的,否则到不了此种以假乱真的地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此人无意仿制,他只是利用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前三代的工艺流程,烧制方法,制做的新瓷。否则他不会粗心到把民国作的仕女图错贴到前三代的瓷瓶上,除非他有意要耍弄外行人”。老板脸一红,挤出的笑比哭还难看。


四爷的一番言论,彻底征服了在场的客人,心中的鄙视被“后生可畏,人才难得”的赞叹所取代。末了,古董老板以二十块现大洋的价把瓶转让给这位要员。


    中午,当又肥又鲜的清蒸河蟹摆上餐桌的时候,各位名流雅士纷纷跟四爷敬酒碰杯,称赞他年轻有为,为主人少花了一笔冤枉钱。不料四爷却笑着说:“其实,冯伯不仅没花冤枉钱,反而捡了一个大便宜。”众人大惑不解,难料根由。冯要员也沉不住气了,他催促四爷到:“绍先,别卖关子了,快说这是怎么回事”。四爷以十分肯定的口吻说:“这瓶虽不是前三代的东西,但也不是民国后人仿制的,它是一件难得的日本古代慕府时期的瓷器。”四爷叫人拿来瓷瓶,指着釉面的鱼鳞状的青花瓷体和仕女图案说:“请看这瓶的下端靠底的地方有泪痕状的小凸点,这是瓷釉在窑内刚受热时釉料下流落下的痕迹。除此之外,此瓶的其他制做工艺,烧制方法都和中国清前期的官窑瓷器没有差别。因为中国的制瓷手艺日本人都掌握了,唯独如何防止釉料下流的方法没学到手,就流下这样一个标记,还有瓶上的仕女,脚露在衣服外面,正说明日本人没有缠足的习惯。她穿的衣服乍看上去像是唐朝盛装,但仔细辨认一下衣服的长短及裙带的装饰图案,就可以认定它是日本的和服,而非唐人盛装。各位,请看,这裙子下部的樱花图案,便是明证”。


    四爷的这番言论,令在坐的众人目瞪口呆了。他们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手握筷子,却忘了它的用处。他们实在搞不清楚,眼前这个还带着一些土腥味的年轻人何以有如此才气,他们简直要五体投地了。末了,四爷说:“这个日本古瓶所以流落到此,定是日本投降撤退时哪个高级军官匆忙遗落的,此瓶别说在中国极为罕见,就是在日本也是收藏家追寻的珍品,论价值至少不下八百块现大洋”。



    四爷一鸣惊人,他迅速成了天津上流社会的红人 。职务也由一名普通的科员一跃成为科长,到天津后不到半年光景,他就在李公楼一带买了一处宅院。把淑惠接来同住,一来他想念贤妻,二来是要让淑惠帮他在天津建功立业,别人不知道四爷的底细,他自己明白,他哪有那么大的学问,他那点古董常识还不都是这两年在秦县长家从淑惠那里学来的。秦县长也是个古董迷,家中有不少藏品,每次四爷去,淑惠都拿给他看并把鉴赏古玩的一些常识方法说给他听。四爷极聪明,记忆力又好,淑惠有口无心的讲解都被他记住了。不曾想歪打正着,一只瓷瓶让他露了大脸,为他打开了一道通天大门。因而他就愈加爱恋淑惠,感念淑惠,他身边需要有文化有教养的淑惠,为他的宏图大志帮忙助力。


    淑惠进津的时候没带多少行李,可她没忘了带上那个精致的鸟笼,笼子里有两只美丽的绿鸟。


    淑惠跟四爷在天津住了不到一年时间,转眼到了一九四八年年底,就在解放军兵临城下、平津战役即将打响的前夜,四爷突然奉调去南京国民党中央财政部供职,淑惠本想随他前往,考虑到战事吃紧,兵荒马乱的,不安全。四爷把淑惠托附一位老乡送她回了乡下老家。到家后不几天,四爷送她的那两只绿鸟就死了。


    一九四九年四月中旬,就在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前十天,淑惠接到四爷的最后一封信,四爷在信中告诉淑惠,说他很快就能回家了,以后再也不跟她分开了。然而,直到今天,四爷也没回来。


    关于四爷的下落,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四爷在回家的途中被乱枪流弹打死了;二是说,四爷早在天津时就成了中共地下党,他去南京供职是受党的派遣,否则,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是出不了天津城的。四爷到南京后工作非常出色,为我军占领南京,顺利接管财政事务立下大功。南京解放后,他做了一个不小的官,又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大学生,他不愿再给自己找麻烦,就一直没回老家;三是说,四爷一直没有公开身份,而是随国民党去了台湾,继续从事秘密工作……总之,四爷是在四九年失踪的,而我则是六二年出生的,所以我说我从没见过我的四爷。不过,四爷写给四奶的信我是亲眼见过的。直到今天,四奶一直都像藏宝似的,珍藏着四爷的来信,发生在苇地里的那件事的细节,也是四奶亲口讲给我听的。我问四奶,恨不恨四爷?四奶一声轻叹:“唉,我谁都不恨,我只恨那专门生长在苇地里的绿鸟。”


    从前,无论是听奶奶或村里人讲四爷和四奶奶的故事,还是看四爷写给四奶奶的信,听过了,看过了,也就把它丢在了一边。我听过许多故事,但从未用心琢磨过。而今,人到中年,怀旧的情绪日渐浓厚,过去听过的那些故事在记忆的深层浮现出来,且愈来愈清晰了。仔细回味一番,倒觉得颇有些意思。于是,就学着编造起文章来了。不过,我讲的这个故事决不是胡诌的,这的的确确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信,你去问我的四奶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完整

左颜是位集实力与颜值于一身的原创歌手。2013年,左颜在人人网注册账号并发布过自己的一批原创作品,其单曲小样播放量高达在10亿至19亿次,得到了人人网15万粉丝...

by:华语音乐

绿野仙踪完整版

《绿野仙踪》又名《奥兹国仙境奇遇记》,这个系列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创作的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号称“美国版的《西游记》”哦!欢迎订阅!

by:日月联盟

小鸟趣事多 英文完整版

专辑每周更新欢迎大家<关注><订阅><收藏><点赞>在评论区与我互动,期待你的到来^_^让聆听成为一种习惯,一起加油吧!

by:安娜_公主

绿野仙踪(经典完整)

快来和多萝西一起成长和冒险吧!

by:婉儿讲故事

绿野仙踪(完整版)

《绿野仙踪》是清朝时期李百川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

by:虹雨书库

成为完整而性感的女人(完整)

唤醒爱、智慧、性能量的十堂课

by:九月咕噜

完整的成长

人的成长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然后由精神升华——这是人内在的不同存在层面,这些奇妙的内在部分将协助儿童自己创造出一个专享的自我。完整的人...

by:谨鸿心理

完整的成长

儿童在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外在环境中经历完整的成长,构建内在的自我,成长为完整的人。

by:shirley_323

完整的成长

儿童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外在环境中经历完整的成长构建内在自我,成长为完整的人

by:蒙特梭利教育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