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推新作《东北故事集》,还绘“稚嫩小画”当封面

2024-01-22 12:49:3005:26 327
声音简介

“大寒。暮色深沉。此刻读小说犹如泡澡,身心安泰。即将踏入60岁门槛的我,有40年是在小说的岁月中,可见虚构是多么迷人,多么有生命力!”近日,迟子建新作《东北故事集》出版,她发了一条微博介绍自己的新书,“这个冬天我们‘尔滨’人都在‘猫冬’,把冰雪美景留给南来的小金豆们。封面稚嫩小画由我绘就,愿北方的原野,岁岁繁花似锦!”

提到东北文学,绕不开黑龙江作家迟子建。19年前,她的那部《额尔古纳河右岸》出版后,不仅摘得了茅盾文学奖,至今仍是畅销不衰的经典之作,在2023年图书销售虚构类榜单上位列首位。新作《东北故事集》收录了迟子建近年来创作的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喝汤的声音》《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与《碾压甲骨的车轮》。

近年来,迟子建因工作原因去往许多年轻时到过的省内市县,故地重游,便生出万千感慨,她说,“世界的颜色仿佛暗了一层,那些隐匿在冻土深处的故事,以前似乎是浑噩的,如今却鲜润明媚,像熔岩一样漫出地层,闪烁着,跳跃着,让我看到了艺术的霞光。”加之写作时间因工作变得碎片化,难以像以前那样有充足的时间经营长篇,便尝试用中短篇演绎这些东北故事。

前两篇都是由现实进入历史。首篇《喝汤的声音》写于2021年,聚焦海兰泡惨案,述说哈喇泊家族三代人在黑龙江畔的生死传奇与爱恨情仇。“在虚与实之间,我找到了一个饶河的‘摆渡人’,或者说是一个幽灵,来做主讲人。”在后记中,迟子建谈到了这篇作品的创作心得,“因为确定用短篇承载这个故事,所以写的时候不停地捶打和挤压它,不断地‘收’,让一条河瘦身为溪,写完后意犹未尽,我明白对这样的东北故事的叙述信心建立起来了。”

第二篇中篇小说《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于2022年开始创作,讲述徽钦二帝在黑龙江五国城被囚的岁月。迟子建谈到,这篇小说运用两件叙事“助推器”,一个是白釉黑花罐,一个是碑桥,前者是根据史料虚构的,后者源于她参观五国城遗址时看到的一块碑,它们曾做过牡丹江大桥的基石,在波涛中不知渡过多少往来的人,迟子建将它们放在那些对徽宗来说风雨如晦的日子,小说的人物因之复活。

迟子建 图据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篇小说《碾压甲骨的车轮》,起笔于2022年秋天,一直到2023年春天才完成初稿。小说以晚清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围绕一桩迷雾重重的失踪案,探寻人类心灵世界的烛火微光。

“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性的风雪,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的歌哭,都让这个文本开始时有点沉重。”罗振玉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迟子建认为,用小说接近这段历史,是在发挥文学不可替代的独特性,“那期间母亲在我这儿住了三个月,我跟她讲了大致情节,双休日我开足马力写作时,一从小书房出来,她总问我写到哪儿了,每次我都说写到马车要出城了。所以她回乡时没对我说别的,只撂下一句:我可得走了,在这儿太耽误你了,快让马车出城吧!”

伴随着《东北故事集》的出版,迟子建也即将迈入六十岁的门槛。“六十年,我有四十年是在小说的岁月中。六十年,我有三十多年是在怀念已故亲人的日子里。”迟子建说,如果说这世上有一条绳索可以缚住不羁的自己,那一定是写作。“能够一路走到今天,我特别想感谢鼓舞了我的亲人、友人和读者。当然不仅仅是人,还有那山岭间深沉的水流,青草上晶莹的露珠,划过长空的飞鸟,不惧燃烧的太阳,有盈有亏的月亮,踏着泥泞的野鹿,迎风斗雪的苍松,耕田的牛,负重的马,洄游的鱼,等等等等,都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美好、不屈和安详,无言地鼓舞了我。”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王力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新上专辑】《东北故事集》著名作家迟子建全新作品

现看现读,难免口误,不喜可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全新作品!◎描摹自然与人性的风雪,跨越历史与现实的泥淖!本书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迟子建的...

by:读课文的男同学

迟子建散文

“悲伤与孤独,坚韧与平静,是我们人生各种际遇中会面临的生存状态与选择。”

by:筱珂FM

迟子建小说

含三获“鲁迅文学奖”《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by:筱珂FM

迟子建小说集

迟子建短篇小说,通过一坛猪油,描写一对林业工人夫妇和他们的家庭故事。

by:黎明晓阅

泥霞池(迟子建)

泥霞池,一个洗污涤垢的场所。一个农民工短暂栖息的人生驿站。某一天,初出茅庐的农村小伙陈东一身清白,跟着师傅住了进来。与众多形形色色的民工兄弟朝夕相处,耳濡目染,...

by:树下长椅

迟子建散文精选

迟子建,1964年出生于漠河。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越...

by:书斋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