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第十三封至第十七封

2024-01-25 14:53:1817:33 17
所属专辑:曾国藩家书
声音简介

第十三篇致九弟:积劳之人,非成名享福


【原文】


沅弟左右:


接初四、初六日两次来信,知初五夜地道轰陷贼城十余丈,被该逆抢堵,我军伤亡三百余人,此盖意中之事。城内多百战之寇,阅历极多,岂有不能抢堵缺口之理?


苏州先复,金陵尚遥遥无期,弟切不必焦急。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此次军务,如克复武汉、九江、安庆,积劳者即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算十分公道,然而不可恃也。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


厚庵坚请回籍养亲侍疾,只得允准,已于今日代奏,苗逆于二十六夜擒斩,其党悉行投诚。凡寿州、正阳、颍上、下蔡等城,一律收复,长、淮指日肃清,真堪庆幸!


郭世兄于十二日到此,大约暂留安庆小住。牧云定于十五以后回湘。弟近日身体健旺否?吾所嘱者二端:一曰天怀淡定,莫求速效。二曰谨防援贼、城贼内外猛扑,稳慎御之!


顺问近好。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译文】沅弟左右:接到初四、初六两天的来信,得知初五晚上用地道轰陷敌人的城墙十余丈,后被敌人奋力抢着堵塞,我军伤亡三百多人,这是预料中的事情。城内的敌人多数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哪有不去抢堵缺口的道理?苏州已经收复,金陵的攻克还是遥遥无期,但弟弟大可不必着急。自古以来大战争、大事业,人的谋划只占十分之三,天意占十分之七,往往劳累多的人并非是成名的人;成名的人也并非享福的人。以这次军事而言,如果攻克收复武汉、九江、安庆,劳累多的人就是成名的人,从天意上说,已算十分公道。然而,不可以居功。我们兄弟在积劳二字上下工夫,成名两个字则不必太在意,享福两个字就更不必去提它了。厚庵坚决要求回家赡养父母,侍奉病中的亲人,我只好答应,已在今日代他上奏朝廷。苗逆已在二十六日晚被擒获斩首,他的党徒全部投降。寿州、正阳、颍上、下蔡等城,一律收复,长江、淮河之间不日可以肃清残敌,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郭世兄在十二日到来,大约暂时停留在安庆小住一段时间。牧云定于本月十五日后回到湖南。弟弟近日身体好吗?我所叮嘱的有两条:一是淡泊宁静,不要求速效;二是谨防援救的敌人与城内守敌内外猛扑,要稳妥谨慎加以防御。顺问近好。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第十四篇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原文】


沅弟左右:


九月初六接弟八月廿七八日信,初十日接初五樊城所发之信,俱悉一切。


顺斋一事业已奏出,但望内召不甚着迹,换替者不甚掣肘,即为至幸。


弟谓命运作主,余素所深信;谓自强者每胜一筹,则余不甚深信。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


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田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萧、陈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贼匪此次东窜,东军小胜二次,大胜一次,刘、潘大胜一次,小胜数次,似已大受惩创,不似上半年之猖獗。但求不窜陕、洛,即窜鄂境,或可收夹击之效。


余定于明日请续假一月,十月请开各缺,仍留军营,刻一木戳,会办中路剿匪事宜而已。余详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译文】沅弟左右:九月初六收到弟弟八月二十七、八日的来信,初十收到了你于初五在樊城写给我的信,了解到所有情况。“顺斋”的事已经上奏,只希望内廷诏谕能不露痕迹,接任者不很掣肘,那我就很庆幸了。弟弟认为是命运做主,我是深信的。至于说自强的人,每次都能胜券在握,而我不是很相信。凡是国家富强,一定拥有许多贤臣;凡是家庭强盛,一定拥有许多贤子弟。这也关系到天命,不全在于人的谋划。至于一个人自身的强大,不外乎北宫黝的勇敢、孟施舍的仁厚、曾子的义理三种,孟子集仁义于一身而仍不满足,也就是曾子的反躬自问,约束自己的意思。只有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诉仲由的强,略微可以久长些。此外,斗勇斗力的强,有的因此而大兴盛,也有的为之大败。古代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他们的智力都横行独秀于一世,他们的祸败也与寻常人大不一样。近代如陆、何、萧、陈都又自以为是英雄,而都得不到善终。所以我们在自修方面求强是可以的,在与人争胜负时求强就不可以了。福益这一家人如果专门为争夺胜负而逞强!其能力是否能强到底,未必知道,即使一生因强横而安稳,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敌人这次东窜,山东军队小胜两次,大胜一次,刘潘部大胜一次,小胜多次。敌人似乎已经受到重创,不像上半年那样猖狂了。但求敌人不流窜到陕、洛,即使流窜鄂境,或者可以收到夹击的效果。我定于明日续假一个月,十月请开各缺,仍然留在军中,刻一方木印,办理中路剿匪事宜罢了。其余详细记在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第十五篇致九弟:能立能达,不怨不尤


【原文】


沅弟左右:


鄂署五福堂有回禄之灾,幸人口无恙,上房无恙,受惊已不小矣。其屋系板壁纸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说打杂人役失火,固不可疑会匪之毒谋,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细。若大惊小怪,胡思乱猜,生出多少枝叶,仇家转得传播以为快。唯有处之泰然,行所无事,申夫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兄自问近年得力,唯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词。此皆圆融能达工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常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


弟若欲自儆惕,似可学阿兄丁、戊二年之悔,然后痛下箴砭,必有大进。立达二字,吾于己未年,曾写于弟之手卷中,弟亦刻刻思自立自强,但于能达处尚欠体验,于不怨尤处尚难强制。吾信中言皆随时指点,劝弟强制也。赵广汉本汉之贤臣,因星变而劾魏相,后乃身当其灾,可为殷鉴。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


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译文】沅弟左右:鄂督署的五福堂遭受了火灾,幸运的是人没事,上房也没事,只是受到了很大的惊吓。那里的房子是木地板,墙壁是用纸糊的,本来就容易着火。凡是遇到这种事情,只能说是打杂的人失的火,不要怀疑是敌军的阴毒诡计,尤其不要责怪是仇家的奸人所做。如果大惊小怪,胡乱猜疑、添枝加叶,那么流传出去非常快。只有泰然处之,装做没事,如同申夫说的话那样,“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说的,“有福的人善于退财”,这才是处于逆境人自安的好办法。弟弟要我随时训示,我自问,近年来全在于一个“悔”字诀。我以前很自负,认为自己本领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时常看见别人的错误。自从丁巳年、戊午年大大悔悟后,才知道自己并非有本领。凡事都看别人有几分正确。所以自从戊午年到现在九年间,我与四十岁以前完全不一样。大致上是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就是发奋自强,站得住的意思。达,就是办事周到,行得通的意思。我九年以来,痛下决心改掉这个没有恒心的毛病,看书写字,从来没有间断。选择将士操练士兵,也是时常留心,这都是自强自立的功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没有一句过分的语言,没有一个自夸的词语,这都是办事圆融练达方面的功夫。至于说到怨天原本不敢,尤人还不能避免,也都随时强制自己去克服。弟弟如果想自己警惕,似乎可以学为兄丁、戊两年的悔悟,然后痛下决心改正,一定会有所收获。立达二字,我在己未年曾经写在给弟弟的手卷上,弟弟也时刻想自立自强,但对于达字还缺乏体验,对于不怨天尤人,还难以克制。我在信中随时指点,劝说弟弟要强制自己。赵广汉原本是汉朝的贤臣,因为星变而弹劾魏相,后来身受灾祸,可以引以为鉴。心里暗自存一个“悔”字,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挽回的。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第十六篇致九弟:人生要有“硬”字与“悔”字诀


【原文】


沅弟左右:


接李少帅信,知春霆因弟复奏之片,言省三系与任逆接仗、霆军系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举发,请开缺调理。又以书告少帅,谓弟自占地步。弟当此百端拂逆之时,又添此至交龃龉之事,想心绪益觉难堪。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始落;凶字如冬,万物枯凋。”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


闻左帅近日亦极谦慎,在汉口气象何如?弟曾闻其大略否?申夫阅历极深,若遇危难之际,与之深谈,渠尚能于恶风骇浪之中默识把舵之道,在司道中不可多得也。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译文】沅弟左右:接到李少帅的信,知道春霆因弟弟在奏章里说省三是与任逆接仗、霆军是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复发,请开缺调理。又以信向少帅诉说,说弟弟行事霸道。弟弟处于这种百事不顺的时候,又加之与好朋友闹矛盾的事,想你心绪更加难堪。但事已至此,也只有逆来顺受了。仍然不外悔字诀、硬字诀罢了。朱子常说:“悔字如春天,万物蕴藏积蓄的生机开始生发;吉字如夏天,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天,万物开始败落;凶字如冬天,万物开始枯萎凋谢。”又常用元字配春天,亨字配夏天,利字配秋天,贞字配冬天。为兄以为,贞字就是硬字诀。弟弟处在艰危的时候,如果能够以硬字诀效法冬天收藏的德行,以悔字开启春天的生机,也许可以挽回一二吧。听说左帅近来也很谦慎,在汉口情形如何?弟弟知道大致的情况吗?申夫的阅历极深,如果遇到危险,可和他深淡,他还能在恶风骇浪之中把好舵,领好航,在司道人员中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第十七篇致鸿儿:功名得失,命里皆有定数


【原文】


字谕纪鸿儿:


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手谕。(时在江西抚州门外)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译文】字谕纪鸿儿:从家中到军营来的人,许多人都称赞你举止大方,我心里少许宽慰。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做大官,我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做大官,只希望他们能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也可以适应节俭度日,这就是君子。我为官已有二十年,从不敢沾染一点官场的陋习,饮食起居,还恪守贫寒朴素的家风,极其节俭可以,稍微丰盛些也行,太丰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的家庭,都是由节俭进入奢侈容易,由奢侈返回节俭很难。你的年纪还小,切不可贪慕奢侈的享受,不可以养成懒惰的习惯。不管大家庭还是小家庭、士农工商,只要勤苦节俭,没有不繁荣兴旺的;如果骄傲奢侈倦怠,没有不衰败的。你读书写字不能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忘记曾高祖以来历代承袭的家风。我的父亲、叔父,都是黎明就起来,这些你都是十分清楚的。富贵功名之类的得失,都是命中定数,一半靠人力,一半在于天命。只有学做圣贤,全靠自己的努力,与天命没有一点关系。我有志向学做圣贤,可是少年的时候忽视了居家恭敬谨慎的修养,所以到现在还不免有戏言和戏谑的行为。你应该举止端庄,言语谨慎,这样就能为道德修养打好基础。手谕(此时在江西抚州门外)。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原文|曾国藩家书译文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

by:主播大亮

曾国藩家书

教育管理学博士酒酿媛子跟大家一起学习国学经典,最近带读《曾国藩家书》。看看曾国藩先生如何在克服艰难困苦,逐渐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圆满。

by:酒酿媛子_半好生活

曾国藩家书

——————————

by:o0浮生逍遥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让眼睛休息,让耳朵倾听。欢迎评论✅

by:玄黄陆掌门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

by:清澈小舟_Mt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半个圣人的人生智慧!

by: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从修身、劝学、治家、为政、军事、交友、养生、理财等诸多方面与家人沟通、学习、研究,互相提高,一起改进,不断完善。在平淡家常中蕴含...

by:墨竹MOZHU

曾国藩家书

读曾公家书,学修身良方

by:一棵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