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 有的老人很害怕

2024-01-27 03:42:1512:17 3925
所属专辑:叶檀聊热点
声音简介

长期征集

世事难料,人生几度秋凉,无常人生,值得更多温暖。叶檀老师决心做一件身体允许且力所能及的温暖之事——定期回复读者来信。生活、家庭、工作、事业、疾病、痛苦……任何想要倾诉的话,都可以发送到我们的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或者在公众号长留言,更多归属可在公众号菜单栏寻找。温暖一个是一个,一起好好的活着。

文/禾苗壮

陈太太特别怕过年,她早早把财富分配给了孩子,现在子女不在身边,新年满是孤独和寂寞,空荡荡的房间回荡着自己的呼吸。

王教授在高级养老院过得挺快活,他早就想明白,不靠孩子,卖掉房子找了一个靠谱的高档养老院,每天在鸟叫声中绕湖散步,准时到饭堂吃饭,过节女儿飞回来,一家享受天伦之乐。

当老人无法自理的时候,当老人无钱养老的时候,就从幸福的老年迈入残酷的老年。

害怕过年,害怕没钱,怎么养老?

交32年顶格社保 退休金多少?

2023年12月,博主“夏老师在上海”发了一个视频,他身边有个例子:

他跟认识十多年的学姐吃饭,上个月,学姐55岁光荣退休,拿到退休结算表惊呆了。

这位学姐1991年从复旦毕业,一直有稳定的工作,在社会平均工资只有两三百的时候,已经拿到了1050元的工资,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月薪破万,当时社会平均工资也就一千出头,2020年月薪超过10万。

妥妥的高薪阶层。

本以为自己的退休工资不会低,打个对折还是有的,没想到拿到退休金结算表,迎头被浇了一盆冷水。

上面写着:

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3,基础养老金7797,个人账户养老金2093,合计9890。

缩水缩得厉害。万幸的是,这位学姐每年强制存钱,现在每个月可以领2万多。

如此看来,一般企业单位,即使顶格交社保,退休后的最高预期,也就每个月到手一万元左右。

讨论退休金够不够花,要看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一般来说,中国社保缴纳基数最高为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最低为平均工资60%。

缴费的上下限门槛都在提升。原本较低廉一线城市深圳,2024年上半年下限上调到2022年省全口径社平工资8807元的40%,即3523元/月,涨幅达到49.3%。

企业负担不小。

二是个人养老帐户的多少。

个人自己缴纳的那部分养老金进入个人账户,单位代缴部分进入统筹账户。

实际上,目前两个帐户已经联网。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2023年9月25日,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切换至全国养老保险统筹信息系统。这就意味着,全国社保基本一盘棋。

有人担心,统筹之后,退休金是不是会一起被统筹了。

城市发展速度不同,每年平均工资不同,基础养老金大不相同,富帮穷是常态。

退休后可能会出现尴尬的情况,即使你退休前工资很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可能很低。明明退休前月入能到十万的水平,退休后却只能拿到以前的10%。

根据《老龄化研究报告2022》的数据显示,全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近年来有所下降,全国平均或不足50%。国际公认的比较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为70%~85%。

较低的养老金替代水平,意味着退休后拿到手的退休金少,很难过上体面的老年生活。

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警戒线是55%。

退休前每个月到手1万,和退休后每个月到手5千,生活水平天差地别。

管他统不统筹,一些年轻人索性不考虑养老,趁着年轻到处走。

养老主要靠自己

养老主要靠自己是由大环境决定的:退休人口多,劳动力人口下降,地方经济差距大。

2019年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称,从制度赡养率上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

2019年,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到2050年,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1个离退休者。

《报告》预测,在“大口径”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

2022年,已经有不少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

根据测算,2035年养老金结余为零,想想这个前景。

为了解决问题,提出了一个办法,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

养老有三根支柱:基本养老金是强制性的社会保险,这已经有了;一部分企业与员工共同出资设立企业年金,部分企业有;最后一部分是开设个人退休账户,购买养老产品,目前正在推广。

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账户开启,上限为每年12000元,有税收优惠,到退休年龄取出收3%的税。

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自愿购买的养老产品,有点像美国的个人退休金计划。

对个人养老账户,大家的表现有点古怪:开户热情高,投资很冷淡。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截止2023年一季度末,有303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只有900万左右完成资金储存,实际缴费率为31.37%,人均储存2022元。

到底该怎么准备养老金呢?

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特.默顿认为:一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并不是由财富总额决定,而是由现金流来决定的。

养老规划的目标,不是资产积累,而是为退休以后安排好替代性被动收入,就是不工作也能长期获得的收入,比如可以每年分红的股票、年金类保险、房租收入等等,每个月至少每年固定到账,且不会有太大变化。

到底多少,才够养老?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发达高福利国家瑞典、英国,保障项目从摇篮到坟墓,日本社会的老年社会服务和福利设施比较齐全。

美国的风格就是三根支柱模式:

根据经合组织OECD报告显示,美国公共养老金给中等收入水平劳动者的替代率仅为39.2%,如果结合以401为代表的雇主养老计划、个人退休账户IRA,那么最终替代率会上升到高达81.3%。

年轻时的养老储备越丰富,老年时的生活才会更好。

富达国际曾经提出过一个退休储蓄黄金法则。

具体来说:

在30岁的时候建议存够相当于当时年薪1倍的储蓄用于养老;到40岁,存够4倍;50岁时,存够6倍,退休时,则要存够当年年薪的9倍。

这么说吧,如果你退休前的月薪是2万,退休后能达到1.4万-1.5万左右,退休生活不至于太尴尬。

如果从25岁开始储蓄,大约要划出每年收入的19%用于养老,一直存到62岁退休年龄,越晚开始每年要存的钱越多。

年轻不存钱,老大徒伤悲。

养老主要靠自己,基础养老托个底,要想日子过得好,提前规划不可少。

老而不休 会成为常态

如果年轻时因为各种压力,或者不确定因素,没有为养老存到足够的钱怎办?

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案是:

继续工作。

中国就业人口有7.5亿人,在就业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占比为8.8%。也就是说,工作的人当中,每12个人,就有一个老人。

其中,65岁及以上占比为5%,也就是说,每20个就业人员中,就有1人为65岁及以上。

老年人就业行业集中在农林牧渔,占老年就业人口的66.16%。换句话说,每三个老年就业人员,就有两个从事农林牧渔业,更直接的说,就是农民。

大部分农民老年朋友一直干活的原因只有一个,没有退休金,只有靠双手才能活下去。正因为没有退休金,农村老人也就没有退休概念,干得动就一直干。

按照律师叶国凤的解读,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大概在百元左右。

从全国农村的最基本水平来看,目前缴纳费用仍然是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国家每年所给的补贴分别是30元、40元、50元、60元、70元。

根据当前的实际,60岁以上老人领取国家的基础补贴最低是55元/月,这也是当前大多数农村的水平。

按照上面的数据计算,60岁老人如果按照100元/年补缴养老保险,现在每月可以领取的费用为55+÷139=69元;如果按照500元/年补缴养老保险,现在每月可以领取的费用为55+÷139=116.5元。

不工作,不行。

发达国家同样面临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工作年龄也在拉长。

邻国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老龄劳动力退而不休成为主流。

2014年4月1日起,日本正式实施修改后的《老年人雇佣安定法》,规定企业有义务采取措施为65~70岁老人提供继续就业的机会。

自此之后,日本进入全民70岁退休的时代。

实际上70%以上的老人退休后大都不在原来的的公司工作了,会选择去兼职店铺和当临时工。

根据日本工会总联合会《老年人就业的相关调查2020》,60岁以上仍在工作的人员在描述自己状态的时候,答案集中在一天八小时、每周五天,老人们的月薪在5万到25万日元之间,低于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水平。

好辛劳的老人!

请避免两种情况出现:人活着,钱没了;人没了,钱还在。

在追求快乐、真实、有趣地过完一生这件事情上,90岁老人和90后年轻人,没有本质区别。

请保持慈悲,你现在怎么对老人,将来他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70275teim

已经很多了,在职的都没有这么多的,还面临失业的问题

猜你喜欢
老人 老人心理 老人健康 老人心理 老人咨询 黄昏恋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解析人生排忧解惑想咨询或者对心理学感兴趣想成为咨询师的朋友请您搜索添加张霞老师微信号:15076646404或者shouxixinlizi...

by:心理咨询师a美丽花园

过年

过年是门前的一串鞭炮过年是玻璃上盛开的窗花过年是步履匆匆归家的脚步过年是家人围坐在一起定格的欢笑春节特别制作——《过年》

by:王璇工作室

老人言

老人人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浓缩,携永有味,字字珠玑。

by:欧怡006

老人言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y:石奇松_319

老人言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为什么要听老人言?因为老人的''老‘’,不光体现在年龄,更体现在智慧的古老、经验的老道、看待问题的深刻...

by:默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