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台湾 (下)解说:莫莫 馨雨

2024-01-30 17:17:4517:11 105
所属专辑:航拍中国
声音简介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

      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细雨中漫步台北街头,重游这座城市的诞生地,在老榕树下听见乡音,最后一起去看看台北最高的建筑。

      不远处就是台湾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台北,它被群山环绕,东来西往的季风带着水汽翻山而来,不紧不慢,恰巧落入盆地当中,所以台北一年中至少有一半天数会下雨。

      绵长多雨的气候并没有让这里的人感到不适,反而为他们找到了独特的生活节奏,喝杯咖啡,吃份鱼丸,每条街都有一百种以上悠哉的避雨方式。但说到下雨天,还有什么比一杯珍珠奶茶更让人觉得暖和?再来一份天津葱抓饼,那才是绝配,记得要加双蛋。

      这座寺庙的历史比台北还早了一百多年,古时候,寺庙背后的港口是水上的运输要道,贸易兴盛,很多海峡对岸的福建人也来到了这里定居,人们各自带着家乡的神像来到这里,不同的造像就都被安排在了同一座寺庙,济济一堂,一团和气。

      随人们一同来到岛上的,还有传不完的风俗习惯,吃不腻的家乡饭,忘不掉的家乡话。

      龙山寺附近这条仅3米宽的街道藏着城市成长的记忆,不同时期建筑的墙面藏着老街一个世纪的变迁。从闽粤式建筑的红砖,到巴洛克的立体浮雕,再到白墙水泥慢慢被雨水晕染,老街的一草一木记录着日子的变化,也记录着最早来到这里的人如何以老街为起点,一代代开拓出今天的台北。

      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心有这样一片水泥平房,今天这里已经无人居住,绿色藤蔓w爬满了房前屋后,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和热闹。

      1948年11月底,山东青岛联勤第四十四兵工厂的员工带着家属匆匆而来,本以为临时暂居,不料就这样住了下来。

      最多时,全岛遍布879座这样的眷村,大小各异,人数众多,住着临时搭建的拥挤棚屋,操着中国大江南北的口音,延续着五湖四海的生活。但无一例外,每村都有一株这样的大榕树,平日里人们在树下遮阳挡雨,家长里短,互通着海峡那边老家的消息。

      就这样一过就是40年,直到1988年,眷村人才第一次回到大陆返乡探亲。现在,榕树下思乡的人不但可以随时回家看看,两岸之间往来旅游、求学、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海峡之间的血脉连接永不分割。

      紧挨着四四南村,一座高楼成了台北的地标建筑。地基松软加上地震与台风频发,在台北很难看到摩天大楼,但台北101大楼是个例外。在大楼的第87到92楼的六层楼间,安放了一个重达660吨的阻尼器,可以吸收7级地震和17级以上台风的强烈震荡。

      跟随人们逐水而居的脚步,寻找童年记忆中的日月潭,与鸟儿一起发现河流与海的协作。

疏松贫瘠的泥岩,既不能定居,也不能耕种,因为这样独特的风貌,人们把这片渺无人烟的地方叫做月世界。它拒绝了几乎所有生命踏入,只有耐热、耐旱、耐贫瘠的刺竹留在了这里。

      和刺竹一样,岛上的人们也在想尽办法适应这里的环境。降雨丰富的台南地区山势陡峭,再多的雨水也很难保存下来。1930年,乌山头水库建造完成,它的另一端连接着蜘蛛网般密布的供水线路,这些水将经过干线、支线和末端,最终灌入每一块缺水的农地。

      在中国大陆,就连8岁的小学生都知道日月潭,因为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就收录了《日月潭》。课文里,日潭和月潭一北一南,像极了太阳和弯弯的月亮。

      的确,过去水位低,日月分明。后来,人们为了满足逐渐增大的用水需求,引入浊水溪的水,日月潭的水域面积扩大了70%,成了现在类似枫叶的形状,但这不影响慕名前往的旅客来到这里寻找儿时那片童话中的仙境。

      在日月潭不远处,浊水溪带着众多河流一起冲击出大片富饶的土地,人们得以在这里种出享誉世界的稻米。嘉南平原的水稻是一年三作的高效模式,能追上这个速度的也只有收稻机,收获的季节总有些小家伙跟在它身后坐享其成(嘉南平原)。

      溪水带来的泥沙铺成了沃野良田,但多余的泥沙对港口来说则会阻碍船只往来。为了防沙,台中港建起2800多米长的沙堤。沙子无意间的累积,成就了眼前的迷你湿地。就这样,人们的生活和这些鸟类各取所需,互不干扰。

      这趟旅行我们将沿着海洋与陆地的边缘,探访一座预测晴雨的小岛,跟随妈祖环岛巡游,在旅程的最后,探访几座不远处的岛屿。

      火山与海洋在海岸山脉较量了2000万年,熔岩层层叠加,在海水侵蚀、冲刷下凝固成巨型阶梯。拾she 4级而上,每跨一步都需要数十万年。

      岩石本身并没有生命,但高山溪水夹带着泥沙,日复一日在海阶之上开辟出狭长的平原。于是海陆夹缝里,人们盖房子、造梯田、通道路,山海之间就有了人家。

      在这里耕种,不一定面朝黄土,却免不了面朝大海,因为比起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人们更相信海上这只大乌龟。

      龟山岛距离台湾岛东岸大约十公里,是一座年轻的活火山。每当大雨将至,大气充足的水分因为温差效应会在山顶形成一顶云做的帽子。看到这顶帽子,人们就知道雨什么时候会来。

龟山岛并非只有务实的一面,浪漫的本领它也很在行。岛屿附近的海底会不断喷出硫磺气体,将海水变化成界限分明的“牛奶海”,为人们增添了层出不穷的玩海乐趣。

      告别海洋奇迹,海陆的边沿 一场空前盛大的巡游即将开始,哪路神仙出门会引来几百万人欢送。

      200多年来,每年农历三月,妈祖巡游时大甲镇澜宫都被人群挤满。与此同时,海峡对岸的福建沿海也在举办同样盛大的妈祖祭典活动。现在,海峡两岸还会通过网络直播连线,在云端共祝这位超过1000岁的中国海神 生日快乐。

      巡游的车辆被用心装点成中国传统飞檐的模样。九天八夜,绵延数公里长的队伍将持续绕岛祈福,祝福人们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在台湾岛的最南端,海洋退让出一片珊瑚礁石,满足人们对浪漫的一切想象。

      鹅銮鼻灯塔矗立在这片珊瑚礁石之上已经超过140年时光。每当夜幕低垂,鹅銮鼻灯塔发出全岛最亮的光芒,让远行的航船走得再远,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台湾岛的四周散落着许多岛屿,兰屿是距离较远的一座,但人们依然愿意花时间前往这里,寻找梦里才会出现的纯净海岛。成片的黑色屋顶是为抵挡海风侵袭设计出的半地下住宅,两头翘起的拼板舟是特制的捕鱼船只,生活在这里的人与海相伴了上千年时光,日子久了,他们的生活也成了岛上独有的风景。

       夜幕降临,海滩送出一场奇观,这是海洋微生物夜光藻互相撞击之后产生的奇妙景象,海岸线变身浩瀚的银河。让我们的旅程借着这星光穿过黑夜,前往本次旅行的终点金门岛。

      从高空看去,金门岛孤悬海上,它距离大陆不到10公里,而离台湾岛超过了200公里。

      离大陆近,成了金门岛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这里缺水,严重影响了居民们的基本生活,人们一直在寻找机会从大陆引来充沛的水源。终于,在2018年,一条海底管道从福建晋江的海岸边横跨海峡,直接向金门供水,彻底解决了岛上10万多居民的饮水难题。

      同是一家人,共饮一江水,大陆和台湾的距离从来就是这么近。一样的红砖古厝,一样的闽南语,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祖先。

      金门岛虽小,但它的视野开阔,它可以久久凝视眼前的大陆,回眸看见浅浅的海峡,还时常远眺宝岛台湾,它的眼神里有光,因为举目皆是 同一个中国。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航拍中国】

穿越云端,触摸蓝天。翱翔天际,俯瞰神州。飞越山河,再造诗意。

by:长安瑾

航拍中国系列

航拍中国系列纪录片演播现已更新的城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辽宁、河北、山东欢迎订阅收藏

by:张暖贝

航拍中国系列

《航拍中国》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大型航拍纪录片,主要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展现中国各地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面貌。该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

by:榆钱有声

航拍中国/地理中国

身未动心已远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

by:妙言青青

航拍旅程

航拍河南省周边旅游景点;航拍河南省周边旅游攻略;航拍河南省大好合川江河湖泊;可商务合作V:hanyahang1920513

by:商之道

航拍中国第四季

让我们从高空的视角领略一个大家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by:寂寞的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