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海:你在这个时代,应该不辜负这个时代

2024-01-31 18:12:2220:29 121
声音简介

《最强大脑》第八季中,“行云流水”这一关卡中所展示的五十幅“破锋”书法作品,中空有致,变化万千,颇有新意,在难倒众多选手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破锋行草书”,出自河南书法家张海之手。虽然张海这个名字,于许多对书法不甚了解的人来说稍显陌生。然而,当我们试图了解这位年高83岁的书法家,仍旧可以从他身上窥得当下难得的魅力与品质。

从年幼时对书法展示出极大的兴趣与天赋,上小学时就代替老师书写板书标语,在探索与书写的道路上结识恩师,引领河南书法走向中国、走出国外……在将近70年的书写之路上,张海先生充满厚度的热爱与坚持不懈的创新,“为当代书坛树起一个新标杆”,于是在2018年,张海先生被授予了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张海最早以隶书名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的隶书就曾在河南省书法展中获得一等奖。然而不为盛名所累,继此之后,张海先生开始新的探索,在隶书中融入汉简的行草笔意,极富书写意味的“草隶”,一时好评如潮。

1992年,张海先生的一幅小字行草书获全国展最高奖。此后三十多年,不断的探索、深化,破锋行草和小字行草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符号。耄耋之年,张海先生仍然能长篇书写蝇头小行草。而破锋行草书,更是被评论家誉为“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有着同等的艺术价值”。

这一路走来,张海回顾自己钻研“破锋”书法的心路历程,感慨道:“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边想边做,不断修正,丰富、深化,最后才找到了能够代表自己书法艺术的符号。”年八十有余,张海依旧笔耕不辍,时代的使命感同样背负其身:“你在这个时代,应该不辜负这个时代。”

以下为此次访谈的文字实录。

△ 访谈现场

什么是“破锋行草书”?

凤凰网读书:大家都知道,您的一个大创新,就是“破锋行草书”,什么叫破锋行草书?

张海:所谓破锋行草书,你看现在你去买毛笔的时候,毛笔厂家都会说“我的毛笔你用了以后肯定不会分叉”,破锋恰恰跟它相反,只有分叉才能写出来破锋。

最早是偶然我有一次给别人写册页,开始写的时候,笔还是好好的,写到最后的时候,突然笔有一段分开叉了,我坚持给他写好以后,我觉得这与不分叉的时候效果居然不一样——历史上王献之的最大贡献是一笔草,所谓一笔草就是蘸一次墨,可以写到四五个字——那我蘸一次墨,我看看能写多少字,比如我写一首五言绝句如何?开始时我能写20个字、后来能写28个字,到最后蘸一次墨,我可以写到56个字,我一看这也有点意思。

后来,2004年的时候, 第一次到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第一幅作品就是所谓的破锋,是苏辙的《快哉亭记》,大家认为这一幅作品很有特点,你看的时候就是锋是破的,但是能放能收,中间还是聚合的,从那以后才开始正式创作。

△张海书法 苏辙《快哉亭记》

过去写字的时候,是到最后才出现破锋,现在随便拿一只笔,写出来的时候都能够相对成熟,不管大字,也不管小字, 我觉得都能出现这样的效果。

我以这幅作品为例,你看在“九月”它的锋是聚拢的,到“十”字,是不是分开了?最后你看“也”字,全部都是空着的了。

△张海书法 陆游《学书》

实际上那个字就算一个典型的破锋的字。破锋的最大特点是千变万化,自己写出来后,现在再给我写一个百字,我也不可能再写成这样,自己写不出来,别人模仿也模仿不了。

凤凰网读书:这都是您所作的创新,我知道其实从古到今,任何一点创新都是很难的,我也在您的文中一直看到这样的句子,你说“如果不是衣物的增减,可能都不知道四季的变化”。

张海:这恐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什么叫创新呢?比如说我在原来写隶书的时候,写了多少年总是觉得没有与别人的隶书拉开距离,在写的过程中偶然会发现某一个字与古代的隶书不同,与其他人的隶书也不同。

发现这么一个字后,再继续写,可能会发现两个字、三个字,这样慢慢地积累,隶书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实际上,就跟袁隆平一样,他可能也是在大量的试验田过程中,偶然发现一两株与众不同的稻子,然后把这一株移过去,逐渐这一株那一株,几十株以后再进行培养,逐渐再大面积推广,最后成为一个新的品种。

为啥我现在找到了破锋行草书呢?可以说30年前,我根本没有想到会走到这条路上,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边想边做,不断修正,丰富、深化,最后才找到能够代表自己书法艺术的符号,这个过程应该说是非常漫长的。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八季中,“行云流水”关卡中的破锋书法,即出自张海作品

热爱也是有“厚度”的

凤凰网读书:您最早开始书法写作,大概是在什么时候?

张海:应该是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写字,但那时候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书法,就是上小学时,一个语文教师叫郭树泰,当时他的板书写得相当好,他在上面写着板书,我在下面用手画着,希望能够写成像郭老师那样的板书。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遇到了机会,我们县有一个叫刘秋凤的人,到学校做报告,报告的时候需要写标语。那时郭老师不在学校,说他推荐标语由我来写。

我家住在村东头,村东头有一口井,正好是在学校门口,因此乡亲们去打水的时候,就看见校门外面写的花花绿绿的标语,“欢迎下乡知识青年刘秋凤”,乡亲们问这是哪个老师写的,结果一问说是我写的。

凤凰网读书:是个小学生写的。

张海:是个小学生写的,周围的乡亲都有点不相信,说那是东街那个又黑又瘦的小孩子谁谁谁写的,这才逐渐传开了。

凤凰网读书:我知道您后来开始大量的写这些字,其实是已经到了安阳文化宫的时候,因为当时要写大量的大字报、标语。

张海:前前后后10年,在这中间可以说是有大量的书写任务,一个是毛主席发表什么语录要写,第二个要复制各种各样的展览。

那时候标语都是铁皮做的,竖到大街上,就跟现在高速公路两旁的广告牌一样。当时的工作服就是一身黑大褂,然后要提着油漆桶,有梯子或者搭的架子,搭好架子以后,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天冷天热,必须在短时间内把这块标语写好。这个任务确实很重,但是也锻炼了我。

据说美国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设计师,有两个年轻人去请教他,你怎么能够设计出来这么多样式,能够领先时代人的服装呢?他说我主要是热爱,他说你也热爱,我也热爱,但是咱两个热爱的厚度不一样。

两个青年人说,热爱还有厚度?设计师就把他引进他的一个阁楼,到这阁楼一看,光设计草稿5米高。这时候青年人算吃惊了,他才知道热爱的厚度不一样。

“对我帮助最大的三位老师”

张海:“三老”是我一生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三位老师,就是费新我先生、王学仲先生和沙曼瓮先生。

我们请来费老到安阳市群众艺术馆的时候,是在1978年,他要走的时候,我想请他写一幅作品,他说要写哪一幅作品呢,我说写你在《人民中国》上的那一幅陕西民歌,“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

我当时认为,他写这个作品,应该是驾轻就熟了,但是想不到的是,他准备写六尺对开,他就按照六尺对开的比例裁了一张小条,第一次用铅笔字写了一遍,我想这铅笔字写了一遍以后,该硬笔正式挥毫了,但是他没有,仍然用毛笔按照轨迹又写了一遍,跟第一次写铅笔稿的时候略有不同。写完了以后,他才正式把六尺对开的纸铺开,一挥而就。

这个对我触动很大,以前我创作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样起过草稿,老先生这种认真态度对我后来的创作,还是影响比较大的。

△1991年张海陪同费新我在新加坡举办展览时留影

凤凰网读书:然后又遇到王学仲先生。

张海:王学仲先生是天津大学教授,他是应日本国立筑波大学的今井凌雪先生邀请,到日本讲学一年。在日本东京地铁站,有他的一幅很大的山水画。

他从日本回来后,就把安阳作为第一站,他说“我也没有太多的行李,你也不要接,你在艺术馆里等着我就行”,我说可以。

我就委托了一个艺术馆文艺组的女同志,我说“你在办公室等着,请了一个王教授来”,她说好,结果等到点了,我说王教授来了没有,她说没有来,不过有一个卖毛笔的来了,我叫他在办公室等你。我到那一看,就是王教授。她说我想教授从日本讲学回来,应该是西装革履,然后提个皮箱,结果他背着个包袱一样,然后穿得也很一般。她说平常来给你推销毛笔的人……

凤凰网读书:都是这个打扮?

张海:都是这个打扮。所以说就当成卖笔的,叫他坐在那儿了。所以从他身上,我觉得教授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教授应该是注重内涵的而不在乎外表的。

凤凰网读书:是的。

△王学仲的《上野四季繁荣图》 现场实拍

“河南书法,走向国外”

张海:1986年,河南省和日本三重县结为友好省县。结友好省县的时候要派两个代表团去,一个是政府代表团,一个是文化代表团,政府代表团那肯定是省长来担任,结果文化代表团的团长让我担任。

去见日本三重县的知事、议长等等要送一些礼品,送什么礼品你呢?因为我在那里嘛,我写两个字就行,日本回赠的是什么呢?回赠了台电视机、电冰箱或者洗衣机之类的。省长后来一直想不通,他说送给人家两个字,人家咋回赠这么重的礼品呢?后来在饭后聊天的时候,我说何省长你不知道中国的书法在日本的影响,也不了解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我知道中国的书法在日本影响很大,从1986年以后,我就提出到日本举办展览,但不是我个人的展览,是河南省的书画展。当时外办有点担心,说那是连展代销,你如果去了几个人,作品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我说你放心,肯定能卖出去。

后来外办主任还是考虑得周全,买了双保险,把路费和住宿费都给提供了,连展代销,如果能够卖出去,那你回来把这份钱交还给公家;如果卖不出去,还起码有路费、有食宿费。

结果去了回来以后,我把外办给的钱都退回去了,我说给你汇报汇报,不但没有用你的钱,而且除去我们一切开销,最后还赚了400万日元。

凤凰网读书:我知道在这之后,1986年的时候,您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带着河南15名书法家进京,办了一个“墨海弄潮展”。

△当年报纸刊登出来的“河南中青年书法家15人墨海弄潮展”

张海:当时我还有点犹豫,我说如果叫“墨海弄潮展”是不是有点太刺人神经了?你这15个人就是弄潮儿了?但是后来我也想你这15个人不算弄潮儿,那谁算弄潮儿?

这个展览在北京展出以后,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当时还没有一个省份能够集体推出来15个书家,在全国来说,河南书法走向国外市场和培育国内市场是最早的。

“如果整天想着赚钱,那不是艺术家”

凤凰网读书:您平常写作是早上起来还是在晚上,有固定时间吗?

张海:没有固定时间,但是一般晚上不写。

凤凰网读书:是不是因为写字其实挺需要耗力耗神的,所以要找一个比较有劲的时候写?

张海:不是说有劲的时候写,写字它也好像有一个周期一样,你天天写也不行,但是经常不写也不行。

书法家写字的时候一般愿意让别人看着,有时候不愿意被人看,其实不让人看不一定是有啥秘诀。

凤凰网读书:怕被别人学了?

张海:这个没有啥秘诀了,不过有人的时候他容易分心。

80年代的时候,南京陈大羽先生画了一幅公鸡,在画廊里卖,日本朋友去了,一看这个公鸡很好,标价3000元,他愿意买下来。他说,不过有一个要求,他希望陈大羽先生当面再画一幅。

△ 陈大羽 1989年作 公鸡 立轴 设色纸本

陈大羽就拿出毛笔在那画,一会就画了个大公鸡,然后落名陈大羽。日本朋友一看,说我不要了。一问说咋回事?日本朋友说,画个公鸡应该画很长时间,结果他一挥而就,用了这么短时间,我要掏3000人民币来买这个,不划算,就走了。

他不知道陈大羽先生虽然用10分钟或20分钟画成一幅画,在背后究竟下了多少功夫,他也不管。所以说后来这些人再去画店里卖画,就不再让画家在现场做画了。

凤凰网读书:我同事还特意问我,张海老先生的画到底是怎么卖的?我们就查了一下,说是大概一尺大概平均价格是5万?

张海:也对也不对,过去是这个价格,现在肯定涨了。如果你10年都不涨价,收藏者都有点觉得郁闷了、纠结了,对不对?所以说作品随着年龄、随着自己书法艺术的提高,也是不断地每一年提高。

现在我轻易就不写了,我现在主要是想给自己、给国家、给艺术馆留一点作品,我也不参加拍卖会什么,力争创作点好作品,如果整天想着赚钱,我觉得那不是艺术家的。

“应该不断问自己,耐得住寂寞吗?”

凤凰网读书:您这一路走来,从一个草根变成现在的书法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过一些质疑的声音?

张海:你要说谁一路走来都是好话,不可能,完全一个声音并不是好事,是只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促进你自己或者促进事业的发展。因此,我觉得多种声音比一种声音好。

凤凰网读书:我看不出来您的年龄有影响到您写作。

张海:是不是看这字,还没有多少老态的感觉?可能是只有拿起笔来,才不显得老态,如果离开这案子,不拿笔了,老态就出来了。

凤凰网读书:您说文徵明80岁写小楷,你现在80多,也要写小行草,你知道我们年轻人这一代,动不动就说要躺平,想着早点退休,但是您80多岁了,依然还有一种我在我自己的范围内,再往前走一步的劲头。

张海:一个是自己有追求,另外一个是时代使然,你在这个时代,应该不辜负这个时代,就是说现在的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我觉得总书记这一句话切中了文艺界的要害。

力争用余年来日不多的时间向高峰继续攀登,这也是自己一个前进的动力。走到哪儿?直至生命的结束,应该是这样。这个不是说大话,是自己一个发自内心的心声。

△ 拍摄现场张海展示小行草作品

凤凰网读书:是,我能感受到。我看您有一个学书三问,你每天其实要问自己说,“我耐得住寂寞吗?”

张海:倒不是说天天问自己,应该是不断问自己,耐得住寂寞吗?如果自己耐不得住寂寞,那肯定出不了好作品。

第二个就是要问自己“超越自己了吗?”所谓超越可能在别人看不出来,自己应该看出来,如果过去的作品,一看就看到毛病,就觉得不如现在的作品,那就说明有点进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张海青营养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我们的生活,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安利还是和以前一样运作呢?互联网运作安利,不用东奔西跑,零开支,利用互联网工具做营销,突破传...

by:付后坚陈婉芬安利青山

徐州琴书——《张海斗》

徐州琴书——《张海斗》由王道兰老师演唱,共41集。

by:

王道兰琴书《张海斗》41集

琴书《张海斗》共41集,由王道兰老师演唱,李全营老师配唱琴书《张海斗》共41集,由王道兰老师演唱,李全营老师配免责声明本主播提供的戏曲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和朋友赠...

by:戏曲传播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