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霞|“格格作家”叶广芩

2024-02-01 21:55:2318:10 1377
所属专辑:名家散文精读
声音简介


诵读:长安静子

1962年底,文艺界风声鹤唳,旗人作家老舍停下了《正红旗下》的创作。最终,这部关于家族史的小说,很遗憾地成为“半部红楼”。

五十多年后,同为旗人的叶广芩继家族小说《采桑子》《状元媒》之后,又完成了描摹市井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合称“京味小说三部曲”。纯正的京腔京味,末代旗人跌落的命运,以及热闹中的悲凉,都与老舍小说一脉相承。因此,她被称为“老舍之后京味文学的旗手”。

同时,叶广芩还被叫做“格格作家”。她本姓叶赫那拉,是慈禧太后的侄孙女,名副其实的京城格格。然而,这一身份带给她的,更多的是灾难。从二十岁被“抛”出京城,扎根陕西,到四十八岁成为专业作家,从这时起,北京四合院赋予她的一切,才自然而然地走向笔端。

这一使命完成后,叶广芩又深入秦岭腹地,九年坚守,为秦岭著书多部。如今,年逾古稀的她返璞归真,又变回了那个四合院里的“耗子丫丫”,用孩子的视角,为儿童讲着故事。

那个带花园的三进四合院,是她人生的起点。

家学渊源,让艺术在血液里流淌。

1948年,北京东城西颂年胡同的一座大四合院里,叶家的第十三个孩子出生,取名叶广芩。

叶家是旗人,祖姓叶赫那拉,父亲叶麟祥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子,那时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陶瓷系教书。像众多的八旗子弟一样,他吟诗作画,鉴赏古玩,雅好戏曲,还拉得一手好胡琴。每天晚饭后,一家人纷纷上场,生旦净末丑霎时凑全,在悠扬的琴声中,一直唱到月上中天。

热闹中,幼小的叶广芩不断穿梭其间“裹乱”,这个属鼠的淘气小人儿,大家都亲昵地喊她“耗子丫丫”。耳濡目染,对于京剧,她天然地热爱起来。

除了是四合院里的“格格”,叶广芩还是个“胡同串子”。因为姥姥家在穷杂之地,她经常在七哥带领下,和一帮平民家的孩子上房、出城、下河,如鱼得水。

五岁时,妹妹出生,母亲照顾不过来,叶广芩住进颐和园里的一个红门小院,跟着在颐和园工作的三哥生活。那时,父亲去了河北工作,只偶尔才能回来。

在颐和园,叶广芩一个人满园子跑,常常望着亭台楼阁、荷花莲叶浮想联翩。

那时最开心的,莫过于父亲来看她。父亲牵着她的小手在园子里走,看到什么,就讲解什么。在父亲编撰的小故事中,历史文化知识悄然潜入心田。

这样的亲密时光,在1956年的一天戛然而止。那天,母亲哭着对叶广芩说:“你父亲殁了。”

为了钟爱的陶瓷事业,父亲倒在了河北邯郸。那年,叶广芩八岁。

父亲去世后,家中开始靠典卖过日子,母亲不忍与旧物相别,总是让叶广芩提着东西去寄卖行讨价还价。通过卖自家物件,她学到不少古玩知识,而学费,却是无奈与酸涩。

大人忙着讨生活,教育便放任自流。功课之余,叶广芩最喜欢带着妹妹演戏、画小人书,一个个故事在小人书上活灵活现,自编自演的戏,常常让母亲停下手里的活,驻足聆听。

上初中后,叶广芩读遍了图书馆的书,从传统文化到外国名著,既汲取营养,也磨炼性情。后来,为了早日分担家庭重任,她进入卫生学校学医。

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爆发,学校停课了,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大院里,只剩下叶广芩和母亲、妹妹,空得让人害怕。

家里的线装书铺天盖地,只有关起门来读书,才能获得短暂的安宁,那些积累和浸润,成为她后来创作家族小说的丰厚积淀。

两年后,叶广芩被分配到陕西一家工厂。而那时,母亲已经患了绝症,双目几近失明。临行前,母亲用家里最值钱的波斯毯子,为即将离家的女儿换了一床没有补丁的被子。

告别重病的母亲,叶广芩前往陕西。那天一早,十五岁的妹妹固执地要送她去车站。火车开了,妹妹还在身后狂奔,她的手里,举着一个烧饼,那是买给叶广芩的午饭。

一路流着眼泪,叶广芩被命运安排着,一头扎进了陌生的土地。三个月后,母亲去世,妹妹到陕北插队,家散了。

偶然机会,开始文学创作

意料之中,皇亲国戚、贵胄后裔的身份带来了灾难,一通批斗后,叶广芩被发配到黄河滩种地。没有亲人,无依无靠,只能将牙咬碎,咽进肚里。在荒凉的黄河滩上,养猪、种地之余,她开始自学日语。

六年后,叶广芩终于被调回西安,在黄河厂医院当了一名护士。偶然机会,她认识了西安交通大学的日语老师顾明耀。日语成为红娘,1977年,他们做了“米面夫妻”。

那时,文学盛行,病房里,一本杂志在病友们之间传来传去。有一次,一位病人一边看小说,一边涕泪交加,出于好奇,叶广芩拿了过来。看完后,她对病人说:“就这,我也能写!”

为了证明自己能写,她毫不费力地完成了人生第一篇小说《在同一单元里》,之后寄到《延河》杂志社。那年,她32岁。

很快,叶广芩收到一封信,告诉她文章留用,署名是“路遥”。信末,路遥问:“叶广芩,你到底是谁?”因文笔成熟,他怀疑是某个老作者用笔名写的。

小说刊出不久,叶广芩到作协脱产学习,就这样走进文学的大门。在作协,她见到路遥,她的年轻,让他大感意外。

凭借发表的作品,1983年,叶广芩调入《陕西工人报》社,当了一名编辑、记者。她写新闻报道,写报告文学,却从未想过写家族史。祖坟已被夷为平地,叶家子孙四处流散,潜意识里,她把回忆严严地封存在心底,不愿触及。

1990年,丈夫作为交流学者,到日本教学,叶广芩一同前往,在千叶大学深造。没想到,两年后归来,因为工作调动没有衔接好,她突然成了待业中年。无奈中,她去文联找贾平凹:“你得救我,我得吃饭,得有单位管!”

文联接纳了叶广芩。知遇之恩,唯有用作品报答,坐在文联的破桌子前,她看窗外的风吹着枯树枝,看麻雀在树上跳来跳去。

“如树上的果子一样,人大约也是到了该熟的时候”,尘封已久的人和事,不由自主地涌上笔端,短篇小说《本是同根生》一气呵成。

对这篇家族题材的小说,社会的反应是惊喜,自老舍之后,读者看到了京味文学的复兴。48岁,叶广芩成了专业作家,开始正式思考文学和写作。

“过去回避个人家族文化背景成了我的无意识,那些痛苦的感受实在让人感到可怕,我甚至不愿意回忆他们,把他们看成是一场噩梦。我将这些粗砺与苦涩用泥封起来,不再触动,以享尽今日的轻松与自由。孰料,年沉日久,那泥封竟破裂,从中冒出了浓郁的酒香……”

往昔就像陈年佳酿,在创作之杯中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从此,四合院里的故事一发不可收,家族小说《祖坟》《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等相继而出,再后来,有了长篇小说《采桑子》《状元媒》。

历史深处的故事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用纯正的京腔京味,叶广芩把家族兴衰、人物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整个家族故事的书写中,叶广芩没有哀怨,没有激烈,繁华落尽的悲凉,在云淡风轻中讲述出来。阅尽沧桑,对于人生,她已释然。

作为一个陕西作家,却以“京味文学”“民国文字”蜚声文坛,私下里,叶广芩有点惭愧。为了突破自己,与地域接轨,她暂停了“家族小说”系列,申请到基层锻炼。

2000年,她被批准到周至挂职县委副书记。那年,她已经52岁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说她下农村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待不了半年就会跑回来的,谁料,这一扎根就是九年。.

初到周至,望着周围陌生的一切,叶广芩也有刹那的迷茫。秋日的月光下,她推开办公室的窗户,望着墙边藤蔓想起了白居易的诗:

“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

白居易也曾在周至为官,在那一刻,他们的心有了沟通。

周至历史积淀丰厚,在熟悉的文化气息中,叶广芩恢复了自信。冬天到来时,她和同事们在四面透风的会议室里,用热水杯暖着手,讨论着周至的“一二三四”,任凭老鼠“咚咚咚”地从头顶跑过;春暖花开时,几场文学讲座办下来,她和周至,已经没了隔阂。

为了抓好县里的生态保护工作,叶广芩到秦岭腹地的老县城村蹲守。村子距离县城100公里,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狗熊等珍稀动物。

那儿只有9户人家,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消息要靠“捎”,完全原生态。令叶广芩惊奇的是,看似不起眼的老农民,有的在研究甲骨文,有的在研究哲学,两个山村老者,竟然用古体诗唱和。

民间藏龙卧虎,而真正的动物故事,更让她心向往之。和动物保护站的巡护员一起,叶广芩在秦岭的深山里钻来钻去。

在村子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帮他们收麦子,心安理得地吃他们做的饭,也兴致勃勃地看一位张姓农民怀抱一捆竹笋为她召唤大熊猫。

人与自然是如此和谐,叶广芩也开始试着与动物对话。有一次,她拿着摄像机与一只熊猫面对面,一个在镜头前,一个在镜头后,他们默默对视。良久,移过镜头才发现,熊猫居然毫无戒心地睡着了。

在老县城,叶广芩感知着动物的喜怒哀乐,她称自己换了一副“狼心狗肺”。她记录着,思考着,她的笔尖,从京城四合院转向了秦岭大地,相继完成了长篇历史文化散文《老县城》,以及《老虎大福》《熊猫碎货》等一系列动物小说。

经过上百次走访后,2007年,她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青木川》,再现一代“匪首”魏辅堂的传奇人生。小说问世后,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多次获奖。

这部小说成为叶广芩挂职期间取得的最高艺术成就,秦岭的吉光片羽,汇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另一篇章。

2009年,叶广芩退休了,她离开老县城,但没有告别秦岭。她珍惜手中的素材,继续书写,《秦岭无闲草》《秦岭有生灵》出版后,与《老县城》一起,被称“秦岭三部曲”。

老县城也没有忘记她,有一年,她重返旧地,一眼看到城头上飘扬着“广芩你好,老县城永远欢迎你”的标语,顿时热泪盈眶,“这九年值了”。

“走南闯北,我不能忘记我的胡同”,离开北京四十多年后,叶广芩回来了。重走颐和园时,她去了儿时曾经住过的红门小院,隔着木门,她听到五岁的自己在里面唱:“天长了,夜短了,耗子大爷起晚了……”

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她泪流满面。

“人生就像是一个圆,它的首和尾最终会连接起来。”2018年,叶广芩开始创作儿童小说,与故事里的“耗子丫丫”为伴,她在古稀之年完成了寻根之旅、身份认同。

一口京片子,一身现代旗装,叶广芩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继续讲述着老北京的故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97295816

叶广芩的爷爷才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吧

听友213518184

耳濡目染

长安静子 回复 @听友213518184

☕️多谢您来聆听、留评支持!

晚安故事张老师

叶广岑: yè guâng cén

落花_凝雪 回复 @晚安故事张老师

芩,不是岑

晚安故事张老师

聆听学习点赞

长安静子 回复 @晚安故事张老师

“耗子丫丫”走过了颐和园寂寞的日子,走过了胡同里飞扬自在的日子,慢慢长大。从长篇小说《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状元媒》等;从长篇纪实《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老县城》等;从北京到秦岭,洞见作家叶广芩文字之下流淌的情怀……

猜你喜欢
格格坞

节目主题:人是情感动物主播介绍:一格一品:多年基础教育工作熟悉孩子家长,愿为家长答疑解惑为学生助力加油。文艺范,专注世间美好情感,疏通疗愈主播寄语:你说我听,直...

by:日升月亘

格格君

格格聊天群:467218127,大家一起来玩吧5sing链接地址:http://5sing.kugou.com/iloveu/default.h...

by:从小就不污哦

私语格格

源于知识,游随续缘,知性儒雅,优芳自赏

by:自在有声书社

彩霞满天

漫步人生长河,愿我心中向往皆是云河,深处有你等待我的归去,彩霞满天的那一方,是我和你的乐园,朝也彩霞满天,暮也彩霞满夭,还记得我们骑单车飞影,早也期盼,晚也期盼...

by:有声墨香

免费完整版千岁格格与还珠格格

不是和大学室友在讨论小说吗?怎么・_・?我就这样进去了,穿越去了那个书里?

by:远山笑

甜心格格全季

丝丝和她好朋友的故事,我回来更新了哦

by:初音TM

格格爱唱歌

全球最棒流行演唱好方法的小小搬运工。搬运鹏鹏老师的欧美流行唱法(点线唱法、闭合唱法、SLS唱法、韩式气声唱法),祝你不走弯路、唱功起飞。

by:瑆悦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