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24-02-02 22:47:4405:59 34
所属专辑:学习与实践
声音简介
贯彻现场主义
物品制造的原点在生产现场;销售的原点是同客户接触。
出现问题时,首先需要回到现场。脱离现场,在办公桌旁煞费苦心,空谈理论,绝对解决不了问题。
人们常说,“现场是座宝山”,现场蕴含着第一手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经常去现场,不仅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而且可以获得意外的启示,借此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或者得到新的客户订单。
现场主义不仅适合于生产和销售部门,而且适用于一切部门。
人们常说“现场是座宝山”,隐藏在现场中的第一手信息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企业家通过不断亲临现场,不但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还能获得各种意想不到的启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良品率及接单量。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业的制造和业务部门,在所有部门也都能发挥作用。
在招聘员工时,不少企业青睐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通过在大学的各方面学习,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年轻且优秀的人才,更是求贤若渴。不要说应届毕业生了,哪怕是从其他公司中途离职的,只要他们具有优秀的技术水平,就会欣然接纳,并且在工作中尊重他们的意见。而他们也因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而干劲十足,于是埋头努力工作。
我也一样,通过努力学习,在大学期间掌握了化学合成领域的理论知识。比如,要实现某种化学反应,需要使用怎样的装置、怎样的催化剂等等。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我力图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智。然而,像我这种“学院派”的技术人员,往往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知道方式方法,就能轻而易举地成功”。可一旦付诸实践,却发现困难重重。其原因是没有明确认识到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别。理论推断“能够成功”的事,实际操作起来,却比想象中要难得多。
我在前文中也讲过,陶瓷的合成工艺便是一个典型的实例。翻开专业书籍,就能得知相关工艺流程——“把这些原料进行混合后,以该温度烧制即可”,但在实际操作时,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光是“混合原料粉末”这一项作业就很有讲究。粉末是固体,与液体和气体不同,其对于“充分混合”,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如果光靠理论知识,便无法做出理想的陶瓷成品。换言之,“知道”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做”。同理,如果对现场不了解,那么原本能够做成的事情也会失败。
我经常强调的“重视经验”,与现场主义的思想如出一辙。这两个条目都是我从事研究工作时的亲身感受。只有把习得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才有资格说“能做”。我之所以一直呼吁企业家们有时要深入基层、与现场的员工一起工作,正是由于切实体会到了现场的重要性。
现场主义是各部门通用的真理
在京瓷公司成立十多年后,开始尝试建设海外生产基地,而美国的圣地亚哥是首个试点。当时,京瓷买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一处工厂,并把日本总部的三四名技术人员派到当地,开始工厂运作。然而,一开始问题颇多,建设投产遭遇了许多困难。于是我一次次地亲赴现场视察和指导。当时,圣地亚哥工厂负责人是个美国人,他对我的做法持有异议。
“您亲临现场,和工人们一起进行生产作业,这让我非常困扰。您是日本京瓷总部的高层,而且还是最大的老板,却穿着工作服出现在现场,还帮助基层工人完成工作,这真是违反常理。堂堂企业领导,明明有其他重要的事务在身,却做着和拿三五美元时薪的基层工人同样的工作。您想,他们会如何看待您呢?他们会认为您的工作能力和他们半斤八两,或者认为您是因为觉得有趣而在‘玩票’。再加上您的英语也不太好,到了现场,会被员工轻视,从而丧失威信,进而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开展。如果您想了解现场情况,只要吩咐一声,我们就会让现场的工作人员来汇报,所以希望您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好。”
对于他的说辞,我愤然反驳:“你在说什么呢?!重视现场一直是我的作风。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要亲赴现场。”
当时,我经常和那名工厂负责人如此争执。
不仅如此,当看到现场的工人动作缓慢时,我会批评指正。有一次,一名工人为此和我吵了起来。他是位退伍军人,曾服役于美国海军,二战时在硫黄岛和日军打过仗,是条硬汉子。对于在日企工作,他可能在心中一直有所抵触,再加上日本人以领导的身份当面批评呵斥自己,于是他怒火爆发,对我吼道“你这个小日本!”当时,之前提到的那名工厂负责人也在场,他在看到这一幕后,对我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似乎在说:“我早就提醒你了,谁叫你不听劝。”即便如此,我仍然坚持贯彻现场主义。
后来,担任圣地亚哥分部总经理的美国人并不去现场察看,而是把下属提交的数据输入联网的电脑,用电脑进行生产管理。当我得知此事后,立刻前去质问他。他固执己见地辩解道:“只要在键盘上输入命令,所有数据都能一目了然,所以没必要去现场。”对此,我训斥道:“你自己去现场看看就会明白,这些数据本身就是胡扯!”于是又开始了一次次的争吵。
这么说或许大家不相信。但在30年前,美国近半数的一线工人都不擅长计算,这就导致上报的生产量往往有误,而现场监管员则会把这种无法如实反映现场情况的数据交给领导,使不少领导信以为真。
即便用先进的电脑系统进行管理,倘若输入的数据有误,则毫无意义。可不少管理者却迷信这种数据,自以为拥有了一套出色可靠的系统。不管是生产制造还是生产管理,如果没有“了解现场”的前提,一切都只能沦为空中楼阁。正是在拓展海外业务时遭遇了上述问题,才使我愈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场主义这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有余读书读书精进

努力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只为成功找方法,别为失败找理由,拿结果论英雄!

by:有余有声

白水的读书饭|读书下饭

读书能有饭,有饭能吃饱,吃饱把茶泡。

by:白水玉川生

读书

当我看到一篇好的有意义的文章时,总会有种兴奋的感觉,也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可以看到听到这些美文,所以我用另一种方式传递给你们!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认识自我,当下的热...

by:菲桐雨然

读书

为你读书

by:凝2017

读书

为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民阅读品质,信达中心丨杭州壹号院联合杭州图书馆、喜马拉雅共同发起“一起阅读”计划,以音频节目《读书》为平台,分享优质书籍,通过当代...

by:听友6271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