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百花迎新乐中原! 博物馆里听龙的传人讲龙的故事

2024-02-03 13:20:0403:47 115
声音简介

“祝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们龙年龙马精神、龙凤呈祥、龙年大吉!”2月2日,郑州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一群孩子的祝福声。他们是“百花迎新乐中原”系列活动“福娃闹春寻龙计划”中的“龙年福娃”,孩子们头戴龙狮帽,手拿龙年非遗拉花,向全国人民送去新春祝福。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邀约8—12岁的孩子在春节期间来到郑州博物馆里过大年,从馆藏的 6 万余件文物中探秘中国“龙”的痕迹,感受“龙”文化,听福娃们讲述“龙”故事。

“循着龙的足迹,讲述龙的故事”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郑州是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是祖先出发的地方。郑州博物馆承载着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的8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缩影,福娃们跟随博物馆讲解员找到了商周时期的阝舌卣,春秋时期的蟠龙纹铜方壶和唐代的双龙柄瓷尊等龙文物......大朋友给小朋友讲龙的知识,小朋友给大朋友讲龙的故事。这些福娃们寻找到的不仅是中原各个时期涌现出的“龙”相关文物,更是触摸到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这既是一次寻“龙”之旅,更是一次寻根之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福娃将履行龙年福娃的职能,春节期间他们将轮流在郑州博物馆“龙”文物展厅值班,为来馆参观的大朋友小朋友继续讲述“龙”的故事。

“新年的博物馆,文物的新表达”

无独有偶,“福娃闹春寻龙计划”在郑州博物馆内刚刚落下帷幕,不远处的河南博物院通过云端正在进行另一场“寻龙之旅”。同日,河南博物院正式发布了龙年文物贺岁短片《龙龙找龙》。该部短片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中华第一龙》为故事蓝本,以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龙虎墓出土的蚌塑龙为故事线索,讲述了望子成龙的爸爸帮助小男孩龙龙提前预习功课,来到河南博物院一起寻找中国“龙”的故事。影片通过前沿的影视科技,虚拟结合现实的手法,将龙龙和爸爸化身“小人国”,父子二人或是坐在“龙”的舌尖、或是躲进四神瓦当下“避雨”......沉浸式打卡了四神云气图、青铜神兽、四神瓦当等河南博物院龙主题“当家文物”。

近年来,博物馆热、文物热的现象级出圈让更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爱上中国历史,觉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无论是郑博还是豫博的“龙”,放眼皆是我们民族智慧和文化底蕴的见证;无论是线下活动还是新媒体短片,不仅是为了迎接崭新的龙年,更希望年轻一代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将来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龙的传人血脉不止,龙的故事永在传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锐评

非专业播音普通人读新闻自存

by:晨读与夜读

人民日报锐评

锐评形成思维,锐评构建逻辑。于闲暇之余收听时事热点,于学习之余积累作文素材!

by:陈祖望

人民日报夜读

书籍信息:转摘人民日报夜读内容重点:温暖成长,美文朗读主播介绍:热爱生活,坚持,坚韧若有侵权,请联系主播删除谢谢推荐人群:所有人

by:艾元子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音频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两年前,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年轻人,在“人民日报评论...

by: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精读

每周小播不定期更新人民日报精读分享外加每日成语~以此监督备考~也希望给正在备考的你,一分加油!

by:雨露_6hz

人民日报朗读

带你了解人民日报,学习遴选,分享每天最新文章,学习语言结构。

by:每一天要笑

人民日报评论

每天五分钟,申论下笔如有神!记录每天申论素材打卡不备稿会有些许错误,请海涵!

by:考公申论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