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看电影有何讲究?男的一边,女的一边

2024-02-05 19:48:0111:19 454
声音简介

1895年,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向观众展现了他们的新发明:电影与电影放映机。电影时代来了。

电影在诞生第二年就进入中国,在上海徐园的一家茶楼,放映了《马房失火》等多部短片,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中国人叫它“活动电戏”。

而内地的人要看到电影,则还要晚一些。1904年,位于成都市中心的华昌公司内放映“活动电戏”,票价5角一张,这是成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

1924年,成都市中心新修了一条街道,这就是如今的春熙路。也在这一年,新明电影院开业了,这是成都第一家以“电影院”命名的影院。今日,整整一百年后,百年新明电影院点亮暨成都电影轻博物馆开馆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新明电影院再度回到成都人的视线之中。

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再回望一段过去与电影有关的时光。

把电影带到成都的是当年那些在外面看过世界的年轻人,虽然这时候的电影只有画面没有声音,更没啥故事,但这些会动的画面给还留着辫子的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今天的我们可能难以想象,在国内最早是不允许女性看电影的,电影院尝试向警方申请开设女宾专场,表示来的女宾带的仆人都是女性,但遭到警方断然拒绝,理由是电影画面里有男的。

一直到1919年,这个莫名其妙的规定才有所松动,允许安排女宾专场,但也仅限白天放映场。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男女可以同进一家电影院了,但界限分明,电影院专门设有女性观众区域,男性不得进入。

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同款放映机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电影太有魔力了,更何况是历来就好稀奇的成都人,电影一进入成都,就成为城里热门话题。

公馆放电影,茶馆放电影,戏园也放电影。哪里有电影放,那里人气就旺,名声就愈发响亮。比如在华兴正街的悦来戏园,也要在剧目演出休息时段,或者演出结束之后放映《吃寿面》《愚弄警察》等电影招揽生意。电影没声音?没关系,不但有字幕,现场还会有人对着画面中人物的口型配音。说的什么话?当然是成都话。

有商人从上海买了一百多部电影,把大科甲巷可以坐150人的澜阁茶园租下来放电影,生意爆好。东大街蜀舞台靠演戏难以维持运转,于是也购进设备,在白天放电影,立竿见影……

成都爱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茶园、戏园场地小,那放映条件也够呛,看电影还得有专门场所啊。

时间来到1924年,杨森将市中心旧衙门拆掉,新修了一条道路,这就是后来的春熙路。其实,这里作为连着东大街和劝业场两个商圈的区域,商人一眼就注意到这里的绝佳位置。就在同一年,由张镜清等人发起,凑了银元两万六千元,将此处一个教会体育室租来改造成正规的电影院,并在这年4月开业,取名新明电影院。这是成都第一家电影院,它有1200个座位,远超戏园、茶园的规模,电影院分成了堂厢和楼厢,堂厢是男观众席,楼厢的两侧为女观众席。

为啥分得这么清楚,你想,那个年代的观念可不像现在,电影院里黑乎乎的,男男女女紧挨着坐在椅子上,谁摸到了谁,怎么说得清呢,又成何体统呢?所以啊,在一百年前,青年男女约会可不会选电影院,分那么远,约会的意义又何在呢?

实际上,在当时,约会的青年男女对电影院无足轻重,因为看电影的人多啊,电影院老板可谓赚得盆满钵满。有一就有二,两年后的1926年,智育电影院出现了,位置就在现在的成都王府井商场。这电影院看起来更高端大气了,电影院门口有广场,中间还立有一个高举火炬的女神,火炬处安放一白炽灯,晚上灯一亮,嚯,女神给你掌灯。影院大门上方是牡丹花浮雕,显得贵气十足,而两侧壁面则为浮雕图案,塑有包头巾的印度警察,俨然如严守的卫士。还真有点纽约大都会的感觉了。

1940年代的成都智育电影院 图据成都电影志

此后,成都又出现了昌宜、大光明影院,这在当时号称成都“四大影院”,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尤其是在抗战日期,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涌入成都,成都也成为中外片商非常重视的票仓。当时,美国好莱坞的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华纳、环球、联美、派拉蒙、雷电华、哥伦比亚等八大电影公司均派了代表驻蓉办理业务。

新明电影院开业时电影还是基本默片,随后有声电影出现,那电影院就更热闹了。1936年,新明电影院换址重建,其仿上海卡乐登电影院造型,座位增至1300余个。遇到热门电影,那电影院门口的街上就是人流堵塞,车不能行,电影院用铁链锁门,只留约三尺的缝供观众依次进入。结果现场就更挤了——每每电影开场后,工作人员会专门在门口把挤掉的鞋袜、提包、帽子等收捡到箩筐里供观众寻领。

但热门电影也不是天天有,平时卖电影票还是要靠宣传,各个影院都会在报纸或者街上广告栏吆喝。而智育电影院为了宣传胡蝶的《姊妹花》,还组织乐队在街头表演,并请德高望重的诗人赋诗,张贴于影院门前。这创新宣传,迅速在城里传开,尽管票价高达大洋一元,观众仍然人山人海,连映一月盛况不衰,售票率竟打破当时放映国产片最高纪录。又有一次,影院放映谢添《十三号凶宅》,头天在报纸刊发:凶宅招租,欲寻地址请见明日的广告。先把人好奇心勾起,第二天则是电影的上映广告,可谓在网络时代之前,就掌握了流量吸睛的奥秘。

若要说当年成都电影院对员工最好,后来入局的蜀一电影院算是一家,这家电影院开业于1938年,董事会的人包含银行董事长、军队的师长等当时的实权人物,工资标准为经理月薪50银元,售票员月薪12银元,这在当时的成都,绝对算是高薪了。影院还引进了当时被称为“声音之王”的放声机,一时引领风潮,因为当时很多影片都有插曲,放音效果好,在电影院观看体验肯定更棒。如周旋、白云的《西厢记》,其中的插曲《花好月圆》让人听得如痴如醉,一时间成都大街小巷都在唱: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影院还为此灌制影片歌曲出售,获利颇丰。

成都早期的电影院放映迅速发展,电影制片公司也应运而生,还诞生了四川第一代电影明星。

1932年9月,报载“成都办电影公司第一人黄自强女士”,她将成都千祥街寓所改建,同万籁天合办了大同影片公司,这样成都历史上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出现了。大同影片公司1934年出品第一部纪录片《锦绣河山》,同年又出品故事片《峨眉山下》,该片由黄氏三姐妹黄侯、黄今、黄美主演,曾在峨眉山拍摄,后遇到了资金问题,在上海进步影剧人的支持下,到上海补拍内景,剧本由田汉修改加工,增强了影片的思想性。影片描写一个退伍军人,抱着“生产救国”,然而却理想破灭的故事。

黄氏三姐妹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黄氏三姐妹在《峨眉山下》中用四川方言演唱了《种高粱》和《牡丹开》,当时著名的百代公司还专门为此出了唱片,黄氏三姐妹很快就借这部影片风靡一时,成了四川第一代电影明星,黄氏三姐妹的放大照片随之成为成都炙手可热的海报。

《峨眉山下》影片拷贝 图据新明电影院成都电影轻博物馆

在抗战后期,大姐黄侯当了战地记者,是我国最早的女摄影记者之一,还在现人民公园大门附近开了家用自己名字谐音命名的“皇后影屋”照相馆,三妹黄今上世纪60年代先后在香港从事电影制片人和经纪人一职。

从早期成都电影的放映、制片、发行等环节不难看出,成都人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的喜爱,由来已久。一百年的时间,成都电影发展已天翻地覆,影院更新换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电影院302家,在蓉院线28条。即将到来的春节档,随着多部国产大片的上映,成都影院将迎来热闹的景象。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伍思璇 编辑 王力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百年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在巴黎公开放映电影短片,开创了世界电影的诞生。7个月零13天以后,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

by:博爱传奇慧净居士

电影百年:不可名状的电影史

深度,专业,全是干货!通俗,幽默,拒绝念书!栏目交流QQ群:1042647982主播:杨治学-影迷、电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编剧、桌游《宋金战争》《电影百...

by:编剧杨治学

养生有讲究

《养生有讲究》——现代人为何多病生活中危害健康的细节和习惯有很多,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有什么样的不良习惯,就会引起什么样的疾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关...

by:补气血

讲究哥看盘~每晚8点复盘

每周一到周五,周日,晚8点直播复盘,剖析短线题材,寻找股市热点。

by:炒股讲究哥

世界影史百年经典电影赏析100期

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导演金基德,周星驰御用搭档、《美人鱼》编剧李思臻,“盲爱三部曲”导演李杨,《长江图》导演杨超等多位在国际影坛颇具影响力的电影大师...

by:小爱聊电影

男人过冬有讲究

步入中年,男性身体各项机能随之下降,慢慢的会发现,身体大不如前:脾虚—虚胖,大腹便便;肾虚—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失眠,腰膝酸软,怕冷,耳鸣;尿频...

by:蓝煕家人好医生

震撼耳朵|中国百年”声音“电影

中国的电影事业起步晚,发展快,从开始至今便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观影满足了观众对艺术的观赏和体验,良好的音像效果使观众融入其中感受电影世界,...

by:罗普公

电影音乐丨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丨百年电影音乐史

“牛津通识读本”(VeryShortIntroductions)系列由译林出版社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作为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看家项目,“牛津通识读本”英文原版...

by:译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