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郑州:寻找典籍里的中国龙

2024-02-07 15:50:0110:34 148
声音简介

“叶公好龙读《新序》、《史记》黄帝乘龙去、《山海经》里龙神仙、《百家姓》排八十一、龙姓氏族源河南,《氏族典》里有真龙!各位同学拿起书,这个龙年寻龙去!各位福娃拿起笔,中华典籍用心记!我们一起,开开心心读经典,欢欢囍囍过龘年!”2月6日上午,在郑州市新华书店传来了一群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他们是“百花迎新乐中原”系列活动“福娃寻龙第二季·探秘典籍里的中国龙”里的“龙年福娃”。

继腊月廿三在郑州博物馆寻找“龙”文物后,福娃们又一次踏上了他们的寻“龙”之旅,在郑州市新华书店的书架上仔细寻找经典古籍里的中国“龙”元素。这些福娃年龄在8~12岁之间,他们先后穿梭于不同朝代的经典名著之间,用孩子独特的视角探秘古籍里中国“龙”的痕迹,感受“龙”文化,讲述“龙”故事。

线索一:《九龙图》

福娃解读《九龙图》

《九龙图》是宫廷绘画与文人画过渡时期南宋画家陈容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淡设色画作,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他描绘了九条形态各异的龙,或攀伏山岩之上,怒目圆睁;或游行于云空之中,或龙戏水珠等等,将龙的种种神态情势,刻画得非常生动。

福娃诵读:这些龙好像要冲破画卷飞到人们眼前!我知道这幅图目前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这也说明咱们中国的龙文化在全世界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

线索二:《新序》

福娃诵读《新序》

《新序》是西汉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历史故事类编,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叶公好龙”典故就是出自此书。

福娃诵读: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福娃诵读:晋文公反,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缫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

福娃诵读:孝公曰:“善。吾闻穷乡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和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忧焉。拘世之议,人心不疑矣。”于是孝公违龙挚之善谋,遂从卫鞅之过言,法严而酷刑深,而必守之以公,当时取强,遂封鞅为商君。

线索三:《史记·五帝本纪》

福娃诵读《史记·五帝本纪》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耗费十四年才得以完成这部著作,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娃诵读:《史记》二夏本纪中记载: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福娃诵读:《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使应龙杀蚩尤于凶黎之谷。”

福娃诵读:《史记》淮山衡南列传中记载:“汝何求?”曰:“原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

线索四:《观山海》

福娃诵读《观山海》

《观山海》是一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山海经》通俗读本。《山海经》包含了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生物等诸多内容的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展示了远古的文化,记录了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上古时几百种神奇异兽的形象,从寥寥文字变成栩栩如生的上古志怪,生动瑰丽。

福娃诵读: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凡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

福娃诵读:又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

福娃诵读: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春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凰、鹓雏。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

线索五:《百家姓》

福娃诵读《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句句押韵,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

福娃诵读:龙姓是百家姓之一,春秋时有龙子,战国时有魏将龙贾,秦末楚司马龙且。

线索六:《本草纲目》

福娃诵读《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由李时珍所著,全书共收录药物1892种,同时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方剂一万多种,附药物图1100多幅。自明朝万历二十一年问世以来,不仅在中国医药学界产生重大影响,也被传播至海外,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等领域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福娃诵读:《本草纲目·鳞部·龙》中提到了龙:“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福娃诵读: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线索七:《氏族典》

福娃在书架上寻找“真龙”的线索

《氏族典》是《古今图书集成》中“典”的一部分。主要是汇编了中华姓氏的源流、封邑、分布、流途、各姓名人事迹等,是各姓宗谱源流考证的重要参考资料。《氏族典》中提到“祖龙,老龙也。”而“老龙”即应龙,所以应龙是“龙之始祖”。又因为应龙背上有双翼,而有辅翼者,才是“真龙”。

福娃诵读:“祖龙,老龙也。”而“老龙”即应龙,所以应龙是“龙之始祖”。又因为应龙背上有双翼,而有辅翼者,才是“真龙”。

本次寻“龙”之旅福娃们收获满满,不仅找到了古籍当中和龙文化相关的经典段落,还获赠了由郑州市新华书店定制的中国汉画明信片、知识存折、荣誉小读者证书等礼物,福娃们纷纷表示,他们要发奋努力读书,未来将赋予中国龙更多、更深远,更加自信的中国元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锐评

非专业播音普通人读新闻自存

by:晨读与夜读

人民日报锐评

锐评形成思维,锐评构建逻辑。于闲暇之余收听时事热点,于学习之余积累作文素材!

by:陈祖望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音频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两年前,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年轻人,在“人民日报评论...

by:人民日报评论

夜读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by:Hidden诚之

人民日报评论

每天五分钟,申论下笔如有神!记录每天申论素材打卡不备稿会有些许错误,请海涵!

by:考公申论积累

人民日报夜读

利用晚上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人民日报夜读的文章,希望我的声音能够让忙碌一天的你们变得轻松,快速入眠,迎接崭新的一天~奋斗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by:云朵味的冰淇淋my

人民日报朗读

带你了解人民日报,学习遴选,分享每天最新文章,学习语言结构。

by:每一天要笑

人民日报每日读

摘读人民日报评论,半月谈评论,学习强国评论,培养申论思维,积累申论素材。坚持每日更新。

by:陈九尧

人民日报夜读

人民日报夜读精品推文用温暖的声音温暖你的心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此专辑音频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侵权烦请联系主播删。

by:喵小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