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

2024-02-20 13:04:0613:30 7684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前世今生

原创 骁小涵
地史馆
2021-12-08

1979年12月27日晚上8点,阿富汗塔日别克宫突然遭受到猛烈的进攻。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2500名阿富汗守卫军队被全部击溃,时任阿富汗最高领导人哈菲兹拉·阿明以及私人卫队全部被击毙,其中还包括总统阿明11岁的儿子。

这正是冷战期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代号为“333”的风暴行动,这个行动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特种行动之一。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特种部队能够直接进攻到敌国的国家最高办公机构,这次教科书一般的斩首行动,正是由苏联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全权负责。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国家。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陷入被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的困境当中。为了保住十月革命的成果,列宁命令捷尔任斯基创办一个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机构”,这一机构正是克格勃的前身——契卡。

契卡的全称为“全俄肃反委员会”,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之上的机构,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契卡在创立之初拥有极大权力。当时的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刚刚成立,国内的反动分子十分活跃,刺杀布尔什维克干部、破坏交通、洗劫村落、煽动群众。

事实证明,在那样的动荡时期,一个用一切手段打击反动势力的组织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有效的。应对反动势力的白色恐怖,捷尔任斯基往往以非常简单粗暴的手段将敌人的计划彻底瓦解,并称这种手段为“红色恐怖”。

1918年8月30日,列宁遭遇刺杀,苏维埃政府迅速通过了捷尔任斯基递交的《关于红色恐怖》的法令,契卡成为“红色恐怖”的主要执行机构。

尽管红色恐怖非常有效地肃清了反革命势力,但同时也将这种恐怖气氛带入到全俄国之中。
据契卡档案统计,1918-1920年间,肃反委员会处死的人数高达一万两千人,而这其中不乏许多冤假错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提到过一首名叫《小苹果》的歌曲,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嘿,小苹果,你往哪儿滚,滚到肃反委员会的院子里可就出不来啦!”

可见,此时的契卡已经犹如一条疯狗一样乱咬,甚至成为政治家耀武扬威、排除异己的工具。斯大林时期,这一特征更为明显,著名的“大清洗”运动就是由契卡一手操办的。这支有着“党的剑与盾”称号的机构,终究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志。

1920年12月,契卡新成立了国外处,专门负责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即所有与苏联建交的国家都要设有情报站,没有与苏联建交的国家则需要秘密潜入进行情报收集工作。国外处的建立使得契卡由对内防御转向了对外进攻的战略转移,是日后成为最为强大的情报机构的转折点。

1954年3月,契卡演变成为克格勃。此时的克格勃工作人员粗略统计有200多万人,包括机关工作人员70万人,国内的150万线人以及国外的25万间谍。

二战结束,战争给全球带来的阴霾还没有完全褪去,冷战就已经揭开序幕。由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清洗克格勃的特工,导致克格勃的西方情报网失灵。冷战史学家约翰·刘易斯的著作《长和平》中阐述了这样一个理论:对于超级大国来说,默许对手有限度地得到一些信息,有助于降低不安全感,从而避免其产生误判而导致冲突。

冷战时期距离核战争最近的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苏在间谍上对峙已经持续了十余年,无论是苏联克格勃还是美国中情局,间谍行动能够获得到的情报都是非常有限的。正是基于苏美双方对于情报的缺少,才差一点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此后,苏美都默许对方可以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情报,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但仅限于侦察机、间谍卫星这样的手段,想要派遣间谍潜入对方国内来大肆获取情报,仍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形之下克格勃仍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建立起一个秘密据点,秘密搜集美国各项公共设施的情报。据说,一旦苏联高层下达命令,宾夕法尼亚的克格勃有能力将美国的电力系统置于半瘫痪状态。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上台。里根的一系列强硬政策使得苏联倍感压力,军备竞赛又一次加大力度。这时的苏联高层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情报界和军界组成的强硬派,认为里根政府随时有可能对苏联实施突然性的核打击,另一派则是外交部和苏共中央国际部为主的保守派,保守派长时间与西方进行交流认为西方并没有进行核打击的想法。

由于强硬派有着更为强大的政治势力,苏联最终采取了激进的措施来应对西方屡屡施压的行为。1981年5月,时任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召开紧急会议,开展了应对西方核打击的专属行动——瑞安行动。这是继古巴导弹危机以后,又一次距离核战争最近的历史时刻。

瑞安行动给克格勃下达了三个命令:
一,全方位的情报搜集活动,驻外情报部门要对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民防、情报等各个领域展开大规模的侦察活动,展现出西方核战准备的完整图像;
第二,反情报行动,防止西方情报部门利用各种代理人在苏联内部进行各类渗透和颠覆活动;
第三,积极措施,情报部门应给西方的和平运动和反核运动以各种支持,从而在西方内部制造分裂。

一直到1983年,瑞安行动的优先级不断被莫斯科强调,可见当时的苏联政府对于核战争是非常畏惧的。
1983年11月,北约在欧洲进行“优秀射手83”军事演习让此次事件达到了高潮。在苏联当时的情报部门预计中,西方的核打击有可能在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发动,“优秀射手83”正是一场北约国家对华约国家的全面核战争军事演习,无论是时间还是演习性质,都完美契合苏联情报部门的预计之中。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苏联在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美国情报部门却并没有将苏联的紧急状态当回事。中情局甚至没有将苏联的紧急状态上报给美国决策层,把苏联关于核战争威胁的种种行动当作一场精心谋划的宣传战,而并非害怕受到西方的全面核打击。就在苏联认为情况万分紧急的状态下,东德情报机构史塔西将情报报给了克格勃:北约并无任何战争意图。最终,一系列的瑞安行动情报网让苏联放下了对西方核打击的担忧。事后,里根政府才得知北约的军演差点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从这以后,里根政府逐渐宽松了对苏联的强硬政策,并公开表示不会威胁苏联。一定程度上,克格勃保障了苏联的国家安全,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克格勃的权力之大,已经逐步成为了领导人维护自己政治利益的工具。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同时苏联开始推行“外交新思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巨大的缓和。在这种“改革与新思维”的指导下,苏联将会被改革成为一个松散的联邦,由于政见的不合,克格勃时任主席克留奇科夫于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一九”事件。

谁都没有料到,一场由军界、情报界的领导人发动的政变,仅仅只坚持了三天就被瓦解。苏联解体后,叶利钦表明,应该摧毁克格勃这个从斯大林时代就保存下来的令人恐怖的镇压机构。事实证明,没有人能够拒绝一个维护自身统治的利剑一般的机构,叶利钦赐予克格勃一个新的名字: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克格勃组建的本意是维护国家安全,联合全世界的无产者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存在的69年中,克格勃始终有着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职能,但同时由于克格勃独立于党政军之上,使得克格勃最终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私人机构,杀戮无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旭日东升菁典钱币

穷兵黩武死路一条

岁月静好tj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也杀了不少人,他们实施的是白色恐怖,谁也别说谁!

勾勾读世界 回复 @岁月静好tj

谢谢你的评论。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克格勃内幕

本书是苏联前克格勃特工处上尉阿列克谢·米亚科夫所写的回忆录。他在苏联驻东德部队的一个摩托化步兵团里做反谍报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便,借到西柏林参观英、美军事设施之机...

by:許言智明

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丰富的资料、精彩的描写,全景展现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发展历程,描写了其在二战期间的独特作用,用克格勃百年历史中的经典案例,为读者揭秘世...

by:主播韩峰

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by:纽约英语口语

最强间谍:克格勃全传

克格勃是成立于前时代的反间谍机构,以其高超实力而著称于世,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以重...

by:马尚2018

克格勃特工记者札记(完结)

克格勃特工记者札记《克格勃特工记者札记》是2005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列・谢・科洛索夫/谢云才/林文杰/陈磊。译者谢云才/林...

by:不倦读书

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纪实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丰富的资料、精彩的描写,全景展现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发展历程,描写了其在二战期间的独特作用,用克格勃百年历史中的经典案例,...

by:北方文艺_电子书

克格勃到俄罗斯偶像——普京

揭开尘封在浩瀚历史中的往事,秘话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

by:一壶浊酒小聋瞎

声音主播

568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