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女性幻想被强奸后

2024-02-22 04:08:4617:29 53
所属专辑:insgirl
声音简介

女性在不断觉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霸总题材”“强制爱”似乎依然贯穿于女性向文化消费品的主流核心逻辑。

很多女性共享同一种性幻想——强奸幻想,只是羞于承认它,她们一面沉湎于看似陈旧的性脚本,一面为此困扰。

其实这并不冲突,我们可以大声说出口:“强奸幻想”和“我是女性主义”压根不矛盾。

霸总强制爱,如何令女孩上头?

说起来,流行偶像剧的霸总基因,由来已久。

这类剧情中,男性一方,往往会使用强势乃至违背女性意愿的方式示爱、拉近距离。

种种情节在编排演绎中不断地被浪漫化。

甚至成为一种营销噱头。

刘浩存新剧《脱轨》,打着#强制爱#的tag,被夸“极限拉扯好带感”。

《宁安如梦》中,白鹿饰演的女主姜雪宁,有多个强制、囚禁的cp线,令粉丝嗑生嗑死。

2020年的陈都灵、窦骁主演的《良辰好景知几何》,更是集先婚后爱、强取豪夺之大成——

男主“爱得发狂”而对女主软禁、暴力、强婚......最终经过追妻火葬场的“惩罚”,彼此倾心。

在短剧中,霸总偶像剧同样正当时,甚至还要更露骨。

《小叔文学》,相爱相杀,调戏成真爱。

《霸道军阀》,强夺“嫂嫂”,威逼成眷侣。

《腹黑太子》折磨和亲公主,虐恋成真情。

《先婚后爱》,大婚当天霸王硬上弓,双双重生再续前缘。

还有《全家灭门》,失忆复仇,反被洗脑相爱的魔幻故事。

事实上,我们本就长期浸染在这种文化当中。

如今回看古早偶像剧,大多都是法制栏目——

《千山暮雪》,婚内出轨、买卖情人、强取豪夺,应有尽有。

而十四年前钟汉良、李小冉主演的《来不及说我爱你》,更是许多人心中疯批执念、军阀虐恋、强制爱影视的白月光。

童年时电视台公然播放的泰剧,热衷对女性进行“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很诚实”的刻画。

总之“男性主动霸道,女性全然被动,两人却不可自拔地相爱”,这种剧情一向深受欢迎。

虽然这个度很难拿捏,一不小心就会达到让人想报警的程度。

典型反面案例《东八区的先生们》

但大多数时候,在一些伎俩高超的浪漫爱的包装下,女孩们只是一边隐隐觉察有些不适,另一边大为上头,喊着“我是土狗我爱看”。

为什么会有这么拧巴的感受?

事实上,不适的感受是真实的,

将男人的爱表现为支配,女性的爱塑造为服从,确实是父权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

在“权力的色情化”机制中,支配以爱的形式进行,暴力与性重合,施虐与受虐与性别绑定,于是约定俗成中,女人的性是被动的,男性的性成了主动的——这其实是一种异性恋的传统脚本,甚至可能反过来作用于现实。

多兰《双面劳伦斯》

而在这个发情机制中,如果把男性的能动性拉到最满、女性的被动拉到极限,那么体现在这个光谱上最极端的,就是强奸——这也是在社会学上被认为是男性压迫女性最极端的方式。

然而我们也能看到,在一个女性创作、女性消费、女性追捧的流行文化消费市场里,“强奸幻想”是存在的,拥有无数种变体,甚至还可以是卖点。

这其实是因为,不适是真实的。

但其中暗藏着的快感与欲望,大多也是真实的。

存在强奸幻想的女人们

这是很多人心中隐秘的一面——

强奸是恐怖的、不道德的、令人厌恶的。但对比起来,强奸幻想却似乎是令人心动的。

一些女孩在这两种极端之中无法适从,只能偷偷地消费它,甚至暗暗地谴责自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坏女人,自我内耗。

于是在社交媒体上,总有这样的提问:

幻想被强奸,需要进行矫正吗?

有强奸幻想,还可以当女性主义者吗?

强奸幻想,是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性羞耻本就对女性更加严厉,而强奸幻想这样的产物,更会令女性产生向内究责。

然而,这种自我谴责早该被破除了。

她姐希望任何女性都不要被虚空的道德所绑架,向内归因,指责自我。

诚然,社会塑造的强制爱的文化产品、色情制品确实有很多。

它出没在霸总偶像剧,言情小说、bl文学、漫画、粉红电影等等之中。

像是《千山暮雪》《东宫》等虐恋影视剧,大多皆是改编自小说。而这类制品中进行创造、消费的多是女性,有着精确受众。

区别在于,大多数时候,社会对偶像剧强制爱是包容的,对于女性自主产生的强制幻想,是进行污名化、荡妇羞辱的。

但无论是消费文化产品的女孩,还是真实拥有强奸幻想的女性,都不必有太多道德负担——要知道男性对各种奇葩性癖的配得感可是很高的,甚至还有“恋童癖是病应不应该去罪化”的争议。

况且,性幻想本就是私密的,它往往关乎于权力和窥视,但是仅存在于脑内。

就像强奸幻想的诞生,发生在双耳之间,它没有伤害任何人,是一种女性与自己的游戏,更无需自我谴责。

强奸幻想也是普遍存在的。纪录片《Sex, explained》调查显示,61%的女性具有强奸幻想,而男性的比例也高达54%。

1998 年《性行为档案馆》的一项调查,同样表示40%的人具有强奸幻想。事实上大量研究认证,在幻想中渴望被制服并不是个别案例,也无关性别。

那么回到现实世界——

一个女人拥有强奸幻能代表什么呢?

很遗憾,没有。

幻想不能代表任何事,无法证明她是荡妇、她是坏女权、她喜欢性幻想对象......更不能证明,她想要被强奸。

女性的强奸幻想,绝不是男性可以肆无忌惮的号角。

强奸在法律层面是犯罪——

「【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的;二人以上轮奸的;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女性的强奸幻想不是关于被强奸的欲望,也不涉及愿望的实现。”

所以男性更无法通过这一说法来自我脱责。

她姐又要拿出李银河老师的性爱三原则了——自愿、成人、私密。这一点哪怕在情侣双方进行实际play时,也并不冲突,自愿与随意喊停的权利是性爱的基础。

说了这么多,似乎可以将女性从社会性羞辱中解放出一点点了。

但从社会群体心理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强奸幻想”会产生呢?更具体一点,为什么那么多女性自己创作的作品里喜欢描写强奸呢?

「强奸幻想」与「性幻想书写」

为什么女性会有强奸幻想?

其实性幻想乃至性癖好的归因特别复杂,跟个人的性格特质、性观念、个人经历,以及所处社会时代、文化环境都有很大关系。

当然我们总是忍不住想要去探究其心理动因。

一个很主流的解释是,女性不被鼓励表达欲望,她们会因为性幻想而感到羞耻。而如果她在性里是全然被动、没有丝毫能动性的,那么被迫发生性关系的幻想可以减轻心理负担。

这种解释把强奸幻想视作性责任和性羞耻的回避,这是一种性压抑的体现。

洛迦诺电影节《第34号法则》

然而另一些研究者则提供了完全相反的论证,认为这不是“性压抑”而是“性开放”,因为真正性压抑的人甚至不会允许自己产生性幻想。

调查显示有强奸幻想的女性往往在性羞耻、性内疚方面得分低于其他女性,她们之所以会有自己被强迫的性幻想,更有可能是因为她们对性的幻想没有拘束,敢于探索各类性幻想,允许自己从中获得愉悦。

波兰斯基《穿裘皮的维纳斯》

当然这样的归因也不全然准确,仍然存在一些女性享受这类性幻想但不公开谈论它,正因不能言说的禁忌的部分,所以更具性唤起的诱惑力。

我们不要忘了,不少男性也有被强奸的性幻想。

45.8%的男性也幻想过被女性强奸

如果同样要对此做文化归因的话,也许是男性在内心隐秘之处存在一种想要成为弱者的心态。

男性更害怕这种脆弱的暴露,这与父权社会要求的全然的男子气概相冲突,于是想要展露脆弱的心态会发展成某些性癖来释放这种压抑。

阿莫多瓦《情迷高跟鞋》

其实人们发明出小众性癖和背德性幻想,就是想要创造出一个安全空间,免于那种善恶分明的道德判断的空间。

要知道男性在公共世界里对性欲望的膨胀可以不断扩张,甚至对女性造成了伤害依然能用性癖为自己开脱,偷拍偷摄还能奉为“大神”。相比之下女孩们的道德感还是太高了,还在愧疚“性幻想是不是就有违女性主义”。

我想说的是,别再自责了。

只要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没有人受到伤害,就没有必要纠结于每一种性偏好背后代表着什么,更没必要为此感到负担。

美剧《Submission》

不过我们必须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由女性创作、女性消费的女频网文,她们甚至形成了完全把现实男性排除在外的社群。

其中“强制爱”“强取豪夺”是很受欢迎的文类标签,这确实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这与40多年前一本流行文化研究书籍《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里面探讨的内容,简直不要太相似。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

那时正值20世纪下半叶,主要由女性创作的通俗浪漫小说简直是当年出版业最有利可图的蓝海。

要知道在过去,文字并不是民主的,而是属于贵族的文化资产,拉丁文这种晦涩复杂的精英文字并不能在普罗大众中流通,而用日常语言写就的小说就像未经开垦的荒土,吸引着被文化金字塔排斥的女性创作者和女性拓荒者。

20世纪80年代女性创作的言情小说涌现

这些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强奸描写,作者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发现,女性对强奸情节的描写基于一种现实焦虑:

强奸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事情。

女性对暴力和强奸的幻想是一种源于焦虑和恐惧的探索型幻想,而非肇事于性欲的愿望满足型幻想。

强奸不是它们的终点和目标,而是开始和前提。

女性知道在自己所在处境中暴力极为普遍,并且为此怀有深深的恐惧。

她会想象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思忖着自己会作何反应,或者她是否能挨过来。通过这种想象和预演,一定程度上为自己赋权。

同时,浪漫小说还会区别所谓“好的强制爱”和“坏的强奸”,读者并不喜欢在性暴力情节中着墨过多的故事,但如果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她们愿意忍受并合理化它的出现。

小说会明确区别那些以强奸来侵害女性的男人,和像男主人公那样误解了女主行为,或者感到女主有难以抗拒的魅力的情况。

研究表明:有强奸幻想的女性并不会爱上强奸犯

前者用来告诉大众,女性压根就不享受这样的体验,性暴力会产生真实的伤害,有一定警示作用。

后者则怀揣着某种乌托邦的幻想:有的女性可以击退这样的暴力,有的男性是能够成功改造的,因为爱情。

它愿意承认强奸在本质上是可怕的,且应该归咎于男性的事件;

然而它的乐观结局可能会削弱其初衷,即强奸并不会对女性的完整性构成真正的严重威胁。

这样的创作可以给女性带来安慰,也一定程度上在为现实中的性暴力开脱,“他是无心的”“这基于一场误会”。

所以《阅读浪漫小说》最终的判断是:反父权,但不多。

女性浪漫小说体现出当时女性面对父权制的矛盾感,一方面父权制传统的两性分工,无法提供给女性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这是女性创作反父权的部分;

另一方面,浪漫小说对于两性关系的描写又加深了对这种社会分工的刻板印象,也消解了很多女性反抗父权的勇气。

美剧《Bonding》

这样的文化批判,放在女性创作的女频网文同样适用。

不过现在的女性创作、女性消费的社群旨在创造完全与现实男性无关的空间。

大家越来越明晰,作品中的可欲符号与生活中的碳基男性生物,完全是不同的物种,“老公是一种感觉,老公姐跟男人无关”。

四大国乙

所以我们现在更能区分,现实中的性暴力和创作中的性幻想的截然不同。

这正是女性悦纳自己身体和性欲望的核心,区分现实与幻想。

强奸幻想本质上是一种play:

强迫者的行为从头到尾都在女性的掌控之下,她们主动允许了幻想中的行为发生,而且她们想停就停。女性可以在这种想象中,同时代入控制者和服从者的双重快感。

科普剧《Sex, Explained》

我们爱看女性写的女频网文,能一眼认出男性披皮的作品,因为只有女性才能真正体认女性的感受。

因为相同的感受说出来,认出了彼此,汇成了河流,我们看见了对方:你就是我。

这就是女性书写的最大意义——

女性没有被他人代笔,而是由自己写下自己的身体感受和生命经验,这当然包括女性的欲望。

所以即便有的女孩会隐隐认为,强奸幻不那么女性主义,享受女频网文加重了性别刻板。我依然觉得无需对自己、对女性同胞们过度苛责。

女性创作本身就是对父权的抵抗。

陈旧的性脚本可以通过不断书写去更新,女性书写就是最终的解法。

《阅读浪漫小说》的女性作者珍妮丝·拉德威,最后也逐渐放下了对通俗言情小说的鄙夷,因为她看到——

这些女人们从一个个被束缚在家中、只能依靠丈夫的人脉关系进行交际的家庭妇女,到成立了读书会一样的组织,她们教授彼此如何反抗丈夫对她们买书的干涉,不再对丈夫言听计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女性的个体价值,她们成为写作者、成为专业书评人。

更多的女性书写

就像网友@免庖丁 所说,

即便为书中的男性角色心动不已,她们也永远知道,

是写故事的另一位女性关照了她生命的那段时光,无声地陪伴了她内心一个个堪比宇宙爆炸更澎湃响亮但又无人获悉的夜晚。

这就是意义本身。

监制 - 她姐

作者 - even、黄瓜酸啤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最新大案要案奸杀案强奸命案

最新大案要案奸杀案,强奸案,离奇失踪,婚姻爱情,小三小四,三角恋,

by:楚泊龙

女性赋能:一个女孩的12种可能

实用女性成长指南,告别迷茫与自卑,全新蜕变自己;剖析女性在成长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一个女孩变为的第二种可能,活出自己的样子,告别自卑、自责、无助、弱小的状态...

by:金桔果课堂

边界-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

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三本书,主人公是一名离异的中年女性作家,她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三段生活中片段化的故事。小说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开创性文体,用对话串联起所有故事情节...

by:月下披云笑一声

仙子姐姐给爱幻想的小朋友讲一个奇幻的故事

亚当的两个儿子?夏娃的两个女儿?那个上半身看起来是人,腿却和山羊一样的羊人?

by:偶遇这位仙子

悲血大案丨强奸出轨 伦理丨犯罪纪实

人性本恶我们与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透视情感犯罪案件。解密大案背后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保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呈现真实的生活面貌。剖析极...

by:主播暮霭

当我遇见一个人

当我遇见一个人作者:李雪任何事物如果你觉得她美,那么她一定暗合了某种美的规律。家庭教育也一样,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健康幸福的长大成人,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呵护...

by:橙子_呀幸福

当我遇见一个人

《当我遇见一个人》是一本关注母婴关系的书,作者李雪从心理学的角度聊亲子关系,也聊女性的自我成长及家庭亲密关系的构建。图书推荐:早期我们...

by:主播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