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日诵第118期(道德经学习心得第41篇):不怒自威_缩混

2024-02-24 20:55:0605:07 39
声音简介

经典日诵第118期(道德经学习心得第41篇):不怒自威。
道德经帛书版第74章原文如下:
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对于这一节的解读,是五花八门,相去甚远。
多数人认同的解读是:当人民不再畏惧权威的时候,大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让人民的日常生活失去自由,不要让人民的生存之路变得狭窄。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会憎恶。所以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会施加于人;圣人爱惜自身,而不会自作高贵。因此去除后者,而取用前者。
郭之景明这样解读:盛德治世,君王效法天道,君威不显,所以民众“下知有之”,不畏惧君威。这种治世状态是君王大威的表现,因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啊!盛德君王无为处下,所居“众人所恶”,时刻静心诚意不离正道,君王对赖以长生久治的大道遵行而不厌弃。正是因为对大道遵行不厌,所以大道也不厌弃君王。所谓“得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所以盛德君王能够明白自身应处的位置,无为处下,勤而行之,不表现出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自我爱惜所处的位置,不自以为贵。因此,盛德之治,君王应该取法“自知、自爱”,抛却“自见、自贵”。所谓“绝圣弃智”!
这两种解读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南辕北辙。
其实前者的解读有点穿凿文字,一方面尽管并不非常认同自己从表面文字中领悟到的涵义,但颇为贴心地想方设法扭曲文义,想办法把道理说圆说通,强行为老子挽尊。殊不知,问题也许不是在老子的道理上,而可能出在自己的误读上。老子的原义也许根本不需要后世的信徒们替他违心地强行维护。               
而后者结合道德经贯穿全书的基调和对象,把看来有些说不通的苛刻要求,作用对象由群众换成领导者自己,就一通百通了。领导者的威严,不是领导者依靠刻意营造高人一等的人设,用特殊手段攫取的,反而是领导者谦卑低调,群众钦佩敬仰,自发形成的。
我前面的节目里提过,道德经是老子主要写给各邦国领导者的一本《帝王之道》,简称《王道》。这一节如果看成是《帝王的自我修养》,就非常好理解了,而且所有道理都毫无疑问是完全符合全书核心要义的。领导者只有对自己狠一些,才会获得部属的认同、尊敬和追随。
当然,我也提过,道是所有事物的本源规律,用于治理国家就是帝王之道,用于经营家庭就是旺家之道,用于工作学习就是成功之道,用于自我修养就是养生之道。道德经不是只对领导者们有用,而是对所有认真研读这本书的读者都有无穷裨益。书中反复论述的抱雌守弱、无为无不为的根本之道,如果我们能够真正领悟到一些,并付诸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实践,就能有益于我们从事的一切活动,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长久、更幸福、更美好。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经典日日诵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朝开国君主名叫汤,这是他刻在洗澡盆上的一句话,意思是每天都要清洗身上的污垢,坚持保持这种状态,这里的污垢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指精神、...

by:南珂伊梦1

每日诵读经典

在有声中学习和传递中国文化之精髓,在日进中提升文化涵养与修养

by:快乐天使_女人花

每日經典誦讀

文化浸潤心靈經典啟迪智慧

by:濟臻醫者

每日诵读经典

每日诵读,日日精进!第一本《论语》学而第一-尧曰第二十第二本《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第三本《中庸》天命之谓性...

by:易艳繁

经典天天诵

诵读经典,开启智慧。与经典为伍,与圣人同行。为经典的传承做贡献,从我做起。

by:初春的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