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类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尤其是第三种,要当心

2024-03-02 03:59:0106:58 117
所属专辑:布谷妈妈
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我们养育孩子,肯定是希望母慈子孝。即便孩子长大了,他也能跟父母关系很好,遇到问题和困难,能主动向父母寻求支持和帮助。

但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长大后,就和父母成了“仇人”。他们一提起父母,不是感激和赞美,而是说不完的责怪和抱怨。平时也不愿跟父母多来往,离得越远越好。

为什么会这样?

这可能跟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这3类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尤其是第三种,要当心。

一:权威型

权威型父母的沟通特点,有点类似:“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在父母看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能害你吗?听我的,准没错!

这类父母,其实也是真心“为孩子好”,担心孩子走弯路,担心孩子碰壁。所以,他们想方设法为孩子寻找“合适”的路,只要孩子按他们的方法走就行了。

但这样的父母,很容易养出“叛逆”的孩子。

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志向,有他自己的兴趣,他也想活成自己的样子。但父母因为担心他“不对”,所以总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

孩子一反抗,父母就软硬皆施,或者打感情牌:“你不要辜负我的一片苦心。”最后,孩子无奈妥协。

只是,孩子内心的不满和郁闷并没有消失。他可能会按父母的要求做到最好,但一旦达成,就彻底逆反了。

像之前布谷妈在网上看到,有一个女孩子在妈妈的逼迫下练钢琴,在终于达到十级后,她怒砸钢琴,并且从此以后再没有弹过了。

因为她一直对钢琴不感兴趣,而是喜欢画画,但妈妈却觉得:“画画将来能干啥?还不如学钢琴,再说,女孩子弹钢琴多有气质。”

妈妈觉得,让女儿学钢琴是为女儿好,但女儿却觉得,自己学钢琴只在替妈妈学。她在练习过程中的吃的苦,都转为了对妈妈的怨。

妈妈一片苦心,到头来收获一个对自己满是愤怒和抱怨的孩子。

二:妥协型

妥协型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偏溺爱。

很多时候,父母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孩子说要玩手机,父母刚开始还苦口婆心劝:“玩手机不好啊,视力会下降,眼睛也会不舒服。”

但只要孩子哭一哭,或者发一通脾气,父母立马让步:“好好好,你看吧,但真的要少看手机。”

孩子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父母也束手无策:“孩子不听我的话怎么办?”

妥协型父母,很少给孩子立规矩,就算立了,只要孩子哭一哭、闹一闹,就立马让步。

慢慢的,父母会发现,自己在孩子面前,越来越没有威信了,自己说什么,孩子根本不听。相反,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无理。

父母的不断让步,会换来孩子的感恩吗?

不会!

因为,一个人想要的东西是无止境的,当哪天你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能再让孩子满意,孩子就会对你大发雷霆、心生恨意。

三:支配型

第三种父母,就是支配型。

布谷妈在外吃饭的时候,看到邻桌一个男孩子,他对妈妈说自己吃不下了,不想再吃了。但妈妈却说,必须把碗里的吃完。

男孩不动筷子,妈妈便在他面前竖起手指头:“1,2......”男孩叹了一口气,没等妈妈数到3,他无奈地又将饭菜往嘴里扒拉。

支配型的父母,代表绝对的权威,他们的话就是命令,孩子必须执行。

如果孩子不愿意,那等来的可能就是父母的责骂和惩罚。

支配型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必须”、“马上”、“赶快”:你必须这样做;马上回你的房间;赶快给我弄好!

这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压迫,孩子在父母面前,就像一个拉线木偶,父母指哪,孩子就得去哪。

这样的父母,最容易引来孩子的愤怒。孩子小时候敢怒不敢言,一旦长大后有能力了,可能就是最伤父母的那一个。

以上3种类型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很容易与父母“敌对”,充满怒意。

四:赢得合作

只是父母也不容易啊,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养出理解、爱护并尊重我们的孩子呢?

心理学上提出一种“合作型父母”。

就是我们不把孩子当下属,去命令要求他们,而把他们当朋友,在养育路上共同合作、满足双方的需要。

具体怎么做呢?

平时在生活中,遇到冲突时,比如孩子要这样做,而我们希望他们那样做,我们不要强制要求他执行,而可以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听听他的想法、一起制定规则、一起找解决方案。

这里有4个步骤,以孩子看手机为例。

①情感连结

孩子看手机根本停不下来,一有机会就在玩。权威型父母可能讲道理;妥协型父母可能劝了几句后又让步;支配型父母则非常严厉,直接夺走手机。

这样都会让孩子心生不满,或者逆反。

合作型父母,会先跟孩子情感连结:“妈妈看到你从8点玩到9点了,妈妈担心一直盯着屏幕会影响你的视力,而且看手机还会影响专注力。”

②确认需要

孩子行为背后,一定存在着他的需要和渴望,我们需要和他一起找出他需要的是什么:“手机里确实有很多吸引人的东西,你觉得,看手机为什么会让你觉得开心呢?”

孩子可能会回答你:“同学都在玩,我不玩就没有共同话题。”

③缩小差距

当我们想要孩子不要做某件事时,不要用“你”,而多用“我们”,这样能缩小距离感,不让孩子那么抗拒。

比如知道孩子的需要后,我们可以说:“是啊,我们也希望能合群,不然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显得格格不入。”

④共同制定规则计划

最后,把看待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权力交给孩子:“那你觉得,一周看手机的频率是几次呢?每次看多久、什么时候看比较合适?”

有了前面温和地处理,后面制定规则、定计划,孩子就更容易接受。而且让他参与制定过程,他会更容易遵守规定。

制定完规则后,我们还需要问问孩子:“每个人都有松懈的时候,如果哪天你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打破规则,那你希望我怎么帮助你呢?”

这样的做法,能让父母及时监督孩子,并且还不产生亲子冲突。

以上几种类型的父母,你是哪一种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

后台回复“进群”,进育儿群,和布谷妈一起读点儿童心理学,等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易经真的很容易

最易懂的《易经》导读入门书

by:微安若素_Y

易经真的很容易

曾老《易经真的很容易》诵读

by:明一读书

赚钱其实很容易

价值投资的道路漫长而又曲折,不仅是对投资者知识能力的考察,更是对其心志的考验,解密股票盈利的根本性原因和规律,帮助广大散户避开亏损,享受优秀公司成长价值,踏上财...

by:v广行天下v

易经 真的很容易

易经的智慧如一盏明灯照亮你前方的路

by:不一般1314

夜里很容易悲伤的我

这首歌只唱给你听你就是最好的证明一寸一寸迷恋的不光是你的笑你的身体加上你的灵魂所有的你...

by:华语音乐

易經 真的很容易

以自己的心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

by:梓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