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原文朗读及五脏讲解

2024-03-22 21:14:0943:30 67
所属专辑:百姓健康管理
声音简介


黄帝内经 素问 灵兰秘典篇第八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想失也。故主明则不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灵兰”“秘典”的含义

“灵兰”就是灵台兰室。灵台是儒家对心的比喻。兰室就是君子居住的地方。所以如台兰室实际上就是本性真实不虚的意思。

那“秘典”又是什么呢?在《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传”就是不找到合适的人选就不要把《黄帝内经》教给他,否则你就是漫泄天宝,就是随便地把中国很精粹的东西拿出来送人了。因为学医跟学别的不一样,如果学医的人心术不正,他学了医以后有可能去害人,所以秘典是不能轻易给人看的。

所以黄帝听完了《灵兰秘典论》以后说了一句话:“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并不是简简单单洗澡吃素就叫斋戒,而是要让自己清心寡欲,除去自己的欲望,不要有任何的私心杂念。就是说《灵兰秘典论》是真正最伟大的真理,要学这篇文章,就一定要在读它的时候,除去任何杂念,这样才能领悟它的真正含义。否则的话,就一定要藏起来,人欲横流的人是看这篇文章的。

“象”思维

首先看原文第一句,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何如”就是“像什么”。

你要想进入中医,就一定要懂这个“象”字,不懂得“象”,你就不懂中医是如何将世间万物关联起来的;你要是老想着实物,你就永远懂不了中医。中医总是在说这个东西“像”什么,而不会具体地描述它到底长什么样,有几斤几两,这就涉及到中医的一种特殊的“象”思维。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你要真说出它是什么,就成了西方的语言方式。一个西方哲学家就曾经问过一个中国的哲人,“你奶否用一句话解释‘道’到底是什么”?这是典型的西方人的思维逻辑,总想用一句话来概括世界。这个中国哲人觉得很为难。最后这个中国哲人就把这个西方人拉到阳台,说你现在看到什么?西方人说我看到马路、人群、还有风……然后中国哲人就说那就是“道”,就是当下所存在的这一切,以及你对这一切的感悟力就是“道”。中国人从来不说事物“是”什么,而说它“象”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把这个原则记住才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医。

十二藏之相使。“相使”就是相互作用。十二藏就是五藏加六腑,再加一个膻中。贵贱何如?就是问:十二藏之间的相互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五藏

首先讲五藏。什么叫五藏?五藏有什么作用?打个比方,五藏就是“贵贱”的“贵”相当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的功能就是统筹规划。大家仔细想想,其实中央政府产东直接创造价值,它会通过收老百姓的租税,然后再服务于整个国家,你看着它好象什么都没干,可是呢,没有统筹规划,国家就没有办法运行,所以说五藏“象”这个东西。

心——统摄脏腑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首先,“心”字是肝心脾肺肾这五个字里面比较特殊的,它没有“月”字旁。“月”字旁在古代也是“肉”字旁,“肾”底下也有“肉”字旁,都跟肉有关,只有“心”不涉及这个概念,所以心很特殊的,它的“象”就像火一样,只见其用,不见其象,没有形状可以抓得住的。

其次,“病”字上面的偏旁就是病床的意思,然后底下是丙,南方丙丁火,火对应的是中医的“心”。所以“病”就比疾重,疾只是受了外伤而已,是小病,病则是“疾加也”,就是疾加重为病。心病难医啊。

所以对于疾病来说,心病也是这样,心一旦得病,就已经是极重的了。

在功能上,心是主疏布的,心不凝聚,所以没听说过谁得心癌的。而癌就是淤滞太过导致的疾病。所以我们中国们常用的一个词“心猿意马”,就是说我们的心像猿猴一样永远跳跃不停,意念像马一样永远奔跑,这实际上就是说得“心”:人体都休息了,也还有一个东西不能休息,就是心。永远在跳动。所以中医就用一个“君主之官”来烘托出心的重要性。

君主,中国古代又叫天子,翻译过来就是天的儿子。那么心是君主,是天子,在地上的有形质的东西里面处于最高位,而“天”是谁?“天”就是我们老提的那个“元气”是无形的。所以天子虽然统摄五藏(相当于百姓),但是还有元气管它。

人间的天子谁管呢,气数管他。那么人体的这个元气藏在哪儿呢,藏在肾。说白了就是心有人管,肾管。所以心脏病的根源在肾,如果肾气亏了的话,心脏的病就会突显出来。所以治心脏病,中医一定要看到它的源头,从肾治起。

肾气不是元气,元气是父母给你的先天的精华,是使你能生长成为人的基础,五藏也都是元气生成的。肾是五藏里的老大,元气是五藏的父母;所以父母就住在大儿子家,元气就藏在肾中,叫先天之本。元气是人先天带来的这个东西,按说是补不了的,但要是储藏好了,会通过后天的慢慢积攒,有那么一点点利息,这点利息靠的是每天好好睡觉,好好吃饭。

在卦象里,心属火,是离卦;肾属水,是坎卦。如果是火在上,水在下,这个在卦象进而叫未济卦。未济是六十四爻结束的卦象。暗示做什么事都做不成。为什么呢?离为火上行,坎为水下行,从卦象上看阴和阳是分离的。那么真正的心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应该是水在上,火在下,这就是既济卦。“既济”就是肾水上济,离火下降,阴阳交融融合,从医学上解释就是说我们的心火应该下降,肾水应该上行,二者应该是相交合的。

如果心火和肾水不能交合,就会出现许多病症,像经常腿发沉,白天在外面觉得精神特好,回到家就累或睡不着觉,或者睡不踏实老做梦等。为什么啊,虚火全在上面飘着呢!虚火为什么在上面飘着,就因为肾水不能把它收敛下来。所以治心脏病不是治心,而是治肾,治元气,元气的固摄力量强了,才能把飘在外面的虚火拉回来。

这只是告诉你治心脏病的原理,但不要以为固肾就是补肾,补肾大错特错。因为人体需要达到的是阴阳、水火交汇融合的状态,只有经脉通畅的状况下才能达到,所以用药只需要让经脉通畅就可以,而不是补肾。只要经脉通畅了,肾水就可以上行,就可以和心相交,就能把虚火敛下来。所以经脉不通状态下的“补”就是在体内制造垃圾,是增加肾的负担:本来肾中的真火就很微小了,还得去消耗垃圾,最终只能越来越亏,所以这个时候肯定就成了戴阳症(阳气全敛不住都飘走了)。

第三,心藏神。中医讲“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血脉是说心对脏腑经络的统摄能力,心气健旺才可以带动血脉的运行。也是气为血之帅的意思。神又是什么意思?中医讲“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气血,就是阴和阳相互作用,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体现的功能就是神,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力。气血交通的能力越强,神就越大。气血交通的能力靠什么来产生?还是要靠经脉通畅。

人要得病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得的是经脉堵塞的病。刚开始得的时候,你可以通过针刺疏导经脉,等病已经很深了,堵得很厉害了,针刺就不管用了,必须要靠药来通。只有气血调和、经脉通畅,神才足,才有生命活动的动力。

心的功能还有一个体现,就是“在志为喜”。相对于正常情况下,喜是一种好的情绪,有助于人体气机的宣发;而如果欢喜太过,就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这时候就会成为邪气。中医讲“喜则气缓”,“缓”通“涣”,过度的喜会让气一下子散掉,比如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牛皋,听说金兀术死了以后,大笑而亡。就是过喜会使气一下子散掉。这是“心在志为喜”的意思。

肺——权衡治理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是宰相,傅是师傅“相傅”实际上有一点帝王的老师的意思央中国就专门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不仅仅是一个宰相,还有帝王师。比如商汤的大厨师伊尹,还有管子、姜子牙、诸葛亮等等,他们都有宰相的职能,同时又是帝王的老师。

从医学解剖上看,肺在心的上面。如果只是宰相,应该只是在它两边辅佐它对吧。所以心这位君主也要有个师傅,就是肺。也就是说肺的这个职能有点像领导人的高参,同时又有沟通君主和百官的作用,属于文官之首,这才是相傅之官的作用,所以中医说“肺朝百脉”主管全身脉的运行。

第二点是关于气的问题。肺主一身之气,现在很多人认为咳嗽、呼吸困难都是肺气的问题。其实“司呼吸”只是肺的某一项功能而已,而不能代指肺的所有功能。如果这个人肺气特别虚,你就算给他上呼吸机,他也喘不过气来。所以呼吸不是单纯呼吸氧气的问题。

关于“气”,中医里面涉及到两个词,一个是营气,一个是卫气。《黄帝内经》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我为什么把这句话写在这里,实际上我在强调这个要点:肺主的是全身的营卫之气。那么气是什么,由什么产生的?营卫之气又是什么呢?我们人体的气,千万别老想着是呼吸。人“受气于谷”是说“气”来源于我们日常吃的东西,由饭来生“气”。《内经》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有人说脉就是血管,但是不管怎么说,经脉有一个联系作用,就是经脉直接联系藏腑,所有的经脉都直接落在藏腑上。营卫之气是水谷所转化成的精微物质,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营气,主要起濡养作用;膘悍滑疾的是卫气,周行全身,温煦护卫机体。所以营卫之气都是借助“脉”通行五藏、供养藏腑。我们中国人讲究孝道,这个孝道是怎么来的,实际上是从五藏的本性来的。就是说你吃了东西以后,胃就要生出气来,不是自己把它独吞了,而是把这个气再传到藏腑去供养藏腑。胃将气传给肺,然后由肺权衡治理,看每个藏腑需要多少气,重新分配。脉外是什么意思?就是全身都有谷气的精华的疏布,实际上就是奇经八脉和丹田。

第三是治节出焉。现在很多书都按字面意思解释,认为治就是治理,节就是调节,我个人不敢苟同。什么叫“治节出焉”?“治”和“乱”是相对的,代表正常,“节”,《黄帝内经》里有一个解释: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游行、出入,就是枢纽、关口。“节”实际上是往来的通道、枢纽。所以“治节”就是使“节”的功能正常。

“节”还和节气有关。膝关节就是人体最大的一个节,膝盖是胃经所过,膝盖的病与胃经相关。现在西方人认为,小孩子生出来就会走路,所以在月子里就要扶着孩子锻炼锻炼,一定要记住这是错的。中国古代认为小孩子的膝盖一定要一年以后才能走路,早走对孩子有损伤。膝盖是由二十四块骨头组成,二十四块骨头跟什么有关,二十四节气啊。所以早走伤的是肺气,因为正常节气的转化与肺气相关。二十四个骨头就是一年的十二节的十二气组成的,所以小孩子一岁左右学走路才不伤气。

第四肺藏魄。中医涉及到魂、魄这些内容,不是封建迷信,都是有物质基础的。人死有两条路,同时死,同时散,叫“魂飞魄散”。所以中国的死是“死亡”两个字,不是西医“die”一个词就代表得了的。一个死一个亡,死是指肉体的死,亡是指灵魂的走失。

魂魄,魂是肝的神、魄是肺的神。据说西方有一个研究,就是在人临死前,把快要死的人放在体重器上,当他咽气的那一瞬间,就会发现这个人少了那么几两,总有那么一点重量步知道哪去儿了!其实,就是人的魂魄离体了。魂属于肝木,所以魂是上升的,从上面或者是从嘴散掉,就是“魂飞”‘魄是肺的神,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魄气下沉,从肛门走,就是魄散。所以凡是要救上吊的人,千万不能一下子就把它拉下来,中国民间的做法是,必须先捂住他的嘴,然后把他的腿弯上去用脚后跟抵住他的肛门,实际上就是要固住魂魄,让气别走,然后再慢慢把他的身体放下来。否则,即使将人救过来了,醒来后也会有点痴傻。因为用西方心理学来解释,魂代表理智,魄相当于本能。所以这是肺藏魄的问题。

再比如高血压,高血压的病人现在很多,是一种常见的病了。高血压也是西医难控制的一种病。中医认为高血压是肺的功能失衡了。就是相傅之官、君主的老师有点力不从心,不能够权衡治理了,这是打比方,那么实际上道理在哪儿呢?大家记住,人体有三个藏器没有一个可以缺精血,一个是肾,一个是心,一个是脑。如果这三个部分虚损的话,就必须通过增加血压的方式,来快速地将虚损的地方补足了。比如脑的精血出现虚损了,肾气就要努力,把这个气泵到心脏那儿,然后再继续往上泵,让精血补充到脑去,这时显出来的象就是高血压。实际上高血压在中医看来,就是属于人体的自保功能,是因为你那儿亏了,你就要用这种增加血压的方式来保护它。所以治高血压不能单纯地降压,只能通过疏通经脉,鼓舞肾气,使气血能上行到脑濡养脑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肝——蕴含生机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夜里1点到3点肝经当令,这个时辰是丑时。丑是一个手,三个手指头,以及一道,是指这个时候虽然有生发之机,但是不能生发,绝对要收敛,所以它前面加一个道。

就是说,虽然将军智勇双谋,但是出手的时候就得三思:看看你的后备军怎么样。肝的后备军是肾,水生木,你的肾水。你的后援都没上来呢,你就打仗去了,那不是找死吗?将军是负责全体军士的,首先生命第一,你不能说我带你们就是去送死的,所以叫谋虑出焉。古人讲“深谋远虑”谋一定要深,想的东西一定要深,虑,想的东西一定要远,所以“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是指要蕴藏生机,而不是把生机一下子散掉,要让自己的后方足了才可以发动生机。也就是说,从夜里11点开始,我们的阳气开始从胆经生发,生发到肝经的时候,应该有所收敛,收敛才能成熟壮大。下一步肺经才能开始统摄、分配,没有这个积聚,怎么分配,给谁分配?

第二个问题是肝主筋。

筋这个字从竹从肉从力。竹子是一节一节的,而且中间是空的,所以柔韧性很强,所以筋就有这个特性,筋就像竹子那样枝干联结,它有张弛性,连缀百骸。如果身体“经筋暴起”或“经筋疲软”都是肝病所致,是肝藏所藏的生发之机不好了,只要能让生机起来,病就解决了。

第三是肝藏魂,刚才我们已经讲了,魂魄这个问题就不用多说了。

第四是肝主疏泄,在志为怒。肝的主要特性是主疏泄,疏泄就是看你经脉是否通畅,能不能将精微物质吸收进来。“在志为怒”怒表示制约、约束,有理智,隐而不发,但是过度的怒成了邪气,注表现为压抑和憋闷。

假如一个人怒气冲天,实际上是肝的功能失调。谋虑、理智都没了,全靠情绪去做事,这就会造成很多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这里要强调的关键是:要想发挥聪明才智最重要的就是肝的功能正常。你要想孩子聪明,就要养他的肝的生机,整天老逼着孩子学习不要压抑住了肝的生机,要让孩子的天性都发挥出来,该学就学、该玩就玩、该睡就睡,只有睡养生机,别逼着孩子把那点生机给毁了。

肝病治疗的要诀是肝无补法,也没有疏解法,肝只有破法,必须把郁怒破掉。所以有肝病的人,情志上会有很大的问题,你不把他的心结打开,给他吃再多的药也没有用。而若要补肝,只能补肾。因为水生木,木为肝,水是肾,你把肾水补足了,水自然能够生出木来,肝气自然就能旺。

脾——输布四方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谏”的本意是下面的人给上面的人提意见,所以中国古代有一个词叫“讽谏”,就是指你给老板提意见。怎么提?中国古代早就告诉你方法了,就是讽谏。讽是暗示,说打比喻也可以。就像《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发现,国王自以为全国人民都认为他英明,然后就有点得意忘形。邹忌就说,你看,我家里有大老婆和小老婆,我大老婆夸我漂亮,是因为她爱我;我小老婆夸我漂亮,是因为他怕我、畏惧我;我们家的客人夸我漂亮是因为他有求于我。齐王一听就明白了。所有的人夸他都是抱着个人的目的去的。这就叫讽谏,就是谏议之官应该得使的责任。

脾在中医里又叫做后天之本,他的位置很独特。脾的功能相当于检查长,只对心和肺负责。心肺有问题,脾一般最早知道,所以叫知周出焉。“知周”就是上下左右全知道,谁都瞒不过我。因为脾居中央,但是处理问题又处理得非常微妙,所以叫“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但脾只是通过运化水谷来发现问题,如果水谷的运化能力不全,他连自己的功能都不能保证,就不能“知周”了,所以它不像肺那么重要,只是“谏议之官”而已;但如果它没有做好前期工作,不能发现问题,那肺的管理方面也会出现失误。

脾的功能一般通过你的吃饭和消化能力表现出来,所以《黄帝内经 素问痿论篇》说脾主一身之肌肉。如果你有肌肉方面的毛病,一般都是脾的问题。要是脾的功能很好,脸就很丰满,口唇也比较红润,吃东西也香;如果面黄肌瘦,口唇不红润、颜色特别淡,就有脾的运化能力出问题了。还有一类病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多,比如说有的人以前挺精神,后来上眼皮就搭拉下来了,有人认为是自己老了,其实不是,是“脾主肌肉”的功能差了,属肌无力了,因为中医讲上眼皮就属脾。还有人早晚眼皮总是肿的,那是脾阳不振,湿邪化不掉。

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总而言之一句话,少想事,多开心。有人说: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不就是因为人是思索的动物吗?人能够思索,你说这也是缺点吗?不是这个意思,思伤脾是说如果思虑过度,或是钻牛角尖出不来,这样就会伤了脾气,伤了你的运化功能。

肾——造化形容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强”现在读强(qiang)在古代叫“作强(jiang)之官,伎巧出焉”,王冰(唐朝医家)解释为“造化形容”。

首先看作强之官,强,从弓,就是弓箭,要拉弓射箭首先要有力气。前面曾讲过,我们的力量从肾来,肾气足是人体力量的来源。所以“强”实际上就引申为特别有力,是肾气足的表现。那么伎巧出焉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叫造化形容?伎巧,就是父精母血运化胎儿,这个“伎巧”是你没法想象的,是由父精母血来决定的,是天地造化而来的。

第一,肾主藏精。精是指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和能源,“主”就是主管。肾不仅是储藏总能源——元气的仓库,还主管元气的运用。元气是我们生命活动的根本,是极其有限的,不能随意消耗。举个例子,元气就是你先天带来的一缺罐煤气,有的人先天带的煤气就量少不足,可是因为他不足,所以他就省着用,他就能晃晃悠悠活到九十;有的人一看那罐煤气特别特别足,他就天天在那儿大火煮水,有可能很快就用光了,那他的生命也就到头了。所以说肾藏精的作用很重要,只有肾中所藏的精气足,而且不乱消耗,人才能正常生活。

那什么是精足和气足的表现?中医认为,在没有任何欲念的情况下,阴茎能够勃起,是肾气足的体现,比如说人睡醒觉早晨起来会有这个现象。而这个现象在小孩子的身上体现得最清楚。老子说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小孩的元气是最足的,他们“未知牝牡之合而俊作”,你去观察,尤其小婴儿、小男孩三岁之前经常会有勃起的现象,这是小孩子精气足的一个大体征。气足的表现就是小孩子终日嚎啕而声音永远那么嘹亮,他不会哑,但是大人哭一个试试,真的动了气,伤了心以后,嗓子是哑的。因为嗓子是咽喉要道,我们形容比较险峻的地方都叫咽喉要道,八条经脉上来全都要经过这个咽喉,阳气一伤,就会在这里表现出来。

但为什么有欲念的勃起就不好呢?因为中国古代认为欲念是损伤真气的非自然状态,你的勃起是靠欲念来的,这就是你的非自然状态,就比较损耗身体。用《黄帝内经》的原话来说就是“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是精所在的地方,而肾气最关键的特性是封藏,是不能老动的。所以中国古代城池北门应该是闭的、不开的,这就是肾,就是取其闭藏之意,动了肾气就等于泄了元气。

现在小孩子所谓的多动症都是心神外散、肾精不固的表现,这跟平常用药、吃东西都有关,因为现在小孩子把冷饮、寒凉性质的药吃得太多了。我就讲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体的内部是恒温的,你一下子吃很多冰水进去,人体的自保功能就要调肾精上来把这个寒凉破掉,以继续维持原来的体温。元气是应该固住的,而不能总是调,老是动用元气,人就会越来越虚,这就是现在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第二,伎巧出焉,第一个意思就是肾精如果足,而且气化功能强的话,精就可以上升于脑,实际上这也是练功或道教里面所说的“补精还脑”。肾精足大脑小脑就会作用很强,所以“技巧出焉”,才思敏捷,心灵手巧。你要是觉得最近大脑有点迟钝,那就很好解释,第一是肾精不足,第二是阳气不足,膀胱经气不能上输于脑。膀胱经入巅顶、走后脑,所以下午3点到5点膀胱经当令的时候人的头脑最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脑子不清晰,或者容易疲劳,实际上是阳气虚的表现。所以第一种解释是肾精足可以上输于脑,使人聪明、灵活。第二种解释是肾是力量之源。大家应该还记得那个“膂”字,膂力过人。膀胱经、肾经都和膂有关,实际上肾的力量强不强,全看腰子上面包的油多不多,那就是你力量的源泉。你如果特别瘦,后腰那儿都塌进去了,膂也没了,外面保护的那层东西不存在了,肾也自然有损伤。

第三,肾藏志。志是什么?最浅显的解释主是志向。大家可能会发现小孩子志向特别高远,总想当科学家什么的,所谓“家”,就是某一行当里的掌门人和权威。这是一般成年人不太敢想的事;而当问到老人,你说你有什么志向啊?他会说;“没志向了,活着就行”。这是为什么啊?老人肾精不足了,肾精不足就没志向。

膻中——疏通气机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膻中就是心包。心包是西医没有的概念,那中医的心包类似于什么?打一个比方,心包有点类似天紫禁城,去过故宫吧,紫禁城就是国王住着的宫殿的那个外围。包嘛!就是包住心的那个外围,所以实际上紫禁城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保护着帝王不受外面的侵害。心就是一个国王,国王一般不出紫禁城,因为有心包在这儿护着,这就是心包的概念,他可以代心脏受邪,就是说皇帝总得有个替身在那儿替他受罪,心要得病也是心包先得病。所以你们会发现,心脏有邪气侵袭的第一征兆先是心包得病,就是心“澹澹大动”地跳,这就是心包的病,是心的外围——心包在代心脏受邪。

心包的职能叫臣使之官,臣使有很多职责,例如公安、例如专员、密探,就是说什么事他们得先知道,他们代君行令,而君主是发号施令的。

君主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喜怒不形于色”。中国古代有一个算卦法叫做“梅花易”,就是通过人的一举一动来占卜。比如说你来问什么事,我就看你一个动作就可以,或者直接占时间,你几点进来的,我就知道你这个问题是什么。这就叫“形于色”,其实暴露的不只是色的问题,而是你的眼神、你的很细小的动作,这些都会暴露你内心深处的东西。因为君主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心包代表心去宣发布散,所以喜乐出焉。

膻中有什么特发呢?总结一句就是:“阻挡邪气,宣发正气”,它有两个特性,要么把邪气挡在外面,要么就宣发正气,这是它的功能。

膻中在两乳联线的中间,气机不畅的时候,会打嗝,如果生气了,这个地方会疼,这说明你的心包在帮你抵御邪气。中医讲“气会膻中”,就是说膻中是全身气机汇聚的地方,如果生气使气结住,就可以按摩这儿来输理气机。膻中是“气之会”“喜乐出焉”,所以你欢乐高兴,周身都畅快,气机就通畅,自然就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五藏讲到这就结束了,包括膻中一共是六藏,接下来,我们讲讲六腑。

六腑

中医是按照阴阳属性划分藏脏腑的,藏是阴,腑是阳。腑之所以是阳,就是说六腑都有一个特性叫“泻而不藏”就是始终要保持着一种通畅的状态。

六腑的特性是泻而不藏,永远得动着,这就有点像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就是成天忙忙叨叨,这也得管,那也得管,哪儿出了问题他都得在第一线。他不像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地方官员就得责任到人。所以阳就主动,阴就主静,阴总是坐镇中央,发号施令。但是底下的这些地方官员得能干,底下的官员要不好,不就把五藏给累着了吗?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的,五藏六腑都有表里,大肠不好肺就不好,就是说大肠这个官员干不好活儿,肺气就好不了。

阴阳表里又意味着什么?其实它们又有点像夫妻关系,丈夫病了老婆就得在内忙,老婆病了丈夫就得往外忙,反正总得有一个人忙碌,事情总得有一个人去解决。病也是这样,比如说心病了,小肠就得多干活。这也是把脉的要点,哪个藏器做功多,哪个藏器的脉气就强,所以,中医一把脉,就可以知道你的哪个藏器生病了。

好,现在我们开始讲六腑。

胆——生发真阳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后面这句话特别关键。

什么叫中正之官?打个比方,有点类似于法制系统、法官,但只是打比方,你千万别说胆就是法官,它只是有点类似于法制系统,但这法制系统还得是好的法制系统,比如包公,包公就算中正之官,所谓包公就是“太子犯罪我也得杀”。

所谓“中正”是什么?比如说左是阴右是阳,胆就在中间,他就是交通阴阳的枢纽,让两边都不出问题。胆是少阳之气,胆又是春木,是人体一天的阳气生发的起点、动力,所以,少阳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是阳气最少但又最宝贵的时候,养生的秘诀就是一定要养少阳,所以你子时不睡觉,那就伤了生机,叫“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藏腑的功能也相应地会受到损害。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下面这句话: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就是指藏腑功能都取决于胆的生发之机。所以子时又称老鼠,就是说生机虽小,但是力量大,实际上就是生命一定要有生机,没有生机,万物就都生穆斯林不起来,而你夜里11点睡觉就是养你的生机。养生机的好处就是决断出焉。就是说,如果“中正之官”是掌握着钥匙的人,那么“决断出焉”就是你知道什么时候开这把锁,这就是你的决断力,这就是胆。

脾胃——受纳分类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我们先看看“胃”字的写法:胃,上面是一个“田”下面是一个“肉”。实际上就是指田能够生长五谷,胃能够受纳五谷,所以它是受纳和分类。但它不是只收不出,它受纳完了以后还要往外疏散,所以就叫仓廪之官。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围受食物”,也就是把食物给围在里面。

《黄帝内经》说“胃者,五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腑皆禀气于胃”所有人体、藏腑需要的气血津液都是从你吃的饮食物当中变现出来的,所以把胃叫做“五藏六腑之海”。

胃主血所生病,胃病跟血有关,血病也要治胃。什么叫血?《黄帝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也就是说,手足阳明经脉(都属于中焦)收受了饮食物,在元气的温煦作用下将它们变化成为水谷精微,然后疏布到全身。“赤”就是疏布出来的意思,能疏布出去的就是血。这是中国古代对血的定义,而不是我们现在血液的定义。像乳汁就是血变现出来的,就是精,乳汁的营养价值高就在这里。

人身没有一处没有精血,因为“四季脾旺”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脾胃的作用,胃是造精血的源头,饭是精血的来源。水谷入于胃,变化然后疏布,所以要吃饭才能够变成精。不要以为吃补药能够变成精,补药要想变成精,也得经过消化吸收功能。所以一年四季都是要吃饭的,只有好好吃饭才养身体。

小肠——容纳变化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肠,“肠,畅通也”肠就要保持通畅。

受盛的字义为“承受和兴盛”意思是:小肠接受由胃传送下来的水谷并将其解析变化成精微物质,并大量吸收,使体内的精微物质显得非常富足,故称“兴盛”。这些精微物质就是“精”精就是能够兴盛人体脏腑功能和真阳元气的最基本的物质。小肠将脾胃腐熟的水谷接受容纳,并充分腐熟和吸收。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将食物中能够消化的部分都化成人体能够吸收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元素——精,这就是化物出焉。

所以小肠就是接受由胃送下来的水谷精微,把精华全吸收了。当你吸收能力差了,就是小肠经出问题了。但是小肠吸收和精华跟小肠没关系,它自然不能留着,东西就在它这儿过一过手,收完了就要上交给肾,由肾藏起来。如果你的吸收能力弱了,东西都收不了,只好形成垃圾堆着,时间长了女人就长蝴蝶斑。治疗起来很简单,就是恢复小肠和吸收能力。

小肠主液所生病。“津”和“液”,首先要把这词性改一下,什么叫“津”?津,天津,天津是什么概念?天津就是往外出的一个港口,所以“津”是一个动词,是把那个水往外“津”,就是只出不入,就像流出去的汗,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这就是津的作用。那么“液”是什么呢?“津”是不能倒流,而“液”有点像吸收,就是把精给吸收上来,就是刚才所讲的小肠的吸收功能,如果你的吸收功能出问题了,就是小肠的病。

大肠——渗透分类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小肠的功能是相关的,大肠是主传道的,就是说,水谷被小肠吸收后,传送焉的物质主要是水和糟粕以及少量没有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依旧是清浊混杂,只是浊多清少,这时就必须依赖大肠的道路进行传输。传输的过程就是要在大肠中进行最后过滤,以分别清浊,清者(营养和水)被最后彻底吸收和利用,浊者(糟粕)被暂时传送到魄门(肛门)做短暂停留,而后被排出体外。

总之,大肠具有分别清浊的功能,并把清浊之物分别传向各自相应的去处,就像调度员管理道路运输一样,所以称为传道之官。

大肠主津所生病。“津”的意思上面刚讲过。《内经》上说,津就是“腠理发泄,汗出溱溱”。“腠理发泄”就是出汗。“汗出溱溱”就是呼呼地往外出汗。

那么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便秘和溏泄。溏泄就是拉稀,这是我们现代人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大肠具有将人体内物质中的水过滤析出,并使大便成形的功能,具体来说:由于阳明邪火盛,大肠的“津”的功能就会过强,就会把大肠内本应留存的液体也排出肠壁以外,于是就造成了便秘;而阳明真火衰,大肠的“津”的功能就会很弱,大肠内本应该排出肠壁以外的液体就会留存在肠内,于是就形成了溏泄。

三焦——输布真阳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中医里面一个很特殊的概念,到现在为止对这个概念的解释都还没有得到大家公认。

三焦在中医里各种解法都有有,有人说心肺属上焦,脾胃属中焦,肝肾属下焦,实际上是将人体横着划分了三个部分。这大概值得商榷,因为类似的还可以将人由外向里分,有里圈、外圈、中圈,这应该也算三焦。所以,人体就得立体地看待,不能简单地说上中下、左中右,得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全面考虑。事实上,人体装装藏五藏六腑的这个大腔子就叫三焦,更确切地说,五藏六腑都不是悬在那里的,用来连缀五藏六腑的系挂,也就是那个如网膜的东西就是三焦。

关于三焦,《华佗中藏经》上就有一句话叫做:“三焦者,总领五藏”,总而言之,哪儿都跟它有关。前面讲过“焦”字的意义,上面这个“隹”就是小鸟,下面这个四点是火,所以中医讲三焦就是少阳火,就起温煦全身的作用。人体这个腔子不能有大火,但是一定要有小火,因为烤小鸟是不可以用大火的,大米烤小鸟就会焦,就不能要了。所以人的身体就要用这点小火来不断地温暖、温煦,才能正常发挥功能。如果三焦火太小了,小到温煦不到四肢了,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等症状,中医把这叫做四肢厥逆症。

决渎jué dú之官。水道出焉,“决渎之官”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有一项很重要的国家职能就是兴修、疏通水利,“决渎”就类似于这个功能。在人体来说,哪儿是水啊?中医把人的经脉比做河流,气血就顺着脉流动,肾主水,所以三焦就是把人体这个大腔子疏理通畅了,让气血,尤其是精可以回来肾那里去藏起来,所以三焦一定要通。

膀胱——气化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是很重要的一腑。膀胱经从足后跟一直上到脑,是贯穿人体上下的一条大阳经,大家千万不要把膀胱单纯理解成西医讲的储尿器,这完全是两回事。

但是膀胱跟尿有什么关系?《黄帝内经》说,膀胱是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所谓“州都”就是水聚之处,膀胱为水府,是储水的地方,但它的功能是气化。膀胱气化不足的话,小便的量就少;膀胱气化如果出问题,被憋住了的话,虽然气化的功能还有,但你就是撒不出尿来。所以很多人到老了以后就觉得小便很困难,老尿不出来,这都跟膀胱的气化功能有关。但是,“津液藏焉”是指膀胱所属的足太阳经脉的功能可以使“津、液”这两种物质和功能存在于身体内,而不是存于膀胱这个器官内,“气化则能出”是使它们发挥正常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指尿液的排泄。

所谓“气化”,它的能量来源于人体的阳气,如果阳气不足,气化能力就弱,就会导致糖尿病和三高症的问题。糖尿病、三高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虚火过旺,导致“津”的功能过度;因为津的过度,所以使藏腑组织里的液体都收不住,都往个排,所以就会尿糖高、血糖高,而且这个病是小肠的吸收功能、膀胱的气化功能都出问题了。但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肾,是因为肾的元气虚了,阳气的功能弱了,机体各方面的功能都不能正常发挥出来了,所以才会出现血液黏稠、血糖高、口渴、尿多、食多、便秘这些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人体需要用水来进行代谢,所以糖尿病人就特别喜欢喝水,这中医里叫“消渴”,因为好东西全“津”出去了,营养物质都留不住了。这时候大量喝水叫做“饮水自救”,就是必须用喝水来自救,就是你津得多我喝得多才可以。同时又“消谷善饥”,虚火过旺人就特别能吃,就叫“消谷善饥”。但是因为吸收不了,所以糖尿病的人怎么吃都胖不起来,人也就越来越虚。所以治疗糖尿病、三高症的关键就是要恢复藏腑的功能。

膀胱还有一个功能是主筋所生病,大家一定要记住,人体的筋脉是靠“液”来滋润的,这里的“液”是指营养丰富、质地较稠厚、具有滋养作用的一种物质。液不足则筋就不能发挥它柔韧有力的特性,所以液不足的话,就会出现腰酸、背病、腿抽筋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液”的濡养功能出问题了,和小肠经、膀胱经功能都有很大的关系。

总结一下以上所讲的。善于养生的人就要牢记以下的观点:“凡此十二官者,不得想失也”。作用君主的心要“明”,那么在它统摄下的藏腑功能就能正常发挥出来,就可以做到“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故主明”则藏腑功能都得不到正常发挥,经脉“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戒之戒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医养生: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by:产业地产章伟

黄帝内经素问

一块来学习中医经典,经典是中医人学习的灵魂,那就让我们先从朗诵黄帝内经开始吧!

by:壮志在我胸中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中医根本经典。

by:恒一_照见

黄帝内经素问

咨询v-15076018827真诚为您提供:健康、美容、财富、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涉及生活各方面的实用知识和资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病房是厨房,最好的药...

by:陈婉芬付厚坚安利全集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全文朗读,由白云出岫录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by:白云出岫

声音主播

75229715

简介:我是一名家庭健康管理师,同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公益传播者,更是受益者。热爱经典,熟背《大学》《中庸》等多部国学经典。因为句读经典能让我轻松获得健康。我热爱中医,熟读《黄帝内经》等。本人有多年亲身辟谷经验。热爱环保酵素为健康生活护航,多年公益推广自制酵素,一部分人因此远离疾苦。感恩平台给到分享生活的机会,让更多人轻松获得健康,共同助力健康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