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河东30年河西!当年伊塔事件的亲历者为何今天纷纷悔不当初?

2024-03-22 00:36:1518:41 1万
声音简介

伊塔事件,是1962年发生在中国新疆的一次重大外交事件。这一事件的爆发,更加恶化了本就冰凉的中苏关系,并深刻改变了中苏两国历史的走向。而作为伊塔事件的亲历者,他们的行为可笑可恨而又可悲。

1962年4月22日凌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现了数10名拖家带口的边民,在明知道中苏国际公共汽车已经停运的情况下,他们执意要求乘车并因此与边防战士发生口角。

紧接着,数千名手持苏联侨民证的边民向口岸涌来并挑起冲突。而后见对面开来大量苏联汽车后,这些边民冲击边防哨卡后蜂拥而出,争相登上苏联汽车扬长而去。

面对这一蓄谋已久且计划周密的边民越境事件,新中国坚持“不开枪,不动武,不与群众发生冲突”的原则,并未造成流血伤亡的情况。

霍尔果斯越境事件持续三天三夜,数万人先后前往苏联。而在60年代初的伊塔事件中,中国新疆共有6.1万多人先后去往苏联,其中塔城地区多达4万人。

边民的大量出走也带走了数十万头牲畜使得数十万亩农田无人耕种,很多公社、农场等基层组织更是一度陷入解体和瘫痪状态,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不仅如此,很多犯罪分子在苏联的鼓动下于5月29日冲击自治州政府机关,甚至制造打砸抢活动,这就是“5.29暴力事件”,严重威胁新疆地区的稳定和边境安宁。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迅速进驻边境,填补了大批农牧民离开后的空白,这就是“三代”,即代耕、代牧和代管。在通过外交努力遣返出走人员无望的情况下,建设兵团成立团场并划定边境带,为稳定新疆局势、防止苏联的渗透破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为何会出现伊塔事件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捉襟见肘的人口危机

苏联鼓动大量边民去往苏联,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苏联人口尤其是劳动力的极度短缺。

虽然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更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但苏联却长期为国内的人口问题而焦头烂额。

作为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大帝,彼得大帝为俄国制定了“走向四大洋”的目标,从此俄国从未停止过向周边尤其是温暖南方扩张的脚步。但问题是俄国人“好战而不善战”,每一次的征服基本都伴随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尴尬。

而且沙俄扩张向来奉行“留地不留人”的宗旨,对征服地区的人口不是屠杀就是驱逐。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大俄罗斯”主义情节也给了沙俄极其强烈的排他性,又注定了俄国自古以来都不喜欢接纳外来移民,所以沙俄人口增长只能靠自己生。

但问题是即便是沙俄最温暖的南方,也比大多数国家的北方更寒冷,冰天雪地的气候直接降低了生儿育女的欲望和能力,酗酒等不良嗜好又导致了人口的大量损失。

所以,尽管俄国的扩张非常迅速,400多年时间里领土猛增400多倍,一跃成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但俄国的人口增长却始终力不从心。

虽然十月革命后,苏联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人口也在安定的环境中开始了稳步提升。但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让苏联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因为无论苏联还是德国工业化水平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因此苏德战争也空前惨烈。从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开始,到1945年二战结束,苏联在短短4年时间里,死亡人口达2700多万,总伤亡人口超过4600万。而战前的苏联人口总共也才19000多万,这意味着苏联损失了整整一代人,苏联家庭被灭门者不计其数。

惨烈的人口损失,迫使苏联对人口的需求空前高涨。再加上中亚和西伯利亚等地作为苏联的边远苦寒之地,连苏联人也不愿意涉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煽动新疆境内的蠢蠢欲动者去往苏联也就顺理成章了。

2、欲壑难填的扩张野心

蒙古帝国对俄罗斯的征服,为其注入了“噬土成性”的基因,从此俄国对土地的欲望从来欲壑难填,新疆作为距离俄国最近的地区自然首当其冲。

沙俄对新疆地区的侵略,是与清朝的开疆拓土相伴随的。

1685年,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平定了台湾地区后,康熙皇帝决定向侵入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的沙俄侵略者用兵。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交锋,迫使沙俄与清朝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了清俄两国的东段边界。

随后,遭遇迎头痛击的沙俄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经堪察加进入阿拉斯加殖民北美;一路向西退却,勾结准噶尔汗国在蒙古地区兴风作浪。

而后,康熙、雍正及乾隆三代帝王用70年时间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时隔1000年再度将天山南北收入中原王朝版图,而这也标志着沙俄对蒙古野心的重大失败。

随后,沙俄继续西退,并加紧了对中亚的入侵,在消灭了希瓦、布哈拉和浩罕汗国后,沙俄成为中亚的主宰。

而远离清朝统治核心的新疆也在清朝盛极而衰后,沦为各方势力的决斗场。1856年第2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趁火打劫,夺走了外东北和外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

1865年,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侵入新疆,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沙俄随后于1871年侵入伊犁地区。在窃据伊犁地区的10年时间里,沙俄将7万多各民族人口迁入沙俄境内,即便1881年清朝收复伊犁地区大部,沙俄裹挟人口的操作也不曾停止。

大量的人口外迁,使得沙俄对新疆尤其是伊犁地区长期保持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为沙俄向新疆的侵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189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后,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即从新疆乔戈里峰到海参崴之间划一条直线,线北土地全部划入沙俄。

虽然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惨败后,“黄俄罗斯”计划随之破产,但沙俄对东北、蒙古和新疆的渗透从未停止。

3、沙俄以来的疯狂渗透

虽然远离中原,但近代以来的新疆地区也从未太平。

十月革命后,战败的白俄势力纷纷逃往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新疆。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建立那一刻起,就受到了帝国主义的疯狂围堵。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加强了对中国新疆的渗透,通过全面援助和支持盛世才政权,排除英日等国的势力,将新疆纳入了苏联的缓冲区和势力范围。

1942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在战争前期一溃千里,盛世才转而投靠南京国民政府,苏联势力被迫撤走。

二战胜利后,苏联卷土重来,并支持伊犁、塔城和阿山三区武装暴动,并受苏联直接控制。

全国胜利前夕,斯大林支持解放军尽快解放新疆,但仍然要求新中国保留苏联在新疆的特权,比如资源只能卖给苏联,不允许第三国进入等,招致毛主席的强烈不满。

除了强烈的政治压力,苏联在新疆尤其是伊犁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遗存,也大大增加了这些地区的离心。

虽然经历了盛世才“改旗易帜”的波折,但苏联对新疆地区的贸易一直居高不下,1949年更是高达7200万卢布,新疆地区几乎所有工业产品全部来自苏联。

而在文化上,由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对新疆地区根本鞭长莫及,所以新疆地区接受的基本都是苏联的斯拉夫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伊犁地区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依然是苏联的教材,课本上的祖国是“苏联”,首都是“莫斯科”。

不仅如此,在翻译工作薄弱以及扫盲行动尚未进行之前,苏联广播和报刊早已大行其道,伊犁地区人民接受的是苏联文化的熏陶,这导致直到60年代初期,很多年轻人还不知中国为哪国,不知北京为哪国首都。

在中苏友好的蜜月期,中苏亲如兄弟,这些认知的混乱尚不明显,甚至在有边无防的情况下,中苏之间牧民还季节性地在中苏两国之前迁徙。

但当中苏交恶,边境管控加强,苏联广播和报刊等就成为宣传所谓苏联制度优越性和煽动边民出走的思想武器。

4、苏联侨民和苏籍干部

伊塔事件的很多亲历者,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那就是“苏联侨民”。

苏联侨民是一个历史性名词。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大量白俄败兵和难民向周边国家和地区逃窜,成为离开苏联国土的侨民;30年代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时期,不堪忍受全盘集体化的农民也大量逃离苏联,于是他们成为苏联侨民。

对于这些苏联侨民,民国政府向其发放侨民证,承认其归化中国。但二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侨民回国弥补人口损失,于是开始着手恢复中国境内侨民国籍并推动其回国。

于是,大量哈萨克、维吾尔和塔塔尔族群众在苏联鼓动下回到苏联。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继续发放侨民证,很多非苏侨也得到了侨民证并前往苏联,而且很多人为了前往苏联甚至制售假证,给新疆形势造成了相当的混乱。

针对这种情况,新中国与苏联交涉并达成协议,苏联暂缓在新疆地区为苏侨恢复国籍,新中国从出手开始进行苏侨的登记和遣返工作。

从1954年到1959年,伊犁州共遣返苏侨86890人。尽管大量的苏侨返苏给新疆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重大影响,但新中国依然积极配合。

与此同时,新中国也开始着手解决新疆地区苏籍干部问题,尤其是“三区”。

新中国的主张是,这些苏籍干部尽可能继续留在中国工作,但希望他们放弃苏联国籍。

针对中国的这一主张,苏联表示接受,并动员苏籍干部尽快解决国籍问题。在中苏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苏籍干部放弃了苏联国籍,但极少数干部隐瞒自己的国籍情况,并成为伊塔事件的推波助澜甚至始作俑者。

5、中苏交恶和经济困难

早在195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准确预测了中苏交恶的结局。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等问题发生激烈争吵后,赫鲁晓夫最终妥协,并着手修复中苏关系。

但1958年金门炮战的爆发,却让赫鲁晓夫怒不可遏,因为彼时的赫鲁晓夫正在积极推动美苏联合称霸的美好蓝图,新中国在海峡上空的一声炮响,打碎了赫鲁晓夫的美梦。毕竟此时中苏还是盟友,新中国的行动必然被美国认为是苏联授意。

随后,中苏不信任的裂痕更深。中苏关系的恶化,直接引发了边界的剑拔弩张,以往有边无防的历史也逐渐一去不返,两国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更是再也回不到从前。

所以,很多在中苏边境生活的群众,也开始在中苏之间做抉择。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苏联无疑更发达。虽然经历了二战的沉重打击,人口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但靠着斯大林模式的强力推动,苏联很快在二战后恢复元气并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而同时期的中国,虽然在苏联帮助下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但却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薄弱的经济底子加大了经济恢复发展的难度,而一百多年近代史的摧残,又让这个国家太想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贫穷面貌。于是,新中国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冒进的偏差。

再加上中苏交恶后新中国还债压力以及自然灾害的猛烈摧残,可以说当时的新中国确实难以和苏联相提并论。

所以,很多只看眼前利益的群众受苏联蛊惑前往苏联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边民的大量出走,无疑让新疆地区尤其是伊犁地区的生产生活遭受了更大的冲击。

伊塔事件的出现,使本就恶化的中苏关系更加雪上加霜。整个60年代,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空前险恶。而由于中苏山水相连,边界线长达7000多公里,所以苏联的威胁无疑更加可怕,特别是1963年苏联军队重返蒙古后,新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受到直接威胁。

在如此险恶的国际环境下,新中国从1964年加快推进“三线”工程建设,为应对苏联威胁做了充足准备。

1969年3月,中苏军队在珍宝岛兵戎相见,遭遇迎头痛击的苏联想要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但在谋求美国中立时遭到美国的无情威胁。

美国的“倒戈”,更因为新中国连续核试验的有力回击,迫使苏联知难而退。但苏联却在8月份于新疆地区的铁列克提对新中国进行了无耻报复。

珍宝岛危机后,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并在1972年实现正常化,随后世界格局发生深刻逆转。

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随后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苏联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放血”。随后新中国开始改革开放,30年的工业化开始厚积薄发,中国经济一飞冲天。

而苏联从赫鲁晓夫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勃列日涅夫时代虽然重拾斯大林模式,但带来的是更加可怕的僵化,苏联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最终在越南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潭里走向了万劫不复的崩溃。

而当年不顾一切去往苏联的边民,在欢欣鼓舞地前往苏联后,等待他们的不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欢迎及瓜果飘香牛羊成群的天堂,而是天寒地冻的牧场和令人窒息的集体农庄。

而且更尴尬的是,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甚至兵戎相见,这些投靠苏联的人非但没能成为座上宾,反而成为被针对和嫌弃的二等公民。

等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为了一路向西,坚持为私有化而私有化,培养一大批寡头的同时坐视西方资本趁虚而入,变卖苏联遗产的同时疯狂收割民众财富。于是卢布成为一张张废纸,很多人几十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瞬间归零。

于是,当年那些哭着喊着要离开祖国的人,又在边境口岸的那一头泣不成声,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叶落归根。

但昨天的你对我爱答不理,那么今天我有什么理由不让你高攀不起呢?所以面对为祖国添砖加瓦的“好意”,我们没有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只是委婉表示你的祖国在等你。

既然不愿意在困难时和祖国共同成长,那就不要想着国强民富时回来占便宜。回首往事,再看看乌克兰的乱局,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当年苏联的“矢志不移”,正是他们的坚持才让我们的新疆更加和谐美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巫羊王传说

不听真的还不知道

老派上海闲话传承

很多音频的内容有大量重复,反复重复,重复的内容应该精简

鸡汤在好也不要贪杯噢

后知后觉的悲哀,过往种种成空欢喜

猜你喜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内容简介】书分上下两篇,写了一个农民的生命故事。里面有满满的亲情和友情,更多的是主人公对“三农”的热爱和感恩。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在作者的笔下,每一年都回荡...

by:千言有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内容简介】书分上下两篇,写了一个农民的生命故事。里面有满满的亲情和友情,更多的是主人公对“三农”的热爱和感恩。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在作者的笔下,每一年都回荡...

by:冷灬梦幻

无敌弃少之三十年河东河西

无敌弃少重生,这一次他将利用自己上辈子的资源,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切。他要组建自己的势力,将这个世界踩在脚下,守护他爱的所有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加...

by:山河东夫

河西狮吼

河东河西,白驹过隙。狮子座的李狮狮,深知每个灵魂深处都藏着钻石,她喜欢把它们发掘出来。

by:李狮狮2020

河西史话

河西走廊是交通要道,也是景观大道。戈壁沙滩,丹霞雅丹,雪山草原,除了海洋,汇集所有的地貌。它不仅是地理意义的长廊,更是中华历史上的文化长廊。从汉武帝开拓疆土,西...

by:风的诡计

河西走廊

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地球上除了海洋,所有的景观都在这里呈现这是文明的通道,世界上不同的信仰与文化在这里交流,这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梦想和财富在这里蓬勃生长,这里...

by:瑾瑾美美讲故事

河西走廊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敦煌郡,敦,大,煌,盛,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

by:河西走廊甘青大环线游

河西走廊

带着你的耳朵去体验河西走廊的美

by:VIVA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