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修学之法”(一~二)

2024-03-10 21:12:3508:02 47
声音简介
“修学之法”(一)
学生:书上说:“在探索过各种传统行法之后,应选择某一特定的法门。”
请教老师:应该如何选择?
  老师:老子在《道德经》里给我们开示:“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告诉我们通向真理的大道是平坦的、宽广的,但是很多人就喜欢去走那些羊肠小道,甚至歪门邪道。
站在世间法的角度,想获得幸福的人生,照着《易经》里三句话去做就可以了。
第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要活着,就要播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
第二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第二句话为第一句话确定方向。今天自强不息的人很多,很多人干坏事也很勤奋,起早贪黑,但这样的自强不息跟厚德载物没关系。同样是播种,种的是善还是恶,这个很关键。播种善,未来就能得善果,就可以厚德载物;播种恶,把造业当事业干,最后得到的就是恶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前面两句话教我们如何完善自我,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幸福和美满,讲的是我们自己。
第三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讲的是我们跟后代、跟祖先的关系。
  这三句话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对后代子孙的慈悲教诲,照着做,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如同探囊取物这么简单。
  站在出世间法的角度,什么才是究竟美满的人生?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地位、名气,这些东西通过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都能获得,但归根到底,财富、地位、名望是身外之物。什么东西才是身内之物?智慧!什么是智慧?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破迷开悟!

“修学之法”(二)
  如何才能破迷开悟?就是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什么是究竟圆满的天人合一?从后天返回先天。用《圣经》里的话说,就是重回伊甸园。拥有的财富、地位、名望,能帮助我们从后天返回先天吗?不能!想从后天返回先天,完成人生的终极目标,佛家文化教我们“看破放下”,道家文化教我们“道法自然”,儒家文化教我们“格物致知”。虽然说法不同,但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所以,在世间法里,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去做加法。但站在出世间的角度,要想破迷开悟,需要做减法,就是佛家文化说的“放下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儒家文化怎么说呢?先要把贪、嗔、痴、慢、疑的习性,通过接受并力行圣贤教育,转化成仁、义、礼、智、信的天性。习性转为天性的过程,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严格意义上说,它还是属于世间法。只是在世间法中,把自己从一个不善的人变成一个善男子、善女人而已。有了善男子、善女人的基础,我们才有资格去修身、修真、修行,去做圣人、真人和佛。出世间的修身、修真、修行,其实讲的也是一回事,只是用的词不一样。
放下一样,智慧就会增长一段;全部放下,智慧就圆满了。所以,儒家的圣人,道家的真人,释家的佛陀,不是比我们凡夫多了什么东西,而是少了三样东西。哪三样?妄想、分别和执着。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这三样东西统统放下,我们就跟圣人、真人、佛陀一模一样了。
  条条道路通罗马,真理只是一,谬论百千万。只要走看破放下、为道日损、格物致知这条路,无论是修学儒家、道家、还是佛家,我们都可以破迷开悟,都能够从后天返回先天。为什么大德们告诉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因为现在的众生根器都不是很利,够从一个法门进入,长时熏修,最后破迷开悟,后天返回先天,他就成功了。
  当然,如果认为自己的根器很利,要同时修学几个法门,甚至变成儒、释、道的通家,可不可以,理论上是可以的。别人打一口井打出水来,我们的本事大,打三口井、五口井也能打出水来,无非就辛苦一点,结果都是一样。就是有水喝嘛,下面的水都连在一起。
黄柏力老师《国学智慧》专辑(2024.3.9)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国学智慧

世间所有的福报,都是你日积月累的慈悲与善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by:王珵cheng贤

国学智慧

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

by:商业大亨传奇

国学智慧

国学的核心基础是“道”。道,是信仰,是精神,是思想。道是看不见的,是哲学层面的。这有别于西方的“科学”的本义,西方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把世界分开来研究的。我们的“道...

by:丽莲LilianJ

国学智慧

如果你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如果你曾经被生活所累,不知如何调整自己,走出困境,来吧,进入国学智慧课堂,带你一起每天提高一点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自...

by:丫头伴你成长

国学的智慧

尽美矣又尽善也

by:柠檬雨兮

国学智慧

国学智慧,开启你的智慧!忠/孝/义/信/和/礼/智

by:裂变系统之赚钱思维

国学智慧

国学智慧,美好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by:孙富蕊

国学智慧

国学智慧本讲座汇集了近代以来名师大家对国学的研究思想,从十个不同的方面分别阐释了大师们对国学的理解和解读。通过广泛的引经据典,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学者名家关于修身...

by:中国礼仪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