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选段- 《大登殿》我一见老母亲跪金殿-王燕-王燕

2018-02-11 08:08:0103:25 1.6万
声音简介

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如祥符五朵云、杞县三亭、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象徵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剧评家、表演家、剧作家、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流派”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影响所及,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


 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流派的出现对豫剧有正面意义, 其表演特色是豫剧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惊鸿小先生

你这年年送米月供面 你这差来丫鬟送油盐 至如今孩儿我可登金殿 我把母亲你宣上金銮 抬头来我观见了养老院 我的娘无福在里边 开金口我封你个养老院 这养老宫中你掌权 我赐你金打扇银打扇 金瓜钺釜镫朝天 再赐你金凤撵银凤撵 十二个才女当丫环 我赐你福寿康宁一块匾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仙 三六九王登殿 你这般把椅儿坐殿前 王有了不是兴娘的管 你和我的亲娘都一般 高叫声老母亲你请~~~~~~~请下殿 朝事毕代公主王宝钏 俺三人养老宫中问母安 高叫声老母亲你请啊请啊请下金銮

惊鸿小先生

我一见老母亲跪金殿 折儿的阳寿有几年 开言来叫了声代公主 王宝钏 你把母亲往上搀王下殿 我只得撩跑端带一步一足下金銮 我把母亲拜见 老母亲在上儿拜见 孩儿有话你听心间 征西凉我去够哪十八载 家撇下宝钏妻可是娘照管

猜你喜欢
豫剧《大登殿》全集

剧情讲述的是薛平贵在金殿封王宝钏、代战公主为昭阳正宫,分掌后宫、兵权;迎送王夫人去养老宫颐养天年;分封苏龙,问斩魏虎;王允死罪不免,经王宝钏再三求情,得赦,授衔...

by:南淮北安

晋剧《算粮登殿》(主演栗桂莲、孙红丽)

《算粮》是晋剧传统剧目《回龙阁》中的一折。王宝钏与其父王允决裂后,苦守寒窑十八年,其夫薛平贵从军归来,正值王允寿诞,王允及二姐王银钏、二姐丈魏虎劝其改嫁,宝钏引...

by:弘扬非遗戏曲人

豫剧·三哭殿

豫剧著名经典折子戏,又名《贞观家事》、《斩秦英》、《乾坤带》。故事出自《少西唐》,讲述大唐贞观年间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在彩仙(金水)桥钓鱼,适逢太师詹洪纪经过,...

by:葫芦哥常乐

豫剧经典选段大全

不断更新,满足戏曲的票友

by:杜鹃花播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