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诗词(9)《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2024-03-17 15:18:0312:59 74
所属专辑:唐诗宋词赏读
声音简介
张先诗词(9)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宋】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采绦tāo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注释】
剪牡丹:《宋史·乐志》十七,教坊有女弟子舞队,第四日佳人剪牡丹队,调名本此。双调一百零一字,仄韵。
素色:白色,指白茫茫的江水。
“净”字是形容水的明澈洁净。
修巾薄袂(mèi):长的毛巾,薄的衣袖,指妇女春日装束。
撷(xié):拾取。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使借代手法,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
金凤:曲名。
双槽:槽,琵琶等乐器上弦的格子,这里指双琵琶。
玉盘大小乱珠迸:用以描述琵琶声。
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

【译文】
绿色的原野与天相接,青色的天空笼罩水面,白茫茫的江水波光浮动,一派明澈洁净净。岸边柳荫小路上空无一人,柳絮随风飘荡,地上不留一点踪影。站在船头望去,越过水中的小洲看到落日下归家的人群:妇女们束着修长衣带,衫袖轻飘,竞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轻盈,涉浅水而来,在春天夜晚时登上停靠于雾气笼罩的洲渚停船上。
她们刚刚整理完身上的彩带红绳,聚合于船仓彩绘的屏障内。风停夜静时,从屏障内忽然传出两位琵琶女奏响的乐曲,饱含古往今来的失意文人和沦落天涯的歌女郁结的情思,有谁能够领悟?琵琶的乐声嘈嘈切切,犹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盘的声音。如同醉意上了琵琶女的面颊,她们美艳的双眉紧紧聚拢。我还是尽情地听吧: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见江面空阔,月光皎洁。

赏析
词的开头三句,便是环境描写。“野绿连空”,这是词人站在船上,目光顺地平线伸延,只见辽远无际的绿色原野,上接苍穹。作者又顺势举头眺望远天,晴空蔚蓝,好像与江水相连。一一个“垂”字用得生动,把远望中天水相接的感觉,表现得极其形象。词人仰观俯视,眼前江水是“素色溶漾都净”。“素色即白色,指白茫茫的江水。“净”字是形容水的明澈洁净。谢眺诗“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为此句所本。以上虽只三句,词人便以其拿手的炼字功夫,多方面多层次地画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与绿野相连,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浑茫寥阔,而又十分寂静。在这幅图画中不难看出,作者还是围绕着一个“影”字在作文章。在这幅画面上,从构图的角度说,似乎还缺乏特写镜头,“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正是绿野中的特写。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的序论中说:“子野清出处、生脆处,味极隽永,只是偏才,无大起落。”所谓“无大起落”,是对张先词中一些平凡句子的不满。像“柳径无人”二句,确实显得平凡。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写出。淡墨-痕,不求奇峭,但妙处正在这里。能以平淡的句子,把读者逗入意境,才见功力。试想,岸边柳林没有人影,唯有柳絮随风飘坠,这样描写实在很一般化,加了“无影”二字,立即灵动起来,那柳絮飞舞的轻盈飘忽,形神具出,而且微风吹拂,轻絮飘舞,在微暗的树荫中,依稀看见它们在游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在地面,词人观察得如此细微,他好像在仔细地品味着飘忽无影的妙趣。
“汀洲日落人归,”词境至此推进一层。词人在完成天光云影、柳絮轻舞的环境描写后,让人物出场了。好象电影一样,人物在风光明媚、落日斜照的汀洲上由远而近地走来。作者在船上望去,首先在远处看到人归之影,人影与晚霞相映,十分妍丽。人渐走渐近,看得也越清楚,连“修巾薄袂”也看得出来。修长的巾带,薄薄的衫袖,雅丽非凡,且巾长袂薄随风飘举,为美人勾出了一幅飘飘欲仙的姿态。由下句“撷香拾翠相竞”来看,可知这美人不是独自一人,她是结伴春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古代女子常在春季到郊外拾野鸟的各色羽毛,采各种香草。曹植《洛神赋》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之句,写出洛水众女神之美,词人也正是借用此意,为汀洲之女增色。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是写两个美人登上自己的船,并停泊洲边,在水边过夜。“凌波”即踩水而行。曹植《洛神赋》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神水上微步的轻盈体态。在晚霞辉映下,寂静的洲渚上,忽的出现了这一双美人,词人在凝望的同时,也不禁产生了美丽的幻觉,俨然是“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凌波女神。这不仅细致地写了洲上女子的美,而且把词人的欣喜、惊愕,以至倾慕的心理也表现出来。上片结句一方面把一整天情节的铺叙加以收束,日落春暝,美人回到船上,词人也该歇息了。另一方面,又用“烟”字,为江滨洲边刷上一层烟水凄迷的朦胧色彩,为下片抒发幽思忧愁之情,做好铺垫。
过变“彩绦朱索新整”,写美女回到船上,在一天的“撷香拾翠”之后,换妆梳洗,以更娇丽的容颜出现。“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亦稍深,人们已经入睡,画船风定,万籁俱寂,好像只有词人还在静思。此时琵琶声忽起,划破寂静的夜空。“金凤响双槽”,以“金凤”代指琵琶。乐史《杨太真外传》:“妃子琵琶逻逊檀,寺人白季贞使蜀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故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诗云:“半面犹遮凤尾槽。”“槽”是琵琶上架弦的格子,“响双槽”,表明是两把琵琶同时弹奏。切题《舟中闻双琵琶》。在这优美的乐声里饱含着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显得高雅深沉。又用“谁省”一词,反跌出只有自己是知音的深意,把自己与琵琶女的关系推进一层,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味。
“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处如急风暴雨,低回处如儿女私语,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皆随乐声起伏,曲曲传出。乐声已至高潮,然又戛然而止,词人对音乐形象的描绘也暂收束。船上一片岑寂,在无声的境界里,给读者留下了涵咏玩味的余地。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先要说明的是在这二句前,诸如相逢知己,隔船相邀等细节都已省略,径直从借酒相慰写起。“酒上妆面”,是说琵琶女已带醉意,面颊被酒晕得绯红,故下句用“花艳”形容其醉美之态。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双眉“相并”。“相并”意即紧锁,表明愁怀不释。对醉态愁容的描写,形神兼备,极其工巧。
既然愁怀未释,欣逢知己,欲一吐为快,于是重奏一曲,词人亦得重听。
“汉妃一曲”,用王昭君远嫁匈奴,马上弹琵琶故事。晋石崇《王明君辞序》已言之:“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唐人诗中亦屡及此,如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李商隐《王昭君》:“马上琵琶行万里”。“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这也可以说是“今古幽思”的具体内容。其中也寄托着琵琶女的离乡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
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让读者细心体会。这词境显然是从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化出。
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但作者并没有一味摹仿,而是另出新意。在艺术上除了善于炼字炼句之外,在体裁上采用慢词形式,以铺叙的写法,把春郊月夜、柳花烟渚,以及在此背景上活动的人物,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可以说,对慢词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对铺叙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作出了贡献,开了风气之先。(周满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张先生和张先生

张先生和张先生,BY王泡小泡

by:FMG主持人李博

晚安张先生

几个人一直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面讨论着这些事情,但是没有人注意,就在这个时候李小萌回来了。不知道是为什么,李小萌的回来对于整个宿舍来说都是一个重磅的炸弹,...

by:妃欧娜_Ria

有声书《张先生和张先生》

在张哲和张南相恋十年的庆祝party上,第三者鸡米闯入带走了张南。张南的离去彻底击碎了张哲对爱情和人生的信心。虽然不断出现新的追求者,但张哲一直深陷回忆中不能自...

by:FMG主持人李博

和早起的张先生一起读古诗

陪孩子一起读古诗词吧!学生必备古诗词!睡前、早起多多积累,每天听一点,收获多多!

by:早起的张先生

跟着张先生在音乐中游遍全世界!

你是否想要去环游世界却因为没有时间或者没有金钱而只能是一个梦想?不要紧,在这里让张先生带着你一起通过音乐游览世界的各个角落,你做好准备了吗?出发!

by:张先生的音乐国度

咏牡丹诗词歌赋散文

咏牡丹的诗词、歌赋、散文及音乐等有很多内容,现特制作专辑一部,以供友友参考哦。

by:旺旺明月

李俊革诗词|诗词

【内容简介】诗集里有不少作品写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写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中国人的大公无私、大爱无疆...

by:北方文艺_电子书

一生诗词| 诗词一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念,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古诗词。因为大声朗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

by:灿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