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薄命君王

2024-03-17 23:52:1630:34 24
所属专辑:午间,美文欣赏
声音简介
李煜两首经典词作,千古词帝,可惜命薄为君王

慢慢失忆

原创
2024-3-1313:15北京

听全文
约16分钟
24人听过

相见欢

【五代十国】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最初是不理朝政的,心思都用在诗词歌舞上,但正因为对政事不关心,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南唐更加腐朽。当赵匡胤最终兵临城下,李煜无奈中也做了最后的抵抗,但无济于事。

李煜最终开城投降,献上玉玺,他做不到西楚霸王乌江自刎的壮举,也做不到如后世明崇祯帝的勇敢——在煤山殉国。

李煜的性格使他胆小怕事,一直不敢和大宋对抗,现在也只会选择投降,绝对没有“士可杀而不可辱”的信念,他只考虑如何保命。但这样一来,屈辱的日子开始了,一个帝王做了俘虏便是屈辱了。

那一年是公元975年,仅有38年短暂历史的南唐王朝画上了句号。

李煜长于妇人之手,从小就与世无争的性格注定不会有大的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但通过诗文表达内心却是强有力的,越因为有唯唯诺诺的性格,越使得内心压抑更强烈,越使得词作迸射出火花。

李煜的性格按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好好先生”,脾气比较温顺,面对侮辱,也只是隐忍,不会暴躁如雷,或者想办法报复。所以,他的词作中透露出很多悲哀,但没有对敌人恨之入骨的表达,没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样的豪迈。

李煜词作的分水岭由此形成,前期大多是描述男女爱情的,后期也是描写“爱情”,却是对河山的爱,对南唐的爱。

大起大落后,李煜仿佛从天堂一下子摔进地狱,其中反差可想而知。李煜过上囚徒般的生活,终日沉浸在回忆中,回忆一去不复返的好日子,叹息现在的悲剧人生。


《破阵子》(四十年来山河)中,有一句“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曾经是万人之上的帝王,一下子成为阶下囚,让人情何以堪?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更是一首让人为之垂泪的作品。尤其是“罗衾不耐五更寒”一句,什么情况下盖着厚厚的被子还觉得寒冷?其实不是身体的冷,而是心冷,“梦里不知身是客”,梦里或许能重温昨日的风光,但也只是梦,醒来只是更加的悲哀。

鲁迅先生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梦醒后发现无路可走。”人在极端痛苦和绝望中,喜欢把希望寄托在梦里,哪怕梦中获得理想也满足,虽然知道那是虚假。但美梦后,冰冷的现实会让人发颤。

这时候的李煜仿佛在爱情上经历了失恋,但比失恋更痛苦。失恋,或许总有机会赢得芳心,但国都早已沦陷,自己成了亡国之君,复国是绝对不可能了,而能凭栏看到,能够梦醒后想到,这样的痛苦被无限扩大。


这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虽然词牌名为相见欢,却表达了无法相见的绝望。“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多么寂寥啊!那不是无言,而是满腹苦楚,无法排解,已经痛苦得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高楼本来是让人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但词人完全没有这样的心情,还受到了深深的刺激。因为登上高楼,作者仿佛能看到故国曾经的奇花玉树,似乎能闻到故都泥土的气息,但一切都成了过去,一切都是幻影。

“独上”雕刻的是寂寞、孤独,连相伴的月亮也不是圆的,自己和相爱的人、思念的国再也不能团聚。这个弯弯的月亮不再是金陵国都里的月亮,不再是与小周后偷会时抬头能看到的月亮,一切都变了。“无言独上西楼”和“独自莫凭栏”都是在说一个人不要随便登高怀旧,可偏偏他是这么做了后,才能领悟到。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只有身临其境,才真的懂感同身受。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天上是弯弯的月亮,地下是梧桐叶随秋风飘荡,干秃的梧桐树风光不像过去,多么冷清啊!这简直就是词人本身的写照。其中,“锁”字用得极妙,锁住了清秋也锁住了他自己,他的余生都被锁在这个陌生伤心的地方。这样一个凄凉的秋夜,一个寂寞而苦不堪言的落魄者,孤独地看着凄凉场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词人把离愁形象化,如丝线一样,无法清理,无法摆脱,越纠缠越乱,像李白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怎么也无法解除烦恼,只会更加烦恼,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登楼引起怀念,引起痛苦,即便离开,痛苦仍然萦绕。

这样的忧愁,这样的悲哀,不但别人无法理解,甚至自己也说不清,也因此有了别样滋味。


李煜由于最初就崇尚淡泊,这种性格导致他回避皇位,一心想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所以,他比其他人都喜欢自由,但做了俘虏便彻底失去了自由,在两个极端的对比下,他若是不在词中表现对自由的态度,就奇怪了。

“自由”是一个暖心的词汇,所以波兰诗人裴多菲的那首诗被人记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李煜的自由的丧失是彻底的、毫无希望的,就像无期徒刑但又随时会死于非命。偏偏他性格里有多愁善感的一面,内心的挣扎更强烈,他每一首写于亡国后的词都是用血而书写,就像杜鹃悲啼,让人揪心。假如他最后没有被赐死,不知会不会忧郁而亡。

李煜所承载的是一种失去后的痛苦,即使是明明看到美好的一面,却只能看着永远无法触及。他的词作固然煽情,文学成就也极高,但他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更多透露的是自己的感觉,自己失去纸醉金迷的生活,却很少有忏悔的心理,缺乏对百姓愧疚的心理。

或许李煜即使有秦皇汉武的魄力,也不能拯救南唐,他对国事的漠不关心导致他要为亡国付出代价。如果他尽心经营国家、心系黎民,最终即便光荣兵败,也可以无愧于心。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或许,如果那样,至少中国古代的文坛将少一颗璀璨的明星。


虞美人

【五代十国】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代词坛上闪耀着众多星斗,李煜无疑是格外明亮的一颗,而李煜诸多的作品中,这首《虞美人》无疑是一枝独秀,技压群芳,可以被称为李煜最得意的代表作。而同时,这也是李煜的绝命作,因为这首朗朗上口、流传至今的词,他终于结束了从奢华到颓废的生命。

李煜出生的那一年,南唐正式建立,南唐存活三十八年,李煜三十八岁被俘虏。过了三年不堪忍受的俘虏生活,一杯毒酒将一代才子送上绝路。从此,他的一系列作品成了绝响。

那一年的七夕,浪漫的夜晚,李煜迎来了四十二岁的生日,他想不到这是人生最后一个生日。那一刻,秋风和圆月相伴。词帝与朋友狂饮奏乐,暂时忘却了屈辱的生活,愿意用狂醉释放这压抑的情感。

就这样,凄凉的歌曲配合着煞人的秋风。

席间,词帝心情复杂,命人演唱自己的新作,此生最后一个词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缓缓流动,震动了大宋的夜空,窗外,树叶沙沙作响,似乎为新曲伴奏。


就这样,噩运悄然而至。作为“阶下囚”,每一个举动都无疑受到监视。这时候,大宋的第二任皇帝太宗赵光义得知了这个场景,勃然大怒。他的眼中闪耀着怒火,火仿佛长满了触角,直接伸向不安分的李煜,不忘前事、蠢蠢欲动的李煜。然而,李煜只是以文字形式发发牢骚,从来没有想过复国,甚至没有任何复国的资本和能力,但宋太宗还是不能忍受。

逆龙鳞的结果就是死亡,而只有死人才能安分。

一杯酒递到了李煜面前,杯子华美,酒也冒着醇香,但醇香的深处是剧毒。那一刻,他是不是心中狂喜,终于可以结束这个窝囊的生活?那一刻,他是不是心中痛楚,努力保存性命却还是难逃一死?

那一刻,他是否想到了大周后,终于可以相会?那一刻,他是否想到了小周后,这个因为自己受了凌辱的心爱女子,今后将何去何从?

他颤抖的手端起了酒杯,嘴唇翕动,他没有求饶,为自己保留着尊严,酒入愁肠,瞬间疼痛难忍,他倒下来,口吐着鲜血,睁着双眸,似乎在望着南唐故都。一切都去了,此刻,他自己也要去了。李煜悲喜交加的传奇人生就这样平静地结束了。

从此,宋太宗不必再听到诸如《虞美人》这样的干扰声音,但这些声音穿透了历史,传递给了一代一代的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让人联想到美景,但身为俘虏,越是美景越是对自己构成刺激,宁愿看到凄凉的景象也不愿深深被刺激,所以要问苍天,为何要有春花秋月,赶紧停下来好不好,不要刺激我。“往事知多少”,宫廷的生活历历在目,但如今已经完全颠倒,永远无法回到从前。

“小楼昨夜又东风”,身处凄凉的处所,一个“又”字提醒到,不知不觉中竟然又是一年过去了,思念越来越浓,绝望越来越重,一年一年如何忍受?何时能解脱?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想回忆,回忆却总是涌上心头,这样的情况,真是如后世李清照所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尤其看到明月,更是悲苦交加,这明月当年就照在金陵城的上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宫中生活的地方,那些建筑那些物品都应该还在,可是永远不能再拥有。那些旧人旧事已经变换,自己的容颜也已经憔悴不堪。

一连串的回忆将词人的思绪带入震撼中,所以他写出了堪称经典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过这句子的人,纷纷拍案叫绝。将愁苦比喻为江水,并且是一直流动着的绵绵不绝的江水,太绝了。愁苦无边,绵绵无尽,无法排解。


李煜的这首词可以说是用尽心血在书写,并也由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历史上有与李煜命运相似的亡国之君,汉献帝被逼禅位给曹丕,曹丕封他为山阳公,他很安分,得以善终;三国时候蜀国的刘禅入了司马昭之处,也做了俘虏,因为“乐不思蜀”被视为胸无大志,最终也落个善终;南北朝的陈朝最后一任帝王陈后主,做了俘虏受到了隋文帝的优待,因为安分,也最终安详离世。

这三位皇帝早于李煜,若李煜效仿他们低调,或许也会寿终正寝,但因为他性格的原因,耐不住压抑,才情无处安放,只得借词抒发,使他不会像三位帝王一样,也使他成为不一样的皇帝兼词人。

他是一个坦诚的人,性格中有着实在的一面,所以导致他做什么说什么不藏着掖着,换句话说不会圆滑,不会像勾践那样麻痹夫差,不会像刘禅一样把俘虏生活当快乐,他率直,便用词表达自己,浑然不愿意考虑后果。

而李煜弃城投降的事情,说明他爱惜生命,但他的这些词作会带来灭顶之灾,他不能不知道,但他对真情的表达还是占了上风,为了艺术可以不顾一切。所以,他是一个单纯的人,他没想过复国,如果是那样,反而会隐蔽自己,不会公开表达忧苦。因为他的直率,所以他的词才充满了真实的味道,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言论未必是绝对正确,但一定程度上而言,很多性格的确可以造就不同命运。对事情的态度往往决定结果,对于李煜而言,性格决定了他的词作和词作导致的结局。

或许死亡是对李煜最好的解脱。因着苟且偷生,他活得太累了,夜夜悲歌。饱经沧桑的心已经支离破碎。

或许在他书写《忆江南》(多少恨)时,心已经碎得不成样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日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封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都说狐死首丘,李煜终于去了,魂儿应向南国飘荡,他要继续游上苑,继续看芳春……

人类最大的不幸便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李煜曾试图从佛教中寻找答案,他身为帝王时也笃信佛教,甚至花费大量金钱建造佛寺,但那时候的他,只是为了得到一种寄托。

而他做俘虏的那三年,才认真把佛教当作不可缺少的东西,或许那时他开始整日思考:人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这在以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时,是不曾考虑过的。他在死的那一刻,或许有遗憾,但应该也欣慰。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出生,选择自己的面貌。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努力改造自己的命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桌子上有一个杯子,杯子里有一半的水。两个人来了,第一个人,叹息说:“就剩半杯水了。”第二个人,喜悦地说:“还有半杯水呢。”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心态便出现了积极和消极的区别。

我们比李煜幸运,不会遭遇李煜那样“天上人间”反差的悲歌,不会出现从天堂到地狱的大起大落,或许李煜面对屈辱无法乐观起来,但我们面对生活中那些“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愁,该昂起头,微笑地面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李煜|人物传记|南唐后主|千古词帝|可怜薄命作君王

南唐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又最奢靡、最血腥又最文雅的时代,后主李煜在政治上偏安懦弱,历来被史家贬为奢靡误国的“亡国之君”。他是南唐第三任国君,亦是末代...

by:绕俍

千古词帝-李煜

后主虽拙于治国,然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李煜在政治上不是一个明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诗词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

by:北陌成空

千古词帝-李煜

李煜是南唐第三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历史上人称李后主。李后主在书法、音乐、绘画、诗词歌赋上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是他的词,被誉为“千古词帝”。...

by:毛毛2323

千古词帝的绝世悲情

南唐后主李煜虽然是亡国之君,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历史上真实的李煜是怎样的?李煜一生的悲情与荣耀,今天的人们又该如何评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何剑明教授讲述《...

by:南京市民学堂

千古一帝

本专辑为您迎来了独家首创的观众性投票类专辑,将选择出你们心中的千古一帝。首先我们将先用十六集的内容来为您挨个挨个的介绍每一个入选人。接着进行三强争霸赛,最后从...

by:愛素食

千古一帝

都知道在我们没出生之前,有许许多多的皇帝。其中最有名的皇帝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一生不算金碧辉煌,不算顺利一路。可这样的他就能创造出伟大的秦朝。秦朝的寿...

by:浅梦LYM

综水浒女配不薄命

这是个视女人为衣物,视人命如草芥的世界。世人只知梁山好汉义薄云天,却不知里面的女配个个貌美如花死的凄凉!怨念所致,倪溪穿到水浒世界里各个女配身上,为她们...

by:牧姿开薪

千古词帝李后主经典诗词

千古词帝李后主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

by:悦山华音

各朝君王

讲诉各朝君主霸王的是是非非

by:非议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