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母亲的复仇:法庭上连开8枪,当场打死以“精神病”脱罪的凶手

2024-03-20 03:37:3509:24 1850
声音简介

当今世界,除了沙特、阿富汗、伊朗这类少数通行伊斯兰教法的国家,大致上,有两类“特殊群体”是不适用于死刑的——未成年人和被鉴定为“精神病患者”的犯罪嫌疑人。

像“邯郸初中生杀人埋尸案”中,三个作案少年分别为12-14岁的初中生。按照2021年3月,新刑法修正案的规定——已满12岁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情节严重的,经最高法核准的应该负刑事责任。

但这个“刑事责任”,是不包括死刑的。而且,不仅是咱们这里,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至今还都在认真遵守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该公约禁止对18岁以下的嫌犯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除了未成年,类似的“免死牌”就当属精神病了。

像今年2月发生的那个震惊中美两国的“陈立人杀妻案”。

按照目前的进展,陈立人那给力的老爹请出的顶级律师团正在给他往精神病上靠。参考之前的某些案例,貌似要被鉴定为精神病,甚至连坐牢服刑都可能会被免掉,直接精神病院住段时间,再接受几次鉴定,认为没威胁后,就能被捞出来了。

比如陈立人出庭时戴着的白头盔,就是因为陈立人有过激烈的撞墙自残行为,所以给他特意罩了个头盔。

显然,这个“自残行为”,也正好跟他爸爸请来的顶级律师团提出的那个“精神病说”对上了号。

对此,还真有专业人士为陈立人的那套“出庭装备”做出了详细科普——红色裤子代表着他是犯罪里的最高等级4级重犯,黄衣服是精神病嫌犯的专用代表颜色。

从这点,咱们也可以看到,在西方司法界,“精神病”嫌犯,还真属于一个比较普遍的存在,从衣服配色到关押看守形式都很“专业”。

而且,用“精神病”给嫌犯脱罪,历来也是西方律师们十分擅长的操作。

甚至,连暗杀美国总统里根的那个凶手辛克利,都能以“精神病”为由,成功逃脱法律制裁。

对里根总统连开六枪的约翰·辛克利

当年,辛克利的老爸用尽全力,聘请了顶尖的美国高级律师团队。最终在法庭上“充分”证明——称辛克利在开枪射击里根的那几分钟里“突然”精神失常,属于精神病过失杀人,所以辛克利无需承担“暗杀”罪名,安排住院治疗即可。

要知道,那次的暗杀事件让里根在ICU抢救了48小时,卧床一个月。

现场多个随行人员重伤——白宫新闻发言人詹姆斯·布拉迪被击中头部,虽然勉强保住了性命,但落得了个终身瘫痪;其余还有三名受伤者,尤其是特工蒂莫西·麦卡锡,在紧要关头,用身体替里根挡了一枪,结果腹部中弹,差点丧命。

可以说,很多时候,“精神病”,几乎就成了一块“正义之光”难以照到的地方...

痛心的家人,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下面,咱们就讲讲一位叫做玛丽安·巴赫迈尔的母亲,她那极端且震撼的复仇形式。

1981年3月6日,西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法庭正在进行无罪宣判时,一位身穿风衣的瘦高女子默默走了过来,当走到离被告席约3米处时,她突然从手包里拿出一支贝雷塔手枪,二话不说,面无表情的对着被告席上的嫌犯克劳斯·格拉博夫斯基连开八枪。

35岁的克劳斯瞬间倒地而亡,当场死亡。

事件改编的电影《巴赫迈尔案:没有时间流泪 》还原的场景

事后,她站在原地,坦然接受警察的逮捕。

而且,她开枪的时候,周围几乎没有人主动前来强力阻止,就在她身旁,看着她用枪亲手干掉刚刚因“精神病”被宣判无罪的凶手克劳斯。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一个母亲崩溃至此,以至于在法庭直接开枪杀人呢?

那个被当庭枪杀的凶手,为何又要被判处无罪呢,他真的是无辜的吗?

法庭上杀死克拉斯的小口径口径 Beretta 70 手枪

这起案件在西德非常有名,叫做——巴赫迈尔案。

整个案件的经过和侦破,也不算复杂。

1980年5月5日,七岁的小女孩安娜和妈妈吵了嘴,赌气没去学校。

就在家门口,邻居克劳斯·格拉波夫斯基说要带她“看小猫咪”,将安娜诱拐至家中。

克劳斯有过性虐待儿童的犯罪记录,曾在精神病院接受过化学阉割手术。

显然,这个阉割,并不彻底。

他对小女孩安娜进行了长达8小时凌辱,最后用丝袜将其杀害,装在纸箱里抛尸河边。

警方发现尸体时,小女孩手脚有明显被捆绑的迹象,而且生前遭遇了持续侵犯,衣衫不整、身上到处都是伤。

克劳斯算是个实打实的变态,有犯罪前科,手法还极为残忍。照说,定罪并处以刑罚,是应该非常顺理成章的。

然而,辩护律师却以精神疾病为由,力图让凶手逍遥法外。

因为,在克劳斯之间的案件卷宗里,就有克劳斯的精神病记录。

后来的审讯中,克劳斯一直声称,是小女孩肚子饿,主动跟他回了家。女孩勒索他,威胁如果不给钱就要告诉母亲自己被侵犯了。于是,他一怒之下才将其勒死。

辩护律师声称,包括性侵和杀人等行为,都是由于克劳斯化学阉割后的荷尔蒙失调所致。他猥亵小女孩时正在精神病病发。

1981年3月6日,这起案件二审开庭。安娜的母亲,玛丽安·巴赫迈尔身穿一件宽松的风衣,冷静的坐在那里。

克劳斯继续在法庭上狡辩,说自己作案时处在病发之中,无法自控。而正是小女孩安娜的不断勒索,刺激他发了病。

克劳斯的律师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病”相关佐证材料,逻辑上编排的似乎无懈可击。

最终,法院以精神病为由判处克劳斯无罪,只需进一步接受化学阉割。

法庭上充斥着大家的辱骂声,他们都为那个死去的小女孩感到不甘,可女孩的母亲玛丽安·巴赫迈尔却并表现得很淡定。

当大家准备散去的时候,玛丽安突然站起身来,走上去,对着被告席一枪,两枪…八枪。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周围的人并没有上去强行阻拦玛丽安,而是看着她把子弹打光——枪里只有八颗子弹,这位母亲将自己的所有仇恨与愤怒全部寄托于这八颗子弹之中。

这一幕震惊了整个西德乃至欧洲,全国甚至是很多外国媒体和民众,都对她进行了热情声援。

玛丽安由此获得了一个很厉害的称号:“复仇之母”。

1982年11月2日,玛丽安·巴赫迈尔被以谋杀罪指控接受了审判。

控方律师以玛丽安行动前在工作地持续练习枪法为由,指控玛丽安在蓄意谋杀。

而玛丽安的律师则反击说,即便玛丽安有枪,也不违反联邦德国的相关持枪法规。而且,玛丽安在女儿被害前,也曾在工作地练习过枪法——一个单身母亲买枪自卫没有任何的问题,只要自己想,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练习枪法。

有关当庭射杀的行为,玛丽安的律师辩护说,这是玛丽安在失去孩子的情况下,心理遭遇了严重创伤,这属于一种精神彻底崩溃后的非自愿、突发性的举动。

法庭上玛丽安自己也声称,在掏枪的时候,她仿佛看到了女儿安娜在生前所遭遇的痛苦,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对克劳斯进行射击。

玛丽安和女儿安娜

最终,玛丽安也因为“精神问题”被从轻判处六年有期徒刑。不过,1985年6月,玛丽安只服了一半徒刑就被保释出狱。她后来移居尼日利亚,在那里结了婚并一直居住到九十年代。

1996年,玛丽安因胰腺癌去世,年仅46岁。

她被安葬在小女儿安娜墓地旁边。

这对母女在时隔15年后,终于再也不会分开了。

玛丽安去世前一年,1995年9月21日,她曾出现在脱口秀Fliege im Erste里,并且坦然承认,自己当年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认真计划后,当庭开枪的。目的就是为女儿伸张正义,阻止罪犯进一步散布关于女儿安娜的谎言——我的女儿安娜是被人侵犯后勒死的,她才7岁,杀人凶手却在那里逍遥法外,造谣安娜行为不端、敲诈勒索...

其实,早在1982年的审判过程中,大部分参与者,或许也是心知肚明的。

比如,现场逮捕玛丽安的警察后来回忆说,玛丽安被押上警车时,她曾喃喃的自语——“我想当面朝他开枪,但他在往前走,我只有朝他后背开枪,我希望他已经死了!”

一位参与精神分析的医生曾见到玛丽安的本子里写着:“安娜,我为你做了。”

玛丽安的同事也注意到,她曾密集的在酒窖里进行过射击练习,时间就在庭审前不久...

但当年,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沉默。

因为,没有人怀疑她深沉的母爱。

光照亮不了的地方,妈妈可以,而且更快、更准...

以至于事后多年,人对此事的评价是:八枪不是母爱的极限,而是那把手枪的极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一个母亲公益歌曲

“一个母亲”公益项目主题曲魏雪漫《妈妈》词:王海涛曲:常石磊一看见你哭我的心就软了一看见你跟我挥手我就不想走了我的从前是门前的那条小河你在岸边看着我...

by:母亲赋能社

我的癌症母亲|感动2015|一个儿子给母亲的自白书

【作品简介】这是一本感动2015,感动中国的书;这是一本每一个人看过都会流泪,又都会心生温暖的书。献给癌症患者及家属们的生死自救书。别在恐惧与交流新的漩涡中继续...

by:笨小古

德国 一个国家的记忆(完)

一部有关德国历史记忆的历史,不论是读(书)、听(广播)、看(展览)和讨论,都是一场盛宴。

by:阁楼人语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冯至是优秀的抒情诗人,也是杰出的日耳曼学学者,德语文学翻译大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本书拟精选冯至先生最优秀的翻译作品,包括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游记...

by:我兜里有土豆

我的癌症母亲|一个儿子献给抗癌母亲的自白书|AI电子书

【内容简介】一部帮助癌症患者和家属们摆脱惊惧和绝望、踏上重生之路的抗癌智慧书,作者通过描述母亲抗癌之路的经历,告诉广大癌症患者和家属们应该如何去面对癌症、如何去...

by:天下书盟电子书

Mother  Up 我的第一个母亲节

MotherUp我的第一个母亲节我的孩子,我的妈妈和我跨越三代人的亲情纽带...

by:喜马哈尔滨城市营销商

永远的母亲【电视剧原声】一个孩子和五位母亲的感人故事

《永远的母亲》剧情简介如果一个孩子有五个妈妈,她的人生会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还是受尽颠沛流离之苦?楚楚就是这样的孩子。一出生就被迫跟生母分离,喝奶妈的奶水长大,...

by: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德国黄坦克丨每天一个欧洲常识

黄坦克,旅德7年,欧洲导游,用短视频的方式,和您一起了解欧洲。V:huangtank1234

by:黄导在德国

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

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前言1

by:狐狸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