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南京之路

2024-03-21 17:23:2021:53 38
所属专辑:被遗忘的大屠杀
声音简介
第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



  在试图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时,要求必须给以回答的问题是极为明显的。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在现场的日本士兵的行为竟全然不顾人类行为规范的约束?为什么日本军官允许甚至怂恿这种胡作非为?为什么说日本政府也难逃干系?而且至少还应该回答:面对来自它本身渠道的报道,以及它所听到的来自现场的外国人传递的信息,日本政府的反应如何?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讲一点历史。

  20世纪的日本脱胎于一种上千年形成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社会等级靠武力争夺而确立并得以维持。追溯以往,人们都记得,日本列岛上有权势的封建诸侯雇佣私人军队,彼此进行连续不断的战争;到中世纪这些军队巳经演变成一个独特的日本武士阶层,他们的行为规范被称为“武士道”(“武士的行为方式”)。为主人效忠而死是一个武士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这种荣誉观当然不是日本文化所创造的。罗马诗人贺拉斯最早界定了每一代年轻人应当对其统治者所负有的义务——“为国而死.无上光荣”。但是日本的武士哲学大大超过了这种对服兵役的适宜规定。日本武士的行为规范极为苛刻,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道义上的强制性,即如果武士们没有光荣地完成军事作战任务,他们就必须自杀身亡——通常是举行极隆重的但疼痛无比的剖腹自杀仪式,这时武士要在证人面前毫无畏缩地用剑剖开自已的腹部自杀身亡。

  到12世纪,当时称为“将军”的最有权势的统治家族的首领,向作为天照大神之直系后代而受到崇拜的天皇提出的要求:将军的武士为天皇提供军事保护,以换取整个统治阶级对武士阶层的神圣承认。交易作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只是一小部分人遵循的武士的行为规范,逐渐深深地渗透到日本文化之中,并成为所有年轻男子崇尚的道德行为准则。

  时间并没有腐蚀武士道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最初显现于18世纪,并在现代被运用到极端的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臭名昭著的“神风”突击队的自杀使命,即受过正规训练的日本飞行员驾机直撞美国的航空母舰,曾震惊西方,西方人没有想到,日本的年轻人竟会如此心甘情愿地准备为天皇献出生命。另外,并非只是少数精锐部队抱定了宁死也不投降的信念。人们关注这一事实:在塞班岛和硫黄岛,战死与投降的盟军的比例为3∶1,而日军则为120∶1。

  赋予日本独特个性的另一种力量是它的即是自然的又是自我强加的孤立主义。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川家族统治日本,他时这个岛国实行锁国政策,使之免受外界影响。这种闭关自守政策的本意是保护日本免遭更广大的外部世界的威胁,但事于愿违,闭关锁国割断了日本社会与正在发生于欧洲的工业革命所引起的新技术的联系,并使它失去了安全。在长达250年的时间里,日本的军事技术仍然停留在弓箭与刀剑的水平之上。

  19世纪发生的一些非日本所能控制的事件将敲碎这个国家的自缚之茧,并使它处于一种不安全和仇外的绝望之中。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一直对所有其他人类社会摆出一副这是“白种人的责任”的姿态,以支持当时的所谓欧洲扩张主义合理论的观点,1852年他受到日本拒绝开放其通商口岸的挫折,决定派遣舰队司令马修·佩里前往这个岛国,以结束日本的孤立主义。佩里仔细研究了日本历史,决定以大规模展示美国军事力量的方法恐吓日本人屈服。1853年7月,佩里派出两艘喷着黑烟的艘只开进东京湾——让日本人第一次瞧瞧金属外壳包装的蒸汽动力舰。随后他被约60-70名手持长剑短枪的警惕的入侵者簇拥着,大步穿过将军的幕府所在地,并要求面见日本的最高官员。

  认为日本人被佩里的来访震呆了的说法不过是一种肤浅之见。关于这个事件,历史学家塞缪尔·埃里奥特·莫里森评论道:“这件事对日本人来说,就好像听到宇航员们宣布奇异的不明飞行物正在从宇宙空间飞向地球一样。”吓坏了的德川幕府准备战斗,他们藏起贵重物品,惊恐万状地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但最终他们无可选择,只有承认美国的军事技术优势,井接纳了这个代表团。伴随这次访闷,佩里不仅迫使德川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而且为英、俄、法、德等其他国家敲开了日本的贸易大门。

  使这个骄傲的民族蒙受的奇耻大辱最终转化为强烈的愤恨情绪。日本的一些权势人物私下里主张立即与西方列强开战,但另一些人建议小心谨慎,它们的理由是:此时开战只会削弱日本而不是削弱外国。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们还强调,当局应该安抚这些入侵者,向他们学习,并不动声色地制定自己的复仇计划:

  由于我们在工业方面还不能与外国人相比,因此让我们与外国保持来往,并学习他们的训练方法与策略,当我们把日本各民族团结成一个大家庭时,我们就有能力向海外发展,并把外国的土地赏赐给那些在战斗中表现卓著的人们;而士兵们定会争先恐后地显示他们的英勇无敌,所以到那时再宣战也为时不晚。

  尽管上述观点并未公开流行,但将证明是预见性的,因为它们不仅描述了日本将遵循的战略,而且说出了一些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他们是从国家而不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待生命的。

  德川幕府束手无策,决定观望等待——这一决定等于宣判了德川幕府统治的结束。将军的妥协姑息政策与他对其追随者必须尽忠的苛刻要求是如此地格格不人,以致使幕府遭到了许多人的唾弃厌恶,他们把军需弹药提供给幕府的鹰派反对者,这些人把将军对外国人侵者的谨慎反应看成是向外国蛮夷盛头称臣。当各藩的反幕力量确信将军已经失去了统治资格时,他们便计划结成倒幕联盟,推翻幕府,奉还大政于天皇。

  1868年,倒幕联盟以明治夭皇的名义取得了胜利,并点燃了一场旨在把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土变成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的革命之火。他们把崇拜太阳的日本神道教提升为国家宗教,利用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去平定四方,统一列岛。新的帝国政府下定决心要对西方取得最后的胜利,便把武士道精神作为全体国民的道德准则。外国的威胁对日本列岛起到了一种进一步净化情感的作用。在以后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里,日本全国上下回响着这样的民族主义口号:“尊王攘夷”!“富国强兵”!

  日本人以令人惊愕的高速度使自己在科学、经济和军事上跻身于现代社会之中。政府向海外派出最好的学生到西方的大学学习科学技术,并控制自己的工业,去建立兵工厂,还建立了一支由国家征兵的军队以取代地方割据的封建军队。政府还仔细研究分析了欧美的国防情况,其中德国的军事体系最受青睐。但是它的海外留学生带回国的有关西方技术和防御战略方面的知识却击碎了日本一直自以为是的军事优越感,并使它对将来一旦与西方正式摊牌,日本是否必定取胜怀着深深的优虑。

  19世纪后期,日本打算在其亚洲邻国身上检验并炫耀它的新武功。1876年明治政府向朝鲜派出2艘炮舰和3艘运输舰组成的海军舰队,井迫使朝鲜政府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个行动正是当年佩里强加于日本的行动的翻版。

  于是日本在朝鲜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了冲突。1885年签订的条约确认了朝鲜为中国和日本的共同保护国的地位,但在10年间双方爆发了武装冲突,当时中国试图平定受到日本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的朝鲜叛乱。1894年9月,在宣战仅仅6周以后,日本人不仅占领了平壤.而且在海战中使中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人必须向日本人支付2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把台湾、澎湖列岛和中国东北的辽东地区割让给日本,并增开4个通商口岸。这场战争后来被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如果后来不是西方列强的干涉,日本或许能够获得完全的胜利。战后日本人得到的最大战利品辽东半岛,最终却由于俄国、法国和德国三国联合干涉而被迫归还清政府。这个行动进一步证明了遥远的欧洲国家迫使日本就范的实力,但这只能使日本更加痛下决心要在军事上压倒令人生厌的西方人。到1904年,日本的军队规模已扩大了1倍,在武器生产方面也实现了自给自足。

  这个战略果然奏效。日本夸下海口,不但能在战争中打败中国,也能打败俄国。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人重新占领了辽东半岛的旅顺港,对马海峡的海战胜利使它获得了萨哈林群岛的一半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商业优势。对于这个骄傲的国家来说,在遭到西方列强的羞辱而卧薪尝胆50年之后,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这真是件极其令人兴奋之事。为这场胜利所陶醉,一位日本教授概括出日本想法,当时这位教授宣称,日本的“天定命运就是向外扩张并统治他国。”

  主要是由于这些胜利成果,20世纪初期成为日本回味无穷的时代,现代化的进程不仅使日本赢得了军事声望,还给它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日本的是对其钢铁生产以及纺织品和对外贸易的巨大需求。股市行情猛胀,基发户应运而生,奢靡之风四处蔓延。就连过去隐居在这个男权主义社会中的妇女,也能在赌场和赛马场上一掷千金。

  倘若这种繁荣能持续发展,在日本或许会出现一个有力的中产阶级,并使它的人民有能力遏制日本帝国的军国主义影响。然而事与愿违,日本即将面临其现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将把它的过去所获一扫而光,把它逼到饥饿的边缘,并驱使它走上战争之路。

  20世纪20年代日本繁荣的黄金时代的大幕终于落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终止了以往对军需品的无休止需求,日本的军火工厂纷纷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1929年美国的股市崩溃,大萧条随之而至,降低了美国对奢侈品的购买力,也使日本的生丝出口贸易陷于瘫痪。

  同样重要的是,尽管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在协约国一边,但在战后的10年中许多国际商人和消费者故意不买日本产品。虽然欧洲国家和日本人都靠获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利品而扩大了它们的海外帝国,但人们却不是用相同的眼光来看待日本的扩张的。在这个新世纪的最初几十年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不被承认,而它企图尝试西方式的殖民主义并把前德国的殖民地占为己有的作法则更不得人心,因此西方的金融家们开始把更多的资金注入中国。接着,中国被凡尔赛和约作出的把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权益和租借地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所激怒,发起了广泛的抵制日货运动。这些发展进一步损害了日本的经济,并使日本人普遍认为,日本再次成了一场国际阴谋的牺牲品。

  经济的持续衰退打破了日本社会的平衡。工商业倒闭,失业人数猛增,贫苦的农民和渔民把自己的女儿卖进妓院。通货急剧膨胀,工人不断罢工,而1923年9月的一场大地震简直是给日本已阴暗的形势雪上加霜。

  大萧条时期日益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日本需要征服新的领土以防止大饥荒。日本的人口从明治维新时期的约3000万猛增到1930年的6,500万,这使维持生存越来越成为问题。日本农民努力使每英亩的粮食产量达到极限,到20年代农业生产已止步不前。继续增长的人口迫使日本每年要依靠大量的粮食进口,在1910年到20年代末的时间里,大米的进口翻了两番。他们曾靠出口纺织品来支付这笔费用,但当时纺织品的出口却不断受到外国需求量的减少、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歧视性关税的影晌。

  20年代,日本军队中年轻的激进分子就不断地论证军事扩张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陆军中校桥本欣五郎在他那本《致青年人》的书中写道:

  要想从人口过剩的压力下解脱出来,摆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三条路……移民,打人国际市场,和领土扩张。第一扇门,即移民,已由于其它国家的反日移民政策而对我们关闭,第二扇门……由于关税壁垒和废除通商条约而正在关闭。当三扇门中的两扇门拒绝让日本通行时,日本应该怎么办?

  其他日本作家指着别国的广袤领土,抱怨着世道不公,特别是因为其他国家没有充分使用它们的土地,没有达到日本那样高的粮食亩产量。他们不仅嫉妒中国的巨大领土资源,对西方国家也垂涎三尺。军方的喉舌佐渡荒木问道:为什么日本要以142,270平方英里的大部分是贫瘠的土地喂饱6,000万张嘴,而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样的国家,他们每国都拥有300多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却只养活650万人口?日本为什么要满足于此?这些差别是不公平的。对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来说,美国占有某些最重要的优势:佐藤荒木指出,美国不仅拥有300万平方英里的国内领土,还享有70万平方英里的殖民地。

  如果说西进太平洋是19世纪美国的“天定扩张使命”的话,那么中国就成了20世纪日本的“天定扩张使命”之地。日本这个极度自尊自大的民族认为,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中国简直唾手可得,几乎理所当然地要为日本所用。日本的贪婪野心还远不止于亚洲。1925年,也就是日本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签订的,承认日本为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的独特作用的主力舰限制条约签订3年以后,日本陆军总参谋部的一个成员大川周明写了一本书,该书不仅坚持认为日本的天定使命是“解放”亚洲,而且强调日美之间的世界战争不可避免。在该书的最后一章里,当他简直就像是在上天的启示下预言这两个国家之间将会爆发一场圣战时,恐怕连他自己也不能料到他会预测的那样准:“在一个新世界到来之前,西方与东方的强国之间必将要决一死战。这种看法已在美国对日本的挑战中得到体现。亚洲最强大的国家是日本,而代表欧洲的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这两个国家命中注定要打仗。只有上帝才知道这一仗何时打。”

  30年代,日本政府自身陷入了政治纷争之中。一些人主张利用日本的新技术建设一个更好的国家,另一些人却希望利用日本的军事优势对其邻国实行对外扩张计划,他们之间竟相争夺扩大影响。扩张主义者的理论获得了右翼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狂热支持,他们要求建立限制个人财富、资产国有化并主宰亚洲的军事独裁政权。这些观念燃起了下级军官的野心,他们出身农村,少年气盛,天生不信任东京的政客们,并迫不急待地想要得到权力。尽管他们之间也存在不和,但他们却认定有同一使命:他们相信日本的天定命运是对欧洲人报仇雪耻并称霸亚洲,为此他们要彻底改造现社会,并清除一切官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障碍。

  这些介入者一步一步地使政府中的温和派作出了一系列妥协。但他们仍嫌变化的步子太慢,于是开始密谋推翻政府。1931年,他们策划了一场政变,但最终没有进行。1932年,一群海军军官在东京发动了一场恐怖袭击,杀死了首相犬养毅,但他们未能实施戒严法。

  1936年2月26日,一群青年军官发动了一场大胆的武装政变并要了几个政治家的命。尽管这次政变使东京的商业区陷入了3天多的瘫痪状态,但最终被镇压了下去。其首领或被投入监狱,或被处以死刑。于是权力从极端分子手中转移到政府中行事更为谨慎的人们手中,但是重要的是指出这个事实,即这些人在当时也同样具有许多青年军官的狂热思想:称霸亚洲是日本的权利。

  日本的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很快就意识到,他们要想控制中国就必须迅速行动。因为有迹象表明。1895年被迫屈从于日本要求的中国正在探索强国之路,这使日本的扩张主义者认为必须赶快履行他们的“使命”。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确在使自己从一个分裂的帝国变成一个努力奋斗的民族共和国。1911年,革命军打败了清军,结束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清朝统治。20年代蒋介石领导的民族主义者成功地打败了北方军阀,统一了中国。他们还宣布,废除外国列强强加在清政府头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是其奋斗的目标。由于蒋的运动声势浩大,这就威胁到日本在中国东北和蒙古(即所谓“满蒙”地区)的利益。必须采取行动,而且要快,否则中国将强大到不可能被征服。

  日本军方在政府的赞同下,开始更具侵略性地干涉中国的事务。1928年由于中国东北军阀张作霖拒绝与日本人全面合作,他们就策划了暗杀他的行动。这次谋杀使中国人民极为愤怒,他们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

  30年代,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日本管理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妄图挑起事端,当这场爆炸没有达到使一列特快列车出轨的目的后,关东军却打死中国守军,并向世界舆论反诬中国有意搞破坏。这个事件给了日本人占领中国东北的藉口,他们把中国东北改名为“满洲国”,并扶植中国最后的皇帝、满清王朝的继承人溥仪组成傀儡政府。占领中国东北所激起的中国的反日情绪在中华民国积极分子的支持下更加高涨。在双方的情绪都十分激昂的情况下,1932年爆发了流血事件,当时上海民众袭击了5个日本僧人,其中1人死去。日本立即对整座城市进行报复,他们轰炸上海并使好几万平民百姓死于非命。当上海的大屠杀激起了世界舆论的谴责时,日本的回答却是自绝于国际社会,并于1933年退出了国际联盟。

  为了准备与中国必将发生的战争.日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训练它的战斗人员。青年人很小就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培训,30年代军国主义的影响更是渗透到日本男孩生活的各个方面。玩具店简直变成了战争圣殿,出售玩具士兵、坦克、头盔、制服、步枪、高射炮、军号,以及榴弹炮等全套武器。在关于那个时代的回忆录中,描写到男孩子们在街上进行模拟战斗,用竹竿当做假想的步枪。一些男孩甚至在背上捆上木棒,想象着自己成为执行自杀使命的“人肉炮弹”英雄。

  日本的学校就像是座小型的兵营。有些老师实际上就是军官,他们对学生讲述日本的天定命运是征服亚洲,以及作为第一等民族应获得傲居世界民族之自的地位,而帮助国家完成这个使命则是每个学生的责任。他们教小男孩如何操作木制模型枪,教大男孩如何使用真枪。教科书成了战争宣传的工具;有一本地理书甚至用日本的地形位置作为扩张的正当理由:“我们正处在亚洲的先锋地位,井勇敢地向前插进太平洋。同时我们也随时准备保卫亚洲大陆免遭外来的侵犯。教师还向孩子们的头脑中灌输对中国人民的憎恨和蔑视,为他们将来人侵中国大陆作好心理上的准备。有位历史学家讲述了一个生活在30年代的神经脆弱的日本中学生的故事,当老师让他解剖青蛙时,他吓哭了。他的老师用手指节猛击他的头,并大声咆哮:“一只臭青蛙有什么好哭的?你长大后还要杀死一百、二百个中国佬呢?”

  然而除了这种心理的训练之外,这个故事是更为复杂的。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家拉纳·米特评论道:“日本社会对中国存在着十分矛盾的心理。这不完全是种族歧视,就像日本付朝鲜人那样:一方面他们承认中国是他们大量吸收的文化源泉,另一方面,他们又为20世纪中国的混乱状态所激怒。“满洲事变”的制造者石原莞尔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狂热支持者。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的年代里,包括孙中山和袁世凯在内的许多中国人从日本得到帮助和训练。日本人还为中国人提供庚子赔款奖学金,日本同仁会还在中国建立医院,而且像桥本时夫这样的学者真心诚意地欣赏中国文化。日本外务省和陆军的中国通们通常受过很好的训练,井对中国相当了解。然而这些知识和气质几乎都不可能传授给普通士兵。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是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之后又一部启迪人类思考的经典名著!虽然本书不像前两部经济类而定义为政治类图书,但揭示的人类...

by:supermanf11

通往奴役之路

作者: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演播:美伊兰朵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是自由的,人类恒久追求真理追求完美追求理想,而所有一切都必须在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得到,生命...

by:美伊兰朵

通往奴役之路

作者从新自由主义出发,论述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自由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差别与对立。

by:飘在云中的纱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TheRoadtoSerfdom)是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vonHayek)创...

by:等一个人读书官播

通往奴役之路

TheRoadtoSerfdom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FriedrichAugustvonHayek的最知名著作,这本书最先在1944年于英国由Rou...

by:听友19768028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注意,其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

by:东篱村居

通往知识之路

把广博和复杂的知识通过精炼和简洁方式传播给读者

by:妙云_x7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TheRoadtoSerfdom)是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vonHayek)创...

by:安可Anc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