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惊魂——重回焦点的反舰弹道导弹

2024-03-22 13:09:3525:10 751
所属专辑:苍蓝观察
声音简介

首发自:《舰载武器》

随着巴以冲突的持续,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南部、曼德海峡一带开始实施袭船战。在2023年12月16日,胡塞武装对商船的袭击创下了人类历史纪录,当天胡塞宣布,使用反舰弹道导弹,对红海上行驶的一艘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商船“地中海宫殿三号”实施了袭击,当场重创该船。据称,该次袭击得到了美国海军的证实,在胡塞武装发射反舰弹道导弹时,美军的“卡尼”号驱逐舰就在附近,该舰的AN/SPY-1D雷达成功地捕捉到了划过天际的反舰弹道导弹,不过“卡尼”号并未对导弹实施拦截。无疑,胡塞武装对“地中海宫殿三号”的打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反舰弹道导弹对水面舰艇的成功攻击,而该则消息也使得反舰弹道导弹再次成为焦点。

高门槛高收益的反舰弹道导弹

与传统意义上利用发动机推力和弹翼气动升力飞行的巡航式/飞航式反舰导弹不同,反舰弹道导弹是在初段、中段与普通的弹道导弹相似,但末段制导和突防与传统反舰导弹相似的导弹。由于充分融合了弹道导弹和传统反舰导弹的优势,因此反舰弹道导弹堪称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

反舰弹道导弹最大的优势就是高超声速突防,其突防速度在 3~10马赫左右,与世界上服役的主战型号超声速反舰导弹的2~3马赫速度相比,速度提高了近1倍以上,即使是上千公里的目标也可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到达。对于水面舰艇而言,高超声速来袭的导弹拦截难度极大,而且目前的末端反导技术上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反舰弹道导弹突防能力极高,短期内对水面舰艇编队将构成巨大的不对称性压力。

同时,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远,通常从国家领土纵深内发射,不在对方火力打击的范围之内,可以确保武器装备的生存,确保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由于对制海权要求不高,因此反舰弹道导弹可以充当海军实力较弱的国家对抗海洋强国的杀手锏

另外,反舰弹道导弹命中速度在几个马赫数以上,碰撞舰船的动能杀伤威力高达反舰巡航导的10倍以上,而且采用大角度俯冲的灌顶攻击,其破坏威力是致命性的。如果再装备高性能的战斗部和延时触发引信,侵入目标内部爆炸,击沉概率则会更高。

不过,发展反舰弹道导弹的门槛并不低。反舰弹道导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导弹总体技术、动态控制技术、导引头技术、隔热技术和天线罩技术。其中,导弹总体技术的难点在于给定约束下的导弹外形及结构设计、高空高速飞行下的气动力设计;动态控制技术的难点在于精确制导方法、精确控制方法的研究,再入机动制导控制率和计算执行机构的优化,以及多约束条件下的飞行控制能力设计;;导引头技术的难点在于高动态目标探测技术、目标识别技术、抗干扰技术和高速信号处理能力;隔热技术的难点在于大热流、大加热量下天线罩、空气舵和舱体的热防护技术;天线罩技术主要针对所配装的导引头、天线罩材料和结构设计。

而除了导弹本身外,与之配套的系统也必须跟上。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远,而且打击的是移动目标,对目标探测的精度和延时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方法,构建从探测平台到武器平台的目标指示通道,为导弹提供高精度的目标指示。可用于目标探测的系统包括天基卫星、天波超视距雷达、战略侦察机等,也可以是预警机、无人机和侦察船等。而在侦察系统发现目标后,需通过卫星通信、短波/超短波/长波无线通信、数据链等通信手段传输至武器平台,实现信息不落地、连续不间断的指挥,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目前反舰弹道导弹已经向空基、海基发展。对于空基发射而言,难点在于弹道导弹的质量和体积比一般机载武器更大,因此受到平台技术和运输能力的制约,同时投放过程复杂,操控难度大。不过对于海基发射而言,弹道导弹水下发射技术已相当成熟。

鉴于反舰弹道导弹带来的颠覆性效果,相关国家早已开始了研制并取得了成果。

如俄罗斯在苏联时代就研制过反舰弹道导弹。1961年,苏联开始研制P-27K反舰弹道导弹,该导弹以P-27型弹道导弹为基础,弹长10米,弹径1.5米,质量 13.25吨,改单级液体火箭为两级,第一级为主发动机,第二级为再入姿态调整发动机,并加装了大量电子设备,使得P-27K的最大有效射程从P-27导弹的2500千米降到900千米,平均飞行速度5马赫。为弥补末段命中精度差而导致的破坏威力不足,弹头采用百万吨级TNT当量的核战斗部。该型导弹共进行了11次靶试,10次成功,但由于存在液体燃料安全性差、目标指示保障困难、导弹制导精度差,且只能装备核战斗部等缺点,苏联海军最终终止了该项目。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严峻,俄罗斯开始重启反舰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如在2022年8月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海军正在研制一种名为“蛇纹石”的“新型”反舰弹道导弹。现在外界对于俄方计划研制的“蛇纹石”反舰弹道导弹所知甚少。据塔斯社称,“蛇纹石”旨在“摧毁大型水面目标,主要是航空母舰”。相关人士表示,该系统可能与俄海军的岸防导弹部队一起部署,和射程更短的现有岸防系统形成远近搭配;而研制和部署地面发射的超远程反舰武器将使俄罗斯拥有更强大的打击力,使北约位于地中海、北海和北大西洋部分地区的海上目标处于危险之中。

美国也在1973 年开发了潘兴-Ⅱ型弹道导弹,射程可达 1800千米,采用了主动雷达原理的地形匹配系统。当导弹进入大气层后,弹头即开始打开减速装置逐渐减速。当速度从3000米/秒 降低到1100米/秒时,弹上的末端地形匹配制导雷达开机,开始扫描目标区域,并与加载的电子地图进行比对识别。此后,导弹在大气层内滑翔的同时,不断根据比对结果形成的控制指令精确地修正弹道,直至命中目标。该导弹命中精度可以达到30米,但并不具备攻击水面移动目标的能力,于冷战后期根据美苏协议终止发展和装备。

中国同样开发了多型反舰弹道导弹。以DF—21D为例,该导弹为中程弹道导弹,安装了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有分析认为DF—21D基于采用卫星制导+主动雷达制导复合制导方式,导弹的圆概率偏差不会超过10至15米,命中精度与一艘小型水面舰艇的尺寸相同。

波斯的封海利器

而伊朗长期以来就将封锁波斯湾作为其争夺未来战争主动的战略追求,因此在21世纪前10年就开始发展反舰型弹道导弹技术。2011年2月,伊朗军方宣布已经实现反舰弹道导弹“波斯湾”的批量生产。相关资料显示,该导弹衍生于“征服者”110系列,“征服者”110最早则是基于B610型弹道导弹的部分技术技术资料研仿改进的,经过了多代改进。早期型号的“征服者”110系列使用普通的金属弹体,单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导弹长度约为 8.5 米,导弹直径为 0.61 米,长径比约 14 比 1,使用简易惯导或者格洛纳斯民码进行制导,射程约300千米。后期型号的“征服者”110/313进行了深度技术状态改进,比如在弹体结构上,“征服者”313改为使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包裹金属弹体的设计降低了结构重量;将原有的格洛纳斯民码和简易惯导增加末段精确打击功能,比如使用红外成像制导甚至半主动激光制导等。改进后的“征服者”系列弹道导弹的射程也有了增加,增加到了550千米左右,战斗部的种类也更加多元,相比早期型号,性能可谓有了脱胎换骨的改进。

据估计,“波斯湾”型反舰弹道导弹在性能上应该与“征服者”系列弹道导弹的一些精确打击型号旗鼓相当,弹头重量650 千克,总重 3.5 吨,射程在500千米左右,属于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末端最高飞行速度在4-5马赫左右。由于射程近、飞行时间短,因此海上舰艇的机动距离不会太远,对于海上目标实时定位能力的要求不算高,再加上它的飞行速度相对慢,因此不需要考虑黑障效应,传统的末制导模式仍能发挥作用,之前的型号应该使用的是红外成像或者半主动激光制导,另外在2023年伊朗又宣布其升级型号、换装了主动雷达制导的“波斯湾-2”反舰弹道导弹的试射取得成功。据称在实弹测试中,伊朗试射了两枚“波斯湾-2”反舰弹道导弹,美方监测数据显示,其最高速度在4-5马赫,其中第二枚成功命中150千米外的浮动平台。

不过,伊朗方面对于“波斯湾”系列反舰弹道导弹并不是很满意,在2014年5月,伊朗又公布了“霍尔木兹”1反舰弹道导弹的照片。该导弹与“波斯湾”外观相似,只是弹头由卵圆形改为圆锥形,因此外界判断“霍尔木兹”1 的导引头由“波斯湾”的光学导引改为了无线电导引。2017年3月伊朗又公布“霍尔木兹”2导弹试验情况。此次试验中导弹成功摧毁了250千米外的浮动平台目标,打击目标速度提高到了4~5马赫,外界估计该型导弹仍由“波斯湾”导弹加装主动雷达导引头衍生而成,但在动力和弹道方面有所改进。

从外观看,伊朗“波斯湾”和“霍尔木兹”导弹的总体差别不大,与“征服者”110基本一致,均沿用了较为标准和常见的铅笔形设计,总体设计布局和尺寸比例几乎完全一样。从伊朗公布的“波斯湾”和“霍尔木兹”导弹照片可知,这一系列导弹尾部为4个垂直分布的截尖直角三角形尾翼,弹头颈部增加了4 副小型直角三角形弹翼,据估计为固定弹翼,且与尾翼方向呈 45 度角设置。最为特别的是在导弹4个尾翼前端纵向,各设计了4副三角形空气舵,弹翼和空气舵设计在早期“征服者”系列中是没有的。从该舵的设置可以看出,该系列导弹具有全程飞行控制能力。由于该系列导弹头体不分离,且在这一射程内的导弹飞行弹道基本处于大气层内,因此导弹的空气舵会对导弹产生较大力矩,使导弹具有较高弹道机动性,对飞行稳定和打击精度至关重要。虽然其面积较小,但由于导弹飞行速度较大,因此其可有效控制导弹飞行。从 2011 年“波斯湾”导弹击中海上平台的视频可以看出,导弹采用了近乎垂直的攻顶模式打击海上小型静止

目标,而且在 2017 年 3 月试验的报道中伊方强调了“霍尔木兹”2打击了海上移动目标,表明该系列导弹具有较高的弹道机动性,适宜对海上移动目标的打击。

从弹头外形看,“波斯湾”和“霍尔木兹”系列导弹的弹头基本由第一节的导引头锥舱、第二节的战斗部舱和第三节控制舱段组成,其中头部弹翼即处于第三节控制舱段的顶部。与第一代的“波斯湾”相比,第二代的“霍尔木兹”导弹的战斗部舱要略长,且平直一些,这表明其很可能与第一代“波斯湾”采用整体战斗部不同,而采用了集束式弹头。由于为扩大载荷利用效率,子弹需要在舱内顺序排列,因此形成了平直的舱段外观。子母集束战斗部是提高弹头破坏效率的较佳方案,但是也降低了单弹头的破坏威力,尤其是对航母等防护坚固的目标,不过集束式子母弹头也足以瘫痪此类目标甲板以上建筑。

而胡塞武装长期以来一直与伊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伊朗引进反舰弹道导弹也并不奇怪,在2022年胡塞武装的阅兵式上就出现过“波斯湾”反舰弹道导弹,而此次在红海击中“地中海宫殿三号”的应该就是该型导弹。

海上反导再受重视

客观而言,伊朗和胡塞武装装备的“波斯湾”系列反舰弹道导弹,本质上只是一种改进了制导方式的传统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对于海上目标的实际命中精度不会过于理想,但由于红海附近航道拥挤,舰艇腾挪转移的空间有限,再加上“波斯湾”系列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近,留给对方舰艇的拦截反应时间少,所以才会出现“中彩”事件,如果换了其他战场未必能取得战果,但是该事件明显会让各方将有关反舰弹道导弹的防御问题再次提上一个新高度。

以美国为例,面对中国不断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之前在针对反舰弹道导弹的相关研究中已经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并开始试验开发新的反制技术。

如美国海军提出了“分布式杀伤”理论,该理论要求随时随地的实现足够长时间的海上局部控制,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内以分散式编队的方式使用体系作战平台,包括战机、战舰、无人机等,从而形成分布式火力打击敌方目标。而反舰弹道导弹系统实质是一个多目标组成系统,一般包括情报、侦察与监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以及电源等相关保障系统等。因此,分布式杀伤将以反舰弹道导弹作战系统为重点打击目标,从发射车到侦察、监视与跟踪平台可能都无一幸免,从而在战役前期就剥夺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射权。

具体而言,美国认为中国没有稳定可靠的对航母侦察数据链基础设施,因此无法组织有效的反航母作战,为此许多研究报告都将阻断中国海上侦察数据链的技战术作为发展首选。在实战中,美军可以通过反太空行动阻断人民解放军基于卫星的海洋监视系统,并由空军隐身战机摧毁对方的沿海雷达体系,防止己方航母被瞄准锁定。此外,还需要采取诸如控制军舰的电子信号传输、在处于卫星的雷达监视范围时实施机动、分散编队等各种欺骗手段以迷惑对方。

同时,美军研究报告认为,防御方的优势是导弹会按照相对固定的弹道飞行,因为它必须朝着航母飞行,所以应该在反舰弹道导弹的各个飞行阶段对其实施拦截并将其摧毁,或者在导弹飞临目标区的时候实施欺骗干扰,使其不知所踪。为了具备这种能力,现在美国海军正在努力构筑一体化防空火力网系统,其实质是在网络中心战基础上升级的一种新型网络化、分布式、远程火力防御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先进的数据网络,综合运用侦察预警、火力拦截、电子对抗等多方面的作战力量,实现战场各种火力防御单元的无缝隙链接,构建一个集“侦察 -火力-打击”于一体的完整防空反导体系,从而提升航母编队的超视距态势感知和防空反导能力。

目前美军对反舰弹道导弹实施摧毁的手段主要包括发展“标准”3 反导拦截系统的改进型号,如“标准”3Block2A拦截弹。“标准”3Block2A是由美国和日本联合研制的新型反导拦截弹,于 2006 年开始研制,其中雷锡恩公司负责系统研制与集成,日本三菱重工负责研制导弹的第二级发动机、第三级发动机和头锥。资料表明,“标准”3Block2A拦截弹采用直径为 0.533米的第二级和第三级火箭发动机,装备更先进的增强型LEAP双色红外探测器、全反射光学以及长波红外成像导引头、红外信号处理器和姿控系统,最大飞行速度达到4~4.5千米/秒,具备应对从中程到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的能力。

同时美军也意识到传统破片杀伤以及直接撞击反导所带来的局限性,所以也在研究利用新概念武器作为新的、更为有效的应对手段,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高能激光武器。作为防空反导新锐力量,高能激光武器具有反应迅速、火力转移快、瞬间打击、抗干扰能力强、作战空间范围大、费效比高等优点。目前,美军已经研发出机载、舰载、无人机载高能激光武器。2012年起,美国海军在DDG105号驱逐舰上安装了AN/ SEQ-3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并进行了海试,2014年正式在战舰上装备,美国海军计划2025年后装备激光束功率1兆瓦级别的高能激光武器,从而全面具备拦截从反舰巡航导弹到使用再入机动弹头的反舰弹道导弹的能力。

另外,作为被动防御措施,美国许多研究报告都认为给舰船安装电子战系统或能迷惑反舰弹道导弹末端制导雷达的烟雾干扰系统都可以应对接近预定目标的反舰弹道导弹,目前美海军已开始这方面技术研究和验证。2014年7月,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海军作战发展指挥部评估了海上碳纤维颗粒烟雾发生器原型机,测试了其对保护海军舰艇免受反舰导弹攻击的能力。此次评估中,美国海军 3 艘舰船于关岛南部海域在不同海上状况下对这种“人造碳纤维云”防御反舰导弹的效果进行了测试。测试中,一个舰载装置产生碳纤维颗粒,悬浮在空中形成一团烟雾,能够吸收和散射来袭导弹发射的雷达波,从而隐蔽己方舰船避开导弹攻击。当时据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作战行动组组长大卫·亚当斯表示:“我们正在研发一个分层次的战术,运用全方位的主动和被动能力,为我们取得优势。纵深防御战术有多方面优势,我们知道这种烟雾确实有效,它增加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战术运用、可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我们的初步评估测试相当成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何于我的自言

反舰弹道导弹速度快程远,拦截难度大不大?

猜你喜欢
直击焦点

热点事件的动态新闻,不同社会群体在某个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上的意见的交汇

by:馨韵然然

移情焦点

青少年严重人格障碍的治疗

by:晓曦读书

股市焦点

如果你手中个股有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想学习更多更实用的技术分析及选股思路的朋友,可以添加我得私人微信号,每日赠送一只潜力股,来我微信即可领取!微信号是:wqx0...

by:乾龙谈股

健康抗衰焦点

免疫专家快递老百姓关注的健康焦点!

by:免易

重回1977

二十一世纪的退伍军人,杀猪匠,意外重生到1977年,打算活出人样!先让妻子爱上自己,考取大学!再让她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化妆不愁钱!

by:童园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