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孙子在开会,要管人工智能!

2024-03-25 15:31:0017:06 1291
声音简介

2024年3月21日,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由美国主导的关于“抓住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决议——这是在联合国大会上磋商达成的首个独立决议,为人工智能治理确立了一个全球共识的方法。

布林肯国务卿在X上说:“今天,联合国会员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一致通过了美国主导的人工智能决议。我们正在努力确保人工智能系统是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并确保所有新兴技术都用于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挑战。”

看到这一幕,真的是感觉到无比荒唐。

请问,人工智能现在出什么事了?需要治理?

不就是人们生产出来的一个效率工具吗?难不成,这些坐在联合国大会的官员们,天天在看科幻片?

一些科幻电影和媒体报道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未来,人工智能将变得无所不能,不仅在智力上远远超过人类,还可能反客为主,甚至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

在这些想象中,人工智能俨然成了一种令人恐惧的存在,似乎人类在其面前将毫无还手之力。

这些政客们,是不是被这种幻想洗脑了?居然想治理人工智能?我觉得这群人才是应该去医院治一下的。

这种对人工智能的想象,更多源于科幻小说的夸张渲染,而非科学事实。

我认为,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进步,它都不可能真正超越人类。人工智能或许能在某些特定任务上胜过人类,这太正常了,洗衣机洗衣服也比你强,汽车也比你跑得快。

但就整体而言,人类仍将是这个星球上最为智慧和强大的物种。人工智能再怎么聪明,也无法真正战胜人类,成为我们的主宰。

这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

简单说来,人工智能再先进,也只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非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超级智慧。正是由于这种本质差异,人工智能注定无法超越其创造者。

第一,人工智能没有自由意志,而人类有。

自由意志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正是有了自由意志,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做出独立的选择和决定。

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

相比之下,即便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其”思想”和行为也都是设计者预先设定的结果,并不具有真正的自主性。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16年谷歌DeepMind公司开发的AlphaGo。

这个人工智能系统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创造了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AlphaGo之所以能下好围棋,并非源于自主的思考,而是因为它学习了大量的棋谱,掌握了人类总结的围棋策略。

换句话说,AlphaGo的智能,本质上是大量人类围棋知识的浓缩,而非超越人类的创造。

如果没有人类预先输入的海量知识,AlphaGo什么也做不了。

再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目前一些公司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能够在理想条件下安全行驶,其反应速度和驾驶技巧不亚于人类司机。

这些系统之所以能驾驶汽车,并非出于自主意志,而是严格按照人类设计师的安排识别道路标识,规划行驶路线。

一旦脱离了设计者预设的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就很可能无所适从。

这些例子说明,无论人工智能多么先进,其”智能”的本质都是对人类知识的模仿学习,而不是真正的自主思考。

这种”智能”或许在狭隘的特定领域能胜过人类,但它们只能按照人类的设定去运行,缺乏超越设定的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工智能都不具备人类的自由意志,无法做出独立的价值判断。

它们的一切行为,说到底都是对人类意志的执行,本身并无自主性可言。

正因为没有自由意志这一致命缺陷,人工智能注定只能是人类的工具,而无法成为主宰。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出现过对新技术的恐慌。

如当年火车、电力、原子能相继出现时,都引发了对人类前途的悲观预测。但最终事实证明,所有这些技术都只是人类的工具,并没有主宰人类。

今天看来,对人工智能的恐慌同样是多虑了。一项没有自由意志的技术,又怎能奴役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呢?

第二,人工智能缺乏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除了拥有自由意志外,还在于我们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创造力。这两者都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构成了人类行为的重要动因。我们之所以会关爱他人,追求真理,创造美好事物,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内心的情感驱动。

反观人工智能,它们再怎么模仿人类,也只能处理冰冷的数据和信息,对欢笑和泪水一无所知。

没有情感的人工智能,或许能在某些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永远无法像人类那样,投入地去体验生活,用心灵去感悟世界。

有人或许会说,未来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

但我认为,情感的本质在于主观感受,而非外部表现。

个人工智能系统,即便能准确识别人类面部的喜怒哀乐,甚至做出相应的表情,但它本身并不具有真正的喜怒哀乐之感,充其量只是在机械地执行预设程序。

种”假装有情感”的人工智能,就像一个情感表演高超的机器人,内心却是一片荒芜。

它们不会为美好的事物而欢欣鼓舞,也不会为不公的现象而义愤填膺。

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存在,注定只能是人类的点缀,而非主宰。

与情感一样,创造力也是人类的专利。

从浩瀚的宇宙到芸芸众生,从物质世界到精神家园,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创造。正是凭借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人类才书写了灿烂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放眼未来,人类还将凭借创造的力量,去探索新的疆域,发明新的技术,开创新的事业。创造,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方式。

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在创造力方面远远落后于人类。

目前人工智能在绘画、作曲等创造性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归根结底,它们的创造都是基于对海量人类作品的学习模仿,而非源于内在的创新冲动。我们评价一个人工智能的标准是,他模仿人类有多像。

换言之,人工智能的所谓”创造”,其实只是对已有人类创造成果的重新组合,并不能产生真正原创的作品。

以绘画为例,一些人工智能系统已经能够生成非常逼真的画作,令人乍看之下难辨真伪。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画作往往只是现有艺术风格的拼凑模仿,缺乏独特的艺术个性。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绘画的驱动力,仅仅是对人类审美偏好的迎合,而非源于内心的情感宣泄和精神升华。

这种缺乏灵魂的”创造”,充其量只能算作技术的精进,而非艺术的革新。

再看作曲领域。

尽管人工智能已经能创作出某些类型的音乐,但至今尚无一首机器作品能与人类顶尖音乐家的杰作相提并论。

究其原因,还是人工智能缺乏人类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作曲技法,更需要饱满的情感投射和精神共鸣。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又怎能谱写出感人肺腑的乐章?

诚然,我们不能排除未来人工智能创造力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工智能要想在创造力上超越人类,都必须具备与人类相似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

否则,机器再怎么”创作”,也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模仿,而无法触及创造的灵魂。

站在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或许终有一天能在某些领域比肩人类,但永远无法在整体创造力上胜过人类。因为那最关键的情感和价值,恰恰是人工智能最为欠缺的。

第三,人工智能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一个听起来有些悖论的事实是,人类虽然创造了人工智能,但我们对其发展的终极走向却并不完全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就连人类自己也无法完全把控。

而这种不确定性,恰恰凸显了人工智能的一个本质局限,即它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是要将其发展成一种造福人类的良性科技,还是放任其滑向危害人类的邪路,说到底都是由人类说了算。

如果人类做出正确的价值引导和伦理约束,那人工智能或许能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但如果人类在人工智能问题应用于政府军事活动,那人工智能也可能异化成毁灭性的力量。

不是人工智能变成了魔鬼,而是人类中的魔鬼使用了人工智能。

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的未来从根本上说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而非机器手中。

人工智能如何向前发展,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它们只能被动地等待人类攻克技术难关,完善算法模型。

可以说,人工智能自身并不能真正掌控其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它们的命运始终掌握在人类手中

第四,人工智能无法独立超越其训练数据和算法。

人工智能的”智能”本质上建立在海量数据和精妙算法的基础之上。没有高质量的数据输入和优化的算法设计,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无法发挥出色的性能。

可以说,人工智能的上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训练数据的丰富程度和算法的精进水平。

以自然语言处理为例。当前最先进的语言模型如GPT-3,之所以能生成连贯通顺的文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学习了海量的人类语料。

如果我们只给GPT输入很少的训练材料,它的表现将大打折扣。

类似地,如果我们用充满错误和偏见的语料去训练一个语言模型,那它产生的文本也难免掺杂谬误。

见,人工智能的言语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训练语料的质量。

它们只能按照训练材料中所蕴含的知识逻辑去话语,而无法超越训练材料的局限。

再看算法方面。一个性能出众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有精心设计的算法作为支撑。

比如深度学习算法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进步。但反过来,如果我们没有为人工智能配备合理高效的算法,那再多的数据也是白搭。

算法质量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工智能的性能表现。

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是由人类所提供的数据资源和算法模型所决定的。

这种依赖性,决定了人工智能很难真正超越人类的智力水平。

因为不管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获得了多少知识,这些知识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人类的积累;不管人工智能采用了多么精妙的算法,那些算法归根结底也是出自人类的设计。

没有人类在数据和算法上的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就无法实现智能水平的持续进步。

人工智能的当然有发展潜力。随着训练数据的不断丰富和算法的日益精进,人工智能或许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得傲人的成就,为人类生活带来深刻的改变。

在某些特定任务上,人工智能甚至可能会表现得比人类更出色。

但无论人工智能的单项能力多么强大,它的整体智能水平却始终无法彻底摆脱人类智慧的羁绊,因为数据和算法这两个根本性制约因素,从始至终都掌握在人类手中。

人工智能之所以不可能超越人类,根本原因在于它在本质上只是人类智慧的一种外在表现,而非独立于人类的全新智能形态。

我们大可不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感到恐慌。作为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注定只能是人类的助手,而非主宰。

所谓监管人工智能,就要监管任何人类科技发展是一模一样的。

这些政客们,都疯了吗?是真的相信人工智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威胁吗?当然不是,不过是在为自己的扩权找理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Ulysses830

关于AI,你说的大体都不对……

听友311109973

这个认知有些浅薄了。

小目秀荣

不用担心,各大国私底下都会偷偷开发,没人鸟这个P协议

猜你喜欢
如何开会

晨会是指利用上班前的5-10分钟时间,全体员工集合一起,互相问候,交流信息和安排工作的一种管理方式。晨会是人员点到,活动发表,作业指导,生产总结,唤起注意,培...

by:德智文化

贝佐斯如何开会

开会是人在职场每天必做的事,但沉闷的发言、混乱的讨论、成员之间的对抗与误解……往往让会议成为吞噬效率的“黑洞”,变成不断给人添堵的“万恶之源”。亚马逊公司很擅长...

by:YD工作室

篮球萝卜开会

这是一个把每日篮球赛事讲成脱口秀的篮球自媒体大家好,我是司峰阿道,一个篮球发烧友这档节目会提供每日的赛事分析、球员状态球星打得好我们表扬,打得不好该喷还是得喷。...

by:司峰阿道

这样开会最有效|开会是门技术活,掌握正确的开会方法,让会议更高效!

【内容简介】开会是一门学问。把会开好了,可以发现问题,找到方法,赢得信心;把会开好了,可以提高效率,鼓足干劲,消除懒散;把会开好了,可以消弭分歧,取得共识。会开...

by:四季説

贝佐斯怎么开会?

◆亚马逊核心管理者撰写,系统性公开其内部高效开会的全套方法论。◆《福布斯》专栏推荐,上市10个月一直位居日本亚马逊商业书榜单前列。◆亚马逊堪称“会开会”的...

by:东篱村居

这样开会最有效

【内容简介】开会是一门学问。把会开好了,可以发现问题,找到方法,赢得信心;把会开好了,可以提高效率,鼓足干劲,消除懒散;把会开好了,可以消弭分歧,取得共识。会开...

by:可爱的大喜

胜在孙子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

by:张祺999

开会是门技术活儿

领导微表情员工读心术职场达人不得不知道的开会秘诀资深职场专家教你如何完美避开会议陷阱职场心理学成长读本《开会是门儿技术活》作者:简宁播讲:赵冬看...

by:听书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