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6(815天)稻盛和夫哲学序章-正确指导人们一切言行的根本思想

2024-03-26 08:02:3911:52 54
所属专辑:颂读经典
声音简介
各位家人,当下好![玫瑰]
以下是2024.03.26《稻盛和夫的哲学》––原《心法》诵读内容:

推荐序 稻盛和夫的哲学——正确指导人们一切言行的根本思想(2)

P005-P011

稻盛哲学都是理所当然的“大白话”,分部门核算的阿米巴模式也不复杂。换言之,稻盛的成功模式可以复制,它不分行业,不分国界,不分时代,也不需要领导人有特殊的天赋。就是说,稻盛哲学具备普遍性,这一点极其重要。
事实上,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正在认真学习和实践稻盛哲学的“盛和塾”的企业家人数已经超过9000名。这是人类企业经营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而且在这9000多家企业中,有不少企业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复制了稻盛的模式。不过成功的条件是:领导人需要有“利他之心”,需要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事业。

2013年3月末,稻盛先生谢绝日航的挽留,急流勇退,正式从日航引退,并笑称这是“好汉的美学”。

当年5月,我有幸应稻盛先生的邀请,同一百多位“盛和塾”塾生一起,跟随稻盛先生赴巴西,参加“巴西盛和塾”成立20周年的“塾长例会”。5月9日在巴西,同稻盛先生一起用早餐时,我向稻盛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

“现在日航重建成功了。但成功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稻盛先生个人的魅力;有人认为是稻盛哲学发挥了作用;有人认为分部门核算的阿米巴体制特别重要;当然也有人认为外部原因即国家的优惠政策最重要。就内部来说,企业盛衰最主要的原因究竟是领导人的威望,还是指导思想,还是体制结构?这三者中哪项最重要?”

领导人、哲学、体制三者当然密不可分,但三者中哪个最重要?不限于一个企业,对于国家层面而言,这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稻盛先生的回答稍稍出乎我的意料。他说:“主要是我让日航的干部员工们感动了。我已经80岁高龄,身为航空业的外行,不取一分报酬,没有私利,原来与日航也没有任何瓜葛,冒着‘玷污晚节’的风险,鞭策这把老骨头,全身心投入日航的重建。看到像他们的父亲、爷爷一样年龄的人,为了他们的幸福拼命工作的样子,日航的员工们感动了,他们觉得‘自己不更加努力可不行啊!’由于日航全体员工团结奋斗,不断改革改进,日航重建才获得了成功。”

就是说,领导人率先垂范,他创造和倡导的经营哲学和管理模式方才大显身手。

稻盛哲学成功拯救日航,这一事件中隐含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稻盛去日航后并没有传授什么“科学”的管理方法,日航更没有条件引进任何先进的技术设施、设备。

当时,日本舆论普遍认为,日航不仅巨额负债2.3万亿日元,而且日航“比衙门还要衙门”,内部四分五裂,工会有8个之多。日航已经病入膏肓,在这个官僚和工会纠缠的企业里,没有稻盛的用武之地,没有所谓稻盛哲学发挥作用的前提。派一个78岁的老人又是外行去重建日航,简直是乱弹琴!是“领导人选错了!”“日航二次破产必至!”

日本的社会精英们连篇累牍,但他们列举大量事实所做的“科学的分析”,被现实击得粉碎。为什么?因为他们只懂所谓的“科学”,而不懂哲学是什么。

还在十多年前,在本书“关于科学”一章中,稻盛先生就指出:“现代社会,只重视科学,只习惯于用科学去解释事物。‘为了人类变得更好,为了创建更理想的社会,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思维方式,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哲学规范’,这么重大的问题却无人问津。把是否符合科学作为第一原则,仅仅局限在这一框架内思考问题,事实上是行不通的。”

稻盛先生认为,所谓“科学”,实际上,不过是针对物质文明而言的“科学”,而精神科学,即对于意识和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科学还不能解释麻醉的机理。”“所谓发明、发现,只有在被证实以后才成为科学,在这以前,它属于哲学的范畴。”“即使已被科学证明的真理,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可能被否定。因此所谓科学,不过是‘现阶段所认知的范围内的事实’。它既不可能正确地解释一切事物,也不代表唯一的真实。”

这个世界并不是“科学”二字所能概括,所谓“科学万能”,所谓“科学至上主义”,并不正确。原子弹也是科学,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一样,如果运用不当,如果没有明确的“哲学规范”、或者说正确的“道德规范”作前提,它可能让整个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稻盛和夫的哲学就是这样的“规范”,稻盛先生就是实践这种规范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讲,稻盛先生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和睿智。

如果我们细读手头的《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这本书,我们不但能够理解在日航发生的奇迹,而且我们可能会领悟到,稻盛哲学,从小处说是拯救日航的哲学,从大处说,它其实就是“拯救人类的哲学”。

在这本书中,稻盛先生对存在,对意识和意识体,对宇宙,对造物主,对科学,对欲望,对自由,对善恶,对因果,对宗教,对死亡等人生、社会和宇宙的重大命题,从哲学、科学、宗教三个角度交叉分析,精彩纷呈,耐人寻味。

2013年2月26日,稻盛先生在同我们开完北京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后,招待我们用晚餐。席间,我请教稻盛先生这么一个问题:

“对人类社会、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科学、哲学和宗教。稻盛先生是科学家出身;又基于科学实验发明的新材料、新产品创办了企业,成了著名的企业家;同时稻盛先生又是哲学家;还对宗教有很深的研究,65岁后皈依了佛门。在你看来,科学、哲学和宗教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稻盛先生的回答一针见血,他说:
“现在我们人类生活的这个文明社会,可以说都是由科学技术带来的。同时,资本主义的勃兴构筑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作为社会的经济系统,资本主义发挥了它的功能,让人们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构建了文明社会,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就是说,科学技术是为了让人类幸福才去发展呢,还是单纯出于兴趣,因为稀奇稀罕才去研究呢?比如,人们发现了原子能,很有趣、很带劲,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是在谋求人类幸福这一哲学的基础之上,开发原子能当然很好,然而,如果与此目的背道而驰,朝着开发原子弹的方向发展,或许就会导致人类的破灭。

“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营造了当今社会的繁荣。但是,在这个体制中,‘只要自己赚钱就好’的利己主义膨胀,正如在雷曼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那些强欲贪婪的资本家云集一起,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少数头头、少数资本家个人发财暴富,不择手段,带来了世界性的灾难。现在中国也出现了这种倾向,这样下去贫富差异越来越悬殊,社会也将愈加混乱。

“因此,在资本主义的运营中,必须由哲学来指明方向,就是说,为了人类全体的幸福,个人要努力抑制自己的欲望。

“所以,无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好,汲取还是摒弃‘利他’这一思想哲学的元素,结果将会迥然不同。”

关于宗教,稻盛先生说,因为自小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就跟佛教有了缘分。如果自己小时候是受基督教的影响,或许后来就成了基督徒。

稻盛先生说道:“无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倡导的真理本质上是相同的。然而,在宗教徒中,思想偏执的人非常之多,他们只拥戴自己的宗教,而排斥其他的宗教。本来,在拯救人类这一点上,各种宗教是相通的,但宗教之间的对立往往造成悲剧。另外,即使是佛教,在日本就有许多宗派,有净土真宗、禅宗等,都互相对立。释迦牟尼教导的真理只有一个,但一旦出现派阀,就会把派阀的利益放在前面,势必引起纷争。同样,伊斯兰教也有派阀的争斗;基督教也有许多分支,新教、旧教,争执不休。因为宗派林立,宗教根底处的真理反而被忽视,为了维护自己的宗派,人们变得狭隘和偏激。本来同根同宗,根本目的都一样,各种宗教理应和睦共处。之所以对立争斗,是那里的统治者变坏了。”

稻盛先生的解答直指事物的本质核心。

一起精进,一起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