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七章 绵绵呵若存

2024-04-01 16:33:2516:23 78
声音简介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第五章是少动,什么东西都是少动。第六章开始告诉我们:不动不行。非动不可,告诉我们怎么动。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牝是什么?母的就是牝。什么叫谷神不死?一个谷子有神,他就不死了。注意,老子讲的东西,从来都没有玄幻的道理,老子讲的东西都是非常平常的,在生活当中的一些规律。



什么叫谷神不死?谷如何才可以有神呢?其实谷有神很简单,他只要是不停地种,生生不息就不会死,就可以生出来更多的东西。所以也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想要不死非常简单,只要生生不息,它就不会死。还有另外一个彻底的不会死,怎么才能彻底的不会死?不生,就不死了。



举例:我想让我的孩子将来不要死,怎么办?我们不生他,他就不会死;我想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怎么办?我们不谈就不会分手,只要谈了就可能分手。所以我们想绝对的不死,就是不生。还有另外一个,生生不息。那如何生生不息?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要想让一件事情尽可能的长久怎么办?绵绵若存就好了,这个时候是用之不勤的,是让它慢一点的。



比如说两个人的感情,要想长久一点怎么办?慢一点,不要那么着急。还有少消耗,多付出,就生生不息了。就像一粒种子,怎么能生生不息呢?我们保护好它,该浇水的时候浇水,好好地呵护它,少去消耗它,就可以更长久。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想让一件事情不死,注意!这里的不死,是形容词。如果想绝对的不死,就是不生,如果生了,是必然要死的。这里的不死,就是尽可能地把它延长,就要慢一点,绵绵若存,然后少消耗多付出,就可以用之不勤。



一个人的知识,要想不枯竭怎么办?绵绵若存,多学,但是少往外出,然后不停地往里入,就可以更长久。所以说“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没有了就往里补充,就可以了。



我们来看整个第六章,其实就是讲后面的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我们要找到玄牝之门,就是天地之根。什么叫根?它可以生天地,生万物,也就是天地万物的那个门,其实就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是什么事情都绵长一点,然后连绵不断。若存是什么?似乎有,似乎没有。这个时候状态是最省的,也就是最不消耗的状态,一会在,一会不在。然后少用,最后用之不勤,没有枯竭的时候。



接下来就到了第七章,本来是没有章数的,是后人添加上去的,所以它每一章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实则它是放在一起的,非常完整的一个思维体系。比如说第五章告诉我们少动,第六章如果你要动,就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七章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才可以长久,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可以长久。



我们看老子的思维,要是想讲一件事情,他就观察一种现象一种规律,通过这个规律和现象在给我们讲道。我们说人都想长久,那什么最长久?天地。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老子说我观察了天地,是长久的。为什么可以长久呢?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什么叫不自生?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意思,不为自己而生,还有什么叫不自生?不想生,就是我从来都没想生,因为你想生,就是有为了。就是我没想生,反而可以得到生。什么道理呢,我们体会一下。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参加工作,有没有不自生的想法?就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参加工作,我们只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没想过其他的东西。我能不能加薪,我能不能升职,想过吗?没有,反而工资发的很多。后来人到中年了,天天想生,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生不出来了。有没有发现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越想生的时候,反而生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道就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事物它有茁壮的茂盛的生命力,它需要想生吗?它是自然溢出来的。当我们想生的时候说明什么?我不足,就越想生。越是足的人,想生吗?不需要,自己就生出来了。



举例:一个人学习成绩很好,他需要想着找一个好工作吗?他学习成绩好带来的附带的结果就是好成绩啊。



再比如一个人做生意,我就是懂得为顾客着想,为顾客付出的,他用想着去赚钱吗?是他做好这件事情,钱自己就来了。想要不自生怎么办?就是我们只需要提升自己,就好了呀。我们只需要让自己的生命力变得更强,让自己变得更好,不需要想着生,别人就会让我们生。别人是谁?“道”。



比如说你把你的工作做好了,老板想不想让你生?他是最想让你生的那一个,你想不升职都不行,给你涨工资不要都不行。你不要他心里不慌吗?说给你涨工资,不要。他说为什么不要,什么情况,必须得给他涨。然后告诉人事经理,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拿,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的关注点要放在提升自己上。让自己变得更好,不需要去生,别人就会让我们生。谈恋爱也如此,只要人是好的,是有魅力的,并且对对方是好的,用想着留住他吗?是他想着怎么留住你。这时候事情就变得更简单了。



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一个是不为自己而生,第二个是我根本就没想生,我只需要让自己变得生命力更加的茂盛,变得更好,变得更强大。我不需要让自己生,道就会来让我生,这个时候就可以长生了。



接下来得出了结论。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圣人退其身而身先,什么叫退其身?就是我该拿的时候,该获得的时候,我退了,但是该付出的时候我身先了。外其身而身存,同样的道理,该我拿的时候,获得的时候,我把自己放在外,这个时候反而你的身是存的。



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就是因为你越是无私,反而最后成就了你的私。举例:给一个朋友帮忙,帮完之后转身就走了,他想要请你吃饭,你没去,是不是没拿?这个时候他会记得你,他会想方设法地帮助你,是不是这样?你当时想的是什么?他本身就有事情,我给他帮完忙,他也怪辛苦的,我留下不是让人家多操心吗?是不是当时你想的非常简单,但是反而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一定找机会帮回来。如果你给他帮完忙之后,当时他给到你一些回报,接下来一提起这个事情:他给我帮忙,我也请他吃饭了呀。是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所以这就是道。也就是当我们付出的越多,拿的越少,就可以长生。



做生意也是一样,你把最大的优惠如果真的给到了你的客户,会怎么样?他得到了优惠,得到了好处,你就可以长生。但是注意啊,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就是当时你这么做的时候,没想要成就自己,这个很重要。因为如果你想了要成就自己,就变成了术了,就变成了方法了,就不是那个道了。



我们来回顾整个第七章:告诉我们想要天长地久很简单,只要不自生就可以长生。付出的时候要多付出,但是回报的时候,不需要或者是少取。越是无私,最后反而就成就了自己的私,因为道会给你这一切。



反过来呢,如何是不长久的状态,就是付出的少,然后拿的多。比如说你在这个企业当中,贡献的不多,可是你事还多,就会变短暂,过几天可能被开除掉。跟一个人谈恋爱也如此,付出很少,但总是索取,总是要求很多,谈着谈着就谈不下去了。做生意也如此,如果好处我们都拿了,利润都赚了,别人以后就不来了。越是想长久,反而变短暂了;越是不需要长久,我们想的是不自生,最后反而长生了。我们越是自私,最后反而得到的越少;越是无私,最后反而得到的就越多。“道”都是反着来的,这就是第七章的内容。



我们来回顾,看老子讲话的这种规律。首先老子会讲一个道理,接下来会观察一种现象或者举个例子,最后告诉我们是以圣人如何如何。就是从这个事物当中总结出来一个规律,就知道人该怎么去做了。比如第七章,讲的天长地久,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因为不自生,所以就得到了长生,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不自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于,故能成其私。都是在讲不自生,就是你不需要去为自己生什么,你不需要为自己谋划,你也不需要为自己去谋私,只要你为别人而生,你自己不想生,反而你就可以长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修行者的道德经》(第六轮)

《修行者的道德经》以作者亲身修行经历所编注的具体的修行思路和体会。从道篇、道法篇、道性篇、道行篇、劝道篇来解译道德经的著作。是修行者们非常好的修行参照蓝本。

by:曾好读经

《孔子传》第六章/第二节 自由与道德

六十八岁的孔子,终于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生涯,返回了自己的祖国—鲁国。

by:妙巴

《道德经》七言解

用七言释译道德经。

by:图说兰州

《道德经》第28章

愿全世界所有人事物祥和,平安,富足,喜悦自在。

by:1318709tamp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by:有声小杨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道德经诵读|老子道德经解读|道德经速记|道德经背诵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力大师娅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