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说人生五种需要

2024-04-01 12:44:2316:58 28
所属专辑:个人读书
声音简介
马斯洛说人生五种需要

现在,让我们切入第一讲的主题“人生的目标”。目标(target)或者称为目的(aim),一般来说,都是代表我们要追求、要实现的对象。那么,人生有什么目标呢?通常来说,我们做一件事情,会有一个目标的。但在人生的追求方面,很少用“目标”这个词。从西方心理学的分析看,人生的目标往往会采用“需要”(needs)这个词。那么你要什么?美国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1908-1970),便提出了人生的五种需要的说法。

生理的需要

第一种是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亦即生物的需要(biological needs),那便是饥则需饮食,冷则需穿衣。饮食穿衣是人生存的要求,这是第一层的需要。人生存首先是要温饱,首先是要活下去。从这里看,人好像与动物没有什么分别,动物一样要生存,一样要温饱。

心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之后,就是心理的需要(psychological needs),亦名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s).人要生存便要有食物,但食物永远不足够,因为人会担心自己的将来,所以由食物的需要会变为安全的需要。香港人的问题正是没有安全感,因为你好像随时会失去工作,于是没有安全感。不只是怕随时会失去工作,它还牵连到你的家庭会破裂、婚姻会失败、子女会失学,这些都会令人没有安全感,所以人很需要安全感。

安全感其实是心理需要。人的第一层需要可以说是生理的,你要生存便要吃东西,连动物都有这个需要。但是安全感是心理的,就算你有的吃,你还是会感到恐惧;你有工作,亦会担心;你有另一半,仍唯恐失去,总之就是没有安全感。不单香港人,现代社会最缺乏的便是安全感。因为你发觉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会帮助你,你没有问题时,很多人都说得漂亮,但真有问题时,却未必有人会真正把手伸出来。体谅一点儿说,因为人人都很忙碌,人人都有工作要做,人人都要处理一大堆事情,时常要加班,香港人每天工作10~11小时都很平常,已经太劳累。总之,每个人都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因为父母不可能照顾你一生,你很难依赖你的父母;亦很难依赖你的兄弟,大家长大了,便各散西东,各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要做的事,一年中只能见面两三次。你的兄弟姊妹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很多人都是这样,所以兄弟姊妹都是不可依靠的,不单不可依靠,很多时候还会相处不好,大家都看对方不顺眼,觉得对方不好,互相之间有很多批评和指责。人的孤独感在现代社会蔓延很快,你能依赖谁呢?你发觉真的没有人可以依赖。如果是以前的社会,你可以依赖父母、丈夫、妻子,老年便依赖儿女,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你可以有这种想法,因为传统文化未死,你还有人可以依赖;但今天你千万不要这么想,你必须要更加坚强,其实也就是更加孤独。因此,你要克服你的孤独感。这点很重要,你要勇敢一点儿,你要看得更加清楚,否则你在感情上或亲情上过不了关,这样结局便会很惨了。这是感情上的受伤,你必须明白,你要防止,现代社会便是这样。

安全感是一种很深的心理上的本能要求。人需要安全感,这真是一个大问题。曾有学生问我爱情与面包哪一方面重要的问题,这也不是那么容易解答的。其实,她提出这个问题,可见她正在困惑中:她有了爱情,但没有安全感,于是想从我这里得到肯定,肯定安全感的重要。若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又怎会问这样的问题呢?她的问题正是因为遇上一个没有经济实力的对象才引发出来的。人真的需要安全感,要知道“面包”不只代表食物,还代表安全;再引申下去,还要有房屋、存款、工作,没有这些又怎能安全呢?难道有情便真的可以饮水饱吗?没有屋子怎么可以呢?就算不是大屋,亦至少要有一个客厅、一个睡房呀!只有一间房怎么可以呢,将来有了孩子怎么办?但这样问下去,问题便没完没了。究竟要有多少物质才算是安全呢?这个可以有弹性,但人就是困惑,过不了关。正如父母教女儿选夫婿,必须要考虑对方的经济能力一样。

感情的需要

当安全感有了之后,再上去便是高一层次的,那便是感情的需要(love andattention needs).上面说“面包”比“爱情”重要,那只是从生存的角度说的;从层次上看,“感情”比“面包”要高。感情是指别人对你的关怀和爱,这是高级动物才有的需要。人原来需要别人留意他的,由婴儿时期开始,便需要别人的关怀,例如哭的时候,没有人来理会自己,便会哭得更厉害。小孩子的哭声正是发出想得到别人关怀的要求,要别人留意他的需要。人需要爱,所以一个在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心理往往会出问题。成长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别人的爱,便会形成心理上的孤独,对人便会不信任、会敌视;同时没有感情,人会很冷漠。冷漠的人没有同情心,相处起来很可怕,最后会变成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什么时候会爆炸。

人需要别人对自己的关怀(concern or attention),进一步,人人都希望得到爱(love).现代人真的很需要爱,正因为太缺乏了,所以更希望得到。上一代人不需要特别追求爱,因为他们生下来便活在一个关怀的世界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和社会都是充满关怀的,真正是一个共同体(community).现代西方社会也重视公平社会,把权利、义务说得清清楚楚,好像很好,但就是缺少温暖:隔壁的老太太死了三天还没有人知道;抢劫、杀人就更没有人管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关怀不会缺乏。大家可以看看香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粤语长片,内容都是充满着关怀,邻居、街坊守望相助。一点儿也不像今天,就算是门对门住的,也可以连招呼都不打一个,连邻居姓什么也不知道。以前怎会是这样的?以往整条街的住户互相都很熟悉,你可以依赖你的街坊邻里,而且他们有时比亲人还亲,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在现代社会不可能出现,大家都重门深锁。因此,人的内心世界更孤独,怀疑心更加强烈。

尊重的需要

马斯洛说,人的心理需要,再高一层次,是得到别人的尊重,即要求别人对你有好的评价,或者说是欣赏你。你需要别人的欣赏、称赞,因为这样你才存在于别人心中,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是第四层。人原来很渺小、很脆弱,他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意义,却要通过群体(别人)来肯定。若大家认为你做得不好,那种挫败感是很大的,在群众的压力之下,你很容易崩溃。这真是一个非常深的奥秘,证明人不能独自存在。许多人童年时受到委屈,便发愤做人,在外发迹,亦还要“衣锦还乡”。这可能不是一个健康的心理,受伤之后不能平复。所以小孩子的成长要特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往往就是要得到父母的欣赏。假如他很努力地做了一些事,比如用纸折了一个娃娃,希望母亲回来时会欣赏,岂料
母亲太粗心,一下子便把它扔掉,这样孩子便会受伤,以后也不会再做。当然,父母有他们的理由:工作太忙了、太累了,根本感受不到儿女那细致的心。孩子把他的作品拿来,想得到欣赏,父母却根本没有心情,一手拨开,然后一句“不要烦我”,事实就是这样。在这些地方,现代人真的有很多问题,但是谁能解决呢?因此要更有智慧,才可以过关。

这一层,称为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人需要别人对他的尊重,因为人是群体的动物;但另一方面他又要保留他自己,于是形成非常复杂的关系。所谓人情世故,这是最难学的。因为人人要求不同,你如何尊重他?中国俗语所谓“面子”,你若把他的面子丢了,他便不能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了。人要觉得自己被尊重,这是人的“自我”(ego),是自我的本能,要人家承认自己存在的价值。西方存在主义在这方面大加发挥,说人要自己抉择,不要做一个被人决定的人。把这个意思首先发挥出来的便是尼采,他提出主人的道德和奴隶的道德:人应该自己立法,甚至不需要通过上帝。尼采要做超人(superman),要做立法者,“法”不是规章,而是价值的重估。他要重估一切价值,而且标准由我来订。但是这样做的话,很容易使人走上独裁者的角色,所以尊重的需要很容易变成权力的需要(power needs).马斯洛没有指出这一点,但这一点才更能显示人的问题。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说,人要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其实是来自人的自爱与自重,但若此源头不清,便很容易弄虚作假。中国旧社会中特别多伪君子,从某一角度看,正是这种要别人尊重自己,却没有真正的修养,变成用“面子”来掩盖。

自我实现

马斯洛分析的难得之处,正是在于他没有在第四层止步;若在第四层止步,他便不能算是一个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因为到这一步为止,所讲的都是人的自然心理,不足以言生命成长,反而很容易流向负面。幸而他还有最后的一个层次,便是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 。

不过,自我实现只是一个原则性和方向性的说法,因为这要回到个人的成长上来,即个人希望自己在获得别人尊重之余,可以真正成就一些东西。成就的不是外在的东西,例如成立一家公司,又或者得奖等;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你的理想,实现你的目标,实现你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其实就是实现你自己。不过,目标人人不同,要实现什么也是各归自己决定。这不同于中国文化中的有志之士,要成豪杰,要成君子,要成圣人,这些都有较一致的内容。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没有这样的规定,他的主张比较符合现代的多元文化,但结果却是内容空洞,价值相对,建立不起生命成长的阶梯。说到底,马斯洛学说来自美国的文化环境,亦即一个信奉自由主义的文化环境,讲人权、自由、民主、平等;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平等的,所以最后一定是各有各的选择,都最讨厌别人把他的价值观点加到自己身上。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作出选择,因为那是自己的人权。自我实现到这一步,便讲不出一致的内容了;因此,也不是需要(needs)了,而是目标(targets)。

其实,在我看来,自我实现要实现些什么,这个问题依自由主义的平面化思维是解决不了的,甚至很多人都不觉得自己有这一层的需要,于是使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变得可有可无。这也就是说,必须待人成长到那个层次,人才能明白要有此追求。自我实现不是“需要”问题,而是你对价值的认识问题。还有,这一追求也可以说是人生的超越追求或终极追求,人有此追求,生命才不会沉溺于现实之中。比较起来,“需要”属于现实这一层次,但价值属于理想层次,那是你实践、努力,乃至为之付出的目标。你不行动是不可以的,“自我实现”有赖人的付出和行动,才可以实现。所谓“actualization”,实现什么呢?站在美国文化的背景下,马斯洛是提不出什么主张的,只能回归个人选择。但个人凭什么来选择呢?还不是归回他的心理、欲望吗?人若不成长,则他的所谓“自我实现”就变得空洞和软弱无力。这情形有点儿像神学家蒂里希(P. Tillich)所提出的“终极关怀”(ultimateconcern),他认为宗教的问题不是上天堂的问题,而是实现人心中的终极关怀的问题。也就是说,人最后到底关怀些什么?他的说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很新鲜,但同样没有突破自由主义的平面化思维,同样要把价值很简单地回归个人选择。他甚至说若你最后关怀的是你的妻子,那么,你的终极关怀便可以是你的妻子,你对妻子的爱便成为你的宗教。这样讲就太牵强了,和“自我实现”一样,提供不出任何内容,说了等于没说,那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式的方向,无法提升人生。为什么马斯洛和蒂里希都犯了同一错误?这只能从美国的,也就是自由主义的文化背景去解释。

不过,马斯洛的说法对现实人生很有启发,特别是前几个层次,有心理学上的支持,很有现实的说服力,对了解人生、学校教育、社会制度的设计,都很有帮助,甚至可应用于企业管理。企业懂得员工的需要,不光是给他一份工作、薪金,那只是第一层需要;你还要使他对公司有归属感、安全感,譬如重视年资、递增津贴和公积金、退休后有“长粮”。 ·一个公司如能够提供这种安全感,员工便会安心工作,一直至退休。除此之外,人需要关怀和尊重,因此老板不要把你的员工当做机器,你该懂得关心他和尊重他,给他提供成长的机会,包括培训、升迁、沟通、开发、荣辱与共,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如能够有关怀的文化,员工就有归属感,自然上下齐心。

由此可见,马斯洛的理论很有实用价值,但这样就变成了一套工具。它立足于心理学,只看到生命的种种欲求,却找不出生命成长的正面力量,所以不能说是一套很完善的人生理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马斯洛需求

马斯洛毕生都在探索人类本质,他以独创又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动机理论为支撑,对人类本质进行了全面且精彩的设想,证明人类具有爱的能力、高尚的品质和无限的创造力,能够追求...

by:苏念7燕

马斯洛: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解答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

by:聆析心理

马斯洛 人本哲学

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是心灵的完整,是生命的诗。

by:慕汐读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丨(美)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本书内容包括了管理是一门微妙的人文艺术、超人一等的管理原则、突破传统模式的管理机制、解读企业内部各种“气候征兆”、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的新型发展...

by:鹿耳_

马斯洛人本哲学解读

作者: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1918一1970)。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

by:希言溪语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A.H.)从人类动机的角度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而且人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

by:打打Mm

爱的五种需要

内容简介《爱的五种需要:男女大不同》主要内容简介:“新郎新娘从此快乐地生活”的梦想,在现实中经常化为叫人丧气的幻觉。其中隐含的问题是:我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拥有幸...

by:丰盛人生俱乐部

《马斯洛理论与中层管理》

【适合人群】这是一个很多管理者熟知的理论,但这个理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却被很多管理者疏于应用!如果你是一名新进的管理者,你应该看看需要注意什么!如果你是一名经验...

by:动感小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