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103~104)

2024-04-03 04:31:4415:37 28
所属专辑:《菜根谭》
声音简介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很高兴又能够和家人们一起来学习经典,一起来承传圣贤的智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菜根谭》,《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102.彻见真性,自达圣境
[原文]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是圣危自臻zhēn。
[注释]羁锁:束缚。夷犹:留连。臻:到达。
【译文】终日被物欲困扰的人,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悲哀;留恋于本性纯真的人,会发觉生命的真正可爱。明白受物欲困扰的悲哀之后,世俗的情怀可以立刻消除;明白留恋于真挚本性的欢乐,圣贤的崇高境界会自然到来。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雅士追求挚见真性至达的圣境。但也是有真有假。真高士是彻底弃绝了世俗的功利目的,转而追求一种淡泊自甘、随顺本心、无缠无缚的生命状态。宋朝的林和靖,算是一个真高士。从对他的记载来看,他隐居,似乎没有很明显的修佛修道目的,只是喜欢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史上说他力学好古,性情孤高,喜恬淡,自甘贫困,不趋荣利。四十岁后隐居西湖,结庐孤山,每日清游于湖山寺观,与高僧往来唱和,二十余年足迹不到城市。他终生不仕不娶,无妻无子,以布衣终老,所以人称“林处士”。他特别喜欢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每次有客人叩门相访,童子便纵鹤放飞,林和靖一见到鹤,就会划着小船归来待客。林和靖这种不慕荣华名利的隐逸风骨,颇受时人景仰,当然也就传到了当时的真宗皇帝耳中,于是皇帝不但给予赏赐,还下诏责成地方政府照料他的生活。据说林和靖虽然感激,但也不因此而炫耀。有人劝他借此机会寻个官做,他一概谢绝,说:“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他是诗人,但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他,为何不留下来传之后世?他说,我隐居山林丘壑,本就不想以诗来图现世之名,何况后世?当然,他不留,有人留。他大概有三百多诗留存后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写梅花的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们不能肯定林和靖先生绝对完全就是放下了一切。但他能够放弃功名利禄,不经营家庭子孙,只与湖山梅鹤终老,就已经不错了。真正的山林高士,在古代普遍受到尊敬和景仰。但也有沽名钓誉,附庸风雅的假高士,尽管是看起来是远离俗世,栖息山林,终日也是与琴鹤花木为伍,实际上并没有放下世俗追求,有的甚至将之视为“终南捷径”, 混进高士林中,装模作样,经营名望,只等着庙堂相召。也有的人,也喜欢清雅的物事,但心不清雅,始终放不下世俗功名。所以,尘心不了的人,即便是日日湖山徜徉cháng yáng,琴鹤相随,但心有挂碍,魔障在怀,终不得真正的自在逍遥。 缠脱只在自心。心能放下便清净,心清则一切境清。心放不下,不清净,山林也是闹市,因为心中欲望炽烈,万念纷飞,无数的纠结、对立、取舍留存心中,便如一锅热粥,热闹翻腾,无法安宁。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是我有了身体,就有了生老病死,就有了宠辱,如果我没有了身体,我还有什么忧患呢?有身烦恼接踵而来,就难以抗衡外物的困扰。所谓真性就是天理,人能去人欲存天理就能明心见性。在自身修养中发现本性的过程是很艰难的,但若能“彻见真性”,便能“性觉吾生之可乐”。传统文化给我们指明了修身的方向和修养的方法,而我们有没有想过要经营怎样的人生呢?

103.山居清洒,入都俗气
[原文]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清泉白石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guì寒梅而劲节与之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瘤赘矣!
![注释] 孤云野鹤: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刘长卿《关分外上人》诗写到:“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伍。”澡雪:除去一切杂念保持纯洁的心灵。 瘤赘:皮肤上赘生的肉疙瘩。比喻多而无用的事物。【译文】隐居在山间,胸怀自然开朗洒脱,所接触的事物自然都能引起无限遐想;看见孤云野鹤,就会引起超尘脱俗的观念;遇到山谷溪间的流泉,就会引发洗涤一切世俗杂念的思想;抚摸耸立在风霜中的老松寒梅,心中不由会涌起同它们一样威武不屈的刚毅气节;终年与温和的沙鸥和糜鹿在一起,勾心斗角的邪念就会全消。假如再度走回烦嚣的都市,各种声色环境都好像已经不相关了,甚至觉得这个身体都是一种负累和累赘。 在相对喧嚣的现代社会,回归自然的愿景越来越强烈,在躁杂繁嚣的都市生活久了,回到山青水秀的山野自然就会心旷神怡,气朗身轻。
在滚滚红尘,人际争斗间呆久了,即使反感也会很容易染上些许习气;在大自然中陶冶惯了,和自然万物天天在一起,便自有一派仙风道骨的样子,而再回到尘嚣之中便会处处感觉不适应。所以有一个好的环境会对修省身心帮助不少。陶渊明一首《归去来辞》以淡远潇洒的文风,表述了与本段文字相呼应的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先生毅然决然辞官回归田园生活。义熙四年在他四十四岁时的夏天,诗人笔下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被一场大火烧光了,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永初三年(422年)陶渊明五十八岁时生活已近绝境,其情状反映在《有会而作》一诗中,“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并劝他出仕。他以《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但还是很有原则。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了,都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却老而益坚。
陶渊明一生留下了很多田园诗:“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yú,田父有好怀。壶觚gū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修养发展的真正和谐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撰写。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所谓,性定菜根香。

by:善德巨在

菜根谭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

by:笛子dog

菜根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留下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宝库。在这座宝库中,既有“二十四史”、诸子百家这些厚重而深邃的经典,又有...

by:Kally111

菜根谭

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细品菜根谭,让您重温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寻找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达观人生。

by:正念堂

菜根谭

以上内容采自百度百科…

by:o0浮生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