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卷一 | 第三则 |马祖日面佛月面佛

2024-04-03 08:34:2639:24 31
所属专辑:碧岩录
声音简介

圆悟垂示


一机一境1,一言一句,且图有个入处——好肉上剜疮2,成窠成窟。大用现前,不存轨则。且图知有向上事3,盖天盖地4,又摸索不著。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太廉纤生5;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太孤危生6。不涉二途,如何即是?请试举看。






雪窦举古


【三】马大师7不安8。(这汉漏逗不少!带累别人去也。)


院主9问:和尚10近日尊候11如何?(四百四病12一时发。三日后不送亡僧,是好手,仁义道中。)


大师云:日面佛,月面佛13。(可杀14新鲜!养子之缘。)


圆悟评唱






马大师不安,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大师云:“日面佛,月面佛。”祖师若不以本分事相见,如何得此道光辉?此个公案,若知落处16,便独步丹霄17;若不知落处,往往枯木岩前岔路去在18。若是本分人到这里,须是有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19底手脚,方见马大师为人处。


如今多有人道“马大师接院主20”,且喜没交涉21!如今众中多错会,瞠眼云:“在这里左眼是日面,右眼是月面”有什么交涉!驴年未梦见在,只管蹉过古人事22。


只如马大师如此道,意在什么处?有底云:“点平胃散一盏来”23,有什么巴鼻24!到这里,作么生得平稳去?所以道:向上一路25,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26。只这“日面佛,月面佛”极是难见27。雪窦到此亦是难颂28,却为他见得透,用尽平生工夫指注29他。诸人要见雪窦么?看取下文:






雪窦颂古


日面佛,月面佛,(开口见胆30。如两面镜相照,于中无影像。)五帝三皇是何物?(太高生31!莫谩32他好。可贵可贱。)


二十年来曾苦辛,(自是尔落草33,不干山僧事。哑子吃苦瓜34。)为君几下苍龙窟35。(何消恁么?莫错用心好!也莫道无奇特。)


屈36!(愁杀人!愁人莫向愁人说。)堪述37,(向阿谁说?说与愁人愁杀人。)明眼衲僧38莫轻忽39。(更须子细。咄!倒退三千40。)






圆悟评唱






神宗在位时,自谓此颂讽国,所以不肯入藏41。雪窦先拈云:“日面佛,月面佛。”一拈了却,云:“五帝三皇是何物?”且道他意作么生?适来已说了也,直下注他,所以道:“垂钩四海,只钓狞42龙”,只此一句已了。后面雪窦自颂他平生所以用心参寻,“二十年来曾苦辛,为君几下苍龙窟”。似个什么?一似人入苍龙窟里取珠相似43。后来打破漆桶44,将谓多少奇特,原来只消得个“五帝三皇是何物”。且道雪窦语落在什么处?须是自家退步看45,方始见得他落处。


岂不见,兴阳剖侍者46,答远录公47问:“娑竭48出海乾坤震,觌面相呈49事若何?”剖云:“金翅鸟王50当宇宙,个中谁是出头人51?”远云:“忽遇出头,又作么生?52”剖云:“似鹘捉鸠君不信,髑髅前验始知真。53”远云:“恁么则屈节当胸54,退身三步55。”剖云:“须弥座下乌龟子,莫待重遭点额回56。”


所以:三皇五帝亦是何物?人多不见雪窦意,只管道讽国,若恁么会,只是情见。此乃禅月57《题公子行》云:“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58”


雪窦道:“屈!堪述,明眼衲僧莫轻忽。”多少人向苍龙窟里作活计,直饶是顶门具眼59、肘后有符60,明眼衲僧照破四天下,到这里也莫轻忽,须是仔细始得61。










注释:


1.一机一境:禅林用语。机,是内在的,为心之作用;境,是外在的,为具有形象之物。譬如释尊拈花,是为境;迦叶领会其意而破颜微笑,是为机。又如见远方之烟,是为境;见烟而知有火,是为机。于禅林中,师家每以之为诱导学人之机法,其后,渐倾向所谓一机一境之形式化,此一用语反成为一般人嘲骂禅僧拘泥于悟道轨则之贬讽语。《碧严录》第三则:“一机一境,一言一句,且图有个入处,好肉上剜疮,成窠成窟,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此即机境,盖凡涉及言句者,即欲暂使学者有个入处,仅为诱导上之方便。然若大用现前,则不必拘泥于此规则。此外,已然彻见自性之师家,徒以拈槌竖拂以对学人而拟禅机者称为一机一境之禅者。(《佛学大词典》)


2.好肉上剜疮:剜割好肉,反成疮伤。多喻禅法明白现成无须宣说解释,若陷于言语知识反成悟道之障。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汾阳语录》卷上:师云:诸上座,然则法本不生,何曾有灭?通人分上,好肉剜疮。奈何初机向去,未得安然。《续传灯录·慧通心旦》:说佛说祖,正如好肉剜疮;举古举今,犹若残羹馊饭。《联灯会要·玑禅师》:说迷说悟,犹是好肉剜疮,一切平常,尽落天魔外道。


3.知有向上事:“知有”一词,在语录中经常用到,意指证悟的人,知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回事,所以开悟的人又称“知有的人”,没有开悟的人称“不知有的人”。(明尧居士《圆悟心要》校注)“向上”,禅林用语。探求佛道之至极奥理,称为向上极则事、向上关捩子、向上事;谓真实而绝对之悟境世界,乃诸佛或历来祖师所不宣说,而有待禅者亲自去参究体得者,称为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由凡夫之境界向上转至诸佛之绝对境地,称为向上转去;师家命令学人,或禅者相互令对方提出更彻底之见解时,常以“向上更道”表示之;师家所用以接引、锤炼学人之第一义谛,称为向上钳锤;能藉以直入诸佛究极境界之大力量、大机用,称为向上一机;堪能彻底体得诸佛境界之人,称为向上人、向上机;极悟之至极语句,称为向上一句;极悟之至极宗旨,称为向上宗乘。[碧岩录第十则、第十一则、第四十三则、从容录第三十一则、第八十三则](《佛学大词典》)


4.盖天盖地:禅林用语。又作普天普地、尽十方世界。(一)谓佛法之真理,古今一如而无所不包;又佛法之显现无所不在,举凡草木山河、飞禽走兽,乃至吾人之行住坐卧、生死悲欢,均为佛法奥旨之现成诠释。(二)禅林中形容习禅者于彻悟之后感觉自己意气满溢,磅礴于宇宙之状态。[宗门统要续集卷十六](《佛学大词典》)


5.太廉纤生:太,甚。廉纤,绵密而微细。生,犹言者,虚词,无意义。此指这样也行、那样也行,什么都进行肯定,便显得太细小、太简单了。


6.太孤危生:禅林用语。太,甚。孤危,孤峰险峻,如孤峰之危然不可攀缘。生,犹言者,虚词,无意义。此指这么也不行,那么也不行,什么都进行否定,便显得太孤高,让一般学人摸不到头绪。


7.马大师:(709~788)唐代禅僧。南岳怀让之法嗣。汉州(四川广汉,今什方县)人,俗姓马,世称马大师、马祖。法名道一。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谥号大寂禅师。马祖在洪州的开元寺说法,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建立了马祖道场,创立了“洪州禅”。与青原一系下的石头宗遥相呼应,自此禅宗大盛于天下。六祖惠能曾经对弟子南岳怀让讲:“西方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其应在马祖。马祖禅风峻烈,无人匹敌,门下法嗣139人,有“八十八位善知识”,以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最为闻名,号称洪州门下三大士。其中百丈怀海门下开衍出临济宗、沩仰宗二宗。马祖创建了“丛林制度”,“丛林”指僧众共住一处,犹如大树丛聚,得名“丛林”。禅宗经六祖弘扬后开始兴盛于世,但是当时还没有专门的禅宗寺院。囿于当时的佛教管理制度,大多数习禅的僧人只能寄居在律寺或居于山野岩洞之间,于习禅不便。马祖创建丛林,以安禅侣,丛林里集体劳动,共同参禅,此即禅寺之始。


8.不安:身体不适。


9.院主:又作寺主、住持,寺庙监事之旧名。为寺院里八大执事之一,总揽寺院日常事务。


10.和尚:和尚为受戒者之师表,后世沿用为弟子对师父之尊称。意译为亲教师、力生、近诵、依学、大众之师。亲教师,即亲从受教之师。力生,意指弟子依师而生道力。


11.尊候:问候对方起居等情况的敬词,后来一般用于书信中。


12.四百四病:指全部疾病。《大般若经》卷第四百五十四第二分同学品第六十一之一:“是菩萨摩诃萨,如说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故,世间所有四大相违所起诸病,皆不侵恼。所谓眼病、耳病、鼻病、舌病、身病,诸支节病,如是一切四百四病,皆于身中永无所有;唯 除重业,转现轻受。”《大智度论》卷六十五:“冷病有二百二,水风起故;热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古人有“病有四百四病,药有八百八方”句。


13.日面佛,月面佛:《佛学大词典》:据佛名经卷七所载,日面佛寿长一千八百岁,月面佛寿仅一日夜。马祖道一禅师借“日面佛月面佛”之语,显示断绝寿命长短与生灭来去之相,以契当本具之佛性。还有一种解释:日面指白天,月面指晚上。指白天晚上都一样,有病没病都一样。然学人对于此句话,不可落入语句思维和意识分别。


14.可杀:非常、甚是、实在是。


15.养子之缘:兀斋《禅宗语汇揣读》:“养子之缘”的字面意思是,因为有父子血缘关系,故在施教方面,显得格外用心细致,甚至于迁就姑息。宗门中比喻:宗师在接引学人时,因为师徒的情分,有时候用心太切,不知不觉中落入言谈方便,或者下手太软,未能扫尽一切凡情圣解,失之于宽恕,为后人所诟病。故“养子之缘”之后经常出现诸如“宽而有恕”“怜儿不觉丑”“婆心太切”“殊费乳血”“不免挂后人唇齿”“怎奈旁观者哂”等语。《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沩山喆云:仰山眼照四天下,到大圆(沩山灵祐)面前却向净地吃交。大圆可谓养子之缘,不免挂后人唇齿。《禅林类聚》卷十二:佛鉴懃云:南泉虽则养子之缘,其奈怜儿不觉丑。《虚堂和尚语录》卷之二:举:太原孚上座初参雪峰,跨门才见雪峰,便参主事。次日却来礼拜云:昨日触忤和尚。峰云:知是般事便休。师(虚堂和尚)云:尽谓雪峰有陷虎之机,无斩蛟之剑。殊不知,养子之缘,宽而有恕。《宏智禅师广录》卷三:举:岩头辞德山,山云:子什么处去?头云:暂辞和尚下山去。山云:子他后作么生?头云:不忘和尚。山云:子凭何有此语?头云:岂不闻智与师齐,减师半德。智过于师,方堪传授。山云:如是如是!善自护持!师(宏智正觉禅师)云:德山寻常棒下,不立佛祖。洎乎到这时节,得恁么老婆!虽然是,养子之缘,争免得后人捡责!待伊道智过于师方堪传授,拽拄杖蓦脊便打!另一种解释,刘松林《碧岩探骊》:禅林中将师徒间心心相印称之为“亲如父子”,而不能领悟师父心迹的徒弟只能叫养子了。


16.落处:指通过言句契入祖师意。


17.独步丹霄:于法界自由翱翔,比喻透顶透底的悟入境界。


18.枯木岩前岔路去在:比喻落入像毫无生机的死寂的枯木寒岩境界,这样便走向岔路了。


19.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喻指禅师彻底清除学人的俗情妄念、知识见解,或者自己所执守的认为最为珍视宝贵的思想见解等等,使之空无所倚,毫无执着。刘松林《碧岩探骊》:“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是一种禅宗惯用的“夺所”方式。把农民耕地的牛赶走,把饥民的食物夺走。让人无法存活,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祖师用这种手段,让你一无所有,唯有这样才能熄灭妄念,断除执著,让你死中得活。


20.马大师接院主:马祖讲“日面佛,月面佛”这句话是在接引探视他的院主和尚。


21.且喜没交涉:可笑不相干。


22.蹉过古人事:是指落入意识分别,错过了藉古人因缘而自己悟道的机会。(元音老人《碧岩录》讲座)


23.有底云:“点平胃散一盏来”:平胃散,是过去一种平常的药,治胃病的。有的人只图口头油滑,不老实参禅,搜集一些禅语,学着打机锋,见马祖说“日面佛、月面佛”,就来上一句:拿一碗平胃散来给大师喝。这种不契实意、乱打机锋的毛病最坏。(元音老人《碧岩录讲座》)


24.巴鼻:禅林用语。又作把鼻、巴臂、把臂。巴即把,鼻指牛鼻。即穿绳于牛鼻,以牵制之。其后转为可把持之处,犹言根据、把柄。(《佛学大词典》)


25.向上一路:禅林用语。即指言绝意断之正真大道。与“向上一着”同义。景德传灯录卷七盘山宝积章:“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盖此言绝意断之正真大道,系千圣不传之妙道,乃释迦所不说,达摩所不传,不由口出,不须思惟,超出言语心念之上,而自证自知之无上至真之道;以其超出言语心念之上,而达本还源,归于寂静之真如本体,故称向上一路。[碧岩录第十二则](《佛学大词典》)


26.如猿捉影:像猴子捞水中的月影一般。


27.难见:难以参透。


28.难颂:难以用颂词的形式进行描述。


29.指注:注解。


30.开口见胆:禅家施设,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地指示道法。云门宗以此为门风特色。《大慧语录》卷四《示永宁郡夫人(郑两府宅)》:妙喜从来无实法与人,直是据款结案,将平生悟得底,开口见胆,明白直说与人。有信得及底,依而行之。


31.太高生:生,虚词,无意义。


32.谩:轻蔑。


33.落草:(杂语)落于下贱之意。往往指谓陷入言句纠缠、知识见解。原指逃入山林为寇,禅林中有二义,一指教化者为度化凡愚众生,故意降低自己的身分,随凡愚污浊之现实而施行化导,称之为落草,又称向下门。二指在教化过程中,因过分随顺学人而失去了自己的本分原则,落入第二义,不能彻底荡尽学人的文字知见。


34.哑子吃苦瓜:歇后语,哑子吃苦瓜——苦不能言,相当于“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哑巴吃了苦瓜,感觉到苦但说不出来,只能心中体味。指心中默契,难以言说。《五灯会元·卷十四·洞山微禅师》:僧问:如何是默默相应底事?师曰:哑子吃苦瓜。


35.二十年来曾苦辛,为君几下苍龙窟:这里所说的“君”,是指为了彻悟本来,雪窦重显禅师历尽艰辛,苦修了二十年,几度丧身失命,都是为了彻悟本来。骊龙颔下有珠,异常珍贵,雪窦禅师用骊龙之珠比喻这个“君”。下苍龙窟里摘取骊龙之珠,比去老虎嘴上拔毛更为艰辛。(参照元音老人《碧岩录讲座》)所以紧接着下面圆悟禅师对此句进行了解释:一似人入苍龙窟里取珠相似。后来打破漆桶,将谓多少奇特,原来只消得个“五帝三皇是何物”。


36.屈:觉得冤屈、冤枉。指现在忽然悟到自性本来是佛,原来这么简单,对于历尽艰辛苦修二十年叫屈。


37.堪述:值得一说。辛苦没有白受,值得一提。


38.明眼衲僧:有择法眼、慧眼的修行人,也即禅宗所讲“顶门具眼”之人。


39.莫轻忽:不要轻视,不要轻易放过。


40.倒退三千:禅林用语。又作退倒三千。以战争败北遁走三千里,转喻为宗师家之机锋锐不可当,使人畏之而退。(《佛学大辞典》)


41.神宗在位时,自谓此颂讽国,所以不肯入藏:《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历朝历代都对《大藏经》进行过编纂。古代禅师法师的语录、文集入藏需要申请,经过皇帝批准才能颁赐入藏,不允许民间来办。宋神宗在位的时候,朝廷重新编纂《大藏经》,这一次编纂《大藏经》,是宋神宗元丰三年,此时雪窦已离世二十八年,雪窦的徒弟就抓住机会把他的文集、语录等,包括这个《颂古百则》呈上去,想让雪窦的文字般若编入《大藏经》,可惜神宗皇帝没有禅者那种胸襟,他认为雪窦的“五帝三皇是何物?”这个颂是讥讽朝廷和君王,不准将雪窦的文集入藏。(参考刘松林《碧岩探骊》)


42.狞:音nínɡ,凶猛。


43.比喻历尽千辛万苦去求道。


44.打破漆桶:禅林中常用黑色漆桶譬喻无明之胶固难破。众生累劫之无明,结习胶固,以致隐覆本具之佛性,犹如贮漆之桶,黑洞洞地不明一物。后用打破漆桶、桶底脱落比喻打破无明、大彻大悟。(明尧居士《圆悟心要》校注)


45.退步看:也即回光返照回头看心性和念头的起落处,不能只在“三皇五帝是何物”、“日面佛月面佛”这些文字语句上去思维。(参照冯学成《鸟衔花落碧岩前<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46.兴阳剖侍者:郢州兴阳寺清剖禅师,大阳警玄禅师弟子,曾为大阳禅师侍者。


47.远录公:浮山法远禅师(990年-1067年), 舒州(今安徽庐江)浮山法远圆鉴禅师,叶县省禅师之法嗣,俗姓沈(亦说王),郑州人。十七岁游并州(今山西汾水中游一带),投承天院三交智嵩和尚座下。三交智嵩和尚是首山省念禅师之法嗣。法远禅师先后亲近过汾阳善昭、叶县归省、大阳警玄、琅琊慧觉等诸大善知识,皆蒙印可。因其每至一处丛席,皆不知不觉成为大众的首领,故禅林中皆称他为“远公虎子”。因为他通晓吏事,大家尊称他为“远录公”。“录公”一称源自东汉时期,汉武帝以朝廷重臣,“领尚书事”(即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到了魏晋南北朝,有“录尚书事”头衔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人们将这样的官员尊称为“录公”,后来延伸为对通晓吏事之人的尊称。


48.娑竭:娑竭龙王,咸海中的龙王。


49.觌面相呈:觌面,本义为见面、当面,禅录中谓面临禅机,本分相见。即超越一切言语知解,示机者直指禅法根本,应机者顿见本来面目。觌:音dí,相见。《祖堂集》卷一一,睡龙:问:如何是佛?师云:觌面相呈由不识,问佛之人焉能委?


50.金翅鸟王:即迦楼罗,大鹏金翅鸟(妙翅鸟)是龙族的克星,专门以龙为食。


51.这两句诗词的问答,大意是说:茫茫大海,指的是我们的妄想心,也指生死轮回的苦海。龙王出海,比喻修行人获得一定的智慧,降伏了内在的种种妄想执着,有大力量透脱出来,让心飞翔在自由的天空。是在显示自己所修证的境界:他似乎已经能够超越烦恼的大海,觉悟到了自心的本来面目,然后要将现前的清净智慧展示出来,让师父印证。可是兴阳禅师却坚决不认可他。大鹏金翅鸟犹如金刚宝王剑,见佛杀佛、见魔杀魔。既使你有修有证,境界高迈,仿佛超越苦海,只要你有个“龙形”(代表所证之人,和“我”所证的境界),就把你灭掉。(史文《宏智正觉<颂古一百则>释义》第四十四则 兴阳妙翅)


52.忽遇出头,又什么生:如果大龙忽然冒出头来,你该怎么办?他要强行显示自己的所证境界,不愿意轻易被否定掉。(史文《宏智正觉<颂古一百则>释义》第四十四则 兴阳妙翅)


53.似鹘捉鸠君不信,髑髅前验始知真:真正见性就像老鹰捉小鸡那样一刹那即得,没有那么麻烦复杂,也没有那么多啰嗦,但很多人都不相信,通过种种有为方法,抱着分别意识强要出头,往往需要到真正悟到空性后才知道真的是那样简单。因此雪窦禅师在悟后为以前的种种作为感到“屈”。“髑髅”在此应指去掉分别情识后空性现前。另外,还有几种说法:真的见性必定能扫荡一切意识分别,就像凶猛的鹘抓斑鸠一样容易。我已经给你作了“金翅鸟吃龙”、“宇宙装海”的比喻,你还不信,还要强出头,若还抱着“见性”的概念(这正是意识分别)不放,到生死关头现前的时候,就考验出真假了。(元音老人《碧岩录讲座》)象猛鹘抓小鸠,毫不犹豫地将你吃掉。如果还执迷不悟,必然会象春秋时期平原君一样,把家里小妾的人头挂在门楼,才知道是动真格的。似鹘捉鸠:像鹰隼捉斑鸠一样。髑髅前验始知真:(又作“御楼前验始知真”)春秋时期的赵胜,人称平原君,他的豪宅(御楼)附近都是些普通的民宅。他家里养了许多士人,这些人对他忠心耿耿。有一天他家某个漂亮的小妾,看到村上的一个躄人(瘸子)打水后,提着水一瘸一拐走动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瘸子很不高兴,找到平原君,说:“我听说您是个讲义气重视士人的人。士人们不远千里来拥护你,是因为他们知道你重视人才胜过那些小妾。我天生是个残疾人,可是你家的女人却嘲笑我,这太不像话了,我要求得到这个女人的头。”平原君笑着答应了。那人走后,平原君说:“因为笑话了他,竟然想要我家女人的命,这小子不也太过分了吧!”过了不久,平原君发现他家的门客越来越少了。问其缘由,有人说:“因为你没有杀那个耻笑躄人的妾,大家认为你喜好美色而轻视士人,所以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赵胜听了,就杀了那个妾,把人头拿到那个躄人家里,并向他道歉。然后又把人头悬在御楼前,表示自己的诚信。之后天下的士人们,蜂拥而来。“御楼前验始知真”,意思是人头悬空、或者骷髅现前,也就是妄想灭尽的时候,才知道最真实的般若境界。(史文《宏智正觉<颂古一百则>释义》第四十四则 兴阳妙翅)


54.屈节当胸:弯腰低头,胸前合掌。


55.浮山法远自知败迹已露,客气地说:如果遇到这样的境况,那我只有作揖退后了。(刘松林《碧岩探骊》)


56.须弥座下乌龟子,莫待重遭点额回:须弥座(佛菩萨像下面的台座)下乌龟子,老老实实呆着,千万不要再乱冒头来,省的给你当头一棒打回去。兴阳禅师的意思,是在激励来僧,只要不以殊胜为殊胜、不以平庸为平庸,彻底扫除意识留恋,犹如须弥座下的乌龟子,老老实实地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就能体悟和保任不变异的“那个”。(史文《宏智正觉<颂古一百则>释义》第四十四则 兴阳妙翅)


57.禅月:也即贯休,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贯休在唐亡后于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有《禅月集》存世。


58.这首诗原是贯休大师描写讽刺身穿绫罗,手架鹰隼,整日闲游,风花雪月,不知农民稼穑之苦,不在乎五帝三皇是怎么回事。这里圆悟禅师引用此诗衬托描述上句所讲“人多不见雪窦意,只管道讽国——若恁么会,只是情见”那些错误理解文句,随文解义的人。


59.顶门具眼:禅宗常用“顶门具眼”来形容见解卓越,具有明智彻底洞察力的禅师。顶门眼,又称摩醯正眼、宗门正眼,指证悟透彻,具有超常的智慧,能明辨事理,善于观机逗教。佛经中记载,摩醯首罗天具有三眼,其中顶门竖立一眼,超于常人两眼,具有以智慧彻照一切事理之特殊功能,故称顶门眼。禅林用语中“顶门有眼”、“顶门具一只眼”,皆作此意。(参照明尧《圆悟心要校注》)


60.肘后有符:比喻具格禅师具有非常手段来接引启发学人。禅林中亦用“肘后符”来喻指佛祖之心印。又:彻悟本来,就能洞察一切,不为所拘,这叫“顶门具眼”。彻悟本来,就会善观机缘,以非常的手段启发学人,这叫“肘后有符”。(元音老人《碧岩录讲座》)“顶门具眼、肘后有符”比喻彻悟本来的人,接引学人的眼光与手段高妙迅捷。(尚之煜校注《碧岩录》)


61.此句话是说,即使具有照破四天下之慧眼的修行人,到这个生死大事问题上也不要轻忽,草率不得,勿自欺。“肘后有符”,指随身携带的灵丹妙药。多少修行者都是在“苍龙窟”干活,一辈子都在苦苦寻觅那一颗“明珠”啊,就算你是顶门具眼、肘后有符、光芒万丈,神通广大的大宗师,到了“日面佛,月面佛,五帝三皇是何物”这里,也不可轻易放过,必须仔细参详!为什么雪窦反复强调这个“五帝三皇是何物”?是想让后人知道参禅的艰辛吗?如果是这样,他就直接拿贯休的诗来作颂古了。他费尽二十多年光阴多次冒险到龙窟里取龙珠,得到龙珠以后呢?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最终悟得一句“五帝三皇是何物”。其实这个“五帝三皇”和“日面佛,月面佛”一样都是无常的,都不是自己的。取得龙珠以后要放下,见道就要忘言。不然就像“远录公”一样,总想着“觌面相呈”,成为“须弥座下乌龟子”还不自知。(刘松林《碧岩探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碧岩录

一听就悟系列又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圆悟老人碧岩录》《圆悟碧岩录》《》第八十九册。为禅宗最具代表性的公案评唱集,属四家评唱语录之一。

by:照至悟

《碧岩录》

《碧岩录》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集》,是宋代著名禅僧圆悟克勤大师所著,共十卷。由雪窦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及圆悟禅师的评唱组成。每一节的结构是:一、...

by:云南深宁

福州-碧岩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位于美丽的罗源湾内碧里村双贵山的碧岩。据记载,宋朝的景德年间,也就是公元1004~...

by:恋景旅行APP

冯学成《鸟衔花落碧岩前》

云凝大野,遍界不藏,雪覆芦花,难分联迹。冷处冷如冰雪,细处细如米末。深深处佛眼难窥,密密处魔外莫测。

by:恆者读书会定竹

胡兰成 禅是一枝花 碧岩录解明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解明宋代《碧岩录...

by:欧阳南方

碧岩录里的佛学智慧 | 处事哲学 | 禅宗公案

《碧岩录》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集》,是宋代著名禅僧圆悟克勤大师所著,共十卷。书的内容即雪窦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和圆悟的评唱组成。每一节的具体结构...

by:觉音00

李碧华怪谈精选卷一—奇幻夜

这本中短篇小说集收入了李碧华近几年的传奇怪谈类小说。作者取材于当今的市井、巷谈、街坊琐事,化平淡为神奇,把它推衍成因果循环、姻缘前定的一系列怪谈故事。书中的人物...

by:深夜猫眼

声音主播

182729453

简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闻、正见、正学、正行,大道至简。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分别相……直指事物本源,我们开始找寻人生的意义,寻找自己、达到精神富足,慧眼带领我们与圣贤的顶级经典对照、校对,认识本自具足,让身心归位,重新下载自己,向更高维度,更广阔的天地,积累更更新自己。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