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修给彭德怀写信,却让人誊写,彭德怀:她怕成这个样子

2024-04-04 07:53:0103:51 679
声音简介

1961年的一天,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给彭德怀写了一封信,不是直接寄过去,或者送过去,而是找人先把信誊写一遍,再送过去。这是为什么呢?彭德怀知道后说,她都怕成这个样子!

这是什么情况呢?

彭德怀一生没有子女,他有个侄女叫彭梅魁,经常来看望他。1960那的一天,彭梅魁又来到吴家花园看望伯伯,发现彭德怀的衬衣袖子撕破了,就问怎么回事。

彭德怀如实回答说,他在劳动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小池塘里,衬衣被石头尖划破了。幸好警卫战士把他及时救了上来,否则有可能去见马克思了。

彭梅魁是学医的,她发现彭德怀有低血压的毛病,年纪又大了,身边不能离开人。作为晚辈,她不好直接劝彭德怀,就给伯母浦安修写了一封信,告知彭德怀的情况。

彭梅魁提醒浦安修说,伯父的情况,有时候突然站起来,或者突然变换体位,会一阵头晕,甚至会摔倒,这很危险,身边不能没有人。彭梅魁让浦安修劝劝彭德怀,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没想到浦安修却给她回信说,梅魁,你去看看吴家花园那破败荒凉的样子吧。这是什么意思?浦安修嫌弃吴家花园破败荒凉,自然是不愿意过去,也不会去劝彭德怀。

这让彭梅魁倍感失望。过了一段时间,浦安修给彭梅魁写信,要彭梅魁去吴家花园,把她原来的拖鞋、搓板,还有白洋铁的洗衣盆,给她拿过去。

彭梅魁就去找彭德怀,说了此事。彭德怀却冷冷地说,这些东西不好拿走,搓板和洗衣盆警卫班的战士们都在用着,我怎么好去要,她如果真的想要,让她自己来拿吧。

彭梅魁就把彭德怀的原话,转告给浦安修。浦安修很无奈,她也不方便过去拿,很伤心地哭了一场。到1961年的秋冬之际,浦安修又给彭梅魁写信,让她过去一趟。

所为何事呢?彭梅魁一进屋,浦安修就说道,我写了一个东西给你伯伯,你帮我抄写一下送给他。彭梅魁很纳闷,伯母给伯父写信,直接送过去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让她费工夫誊一遍呢?

心里这样想,彭梅魁也不好直接问浦安修,就按照她的要求,把信誊写了一遍。大家可能比较好奇,浦安修在信中都写了什么呢?

“你鲁莽,旧军队出来的,不懂得尊重毛主席”,“你要认真地老实地向毛主席作检讨,否则我就不再去你那里了”。如此等等。

彭梅魁抄完,浦安修让她把抄的那份送给彭德怀。原信她自己留着了。彭梅魁就去吴家花园,把信交给彭德怀,说这是伯母让她抄写的那份。

彭德怀拿着那封信,说道,既没有抬头,也没有落款,还是让你抄的,她连个笔迹也不敢落到我这里,居然怕成这个样子。说完,彭德怀也不看,就将信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里。

原来如此,浦安修不愿意到吴家花园来,给丈夫彭德怀写信,还要让彭梅魁誊写,是因为害怕,是因为怕受牵连。不久,浦安修就提出和彭德怀离婚,不直接跟彭德怀说,也是让彭梅魁转告彭德怀。

彭德怀非常伤心,罕见流泪。他说,她要离婚,我早有预感,凡是经她手买的书,她都像老鼠搬家一样拿走了,钱也拿走一半。她的致命弱点就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胆小怕事,自私自利,她不会振作起来了,太脆弱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彭德怀

彭德怀元帅,一代猛将,开国立国,威布八方

by:赵天胜

彭德怀自传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by:小雅天保

在彭德怀身边

一个伟大的人物和一段遗憾的历史每周同步更新《我的伯父彭德怀》,请点击主播主页收听

by:徐徐开始学着当主播

毛泽东与彭德怀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朋友之间,有紧密的配合,也有意见的分岐。这里选择了毛泽东与彭德怀的故事,欢迎收听。

by:余音vv

毛泽东与彭德怀

统领群伦的毛大帅,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他们是相距不到百里的湖南老乡,都是以石命名的硬汉子。浏阳水,湘潭米,桑梓风,故国情,使他们在性格、脾味上具有神奇的相似,又...

by:采薇薇呀

彭德怀元帅自传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男,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by:acering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彭德怀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口述

景希珍陪伴彭总16年,后无奈分别,彭总落泪:我谢谢你,谢谢你

by:热爱朗读的晓晓

横刀立马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974年),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

by:3024之声

彭德怀的西北雄狮

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带我们走进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尽管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血与火的往事仍历历在目,在字里行间寻觅先辈们走过的足迹,隐约中仿佛又听见了熟悉的冲锋号...

by:山东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