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清明节祭祖要用素食(新书搜:智者大师 净土十疑论)

2024-05-30 10:45:5406:58 588
声音简介

《印光法师文钞》•祭祖用素序


白话译文:

杀生吃肉这件事,是一大怪事,只是因为习俗流传已经很久,人们才不懂得这样做是不对的,反而认为是礼义。因此,在祭拜天地、祭祀祖宗、孝养父母、款待宾客的时候,都以肉食来作为表达孝敬、恭敬的物品。

儒家的圣人,不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事实和真理,虽然也随顺世俗人情而行,而又用仁民爱物的道理来谆谆教导人们。因此,推想圣人爱护动物的仁心,就可以明白,用肉食来体现诚孝、恭敬是不合乎道义的。

体现我们的诚孝、恭敬之心,就应当本着极其慈悲祥和、清净的心意才好。怎能用猪、羊、鸡、鸭、鱼、虾、等极其秽污的动物,而又再活活杀死它们来体现呢?这些动物死时的惨痛怨恨,难以用语言宣说。有仁心的人,怎么能忍心杀害这些动物,来体现自己的诚敬呢?细细想一想,这样的诚敬,是随顺天理的诚敬呢,还是违背仁德的诚敬呢?仁厚的人祭拜祖先和过世的父母,还要从仁君那里获得干净的俸禄,恭恭敬敬地献享。而现代人祭祖却从屠夫那里买得宰杀的肉,这样做又怎么能是诚敬呢?由这些来看,杀生来祭祀天地鬼神,是背逆天地好生、护生的德行。天神地灵,难道会认为这些污秽的肉食香洁,而来欢喜地享用吗?这不过是祭祀的人,想要借这个机会来享用这些祭品贪图口腹之欲罢了。

至于祭祀祖宗、奉侍父母、招待宾客,就应当考虑有益于祖宗、父母、宾客的行径,才是合理的。现在用极其惨烈残酷的杀生的罪业,来以此表达我自己至诚、诚敬之心,使祖宗、父母、宾客,将来共同遭受杀业的灾祸,这样的诚敬,是祸害,而并非诚敬。而何况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不加以救济,怎能反而为了表达我自己的至诚恭敬之心对它们横加杀害呢?

《梵网经》说:“你们做为佛弟子,因为培养慈悲心的缘故,要常常实行放生的行持。要知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没有不是因为父母而得以来到人世间的。因为六道众生都曾经做过我过去世的父母,而杀害动物吃动物的肉,就不异于杀害父母。”

《楞严经》说:“因为人吃羊,羊死后成为人,人死后成为羊。死死生生,互相吞啖,所有的恶业都是从杀生而起的。穷尽未来际,你负欠我的性命,我偿还你的杀债,因为这一因缘,经过百千劫的长时,常在生死苦海之中流转,不能出离。”《入楞伽经·断食肉品》说:“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没有不曾经相互做过彼此的父母、兄弟,儿女、眷属,乃至朋友、妻子、侍从;他们死后而受鸟兽等身形,为什么对于这些过去世的亲眷,却忍心杀害而吃它们的肉呢?” 世间人只能看到现世,不懂得有过去世、未来世,所以杀害动物的身体,来充实自己的口腹,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如果知道众生之间生生世世,互相报偿杀害,以及我们和这些动物之间,互相都曾经做过彼此的父母、兄弟、眷属,互相生养抚育;互相都曾经做过怨家对头,互相杀害;不要说不敢自己食用,就是祭拜天地、祭祀祖宗、奉侍父母、招待宾客,也不敢用肉。因为肉食原是精血和合所长成的污秽之物,说天地神灵会享用这些肮脏的东西,何异于诬蔑人会吃粪便呢?因此说,杀生用肉祭祖、孝亲、待客,和杀害过去的祖宗、父母、朋友,来敬奉现在的祖宗、父母、朋友有什么不同呢?而且又使得祖宗、父母、朋友,尽未来劫常常遭受杀报呢?

且莫说人畜轮回的事实渺茫难以考证,事实上史书中所记载的轮回真相,多到数也数不过来。即使近世的见闻,也有不少了。固然应当深信因果,不要造作杀业,因为既造了杀业,就必定要受到杀报。经中说:“菩萨畏惧前因,众生畏惧后果。”畏惧前因,就不敢造作杀因,自然也就不会遭受杀报。而畏惧后果,则是徒劳畏惧,完全没有益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全套1-7

by:制心一处Mandy

印光法师的故事

印光法师(1862-1940),陕西合阳县人,21岁出家,法名圣量,字印光。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著作《印光法师文钞》为近代净土宗最重要著作。1940年在苏州灵岩山...

by:火中生白莲

印光法师嘉言录

净土法门微妙难思唯佛与佛乃能知之愿诸阅者同生正信庶可现生超凡入圣

by:雨铃林

印光法师嘉言录

大师一生由儒家进入佛门,主张儒佛融会,学佛先由做人学起,平日常以儒家伦理及念佛法门教人。他提出,佛法包括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法,应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by:二十分钟DJS

印光法师嘉言录

是指引末法众生修行的经典之作

by:常忆平常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印光法师在《答念佛600问》中,对念佛的诸多疑问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其中包括念佛的方法、念佛的功德、念佛与修行的关系等方面。印光法师强调,念佛是修行的一种重要方式...

by:虚空花水中月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by:白非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