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练习!庄子:人生未满,别沮丧,别笑人,别装知,心存敬畏

2024-04-04 14:25:4011:16 55
声音简介
庄子:人生未满,别沮丧,别笑人,别装知,心存敬畏
原创 每晚陪着你 达见 2024-04-03 20:50 河南 80人听过
图片
图片
点击蓝字

关注达见
达见(DJ009080)——书如镜,照人生。每天读点好书,人生更加智慧。请立即点击标题下“达见”关注订阅,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措手不及的事情,有时很沮丧,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今天通过《庄子》,希望你可以读出自己的答案。



今天分享我最喜欢的《庄子》里的三个故事,以及它有关于我们行为处事的大智慧与警示。有的成语出自《庄子》,我们早就耳熟能详,重读它们的典故,更深入地读懂古人的大智慧。

图片



1

在《庄子·齐物论》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这故事不太容易懂,但是当你读懂后,你会发现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有个人叫南郭子綦,这四个字,我觉得不一定全部是名字,过去讲郭是讲城市,可能城南边吧,有一个叫子綦的。



他大概是一个老师,也教很多学生,有一天,他的学生去看他,看到他后,吓一跳,说:“老师,您怎么与我前几天看到的不一样?”



南郭子綦就问他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我看到你的身体,像已经死掉的枯木,像槁木,你的心境好像已经是一段段死灰。”



南郭子綦听后,一点都没有不高兴。



如果是现在,有人说你像槁木死灰,可能你要气得半死了,因为这是骂人的话。



南郭子綦听完,就高兴地不得了,说:“吾丧我”。



“吾丧我”这三个字是很难读得懂的,怎么去理解这精简的三个字呢?



“吾”跟“我”都是我,“吾丧我”直白意思就是:我看着我自己,看着一段一段死去的我。



如果这样直白的翻译的话,会觉得很难完全传达南郭子綦跟他的学生说“吾丧我”的本意。



他很高兴地看着自己,看着自己一段一段死去的那个我。应该怎么理解他的话呢?



在冬天的时候,一棵树会从春天苍翠的样子变成槁木,一段木材在火里激情燃烧后,会变成最后一段死灰。



在11月与12月,小雪大雪的节气,那个时候,我们会看到整片山林全是枯木。



在宋朝,有些人喜欢画寒林,其实这些在寒冷中的树林并没有死掉。



而是树木意识到,接下来会是一个非常难度过的冬天,寒冷干燥没有水分。



所以它会努力先把该舍弃的叶子都舍弃,该舍弃的枯枝都舍弃,剩下一个主干,把水分保留在里面,等待四五个月之后,来年的立春重新发芽。



所以,我想《庄子》讲的槁木,是在讲一个生命不同阶段的样貌,一棵树,我们记得它春天的样子,不太容易记得它冬天的样子。



当看到一段段死灰时,还会不会记得,它在燃烧时候的热烈火焰。



苏东坡写《寒食帖》的时候,有关这部分,全部都用到了,讲到了心如死灰,吹不起说他的心境,他借用的是《庄子》里面的典故。



南郭子綦的这个故事,我几经斟酌要不要拿出来分享,因为它不是一个特别容易懂的故事。可是我觉得很重要,就是我们能不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其实是好多不同的阶段。



我很喜欢一个女作家,叫杨绛,她活到一百零几岁才去世的,她是钱钟书的太太,她跟钱钟书大概十几岁就谈恋爱,然后一路读清华,然后一路到欧洲留学。



她有一本书叫《写在人生的边上》,就是大概她100岁左右,写了一本小小的书,说她到了100岁了,大概快要死亡了。



她也没有觉得特别难过,因为她觉得死亡以后,她可以去见比她早很久死掉的钱钟书,她爱的丈夫,还有她爱的女儿,她女儿比他们两个都早死掉。



所以她也觉得蛮好的,能够很淡然地面对死亡。对于她而言,死亡可以去见这两个,她在人世间最想念的人。



接下来她有点害怕了,那段写得极好,她说我要用什么样子去见他们呢?



因为钱钟书跟她谈恋爱的时候,她十几岁,扎个辫子的小姑娘,然后他们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她穿着华贵的欧洲的那些衣服。



她说钱钟书记得的她,大概不是她现在100岁的样子,那如果用她现在这个样子去见他,钱钟书还会认得吗?



苏东坡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慨:“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是苏东坡写给他死掉十年的太太,说即使在路上碰到你,大概不认得我了,因为我现在满脸灰尘,憔悴的不得了,两鬓都是白发,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我们才发现,我们自己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形貌,我们的形貌也一直在变。



所以南郭子綦说“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时候,他觉得他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他的生命开始变化,已经从春天夏天秋天入冬了,开始懂得冬天的收敛与储藏了。



时间里面,有一个叫青春的东西,是每个人都眷恋的,可是《庄子》希望大家看到的是,青春过了以后,还有好漫长的岁月,是到杨绛写100岁的自己,那个时候的心境。



读了《庄子》,看了杨绛的书以后,我自己也开始烦恼起来,因为我在想有一天如果要去见逝去的亲人,我应该是用什么样子去见他们?



因为他们一定记得我在婴儿的状态,记得我青少年的顽皮的样子,记得我长大的样子,可他们也没有看过我现在的样子,那是不是也会,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在时间的长河里,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纵使相逢应不识,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哀,因为已经认不出彼此了。



在一个更大的时间的因果当中,生命变成没有办法认识原来的那个对方,也无法认识原来的那个自己。



我想,这是我自己在读“吾丧我”这三个字时候,一直在思考的一些问题。



《庄子》里其实有非常多很美丽的部分,我们现在讲天籁、地籁、人籁,也是庄子的典故。



他对学生说,他不喜欢在教室上课,把学生带到大自然里去。



他会讲风吹过一棵树,发出了多少种声音,那棵大树它所有的洞穴,就跟人的鼻子耳朵一样,那棵大树有各种的五官。



所以他提醒学生说,不要只听人间的音乐,不要只听大地的音乐,要听到天籁。



我觉得这就是对大自然的观察,不只是视觉的观察,而且是听觉,仔细地去听大自然里,这么多各种不同的声音。



苏东坡曾用庄子的枯木画的《枯木图》,前几年才拍卖的。



读完这些之后,如果你再在小雪大雪的节气,去山上看整片山的枯木,你会发现你对枯木的理解是错误的。



因为它们并没有死亡,它们只是用另外一个面貌,度过很难度过的冬天。



如果你下一个春天再去观望,你会发现每一个枯木都在发芽,它们懂得如何在寒冷的时刻,怎么去储存自己的生命。



我想这应该就是“吾丧我”三个字,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丧”,当你处于沮丧之时,正是你要重生之时。




2


下面我们讲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叫“狙公赋茅”。



朝三暮四,我想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就是有个人叫狙公,养猴子的人,大概在动物园管猴子。



他负责分配猴子的食物,猴子的食物就是一种橡树的种子,现在叫橡子。



狙公就把喂猴子的橡子数量算一算,平均一下,大概猴子每天早上可以吃三颗,晚上吃四颗,朝三暮四。



猴子就发脾气说不行,这样子对我们太不公平,然后这个狙公就说好好好,那就妥协一下,猴子们商量说这样好了,早上4颗,晚上3颗。



朝三暮四的故事,其实就是嘲笑猴子们的愚蠢,过去我都用它来嘲笑别人。



后来发现,原来我自己就是那个猴子之一。



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后真相”时代,就说因为网络的发达,我们看到的资讯太多太多。



在资讯泛滥的时代当中,其实,我们对真相没有办法判断,可能在抓到一点点的资讯,我们就开始下判断,而一下判断,往往就变成了朝三暮四的故事。



我觉得庄子的故事这么短小,可是每一个都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当我们忽然读懂朝三暮四的故事时,可能会有很激动的反应。只不过,也就是庄子2000年前讲的故事,可见庄子的大智慧。



3


《庄子》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故事,也是在《庄子·齐物论》出现。



就是有一个人叫齧(nie)缺,我们知道齧缺是《庄子》里面常常出现的名字,其实不算是名字,应该是没有牙齿的那种人,齧缺就是缺少门牙的人,长相怪异的,可他们常常是修行的人。



这个齧缺去找王倪,王倪是他很佩服的一个智者,齧缺就问王倪问题,就比如,我们现在问他:“你知不知道谁谁啊?”



这个王倪就说不知道。他一连着问了三个问题,王倪都说不知道。



然后他就好高兴,说真是高人,问他什么都不知道。



我相信很多人读《庄子》这一个故事,其实会生气,说到底在讲什么?可是最有趣的,《庄子》在后面的几个篇章里,又讲了这个故事。变成,齧缺又跑去问王倪,然后变本加厉,变成一问四不知。



其实,这个故事里面,是庄子对于“知”的提醒,“知”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达见的另一篇文章《庄子,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中讲过,庄子的朋友惠子的“知”是有限的。



惠子在葫瓜的逻辑当中,就知道可以用来做水瓢,他的“知”是有限的,他没有想到,如果这个葫瓜长的足够大的时候,也可以从中间抛开,然后挖空里面的瓜瓤,用来做一艘小船。



所以惠子的那个知,是有局限的,没有通向一个未知的,更大的不知的状态。



所以庄子关心的不是已知的状态,他认为已知都已经不重要,可以拿来做是非的选择题得知,都不是重要的知。



他关心的知,他希望的知,是一个更辽阔的知。



我们常常洋洋自得的是那个有限的知,跟惠子的知,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用这个角度来看,他的一问三不知,一问四不知,有非常深的提醒,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知,限制住了。因为,我们未知的事情还有很多。



接下来就可以讲一个古人对未知的探索。



屈原很了不起的一个作品叫做《天问》,其实应该是问天,可是因为天太伟大,不可问,所以他变成天问,里面有100多个问题。



开始的第一个问题最惊人,第一个问题是:“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八个字,古代时间的最初到底是什么样子?有没有最初?时间有没有开始?如果有开始?开始以前是什么?



大家知道这是康德哲学后来问的问题,可屈原在他的《天问》里已经问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第二个问题:上下未形,何有考之?意思是,谁决定这是上,谁决定这是下。



如果地球在转动,上下是人的虚拟,方向也是人的虚拟,它并没有定型,所以屈原问,上下未形,何有考之?



是谁决定了这是上,谁决定了这是下,很早就已经在他的文学作品里,指证出对于空间的虚拟。



到现在,我们的空间还是一个虚拟的状态,这个空间到底有多大,有没有边缘?



所以《庄子》讲了非常了不起的八个字说:“至小无内,至大无外。”



什么叫最小,没有里面了,不能再分了,叫做最小。至大,最大是什么?大到没有边界了。



对于空间的概念,八个字,讲得清清楚楚,与今天康德的哲学,讲得非常类似的东西。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探讨最小,也在探讨最大,还没有找到。庄子很早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概念,其实也是警示我们,人要心存敬畏。



再回到一问三不知的故事,我们要明白,我们对知的状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还有我们要对未知的敬畏,因为我们的知,是有限的。可见庄子的大智慧。

4


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庄子》的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加在不同的状态中看清自己。



当你处于槁木的状态,心如死灰之时,或许正是新生的开始。



当我们嘲笑别人的时候,或许自己正处于朝三暮四的状态里。



而当你处于自满的时候,要知道,知是有界限的,你的知,永远超不过你未知的边界,是在提醒我们,你不知的,还有很多很多。



庄子的智慧,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喜欢本文,点个在看,谢谢。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 关注达见


请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图片

每晚陪着你
�️ 你的红包 有大福德 �


4人喜欢

阅读 916
文章已于2024-04-04修改

达见




人划线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人间庄子

【内容简介】本书是冰心文学奖获得者、青年作家吴建雄对中国古典名著《庄子》进行全新解读的心得结集。在书中,作者用小说家特有的细腻笔法,对深奥的《庄子》进行了深入浅...

by:凤凰联动FM

庄子的智慧之旅|南怀瑾讲庄子|庄子

《庄子》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从古至今,影响了无数文学家、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历代君主人臣都从中研修帝王之术、用兵之道、谋略之学,后人齐身...

by:三峡漫谈

庄子公开课|庄子

【内容简介】庄子是中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灵活多变,善于将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为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

by:坐忘书房之读书频道

庄子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活出本真自然的我

by:见贤思齐韩智峰

庄子

文言文你发怵吗?来吧,通过朗读让你一听就懂。让书香浸润心灵,让古老的中国智慧深入骨髓,让我们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by:茉莉清辉

庄子

相忘于江湖逍遥于大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by:善德巨在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

by:大秤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