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阎锡山晋军中的特殊部队:亲训师、机枪师、迫击炮师、飞雷团

2024-04-06 06:11:0110:34 110
声音简介

阎锡山晋军中的特殊部队

阎锡山的晋军有个特点,就是集中使用重武器,编成少数精锐的特殊部队,战时再加强到重点方向。

到了后来,晋军更是把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编制了亲训师、亲训炮团、机枪师、迫击炮师、炮垒大队、冲锋枪团、飞雷团等等特殊部队:

1.亲训卫队师

这是晋军嫡系中嫡系,装备精良训练充足。该师起源于1947年3月阎锡山建立的“亲训团”。团长由曾任34军军长的王乾元担任,成员是从山西各部队抽调来的将官、校官、尉官及军士。

在具体编制上,亲训团编为1个将校队、2个尉官队和3个军士队,当时共有1000多人,在以后扩编为师时,再提拔为各级军官,而军士队的成员则直接担任班长。

2.亲训炮团

在亲训师之外,阎锡山还不惜重金,为“亲训师”购置大量的日式武器,并仿照“亲训师”的模式,组建了与之配合作战的“亲训炮团”。

该团装备36门日式75山炮——著名的94式山炮的太原版,无论火力和机动性都是当年非常先进的武器。当时的“亲训师”与“亲训炮团”,是阎锡山部“最具战斗力”的“底牌”,主要作为野战机动部队使用。

3.第274师:

除了亲训师和亲训炮团之外,晋军当时还编制了独特的重机枪师。该师的特点是平时集中训练和编制重机枪手,战时则以营为基础单位,分别加强给各部队,或者是投入战线最紧张的地方,以加强守军火力。

当时重机枪师有552挺重机枪,编成3个团,每团拥有重机枪184挺,下辖4个营各46挺。其每个营的火力,大概相当于国军的8个重机枪连。

4.第278师:

除了重机枪之外,晋军还集中编制了重迫击炮师,其编制和使用与重机枪师基本一致,主要装备120毫米和150毫米重迫击炮。

全师共有162门大口径迫击炮,共编成3个团,每团54门,下辖迫击炮营,每营18门,每连拥有6门重迫击炮。

5.炮垒大队:

当时的太原兵工厂以生产火炮著称,其抗战前的最高产能就达到了每月35门。而在换装大量新炮后,撤装下来的旧炮就成为了兵工厂的库存。这些旧炮主要有晋12、晋13式75山炮,以及因为口径不合而撤装的88毫米野炮,105毫米山炮。

阎锡山把这些旧炮也都拉出来,按照每连4门、每营12门、每团36门的编制,组建了三个炮团的“炮垒大队”,共拥有各式火炮110门。而最为恶毒的是,当时阎军生产了大量的“联二苯”毒气弹,用于掩护其攻击行动。

6.飞雷团: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使用的“没良心炮”想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这种东西的原型,其实就是一种炸药包抛射装置,属于短距离大威力爆破器材。

而类似的装备,其实国民党军队里也有,特别是阎锡山的晋军,更是使用飞雷炮的好手。其专门的飞雷团编成3个营,每营180具,每连拥有60具飞雷炮,全团有各式飞雷540具,近距离的破坏力非常强大。

6.冲锋枪团

晋绥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冲锋枪和手榴弹。其特有的.45口径晋造美式汤姆森冲锋枪,拥有特殊的加长枪管,近战火力极强。阎锡山把这些装备晋造冲锋枪和手榴弹的冲锋枪手集中起来,组建了专门的冲锋枪团,主要用于巷战和肉搏突击战。

该团下辖三个冲锋枪营,每个营有三个冲锋枪连和一个重机枪连,特色就是人手一支晋造汤姆森和4颗以上的晋造手榴弹,近战火力及其强大,是最后城池巷战时的精锐突击力量。

7.侵华日军组成的第十总队

在侵华日军投降之后,阎锡山将大量人心思归、战意不坚的士兵和老弱病残遣送回国,却留用了大批有战斗力和有技术的人员,并作为顾问负责训练阎军士兵。到1946年5月时,他又将剩余的2200余名侵华日军改编为所谓的“保安总司令部”,直接归入到晋军战斗序列。该部下辖六个兵力在300-350人之间的保安大队,以及一个100多人的通讯队,150多人的工兵队。到了1947年5月,晋军原第十总队在阳泉战役中被我军全歼,其番号被阎锡山批给了“保安总司令部”,至此就开始顶着“第十总队”的名义开始胡作非为。

为了笼络住这些残留的鬼子,阎锡山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军饷——军人全部给予军官待遇,在原级别上提高三级发饷;特许高级军官乘坐的轿车插将官旗,阎部士兵凡见到者必须敬礼。而当时战后的日本民生凋敝,这些拿钱干活的日本兵其实已经成为雇佣兵,为了钱十分卖命。而且他们都是多年的侵华老兵,不仅作战经验丰富,也自知血债累累罄竹难书,因此特别顽固难打。

可以想见阎锡山的晋军在重点方向上,如果加强有一个团36门的山野炮、一个团54门的重迫击炮、一个团184挺的重机枪、一个营的180具飞雷炮,再辅以坚固工事以及数百冲锋枪手的反冲锋,其火力将有多么猛烈了。而即使是这样装备精良的敌人,也在我军英勇无畏的攻击下,最终被消灭了。

当时我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利用精妙的用兵和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逐个分解吃掉了敌人的机动部队。先是在冀中战役中,徐帅在张兰镇地区集中了3个纵队的兵力,一举包围了阎锡山亲训师和其炮兵团,并顺利将其主力歼灭。然后又在运动战中不断拉扯敌人,将阎军的两个主力军和第十总队全部包围,并压缩在大常镇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的狭长地带中。最终经过三天的血腥拼杀,才将这些顽固的日军予以歼灭。

而为了消灭这些老鬼子,我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根据时任皮旅1团团长王诚汉的回忆:

在会歼大常镇第十总队等残敌的战斗中,仅在张名村一地的战斗中,该旅就付出伤亡近千人的重大代价,其中王诚汉的团伤亡是最大的,达到745人之多,而此战中我军共歼敌1100多人。

到了后来的太原战役中,阎锡山又将残余的500多鬼子改编为炮兵,并依托多年建成的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当时的太原城里城外,累计构筑了一万多个碉堡,号称“碉堡城”。当时一位美国记者惊叹道:

“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感到吃惊,高的、低的、长的、圆的、三角的,交叉配合甚至藏于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严密火网”。

而为了支持徐向前兵团作战,华北军区将自己的“看家宝贝”——两个炮兵旅和一个坦克大队,全部调往太原前线,并改编为两个炮兵师。在总攻的前夕,还调来了第四野战军的炮兵第1师,他们拥有两个装备有日式、美式150/155大口径炮的重炮团、一个野榴炮团和两个高射炮连,其中一个炮兵团全部为朝鲜族将士。

到总攻发起时,太原前线一共集结了3个炮兵师,拥有各类火炮1233门,加上缴获的阎军火炮,总数量超过了1300门,比阎军多出了一倍,尤其是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重炮,数量更是10倍于阎军。可以说是在我军历史上,还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但是阎军当时的工事坚固,很多核心碉堡甚至能够扛住重炮的轰击。比如在太原东山争夺战中,阎军构筑的牛驼寨、淖马、山头、小窑头四大要塞就有几个这样的核心据点,重炮炮弹在这些据点坚硬的躯体上,往往只能留下浅浅的弹坑甚至只是一个白色印迹,最后只能进行爆破攻击。

比如在牛驼寨的庙碉战斗中,我军先后经过了5次攻击、9次爆破,耗用2000余斤炸药之后,才终于震塌了敌人“地下堡”,将庙碉炸开一道缺口并震昏碉内守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据当时计算,每消灭一个敌人守军,就需要消耗山炮和各种重炮炮弹一发、迫击炮弹四发、手榴弹八枚、各种子弹一百一十发、炸药两斤。

不夸张的说,历时20余天的牛驼寨争夺战,是太原战役中最为艰苦惨烈的恶战,其激烈程度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也是少见的。一些参战老兵甚至用“尸体填满了每一条山沟”这样的话语,来形容伤亡的惨重。整个四大要塞争夺战期间,阎军损失22000人,解放军也付出了伤亡16557人的代价。

而整个的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到1949年4月24日结束,整整打了六个月之久,由徐向前、彭德怀两位开国元帅先后主持指挥。而在此战之中,阎军的伤亡是58000多人,另有近77000人被俘,总共损失了135000人。而解放军也伤亡了45000多人,是解放战争中伤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战役。

而如果阎锡山不是集中全力打内战,而且在抗战初期就借助太原兵工厂的强大产能,组建起类似规模的部队,并将之重组为三个要塞机炮师。每师下辖一个冲锋枪营,一个飞雷营,一个重机枪团,一个重迫击炮团,一个炮垒团。这样的每个要塞机炮师,如果再配属上3个步兵师来填线,那是足够坚守太原城的。

而且在防线的中央,还会有亲训卫队师、亲训炮团等部队随时机动增援。就连城防司令,也可以任命善守的名将傅作义担任。有这样规模的防御部队的话,小鬼子要想拿下太原城,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晋系军阀阎锡山

阎锡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一生经历了同盟会反清、辛亥革命、洪宪帝制、民国创立、中原大战、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随国民党败退台...

by:亭姗

老醯其人:阎锡山

他是名副其实的山西王,执掌山西政权长达38年之久他曾大力发展教育,兴办实业。使山西成为民国时期,两个全国模范省之一。战争年代,他曾积极抗战,有功于国家。解放战争...

by:百岛先声

忻州-阎锡山故居

票价详情40元适宜四季皆宜电话0350-6016658简介哈喽,亲爱的游客朋友,欢迎来到阎锡山故居。阎锡山故居,是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40年的阎锡...

by:恋景旅行APP

山西人应看/阎锡山传

他是执掌山西时间最长的地方官。为什么他没有走出山西?为什么他能执掌政权那么久?在他治理下的山西是什么样的?请与我到书中探寻。请耐心读到20集后就好听了

by:蝈蝈草

【免费】阎锡山和他的幕僚

阎锡山,山西定襄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进入民国,他团结领导一帮人,建设山西四十年,人称“山西王”,后去台湾终老。

by:小二说历史

阎锡山全传(军阀山西王)

阎锡山字百川(伯川),号龙池,1883年10月10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

by:联合读创书院

山西王:阎锡山秘事|罗学蓬

本书并非阎锡山的传记,而是撷取了他一生中若干最具传奇色彩的片段,展现出一个真实的,活灵活现的,同时也是绝无仅有的阎锡山。多少风流人物在历史大舞台上如同流星一般转...

by:听友47026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