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被阿城所征服:阿城在我的心目中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偶像

2024-04-10 04:02:3113:13 137
声音简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棋王》,这是一部非常好的老片子,虽然是港片,但拍的内容却是中国大陆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的作者便是阿城,相比于《棋王》,阿城这个人其实更有意思。

阿城的父亲叫钟惦棐,当年从成都去了延安,建国后曾在中宣部文艺处负责电影工作。但在特殊的年代里被打成右派,被派去打扫厕所,从此,阿城家的生活境遇一落千丈,一年到头连肉都吃不上几回,背着黑五类子女的黑锅饱受歧视。

刚刚成年就不得不离开北京,只能下乡讨生活,辗转山西、内蒙、云南三地,前后十一年,最后才堪堪在云南的一处农场小学落下了脚。受父亲的影响,阿城一直等到最后的平反到来,才得以返回北京,然后蜗居下来,结婚生子,为了生计而发愁,为此他拿起了纸和笔。

阿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家,对于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他从未以鄙夷的眼光审视。对于他来说,写小说就是为了稿费,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想吃几根冰棍就吃几根冰棍,还要为孩子成立一个冰棍基金会:

“儿子还小,但已懂得吃他认为好的东西。他认为好的东西真是好东西,而且不便宜。可为父之心,自然希望儿子把世界都吃光。带他去吃冷食,三根冰棍几分钟便吞下去了,眼神凄凄地望着我,哆嗦着说:还要。我就想:等我写多了,用稿费搞一个冰棍基金会,让孩子们在伏天都能吃一点凉东西,消一身细汗。”

当《棋王》和《孩子王》这两部小说要被改编成电影时,滕文骥、谢晋邀请已经成为有名文人的阿城参与剧本的创作,为了可观的收入,阿城一点矫情和所谓的文人风骨都没有,直接转头就去了,直接放下手中的笔,投入到新的创作领域,对于这一点,阿城丝毫不加以掩饰,阿城说:

“我本身就是个写字的手艺人,写字的目的就是换钱贴补家用,我有嘴我老婆有嘴我小孩也有嘴。衣食是绝顶大的问题,先吃饱再谈其他。”

这一决定,并不是对文学的背叛,而是他对生活的另一种解读。生活不仅仅是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还需要物质的支撑。

而在创造剧本的过程中,阿城继续用他那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融入到电影的镜头语言中,使得电影版《棋王》和《孩子王》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经典之作。

对于写小说,阿城真的并不痴迷,他调侃自己是“文学失足青年”。阿城认为文学没什么了不起的,小说就是讲故事,人人都能掌握,只是讲得好不好的问题。所以,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过作家,也从来没想靠小说扬名立万,这种态度在文人圈里可谓是很少见。

阿城也不是只对写作精通,写小说不过是他众多爱好中不起眼的一项,作为一个兴趣广泛的人,绘画、音乐、摄影、装帧艺术,以及其他各种吃喝玩乐的技艺阿城几乎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在《棋王》的结尾,阿城借用文中主人公的话语,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人还是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阿城就是一个“有点东西”的人,从八十年代返回北京后开始,阿城就成了身边人心中无所不能的大师传奇,人人都称赞他才全艺精:他曾到机场画壁画,给报刊作插图,更和画家范曾等人合作发起了名噪一时的“星星画展”;转战电影后,他交出了《芙蓉镇》《刺客聂隐娘》等佳作,还给《卧虎藏龙》当起了指导……

而当他的作品红遍大江南北之际,阿城没有再留在国内,转头就去了美国,因为那个时代的美国对于中国人来说,真可谓是地上天国,对于阿城来说,自己在北京靠写作真的挣不到什么钱,养家都费劲,而此时的美国烈火烹油,经济实力强大,“不需要关系,完全不是人情社会,你不需要认识人,就能找到活儿,比北京好活。”

对于去美国这件事,阿城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去挣钱的,去换一片天地奋斗,通常人的刻板印象里,读书人通常都是“眼高手低”、“四体不勤”,但这绝不是阿城。相比于其他文人,阿城放得下身段。在美国,他倒腾过仿古家具,也教过一阵钢琴,可惜都没赚到多少钱,于是一拍脑袋,打算翻新汽车,一边玩儿一边赚钱。

要不说阿城的路子野呢,他的玩法就是先到汽车坟场找一辆古董车,对汽车的状态不要求,破破烂烂的最好,因为这样的车成本低,可玩的地方也多,只用花几十块钱或一两百块就能买下来,然后进行“折腾”。对阿城来说,买的二手车真的不需要多好,只要够老就行,比如30年代的大众车就可以。

对阿城来说,不会改车,没地方学,都没关系,因为他是个玩主,只要兴趣来了,什么都能自学成才,他就买了一本旧型号大众车的汽车手册,然后再根据手册的内容,把汽车的零件全套买下来,回去把破破烂烂的旧车拆开、换新。至于汽车其他的部分,什么气缸、刹车、底盘系统、变速器等等,也全都是他自己摸索着改换成新的。

那时,阿城家里到处都是零配件,普通车行里的修车工具,都没有他家里齐全。

就这样看着汽车手册,他就学会了改车,最后的最后就是花钱喷漆了,这样一套下来,最多也就3000美元成本,可是一转手,阿城至少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卖到两万美元以上,最主要的是,阿城在这过程中不光挣了钱,他也玩的高兴了。

那个时代的美国经济实力非常强大,许多家庭都是只有男主人在外工作,即使是蓝领工人也能养得起一大家子,能维持起车子和房子,所以当时美国的许多车子都还能开的时候就会被扔掉买新车,人们也有钱和闲为自己的爱好付费。

王朔曾亲眼看见阿城是怎么组装车的,经历了全程,让他惊讶的合不拢嘴,最后阿城坐着自己组装好的车出去兜风时,那场面可真拉风,他端着一烟斗,吸一口喷一口烟,整个人跟大仙儿似的,直接就把王朔佩服得五体投地。聊起天来,那更是各地典故和各种知识随口而出,聊一夜也不会没话说。

阿城曾组装过一部红色的敞篷车,外形非常经典,超有范儿。据说有个黑人看上那辆车好久了 ,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问卖不卖,甚至把价格一路叫到了将近二十万美元,求着让阿城卖给他,但阿城就是不卖,就是玩。

除了玩车以外,阿城的爱好还有很多,并且每个都让人啧啧称奇,关于他的神奇操作太多了。

有一年,刘小东画了三峡,想要办展,知道阿城是个大神,就请阿城帮忙写一点资料。阿城答应了下来,就说那就试试吧。结果没过多久,阿城就拿着近10万字的文章找到刘小东,看完文章后的刘小东揉着胸口感激道:“吓死我了,他把整个三峡的历史全部交待了。”

侯孝贤拍《海上花》的时候也找过阿城求救,当时他们电影里的年代所用的煤油灯怎么找都找不到,道具师也做不出来,最后还是阿城有路子,从一旧货市场淘了出来。之后又是帮助侯孝贤营造雪景,一句把纸使劲拽一拽,拽松了之后再撕,让纸的密度变化,就帮候导解决了大问题。至于帮电影拍摄透过窗玻璃的镜头,阿城更是异想天开,直接在窗玻璃上刷了一层水,就把光变柔了,让侯孝贤直呼自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类似的事迹太多太多了,这个人就是一个神奇的俗人。

阿城是个俗人,他自己都这么认为,而作为一个俗人,他生来就是来游戏人间的,他的笔下眼下都是吃喝拉撒;同时又似个大隐于市的奇人,他的种种经历,常人都无法相比。尽管他曾震动过中国文坛,但他根本没把出名当回事儿。后来十余年的光景里,他也写,像做一门手艺一样每天写几个小时,等到写到得意处,就放下笔给自己炒两个菜,洗个热水澡,舒舒服服躺床上。至于写好的作品,他也不急着发表,收拢起来,等有新的感悟之后再改改。

除了写作,阿城还是天南地北地跑,一类是受邀出游,赚取一点生活费,一类是手头有了余钱,就去想去的地方,世界之大,他几乎都想去,这就使得他几乎总是在“漂泊”中。

1992年,阿城去了趟威尼斯,受邀旅居、闲逛。因为之前一个意大利人翻译了《棋王》,结果看疯了一群意大利人,点名要邀请他去意大利。当时意大利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选一名作家在威尼斯住三个月,其开销自然是意大利人掏,而作为回报,作者要交一部作品,先出意大利文,再出本国文字,而阿城也不负众望,交出了一部《威尼斯日记》,让邀请方读完之后大为惊奇,直言好作品。

而阿城则摆摆手,挥一挥衣袖,继续自己的游戏人间。

在很多人的眼中,阿城是个“文艺复兴人”。能画画、拍照、写小说、编剧本,还会烹调、打一整套的结婚家具,但他说自己就是个俗人。而王朔就特别服阿城,他说:

“我以为北京这地方每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这几十年养成精的就是阿城。这个人,我是极其仰慕,若是下令,全国每个人都必须追星,我就追阿城。他讲常识,句句都是断根儿的道理。”

2003年,台湾方面介绍阿城时说:“与其说阿城是一个小说家、文体家,不如说他是一个坐拥俗世却清明谦冲的智人。”

桀骜不驯的罗永浩也对阿城的作品推崇备至:“我们时代最好的中文作家,强烈推荐。如果阿城的作品真的不能征服现在的年轻人,那唯一的可能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读书了。”

阿城的作品,写世俗,却能透入人的骨髓,真的把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写得明明白白,不拽文,不造作,让人一看就感觉“是这么回事”,细想又能咂摸出更多的味道。其文笔凝练,行云流水,不以繁杂的辞藻修饰,一遍通读下来,不着一力,却又被极大的余韵震慑内心。

正如窦文涛所说:“从古到今,我相信真正像钻石一样的东西,永远在极少数人中传承。阿城的作品特别耐琢磨,言有尽而意无穷,喜欢锤炼文字的人,从里面可以得到文字,喜欢得到一些思想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认识,甚至是喜欢听书的人,你可以听到故事。”

莫言也被阿城的文字所征服,他在读到《棋王》的时候,激动着说:“他在我的心目中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偶像。”

梁文道也感叹:你听过阿城讲故事吗?没听过?哎呀,那可是终身抱憾!

阿城是故事大师,他的故事是一等一的好,那种直白和质朴,能让人于心戚戚,若是你没有品读过他的作品,那实为人生的一大憾事。

为此,诚挚推荐《阿城文集》,深入了解其人、其文。这套《阿城文集》是阿城本人选编校订,首次集结出版。收录的每个章节、每篇文章,都经由阿城自己一点一点甄选、校订过。许多篇目为阿城独家提供,从未见于国内报刊或网络。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一键收藏多次断货,所剩无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阿城文集

内容简介:《阿城文集》分别由《棋王树王孩子王》、《遍地风流》、《威尼斯日记》、《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文化不是味精》、《脱腔》七本书...

by:锦瑟年华1998

阿城文集

32年来,他令无数文学爱好者为之痴迷,处处寻他踪迹,却在也没找到他的新作。他就是用自己的人生来诠释“把生命浪费在美好事物上的阿城”。上个...

by:重生之路111

阿城文集

对阿城文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听书啦

by:瞳瞳Libra

莫言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一个敢讲真话,并且醉心于讲真话的有良心的作家。本专辑将会精选一些他的演讲稿用心诵读,希望大家喜欢。

by:腹有诗书_气自华_

阿城|闲话闲说

阿城是一位很接生活地气的作家,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中学未读完就上山下乡,去山西、内蒙、云南插队,达十多年之久。他也是远离生活的人,在他的作品中能读出超过生活的...

by:贝加尔湖边的牧羊人

阿城精选集

侵删侵删侵删侵删侵删

by:阿蒙霍特普

《闲话闲说》阿城

这是“作家中的作家”阿城的讲谈系列,“中国世俗与小说”乃其中之一,其他还有另外的话题,例如讲玉,例如讲饮食,例如讲孔子,例如讲营造,例如讲电影电视,例如讲晚明晚...

by:EY读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