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语文试卷期中复习

2024-04-16 20:26:1057:51 26
所属专辑:七下语文 期中卷
声音简介

2022学年第二学期三校联盟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6页,有16道题。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班级要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讨论。(47分)
1. 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诗词。
“天下国家”序言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以忠立国,正如《木兰诗》中所言:“将军百战死,①_填,__壮士十年归________”以孝立家,正如《论语》中所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②___填,__ 泛爱众 ______,__填,__ 而亲仁_______。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注意以下易错字词的正确书写:“壮、泛、仁”。
◎激发心志:爱国名言展示会
2. 小语所在的小组打算搜集爱国名言,向全班分享。请你参与讨论。
(1)根据拼音写汉字,完成爱国名言搜集
●常思fèn①__ ①. 奋        ___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司马迁(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zé②__ ②. 责 ___焉耳矣。
[顾炎武(明末清初)]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jǐ③___ ③. 脊__梁。
[鲁迅(民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chí④___ ④. 持   __久的情感。
[习近平(现代)]


(2)小语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言创作了两幅书法作品,请结合小贴士为他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小贴士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辞海》)
行书血脉相连,风神洒落,姿态备具。
(姜夔《续书谱·行书》)
我为他选择(  A.楷书    ),理由是___  ②. 理由是这一句名言传递出范仲淹为国尽忠的高尚情操,是天下士人的楷模,与楷书“可作楷模”的特点相符。
_______示例二:选B  
理由是这一名言传递出范仲淹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可以看出他潇洒的风度,与行书“风神洒落”的特点相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行书
【答案】(1)    
(2)    ①. 示例一:选A  
【解析】
【小问1详解】
此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fèn(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
②zé(责):责任,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
③jǐ(脊)梁: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④chí(持)久:维持长久,历久不变。
【小问2详解】
此题考查书法字体特点。常见的五种书法及其特点:①楷书:方正大气,横平竖直,字体端正,可作楷模;②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笔势连绵、风神洒落、酣畅纵横;③隶书:蚕头燕尾,多呈宽扁,横长竖短;④草书:笔画简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⑤篆书:比较细瘦,笔画匀称,大小和谐。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言来选择。答案不唯一,有理由即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选A.楷书,方正大气,横平竖直,字体端正,可作楷模。名言中范仲淹心忧天下,为国尽忠,堪称楷模。与楷书“可作楷模”相符。
选B.行书,笔势连绵、风神洒落、酣畅纵横。名言中范仲淹有心怀天下的伟大抱负,其潇洒的风度与行书中的“风神洒落”相符。
◎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
3.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抒情方式诗句备选材料
直接抒情故园东望路漫漫,①__①. 双袖龙钟泪不干  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根据你的理解,将甲、乙两则材料分别填入⑤⑥处。
[甲]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乙]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光未然《黄河颂》)
⑤__ ⑤. 散入春风满洛城 ______
间接抒情策略一:借助意象独坐幽篁里,②_____ ②. 乙 _____。
(王维《竹里馆》)
③___ ③. 弹琴复长啸 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策略二:借助修辞④__  ④. 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策略三:借助景物描写⑥____  ⑥. 杨花榆荚无才思  _____
中国男儿(节选)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⑦甲有理解才能读出情感。请结合策略,分析划线歌词的抒情效果:___ . ________ ⑧. 示例一:划线歌词借助意象,通过歌颂“长江大河”“昆仑”等极具祖国特殊的意象,流露出对祖国的赞美和自豪。
示例二:划线歌词借助景物描写,通过歌颂祖国的地大物博,流露出对祖国的赞美和自豪。
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和诗歌鉴赏。
①③④⑤⑥考查古诗默写,注意以下易错字词的正确书写:“袖、钟、啸、洛、榆荚” 。
[甲]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通过写借助白桦树来抒发感情。所以[甲]应放到⑥处;[乙]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直接抒发对黄河的赞美。所以[乙]放到⑤处。
结合策略一:借助意象。划线歌词“长江大河 ”“峨峨昆仑”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在诗歌中,作为代表着感情的意象,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身为中国人的深深自豪。
结合策略三:借助景物描写。划线歌词“长江大河 ”“峨峨昆仑”是景物描写,中国大地位于“亚洲之东”,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我国的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为生长这样的土地上而光荣自豪,表现了对祖国的盛赞和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启发心智:爱国人物分享会
名著群星
4. 小文打算向大家推荐名著中的爱国故事。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补充推荐内容。
关注革命英雄:《红岩》
推荐英雄:江姐
推荐语:她坚贞不屈,革命理想无比坚定。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以钢铁的意志坚守党的秘密。(1)仿照示例,再为一位《红岩》中的英雄入物写推荐语。
推荐英雄:_____①. 示例:许云峰 ___
推荐语:_ ②. 他顽强不屈,有舍己为人的信念。他赤手空拳挖通了监狱通向外界的洞口,并把它留给战友,自己从容就义。   ________________
关注底层人民:《骆驼祥子》
【情节梳理】
(2)样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三起三落,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将下列六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攒三年钱买车  ②被迫与虎妞结婚  ③被孙侦探敲诈  ④被迫充军,车被抢 ⑤变卖骆驼,赚了35块大洋  ⑥卖车埋葬虎妞
A.①④③⑤②⑥      B.①③④②⑤⑥
选C.①④⑤③②⑥①攒三年钱买车 ④被迫充军,车被抢 ⑤变卖骆驼,赚了35块大洋 ③被孙侦探敲诈②被迫与虎妞结婚 ⑥卖车埋葬虎妞       D.①③④⑤②⑥
【语段鉴赏】
“你想独自混好?”老人(老马)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本领、前途)?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
(《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
(3)你认为“蚂蚱”一词有什么深意?结合老马的经历,谈谈看法:_________④. “蚂蚱”虽然“独自一个儿”蹦的远,但是被逮住后却无法逃脱,就像文中的老马一样,他与孙子小马相依为命,靠拉着破旧的洋车为生,因为饥饿,老马差点死在茶馆门口,小马后来也病死了。老马用“蚂蚱”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告诉祥子,靠个人努力,在当时是没有出路的(底层的劳苦大众看不到出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国内涵】
(4)你认为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可以成为小文演说爱国故事的素材吗?请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老舍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二十世纪30年代、老舍从英国回来,而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_________⑤. 示例:可以。祥子渴望通过努力拥有自己的手拉车与事业,在“三起三落”后最终在落后黑暗的社会走向了堕落的悲剧结局。他是黑暗社会千万劳苦民众的一员,是普通百姓的缩影,祥子的悲剧可以激发我们关注社会与国事,引以为戒,励志爱国。老舍书写普通劳动车夫祥子悲惨的一生,体现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因此,我认为老舍和《骆驼祥子》可以成为爱国故事的素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③.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示例:
推荐英雄:许云峰
推荐语:许云峰是一个进行过长期地下斗争的领导人,他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挺身而出在狱中,他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地牢的石壁,为全监狱的难友准备了越狱的通道。许云峰在监狱中,许云峰用秘密方法和党员联系,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组织和领导狱中的地下斗争。敌人在狱中,挖通地牢的石壁,为狱中的难友准备越狱的通道,最后胜利者的姿态英勇就义。
③结合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顺序为①④⑤③②⑥。
故选C。
④结合老马的话“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可知“蚂蚱”虽然“独自一个儿”蹦的远,但是被逮住后却无法逃脱。祥子第一次遇见他是在一个雪夜,五十五岁的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儿一起拉车,他们又饿又冷,进了茶馆后老马立即晕倒在地。见状很多人都出手相救,祥子也是其中之一。只是祥子对老马最好,平时自己都不忍心花钱,这次却买了包子给老马吃,老马很感激他。半年以后,祥子与老马在路上偶遇,说起来他们都记得对方,只是样貌都变了许多。老马变得更老、更瘦削了。老马和祥子叙述着这半年来发生的变故——老马的孙子小马儿已经因病逝世了,没有小马儿的帮助,老马也拉不动车了,所以他只能摆个摊卖茶和烧饼了。通过老马爷孙的故事可知老马用“蚂蚱”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告诉祥子,靠个人努力,在当时是没有出路的。
⑤《骆驼祥子》写了一个外号“骆驼”,名为“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祥子是18岁就跑到北平城里来谋生的破产农民,他年轻力壮,争强好胜,一心想在城里混出一条生路来。他选中了拉洋车这一行他全部的理想就是自己买一辆人力车,做一个独立的车夫。经过三年苦熬,祥子终于买了一辆车,但不久他的新车就被逃兵抢走。他又重新存钱买车,不料又被孙侦探敲诈骈了。最后祥子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却又因虎妞的去世不得不卖掉。通过祥子买车又失去车的三起三落,小说描写了祥子与生活的顽强搏斗,以及他在一再挣扎一再失败后最终走向随落和自暴自弃的悲剧命运。老舍想通过祥子的悲剧,揭露旧中国的黑暗,控诉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民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祥子的悲剧可以激发我们关注社会与国事,引以为戒,励志爱国。老舍书写普通劳动车夫祥子悲惨的一生,体现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因此,我认为老舍和《骆驼祥子》可以成为爱国故事的素材。
历史光辉
小温所在的小组对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算将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一起走进文天祥。
文天祥传
天祥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①像,皆谥“[甲]”,即欣然慕之。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岭南,张弘范②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③,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④。压山破,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乙](A.也  B.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至元十九年,[丙]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⑤拜而死。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释】①欧阳修、杨邦义、胡铨:三人都是宋朝名臣,欧阳修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杨邦于金兵入侵时,英勇抗敌,兵败被俘,后被金兵剖心而死:胡铨曾抗击金兵,乞斩秦桧。②张弘范:元初将领。下文“王惟义”同此。③潮阳:位于今广东省东南部,临南海。④山:位于今广东省江门市,是银州湖水入海口。宋末为抗元最后据点。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投海自尽。⑤乡:同“向”,面对着。
【编辑组——说文解字】
5. 编辑阅读材料[甲]时,在理解上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运用下面的方法帮助他们。
方法加点词参考解释
观察字形法前执之(1) ①. 抓捕 _______
课内迁移法弘范遂以客礼见之肃遂拜蒙母(2)_②. 于是,就 ______
查阅字典法逃其死而二其心A.数词。B.不专一,不忠诚。C.改变(3)__③. C __(填序号)
联系注释法“谥号”: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甲]处可能填入的谥号是:A.威  B.忠(4)__ ④. B  _____(填序号)
          
【加工组——完善故事】
6. 小温想在[乙]处增加一个语气词,从而更好地体现文天祥的情感。请你帮助他选择合适的一项,并说明理由。6.         我为他选择(   ①. 示例:B  ),理由是_②. “乎”表示反问语气,文天祥认为面对亡国困境,臣子理当以死报国,又怎么敢逃避死亡,改变自己的心意呢?语气强烈,更能体现出文天祥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讲故事时,生动的细节可以丰满人物的形象。组员们想在“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范遂以客礼见之”这一处加入细节描写,请你帮助他们。
文天祥……___7. 示例:文天祥昂首挺胸,环视周遭众人。他心想:我绝不能向这群金人走狗行跪拜礼,否则就是长了他们的志气,让他们更看不起我们!他眼神坚定,语气铿锵地说:“不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从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等角度入手,发挥联想与想象字数80字左右。)
弘范大受震撼,他心问,文天祥实乃坚毅无双之士也!他挥退左右想上前擒拿文天祥的士兵,神色凝肃地说:“尔守不可无礼!先生请入座!”   
【复盘组——人物探讨】
扬子江①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②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①扬子江:长江在南京一带称为“扬子江”。②北海:指北方。
8. 小组的故事分享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复盘时,小温认为可以在[丙]处加入《扬子江》一诗,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天祥。小州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小温:我认为在讲到文天祥赴死的情节时,可以加入一段他吟诵《扬子江》的场景。因为(丙]处讲到他“南乡拜而死”,诗也讲到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都体现了他(1)_①. 向国家尽忠  ______的情感。
小州:我认为文天祥的心情比你所说的更为复杂。因为诗歌里的两个“不”字传递出一种坚定的决心,然而[丙]处文天祥的心情是(2) ②. 文天祥临刑前“殊从容”,而且对吏卒说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从中可以看出他当时是淡定从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温:你说的有道理。听了你的分析,文天祥的形象在我的眼里变得更丰满了。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前执之”句意为:上前抓住了他。“执”的古字形像用刑具将一个人的双手铐住。执:抓捕;
②“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句意为: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肃遂拜蒙母”句意: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遂:于是,就;
③“逃其死而二其心”句意为:怎么敢逃避死亡,改变自己的心意。故选C。 
④结合注释①欧阳修、杨邦义、胡铨:三人都是宋朝名臣,欧阳修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杨邦于金兵入侵时,英勇抗敌,兵败被俘,后被金兵剖心而死:胡铨曾抗击金兵,乞斩秦桧。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对朝廷的忠诚,所以谥号是“忠”,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气词。
“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乎”用在句末表示反问语气。
示例:B,应该用“乎”。“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是又怎么敢逃避死亡,改变自己的心意呢?运用反问的语气,能更强烈的表现出文天祥面对亡国困境,宁可死也不会背叛自己的朝廷,他决定以死报国,决不改变自己的报效朝廷的决心,更能体现出文天祥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突出文天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豪迈气概。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根据提示抓住人物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等去描写,并结合下文“弘范大受震撼,他心问,文天祥实乃坚毅无双之士也!他挥退左右想上前擒拿文天祥的士兵”及弘范的话“尔守不可无礼!先生请入座”推测文天祥的表现。
示例:文天祥斜着眼扫视了一下敌人,心想:我文天祥跪天跪地跪父母跪君王,你们这群金人走狗算什么东西,让我跪拜你们,痴人说梦。他恶狠狠的看向敌人,掷地有声一字一顿的回答道:“我不拜!”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天祥的感情。
①“南乡拜而死”意思是向南方叩拜而死,他所拜的方向是自己的国土,表现了他向国家尽忠。“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意思是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是说自己的心只向着自己的国家,也表现了向国家尽忠的决心。
②“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意思是文天祥临刑时非常镇定,对押解的卒吏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一方面“南乡拜而死”表现了文天祥向国家尽忠,另一方面“殊从容”“吾事毕矣”表现了文天祥觉得该做的事都已做完,赴死时的淡定从容,光明磊落,没有一丝的畏惧与后悔。
点睛】参考译文:
文天祥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像,谧号都叫“忠”,就景仰他们。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到朝阳,见到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绝不投降,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崖山被元军攻破,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又怎么敢逃避死亡,改变自己的心意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至元十九年,文天祥临刑时非常镇定,对押解的卒吏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
二、
班里开展“小人物·大时代”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加讨论。
老哥哥
臧克家①
①秋是怀人的季候,深里,床头上叫着,凉风吹一楼月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出现在我眼前了。
②老哥哥离开我家,来已经足足十年了。
③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甲]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的,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的,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④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时身子铜帮铁底的,一个人可以单扛八百斤重的小车,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
⑤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呢,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乎。心里想:“祖父不也是老哥哥手下长大的吗?”
【评价】:三个不同的称呼,三代人不同的心境!
⑥我小时候很迷赌,到了输得老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一个破箱子的角落,顺手就可以偷到的,早晚他用钱时去摸钱袋,才发现里面已经空了。他知道这个贼是谁,他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
⑦“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他听了当真高兴。[乙]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⑧老哥哥一天一天地没用了。他的工作就是赶赶集,喂喂驴,扫扫院子,七十多岁了,精力已经用尽,像一棵甘蔗,甜水给人家吮咂尽了,而今只剩一点残渣了。老哥哥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工他的心,背曲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
【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⑩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丙]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夜间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他一身都是讨厌骨头,好似从来就没有过不讨厌的时候!祖父最会打算,日子太累,“废物”是得铲除的,于是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赏析】:这篇文章的反复之处真不少,细细品味,我发现这些地方不仅能凸显人物形象,同时也暗含著作者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但没说一句话,也没哀求,也没争取留下。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他背一个小包(五十年来劳力的代价)走出了我家的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⑫十年过去了,可喜老哥哥还在人间。暑假在家住了一天,没能够见到他。但从三机匠口里听到了老哥哥的消息,他说在西河树行子里碰到老哥哥在背着手看夕照,见了他还亲亲热热地问这问那,他还说老哥哥一心挂念我庄里的人,还待要鼓鼓劲来耍一趟,因为不过二里地的远近,老哥哥自己说脚力还能来得及呢。
【联想】:这个结尾让我想到臧克家的《泥土的歌(序句)》:我用一支淡墨笔/速写乡村/一笔自然的风景/一笔农民生活的缩影/有愁苦、有悲愤/有希望、也有新生/我给了一个活栩栩的生命/连带着我湛深的感情
⑬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选自《烙印》,有删改)
【注释】①臧克家:1905出生于山东臧家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其早期作品多描写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老哥哥即臧克家先生家的长工。
我梳理,我概括
9. 梳理老哥哥的人生经历,补充表格。
年纪事件形象特点
十几岁时一个人单抗八百斤重的小车健壮
六十多岁因家中琐事而受骂(1)__  ①. 地位低________
他知道“我”偷了钱袋,却一点也不生气(2)__②. 善良憨厚 ________
七十多岁(3)____日夜蜷缩在炕头上(夜夜咳嗽)______衰老多病
被祖父寻了一点小事赶走了,却没说一句话(4)____④. 朴实(麻木)顺从、逆来顺受、老实 ______


我批注,我分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人物形象。
(1)根据题干“六十多岁”“因家中琐事而受骂”可定位到文章第⑤段“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呢,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据此可以看出曾祖父经常会骂老哥哥,祖父也时常会让老哥哥看冷脸,对老哥哥丝毫不尊重,因为老哥哥在家地位卑微。
(2)根据题干“六十多岁”“他知道‘我’偷了钱袋,却一点也不生气”可定位到文章第⑥段“他知道这个贼是谁,他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及第⑦段“‘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他听了当真高兴”,据此可以看出老哥哥对我十分宠爱,虽然自己不富裕,但仍旧会让我拿他的钱去玩,体现了老哥哥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
(3)根据题干“七十多岁”“衰老多病”可定位到文章第⑧段“老哥哥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工他的心,背曲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据此可以看出老哥哥上了年纪,身体不好,每到夜晚便会咳嗽,这也使得他经常蜷缩在炕头角落来缓解痛苦。
(4)根据题干“七十多岁”“被祖父寻了一点小事赶走了,却没说一句话”可定位到文章第⑪段“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但没说一句话,也没哀求,也没争取留下。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他背一个小包(五十年来劳力的代价)走出了我家的大门”,据此可以看出老哥哥在我家辛辛苦苦付出五十多年,但因年老力衰被无情撵走,他没有反抗、没有哭闹,最后默默听从祖父安排,离开了我家,这体现了老哥哥老实、唾面自干、听从主家安排的性格。


10. 小园阅读文章时,以“圈点批注”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思考痕迹。请你帮助她一起完善批注。
(1)请针对批注中的【评价】,联系语境,回应小园。(1)“老哥哥”是亲昵的称呼,是一个孩子满心喜爱的体现;“老李”则显得生分,展现了祖父的居高临下,以及两人的生疏;“王八蛋”虽是曾祖父生气时的话,却也流露出曾祖父的嫌弃和不耐烦。
(2)请为“____”句做一个有价值的【质疑】批注。(2)示例:“吐尽了丝的蚕”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蜷缩”/“那一角”/“抓住”写出了老哥哥什么状态?)


(3)从文中[甲][乙][丙]三处中任选一处,将小园批注中【赏析】补充完整。
(3)示例一:[甲]处反复提及“我们”一家人是在老哥哥“背上长大的”,他是“我们”一家人的“老哥哥”,强调了老哥哥在几十年里曾为家中所做出巨大的贡献,表达了“我”对老哥哥的敬佩与喜爱。
示例二:[乙]处写到“我”许诺为老哥哥养老,这话祖父与曾祖父小时候都说过,长大后二人却都食言了。即使如此,老哥哥也仍然是高兴的。从中看出老哥哥的善良质朴,以及“我”对他隐隐的同情,对祖父和曾祖父的埋怨。
示例三:[丙]处连用六个“讨厌”,深刻地写出了老哥哥年老后在家中的地位之低下,流露出“我”对他深深的同情。


(4)结合注释及批注中的【联想】,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理解。
10. 
(4)“又是秋天”照应开头“秋是怀人的季候”,“可还能等得及”体现了“我”对老哥哥的思念之情,老哥哥其实是旧中国广大悲苦农民的代表,他的生活是农民悲苦生活的缩影,“我”思念老哥哥,更同情老哥哥任劳任怨,却不被善待(理解了老哥哥悲苦的一生后,更怀有一份愧疚),更是在为广大的悲苦农民发声呐喊,控诉旧社会的不公。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圈点批注。
(1)根据文章第⑤段“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呢,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可知,在本段中出现了三个称呼,分别是:老哥哥、老李、王八蛋;这三个称呼是我家三代人对老哥哥的不同称呼,不同的称呼也代表着我们三代人对老哥哥的不同的感情。
结合文章第⑪段“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及第⑫段“十年过去了,可喜老哥哥还在人间”可以感受到我对老哥哥的依赖及喜爱,所以我对老哥哥的称呼表现了我与老哥哥的亲昵;
结合文章第⑩段“祖父最会打算,日子太累,‘废物’是得铲除的,于是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可知,祖父对待老哥哥没有太多的私人感情,更多的是主仆的关系,所以“老李”这个称呼就显得生疏,体现了祖父作为雇主对老哥哥这个仆人的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曾祖父口中的“王八蛋”则体现了老哥哥在我家的地位低下,结合第⑤段“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可知,曾祖父在生气时会对老哥哥肆意谩骂,从中可以体会到曾祖父对老哥哥的厌弃。
(2)根据文章第⑧段“老哥哥一天一天地没用了。他的工作就是赶赶集,喂喂驴,扫扫院子,七十多岁了,精力已经用尽,像一棵甘蔗,甜水给人家吮咂尽了,而今只剩一点残渣了。老哥哥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工他的心,背曲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可知,本段描写了老哥哥上了年纪之后的状态,将老哥哥比作被榨干的甘蔗和吐尽了丝的蚕,运用比喻写出了老哥哥对我家的贡献以及他现在的状态;同时本段通过“蜷缩”“抓住”等词来描写老哥哥的动作,写出老哥哥被病痛折磨的样子,而通过“那一角”这个方位词,写出了老哥哥所休息的地方,体现了他的卑微。据此可以提出对本段的质疑: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老哥哥怎样的状态?
(3)示例一:通过阅读甲句“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的,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的,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可知,本句多次重复“在他背上长大的”和“老哥哥”,写出了老哥哥与我们一家人的关系,写出了老哥哥陪伴我们一家四代人的成长,间接写出了老哥哥在我家的时间之长,对我家的功劳之大,表现了我对他的尊敬;同时通过“他是我的老哥哥”一句可以感受到我对老哥哥的依赖,体现了我对老哥哥的喜爱。
示例二:通过阅读乙句“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并结合第⑦段“‘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他听了当真高兴”及第⑤段“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呢,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乎”可知,老哥哥陪伴我们三代人成长,用同样的爱宠溺着我、祖父与曾祖父,虽然老哥哥很贫困,但愿意拿出攒的钱给年幼的我们,可以看出他善良淳朴的一面;年幼的祖父和曾祖父也曾对老哥哥有过喜爱,承诺让他多好日子,但随着逐渐长大,祖父与曾祖父不仅没有让老哥哥过好日子,还对他越来越生分,甚至还对他恶语相向,但老哥哥仍旧任劳任怨地在我家务工,用他的方式爱着我们,这体现了他善良美好的品质,也从侧面体现了祖父与曾祖父的冷酷无情,表达了我对他们的责怨以及对老哥哥的同情。
示例三:通过阅读丙句“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夜间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他一身都是讨厌骨头,好似从来就没有过不讨厌的时候”可知,“讨厌”一词在句中反复出现,列举出了大家讨厌老哥哥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大家对老哥哥的厌恶程度之深,结合第⑩段“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可知,年老的老哥哥在我家极不受欢迎,大家都在排挤老哥哥,体现了老哥哥的地位极低。同时这句话通过写老哥哥的悲惨处境,也隐藏着我对老哥哥深深的怜悯,以及无法给予帮助的无奈。
(4)通过阅读第⑬段“又是秋天了”及第①段“秋是怀人的季候”可知,文章开头写到秋季,结尾以写秋季来呼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根据第⑬段“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及第⑦段“‘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他听了当真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可知,我依旧记得儿时的承诺,我怀念着儿时在老哥哥的宠溺下快乐玩耍的日子,我希望能尽我的一点力量让老哥哥生活得更好,但他实在太过年迈,时间紧迫;同样可以让老哥哥过好日子的祖父和曾祖父却不曾兑现自己的承诺,长大后以地主的姿态来继续压榨老哥哥,但老哥哥依旧无怨无悔地为我家卖力,年老了却被无情地撵走了,老哥哥悲苦的一生是当时年代无数劳动人民的缩影,我深切同情着老哥哥,也是深切同情悲苦的劳动人民。同时也通过控诉祖父与曾祖父的行径,控诉着当时黑暗无情的社会。
 


我阅读,我反思
11. 小园的批注对你深刻理解文章有什么帮助?请谈谈你的看法。
11. 【评价】【质疑】【赏析】三处批注以不同的形式关注人物称呼、文章写法,帮助我理解了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联想】批注引导我关注创作背景,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主题。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批注的作用。
根据“【评价】:三个不同的称呼,三代人不同的心境”这一批注让我们关注到了三代人对同一人的称呼的不同,通过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了三代人对老哥哥的不同感情:“我”对老哥哥充满着喜爱之前,祖父对老哥哥更多的是主仆之间的生分,而曾祖父的谩骂更是体现了老哥哥的厌恶。
根据“【质疑】、【赏析】:这篇文章的反复之处真不少,细细品味,我发现这些地方不仅能凸显人物形象,同时也暗含著作者丰富的情感”这两个批注让我们关注到了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反复的写法以及重点词语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感情的关系。
根据文章第⑧段“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工他的心,背曲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可知,作者通过把老哥哥比作吐尽了丝的蚕,写出了老哥哥在我家的默默付出;
根据文章第⑩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夜间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他一身都是讨厌骨头,好似从来就没有过不讨厌的时候”可知,本句通过“讨厌”一词的反复运用,体现了大家对老哥哥的厌恶之深,也体现了我对老哥哥的同情之深。
根据“【联想】:这个结尾让我想到臧克家的《泥土的歌(序句)》:我用一支淡墨笔/速写乡村/一笔自然的风景/一笔农民生活的缩影/有愁苦、有悲愤/有希望、也有新生/我给了一个活栩栩的生命/连带着我湛深的感情”可知,深入理解作品感情,不能只靠作品本身,还要要去探求作者其他文章,来达到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的目的。
根据第⑬段“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可知,我们从句子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老哥哥的思念与同情,但结合【联想】批注让我们知道了本文不仅是对老哥哥的同情,还有对像老哥哥一样的贫苦百姓的同情。所以在阅读文章理解感情时,要注意结合背景及作者其他作品。
三、班里开展征文活动,请你参与创作。(30分)
12. 写作。
《阿凡达2》中有一句经典台词:“I see you。”在纳威人的语言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仅用眼睛看见了你,而且是在用心灵感应你。
臧克家看见了老哥哥的善良,也体会到了他的艰难;杨绛看见了老王的拙态,理解了老王蕴含在香油和鸡蛋中的深情;鲁迅看见了阿长的粗鲁无理,更感应到她对自己的拳拳爱护之心……
阅读以上文字后,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人物写作小贴士
典型事件体现性格写作手法点亮形象表达方式升格文章
特殊环境、重大关头、日常状态细节描写、对比、衬托……议论、抒情……


【答案】例文:
那一双眸子
皎洁的月光,透过玻璃窗斜射进来,水银似的铺了一地,我倚窗而坐,遥望夜空。夜空中繁星点点,有两颗格外明亮。它们一眨一眨地闪烁着,好像一双眼眸。哦,那是外婆的眸子!它们虽然不那么清澈,但专注、深邃,既让人敬畏,又让人依恋。在这双眸子的注视下,我渐渐长大。
从明天起,就要住校了,我动作麻利地打点着行装,心里竟涌起一丝摆脱的快感。我问自己,究竟要摆脱什么,是外婆那双眸子吗?我不由得往门口看去,外婆就站在门边,静静地看着我收拾行李。从那双眸子里,我读出了无限的关切与眷恋。这让我有些心慌,忙问道:“外婆,还有什么事吗?”
“哦,没什么,我来看看你收拾好了没有。晚上早点睡,明天还要回学校。”外婆的话语中有几许不舍。接着,一阵沉默。良久,外婆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钱,塞进我手里,说:“珂珂,在学校里,要学会照顾自己。这些钱,给你买水果吃!要好好念书啊!”
看着外婆那充满关心和期待的眸子,我想说些什么,但终于没说出口。回想起刚才,我感到万分愧疚。这时,“当,当……”时钟敲了十一下,打破了这夜的宁静。“快睡吧!”外婆转身蹒跚地走了。
 第二天下午快一点时,接我的车子来了。我背上书包拎起行李刚要走,外婆说:“我送送你吧!”说完就抢过行李朝前走了。看着外婆短短的影子在烈日下慢慢移动,我的双眼湿润了:自小和外婆在一起,掐指算来,快有十年了!可就在昨天,我还庆幸自己要摆脱她了。我是不是太残忍了?
上车的时候,我回头看看外婆。外婆那深邃的眸子一直注视着我,充满慈爱。
“外婆,你回去吧!天热着呢!”
“嗯,在学校好好念书,听老师的话……”
我使劲地点点头,一颗晶莹的泪珠从眼眶滚落。
车子发动了,外婆很快就被抛在后面。她孤零零地站在原地,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
斜靠在椅子上,我无法使自己情绪平静下来,外婆那双深邃而晶亮的眸子,总浮现在我眼前,如同夜空中的两颗明亮的星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我知道,这辈子,我都无法走出这双眸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要求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就是用事情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结合材料“我不仅用眼睛看见了你,而且是在用心灵感应你”,我们可以写一写人物深层的品质,不要仅仅停留在一个人的外在相貌和行为。通过材料“臧克家看见了老哥哥的善良,也体会到了他的艰难;杨绛看见了老王的拙态,理解了老王蕴含在香油和鸡蛋中的深情;鲁迅看见了阿长的粗鲁无理,更感应到她对自己的拳拳爱护之心”的提示,我们可以写一写身边的小人物,通过事情来挖掘他们身上鲜为人知的特点。这篇记叙文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如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使人读完作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们既要注意选材,还要注意写作时应运用一些技巧。
2.构思选材。写作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联系其生活经历,发掘其性格特征。透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窥视他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特别是那些典型事件,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在写人时,一定要撷取与之有关的若干典型事例,集中笔墨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进行环境或气氛的渲染,更能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细腻入微。根据小贴士我们可以选择“特殊环境、重大关头、日常状态”等状态下的人物去详细描述。运用“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除了记叙和描写外,还可以加入“议论、抒情……”的表现手法,让作文亮起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