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纠正9.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比较

2024-04-17 21:12:5610:40 58
声音简介
名师张雪峰手把手教你决胜
高中三年关键期
第二章,做有分寸有方法的家长
9.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的孩子做比较
我们这代人经常会被家长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你看看你!”“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会努力学习,不去玩,你看看你!”现在,还会有家长这样做!
回想一下,当初你被这样和别人进行比较时,你开心吗?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各有各的特点,不会朝着同一个方
向发展,因此是无法拿来比较的。每个人擅长的点都不一样,别人的孩子可能擅长考出好成绩,咱们的孩子可能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别人的孩子可能唱歌唱得很好,咱们的孩子可能想象力更丰富。如果家长只在某个维度上拿自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1.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如果孩子发现家长特别在意自己某一个方面的表现,可能会认为,这就是成功唯一的评价标准,如果在这个方面做不好,就是失败的。于是,他不管自己的能力怎样,客观条件怎样,都会拼了命地在这单一方面上努力,从而轻视其他方面,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自责,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如果孩子的压力过大,家长通过比较激励孩子的意图可能就会落空,甚至可能带来反作用。
我有个学生就是这样。其实他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初中时他
经常考班级第一名,后来以优等生的资格进入了重点高中。高中阶段,班里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市各个区县的尖子生,虽然他成绩不差,但每次考试就只能考到班级第五六名,最好的成绩是第三名。按说,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好了,他的家长应该引以为傲了吧。但遗憾的是,父母对他的成绩还是不满意,总是说:“你初中不是总考第一名吗?爸爸妈妈的同事都知道你学习好,你现在考不了第一名,我们出去都抬不起头,你怎么就不能像第一名那样,再加一把劲呢?”结果这个孩子背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别的同学每天睡七个小时,他就强迫自己只睡五个小时;放假了别的同学都会稍微放松一下,他却强迫自己每天到图书馆去学习。即便这样努力,他每次考试还是考不到第一名。他说:“我都恨死自
己了。”
这个孩子的家长就是不明白,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班级前十名的学生,在成绩上原本就已经非常优秀了。铁了心要求孩子次次考第一,既不现实,也没必要,除了让孩子的求学经历变得无比沉重,没有任何用处。
2.那些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孩子,可能会越来越累。就像我说的,评价一个人的维度太多了,如果凡事都要去做比较,就会活得非常累。现在大家经常抱怨活得累,根本原因可能就是内在的这种比较心理。
一个人现在成绩好,不代表他一直都会成绩好;一个人无论多么美丽,都会遇到比自己更美丽的人;一个人无论跑得多快,总会遇到比自己跑得更快的人;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都会遇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一个人无论多么有钱,都会遇到比自己更有钱的人。事事时时处处去比较,就会发现事事时时处处都不如人,自然感觉活得压抑、痛苦。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每天生活在比较当中。上学时成绩要比别人好;找工作时工资要比别人高;工作后升职要比别人快;生了孩子,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学的东西更多;哪怕跑马拉松,他也不管自己是什么条件和天赋,就觉得要比别人跑得快。他每天把自己忙得团团转,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我们总说希望孩子将来能
够生活得快乐,可是像我朋友那样追赶着去生活,真的会快乐吗?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如果不比较,孩子没有上进心可怎么办。我想说,孩子有上进心,跟知足常乐并不矛盾。
3.从小就要和别人比的孩子可能会丧失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这是经常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家长如果总是否定孩子的成绩,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干啥都不行,学习比不过这个,相貌比不过那个,能力也不如别人,几乎一无是处。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得到的结果永远不被家长认可。慢慢地,他就会丧失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当机会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想的是如果做不好,别人会不会很失望,别人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从而变得缩手缩脚。发展到后来,孩子就会自卑,甚至会认为家长爱的是他的学习成绩,不是自己。
4.心思敏感的孩子可能会认同你说的那个“弱势自我”,放弃改变。
我跟家长和同学交流时,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孩子已经对父母口中的“不如别人的自己”产生了自我认同,从而也放弃了去改变。
比如,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家的小孩从小对数字的敏感度就不好”“我们家的小孩从小就写不好作文”“我们家的小孩从小就不如别人聪明”。这种比较做多了,孩子很容易就认同了“我天生就是这样”,毕竟“我就是不擅长数学,所以数学不好是应该的”“我从小就不擅长写作文,所以语文不好是应该的”。一旦孩子把你说的话内化成他的自我认知,他可能就永远放弃了提升的努力。
为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家长要尽量抛弃攀比心态,并试着从以下三点着手支持孩子、帮助孩子。
其一,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做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到了高中阶段,孩子其实已经明白很多事情了,他知道的大道理可能一点也不比家长知道的少。所以,他们最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帮助。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提供不了有效支持,反而给他灌输一堆俗套的大道理,“这样的成绩将来能考上什么好学校啊”“考不上好大学将来怎么办啊”,只会激起孩子的厌恶。
其实,孩子也明白成绩不好意味着什么。成绩不好,他比谁都着急、痛苦。这时家长的理解和鼓励对他们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你要告诉孩子,不管他考出什么样的成绩,他都是你的孩子,你都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告诉他,不要怕出现问题,有问题了,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就好。理性地帮孩子分析他的长短板,拿出具体措施来支持他学习,比情绪化地指责他对他要有用得多。
其二,承认差距的存在,帮孩子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家长要承认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的差距,但不要去打击孩子,而要做孩子的智囊团,帮他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逐步缩小差距。比如,孩子某一科目学得不是很好,家长问明原因,原来是老师讲课速度太快了,他上课有点跟不上,从而找出解决方法课前做好预习,来解决学习跟不上的问题。家长要告诉孩子,没有什么是天生一定不行的,哪怕老师说他笨,说他不是学习的料,他也不能自己放弃自己。家长还可以对症给孩子讲述历史上的名人事迹,鼓舞他们去学习。比如对于踏实而不聪敏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讲述曾国藩儿时被认为愚钝,却“人一能之,己百之”,从不放弃自我,最终成为一代名臣的故事,鼓励孩子继续踏实学习,不攀比,多积累,稳步前进;对于聪明灵活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讲述那些既聪明又努力的名人的故事,比如莫扎特,明明已有过人的天赋,但每天依然练琴不辍,最终成为世界级音乐家,从而鼓励孩子学会努力。同时可以鼓励孩子多阅读名人传记,让他们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做最好的自己。其三,要比就跟自己比。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人这一生,其实只需要跟自己比,不需要跟其他人比。我们只要比昨天进步、比以前进步就好。
在学习方面,孩子今天的成绩可能不是特别优秀,这没关系。因为成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孩子能针对自己的弱势科目或弱势环节去尝试突破,一点点地努力,一点点地提高,家长就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做无谓的比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始终在孩子身边,给他鼓励和支持,帮助他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孩子就会始终保持对父母的信任,即使面对比自己强的人,也能从正面去思考问题-他做得比我好,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要想办法超过他,而不是羡慕嫉妒恨。
所以,从今天起,家长不要再拿自家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不要不要妈妈不要!

一个月圆之夜,家里爬进了两个小怪物,妈妈突然就变得不一样啦!那是因为他们感染了“哭闹虫”“生气虫”两个小怪物!当这两个小怪物落在父母身上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by:超级马莉讲故事

第二章正道

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中华民族的道德史中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人要成大事,就必须讲求方正,即要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宽人严己、严守信义。只有这样...

by:妙巴

易错字读音纠正

每日一练,常见易错字纠正。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读音错误,打好语文基础,对辅导孩子功课、有声书演绎,都是很有益处的。

by:飘飘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