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立陶宛,一个令人咬牙切齿的蕞尔小国。

2021年7月23日,经过5年的漫长筹备,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终于盛大开幕。而在观看了“美轮美奂”的精彩开幕式后,北京奥运会第一时间冲上热搜。

是的,即使过了13年,北京奥运会也依然是东京奥运会自惭形秽的经典,而东京奥运会开幕以来“吐槽与丑闻齐飞,污水共黑幕一色”的壮美景象,也让东京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耻辱。

而就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的7月20日,岛内宣布在立陶宛设立“驻立陶宛代表处”,标志着宝岛的所谓邦交国增加到15个,而立陶宛这个在地图上用放大镜都不好找的蕞尔小国,也正式走上了玩火自焚的危险道路。

事实上这并不是立陶宛第一次不自量力,早在今年2月,立陶宛就曾口无遮拦地指出俄罗斯与东方某国是该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5月份立陶宛又退出了我国与中欧及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至于支持分裂势力在境内上蹿下跳的案例就更不胜枚举了。

那么,为何立陶宛对我们如此仇恨呢?要知道,一般而言,邻国之间由于领土争端,或者大国之间事关领地和尊严,都容易导致两国关系的不共戴天。

但我们和立陶宛国土相隔万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领土争端,而且立陶宛是和我们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小国,就是说破大天也不可能威胁到彼此,怎么理论上和我们无冤无仇的立陶宛,对我们就这么深恶痛绝呢呢?

关于这个问题,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反华是一门损人利己的生意。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利益永远是首要因素,否则也没有丘吉尔一再强调的那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了。对于立陶宛而言,外交政策的选择不可胜数,但只有反华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很多人认为,立陶宛反华,根本原因在于立陶宛骨子里反俄,毕竟恨屋及乌。

1795年,极盛一时的中欧强国波兰—立陶宛联邦被第三次瓜分,立陶宛大部分土地也成为沙俄帝国的一部分,虽然此后立陶宛人民起义和反抗不断,但终归陆续失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俄在东线接连战败,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并在1917年陆续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而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沿岸则被德国占领,随后立陶宛在德国的支持下宣布独立。

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后,苏俄反攻,并在波罗的海三国陆续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立陶宛与白罗斯更是在1919年2月联合成立了“立陶宛白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随着1920年苏俄在苏波战争中的折戟沉沙,西白罗斯与西乌克兰被划入波兰领土,立陶宛与白罗斯解除合并,并在1926年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1922年苏联成立后,实力迅速增强,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推行工业化,使苏联在短短10多年时间里便迅速成长为综合国力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秘密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秘密划分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先同苏联夹击波兰,后挥师西进横扫西欧,苏联则趁机构建“东方战线”,并在1940年3月强行开进波罗的海三国,随后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纳入苏联版图。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由于苏联的东方战线消除了所有缓冲,苏联精锐几乎都处于德国的炮口之下,再加上大清洗运动造成的恶劣影响,导致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一溃千里,波罗的海三国再度被德国占领。

出于对苏联的痛恨,波罗的海三国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帮助德军,加速了苏军的败退。但在苏联军民的艰苦卓绝的顽强抵抗下,再加上美国等同盟国物资的有力支持以及严寒天气的影响,苏军最终稳住了阵脚,并在1941年12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后在经历了两年的激烈对抗后,苏联最终转入反攻,并于1944年再度解放立陶宛。针对立陶宛人民在战争前期的“资敌”行为,怒不可遏的斯大林将大量立陶宛人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和中亚等地,并迁入大量的俄罗斯人,激化了立陶宛的民族矛盾。

二战结束后,很多波罗的海三国人组成“森林兄弟”游击队,顽强抵抗30多年;1989年,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渐入佳境”,各加盟国也越来越离心。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共200多万人手牵手组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人链,这条人链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一直延伸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总长650公里,拉起了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的序幕。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被苏联承认,随后于1991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轰然崩塌,俄罗斯成为苏联的直系继承者,在继承了核武库及国际地位等硬件的同时,俄罗斯也继承了苏联的债务和仇恨,所以立陶宛也自然而然地将仇恨从苏联转移到俄罗斯身上。

苏联解体后,北约和欧盟随即发起了咄咄逼人的东扩,疯狂蚕食俄罗斯在东欧的战略回旋空间,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也加紧了融入西方的步伐,并于2004年3月和5月分别加入北约和欧盟,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份子和反俄急先锋。

而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国家变本加厉的围追堵截时,做了一系列确保后方安定的工作,和我们“背对背拥抱”就是最重要操作。在中俄抱团取暖、携手并肩且同仇敌忾的大背景下,立陶宛当然会因为痛恨俄罗斯进而仇恨我们。

但问题是,虽然立陶宛自立门户的时间只有30年,但仇恨我们的时间却有一个多世纪。尤其是一战后,立陶宛和波兰等东欧国家坚持与日本狼狈为奸,在反华问题是从来是上蹿下跳不知疲倦。

这也充分说明,“恨俄及中”虽是重要因素,但绝不是根本原因。

在静夜史看来,反华乃是立陶宛的生存手段,毕竟:

首先,自身安全有了很大改观。

虽然今天的立陶宛仍然和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一样坚持在反俄第一线,甚至依然在排挤和打压境内的俄罗斯人。但立陶宛深知“反俄一时爽,过犹不及火葬场”。

虽然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长期一蹶不振,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俄罗斯一度徘徊在半死不活的边缘。

但对于立陶宛而言,因为和俄罗斯山水相连,所以俄罗斯能第一时间对立陶宛进行“重点照顾”。虽然俄罗斯不可能像苏联的钢铁洪流一样驰骋欧洲平原,但收拾家门口的立陶宛还是轻松加好玩,大熊掌呼下来更是能让立陶宛非死即残。

所以,反俄可以有,毕竟要靠这个争取西方国家援助来养家糊口,但却不能让北极熊平地一声吼,毕竟北约虽然加起来很强大,但却习惯性地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况且还是在俄罗斯家门口,那链子必然得掉成粉末渣渣了,所以看看克里米亚,立陶宛就应该知道自己应该掌握分寸。

但反华就没有这个顾虑了,鉴于俄罗斯大概率不会为了给兄弟出气抽空专程来修理立陶宛,所以立陶宛可放心大胆地上蹿下跳,毕竟以立陶宛连油钱都不值的价值,我们也不可能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地去打你,所以立陶宛的安全首先有了保障。

其次,反华也能刷经验。

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之所以对一路向西的俄罗斯如此刻薄,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虽然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猛烈冲击,但依然有着恐怖的体量和东山再起的雄厚根基,再加上俄罗斯根本不会屈居人下,因此本着“得不到就毁掉你”的原则,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打击变本加厉。

不过,俄罗斯虽然有东山再起的根基,却并没有大国复兴的条件,难以重建的工业体系以及越来越少的人口,注定了俄罗斯重回超级大国的有心无力。

相比之下,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后,先是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极大地提升了国际地位的同时也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更得到了苏联工业化的大力支持。

中苏交恶后,我们逐渐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桎梏,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等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厚积薄发,综合国力也稳步提升。

苏联解体后,由于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的烟消云散,我们成为俄罗斯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威胁。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们是比俄罗斯还不可接受的异类。

近代以来,黄种人最成功的国家当属日本,但日本一是体量较小,二是长期“脱亚入欧”,再经过二战后美国的改造,今天的日本基本等于披着黄皮的白种人。

而中国,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再加上千百年来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大国复兴之路,这自然会让西方国家如鲠在喉。

再加上大航海时代以来,陆续崛起的西方国家几乎没有不发动侵略扩张尤其是染指中国的,所以当中国不断强大,这些担心被报复的西方国家其胆战心惊可想而知。

所以美国才会矢志不渝地反华,而欧盟在经历了美国一手策划的英国脱欧后,为了自保也加紧了针对我们的行动。立陶宛作为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的一部分,首先是“随大流不挨揍”,坚持团结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反华阵营周围,其次是通过上蹿下跳的卖力表演,强化自己的反华属性,以“投名状”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资本,无论是投资还是保护。

只可惜,立陶宛和其它小国一样,从来不是西方阵营不可或缺的唯一,想想连乌克兰西方国家都想扔就扔、想踹就踹,立陶宛就更不在话下了。

最后,坚定反华也是在自我拯救。

自身价值的可有可无,并不能阻挡立陶宛反华的脚步。毕竟中国的强大不仅让立陶宛等西方国家芒刺在背,更让它们咬牙切齿,因为我们号称“发达国家粉碎机”。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建国后的三十年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建设,再加上我们有着十亿多人口,也就是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消费市场,所以当我们参与国际竞争时,昔日的“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等纷纷黯然失色。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虽然在二战后纷纷失去了广阔的殖民地,但几百年的强取豪夺,早已为他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并在此技术上完成了多轮技术升级,占据了国际市场的高端位置,依然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着剪刀差的疯狂剥削。

而为了阻碍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复兴,西方国家在1950年1月9日成立“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禁止向西方的军事尖端科技及稀有物资等卖给社会主义国家。

1991年苏联解体后,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1996年7月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

根据协定,限制出口的清单包括特殊材料及相关设备、材料加工处理、电子、计算机、电信、信息安全、传感器及激光、导航及航空电子设备、海洋相关、航空航天及推进技术。对于敏感的产品或技术,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无需通报,如果成员国要将这些产品卖给非成员国,就要视情况向其他成员国进行通报。

瓦协虽然有43个成员国,但美国却是名副其实的一言九鼎,而中国同样在被禁运行列。

拜西方国家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术封锁,我国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每当取得一项技术突破,就直接导致昔日高价垄断的产品瞬间降为白菜价。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早已完成产业分工,连美国都没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技术垄断是它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而当我们不断打破西方技术封锁,西方的优势必将不断被压缩。而没有了丰厚的利润,西方所谓的高福利优势也将难以为继,所以西方国家自然对我们咬牙切齿,而对于眼高手低且人傻钱多的印度则充满着老父亲般的慈爱。

对于立陶宛而言,虽然身处欧盟大家庭,和西方国家一条心,但危机来临,体量小且纵深无的立陶宛必然是第一批被拍死那个。所以,危机感更强的立陶宛自然在穷尽一切地上蹿下跳。

事实上除了立陶宛,比利时、尼德兰、丹麦、捷克等小国也一脉相承,它们处于随时被当炮灰和垫桌角的边缘,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和生存权,始终坚持战斗在反华的第一线。

而且,因为体量小,所以它们会像一无所有的亡命之徒一样无所不用其极,造成的恶劣影响不比大国逊色。

所以,作为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大国,我们一再坚持和平共处,对于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宵小,我们不能因为对方体量小或者价值低就网开一面,这是对它们的不尊重。

从今日袋鼠国的窘境来看,这样的回应是有效且有必要的,立陶宛等国家也必然在弄巧成拙的道路上自食恶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幸福的标准1

👍👍👍

静夜史 回复 @幸福的标准1

谢谢老铁支持!

回复@幸福的标准1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静夜史

谢谢老铁支持!

其他用户评论

清音哥

内容都是好内容,用软件转换的声音太影响心情了,找个小学生来读也好啊!

静夜史 回复 @清音哥

静静会努力优化,谢谢老铁支持!

爱霏儿er

谈立陶宛这事,说到点子上,越小的地方越要小心

静夜史 回复 @爱霏儿er

对呀!

红兵_uq

小狗害怕被伤害喜欢乱叫,大狗一般比较淡定,实力相差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