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把阳气照进身体里,祛湿有奇效,早用早好

2024-04-23 04:41:2104:49 42
声音简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远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独上阁楼,听了一夜的春雨,不知不觉中,已然到了翌日的清晨,依稀的可以听到了幽深的小巷中小贩贩卖杏花的叫卖声。

是啊,春季多雨,淅淅沥沥的雨声难免让人流连忘返。

美中不足的是,雨季一来,空气中的湿气就渐渐重了。

湿邪犯体,最先让人感受到的正是头身沉重。整个人都有说不上来的疲惫感。

要说自古以来,最懂中医的诗人莫过于杜甫了。

有诗为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之所以魂“欲断”,不仅是哀悼已故的亲人,同时,也是外湿在作祟啊!

中医认为,湿性黏腻、重浊,盘踞在我们的头面部,自然是会感觉到头身沉重。

不仅如此,杜甫还写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春雨往往随风而来,悄无声息。

湿邪也是如此啊!湿邪乘风而入,侵入我们的肌表,盘踞在肌肉或筋骨,所以,雨季往往对风湿性关节炎的人群不太友好。

我们前文讲了,湿性黏腻。所以,湿邪是外感诸邪中最难除根的。

因此,中医在治疗湿邪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温阳的药材。明代大医张景岳就把我们人体的阳气比作是太阳,我们试想一下,刚洗完的湿衣服我们往往会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晾干。一样的道理,体内的湿气也是需要有充分的阳气将之气化、蒸腾。

附子就堪当此任。

附子是一味大辛大热的药材,中医讲,辛能行能散。所以,附子的药性是走窜的。其通行经脉,走而不守,恰能荡涤盘踞在我们体内的湿气。

中医有一句话就讲,附子无姜不热。说的是附子想要彻底发挥其辛热的功效,需与姜同用。

而这里的姜,说的则是干姜。

可能有人要问,用生姜行不行?

我们讲,干姜,是陈年的老姜经过晒干后而得。所以,干姜的药性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它和生姜相比,更能往里走,可协助附子将蛰伏在肌肉筋骨间的湿气一点一滴的燥化掉。

不仅如此,中医认为,肾主水,脾主土,土能克水。然,体内的湿气泛滥,多半正是因为脾土不足,无以克制肾水,以致水湿泛滥。因此,脾虚,也是湿气渐长的原因之一。《黄帝内经》中就讲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白术,可以说是入脾经的专药了。

白术之所以最擅长健脾,是因为白术和我们的脾臭味相投啊!

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润。说的是脾喜欢干燥的环境而厌恶湿润的环境。而白术正是一味温燥的药材,能燥化脾胃间的湿气,脾胃没有了湿气的阻碍,健运有序,脾胃才能正常的转运。

同时,脾喜香,中医认为,香能醒脾。这就好比,我们闻到了食物的香味,就容易胃口大开。而白术恰恰就有着一股特异的清香,能通窍醒脾。

除了白术,人参同样是一味健脾的要药。

如果说白术是通过燥湿来健脾的,那么人参则是通过益气来健脾的。

中医把脾称为生痰之源。是说,脾胃健运失司,就容易滋生痰湿。

人参主入脾肺经,最善补益脾肺之气,脾气充足,脾胃就有力道健运,痰和湿就没有了生化的源头。

讲到这里,方子已经呼之欲出了,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附子、干姜、白术、人参、甘草。

值得一提的是,附子理中丸现已被制成了好用的中成药。

你去看附子理中丸的说明书,里面写着,附子理中丸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并没有提及除湿的功效。

须知,中医和西医还是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的。

西医治病,是治人生的病,血压高了就给你降降血压,血糖高了,就给你打点胰岛素。要知道,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一个高血压的病人是靠吃降压药治好的,也没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是靠打胰岛素痊愈的。

而中医治病,向来是治生病的人,就好比我们今天所讲的,把湿气的源头找到,从根上就把源头给阻断了。附子、干姜温阳燥湿,白术、人参健脾燥湿,双管齐下,让湿邪无处遁形。而这也正是中医奇妙的地方,即便是不同的病症,用的药可能也是相同的,这就是中医所讲的异病同治。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聊聊中药和中成药

中医博大精深,但主解在药,通过中药的介绍来告诉听众中药和中成药服用中的小技巧和禁忌、以及中药的材质挑选。中国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中医博大精深甚至还有中药材...

by:药事相告

中成药实战速成

中医经方医师,从专业,从临床,从实战的角度分析中成药,手把手教你使用中成药。

by:广义经方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尚未成熟,新陈代谢旺盛,病来得快,去的也快,年轻妈妈们特别揪心,本专辑主要说一些儿科常用中成药,包括:解表剂,清热剂,...

by:陈皮卷

五分钟搞定中成药

介绍常见中成药品,了解中成药的安全合理选用,提高医学知识水平,改善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

by:医路精进_刘医生

常用中药——单味药和中成药

该专辑包括约400个常用单味中药和300个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等。《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医...

by:Sunnyo_o_

用对中成药,轻松治好病

学会中成药,轻松治小病。

by:雪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