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五厨经注

2024-05-02 05:58:5411:17 27
所属专辑:道家经典
声音简介

老子说五厨经注序
臣闻《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富哉言乎!富哉言乎!是知义必精然后可以入神致用,用必利然后可以安身崇德。义不精而云致用,用不利而云安身,身不安而云知道者,未之有也。然则,冲用者,生化之主也。精气为物,谓之委和,漠然无问,有与立矣。则天地大德不日生乎?全其形生者,在乎少思寡欲,抱朴寻和,游心於淡,合气於漠,且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故圣人垂教以检之,广业以持之,专气致柔以道其和,向晦宴息以窒其欲。洗心藏密,穷神知化?然后安身而国家可保,德用而百姓不知,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矣。伏读此经五章尽?修身卫生之要,全和含一,精义可以入神,坐忘遗照,安身可以崇德,研味滋久,辄为训注。臣草茅微贱,恩霖特、深,天光不违,自忘鄙陋,伏上惭惧,徊徨如失臣惜,顿首,顿首,谨言。
老子说五厨经注
唐京肃明观尹恰注
夫存一黑和泰和,则五藏充满,五神静正。五藏充则滋味足,五神静则嗜欲除。此经是五藏之所取给,如求食於厨,故云五厨尔。
一气和泰和,一气者,妙本冲用,所谓元气,冲用在天为阳和,在地为阴和,交合为泰和也。则人之受生,皆资一气之和,以为泰和,然后形质具而五常用矣。故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则守本者当外绝二受,以全生分,内存一熙,以和泰和,和一而性命全矣。故老子曰:专熙致柔,能婴兄乎。
得一道皆泰。
得一者,言内存一黑以养精神,外全形生以为居泰,则一熙冲用,与身中泰和和也,故云得一。如此则修生养神之道,皆合於泰和矣。故老子曰:万物得一以生。
和乃无一和,
言人初察一黑,以和泰和,若存和得一,则和理皆泰,至和既畅,非但无一,亦复无和,不可政诂,如土委地。故老子曰:吾不知其名。
玄理同玄际。
玄,妙也。理,性也。此言一黑存乎玄际和,理出其性,性修反德,而妙畅於和,妙性既和,则与玄同际。故老子曰:同谓之玄也。
不以意思意,
意者,想爱也。言存一黑以和泰和者,慎勿存想受,以缘境识,当凝神湛照,令杳然空然,使和畅於起念之前,慧发於忘知之后,瞻彼阕者,则吉祥止矣。若以意思意,意想受尘,坐令焚和,焉得生白?故老子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动。
亦不求无思。
但不绿想受,则自发照慧,照慧之发,亦不自知,若知求无思,即涉想受,与彼思意等无差别。故老子曰: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意而无有思,
内存一气,但令其虚,虚即降和,和理自畅,虽则不缘想受纳和,强假意名,既非境识所存,是以於思无有。老子曰:用其光,复归其明。
是法如是持。
如是内存泰和,泰和之法和畅,则是法皆遣,遣法无住,复何所持,以不持为持,故云是法如是持也。
莫将心缘心,
心者,发慧之质,想受之器也。正受则发慧,邪受则生想。言人若能气和於中,心正於内,内照清冷,则正慧湛然,鉴明而尘垢不上,渊停而万象俱见。见象无主,谓之常心,若以心得心,缘心受染,外存诸法,内无慧照,常心既丧,则和理亦亏矣。故庄子曰: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还莫住绝缘。
夫以心缘心,则受诸受,若正受生慧,自得常心,慧心既常,则於正无受,何等为绿,既无缘心,亦无缘绝,湛然常寂,何所住乎?老子曰: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为也。
心在莫存心,
慧照湛常,则云心存,於绝无住,故日莫存心照,既不将而随迎心缘,则无绝而无住矣。
真则守真渊。
真者,谓常心慧照,清冷不杂也。若湛彼慧源,寂无所染,既无知法,亦无绿心,则泰和含真,本不相离;故云守尔。
修理志离志,
理者性也,志者心有所注也。若绝外境受此心也,则性受也。言修性者心有所注,但得遍照,若外尘已绝,境识无注,离形去智,同与大通,性修反初,圆照无滞,内外俱净,玄之又玄,则离於注想矣。
积修不符离。
上令修性离志,则内外俱寂,无起住心,亦无空心,坐忘行忘,次来次灭,若积聚修习,不能忘泯,起修一念,发引千钧,内照既摇,外尘咸起,则与彼离志不相符合矣。
志而不修志,
若心无所注,则何由渐悟,铃因所注而得定心,故云志也。不修志者,明离志而不积修,忘修而后性定,则寂然圆照。
己业无己知。
因心注而慧业清冷,故云己业。内忘诸己,外忘诸物,於慧照心无毫芒用,则於己业自忘知,故云无己知。
诸食气结气,
夫一熙凝结,以和泰和,和一皆泰,则慧照常湛。今口纳滋味,以充五藏,身聚泡沬,载其形,生受体於地,凝湿於水,禀热於火,恃息於风,四绿结漏,皆非妙质,故缁涅一气,昏汨泰和,令生想受则动之弊秽矣。
非诸久定结。
言人当令泰和,含一无所想受,守真常湛,则与泰和合体。今以诸食结气,故非久定结也。
气归诸本气,
四缘受识,六染生弊,地水火风,散而归本,根识既染,则从所受业矣。
随取当随泄。
取者,受纳也。泄者,发用也。夫想有二受,业有二应,随所受纳,发用其征。若泰和和一,则一熙全和,致彼虚极,谓之复命,复命得常,谓名正受,正受净业,能生慧照,慧照湛常,一无所有,则入无问矣。一者,则食熙归诸四绿,业成则沦於六趣矣。
老子说五厨经注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老子说

《老子说》课程由知名学者、京麓书院国学讲师韩明君老师主讲。约25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前。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来人正是老...

by:京麓书院

诗说老子

读了这本书,你或许就能触摸到老子的心。他当然没有遗憾,除了智慧,他的心中还有诗。本书的一行行短句,其实也是智慧和诗意的陶醉。愿您在阅读此书时,也能陶醉于远古的玄...

by:思辰_y8

老子南说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方...

by:眉坞老农

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读《老子他说》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然而,对于许多现代读者来说,其古朴的文字和深奥的哲理往往难以直接领悟。在本书中,对《道德经》进行...

by:一夕听闻说

道德经老子传说

道德经老子传说一部良心大作!内容精彩纷呈!绝对的经典作品给你,获奖作品,欢迎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断提升自己,给大家呢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请大家多多支持,好听...

by:北方的南方的北

老子荘子憨山注

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

by:法音宣流

老子今注今译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普及本,《老子今注今译》由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教授注译点评

by:年龄去掉十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