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职场智慧】无论在哪上班,立好人设,你就稳了

2024-04-23 09:44:1711:50 15
所属专辑:深度美文
声音简介

无论在哪上班,立好人设,你就稳了

        战略定位专家顾均辉曾建议:每个人身在职场,都要学会给自己立人设。“人设的本质,是你期望别人给予你怎样的定位。如果别人平时对你的定位就是不靠谱、好拿捏,那你实际能力再强,也没有展露的余地。”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稳住自己,要有实力,也要有人设。在我看来,最值得打造的人设,莫过于不好惹、敢填坑、情绪稳。

01.不好惹
    得到CEO脱不花说过:“如果你总被拿捏,不好意思拒绝,那结局只会是既不能保护自己,也不会被别人尊重。”无论与谁共事,本质上都是底线以上的资源互换。你不设立一个边界,就等于一直默许别人入侵自己难以接受的区域。真正聪明的职场人,做人有锋芒,做事有底线。

1.不做老好人

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位老员工让我去仓库取零件。正当我要答应下来,带教老师跟对方说:“你还是按照流程发委托单吧。”当时我很不理解,取零件这种举手之劳,何必专门写委托。

带教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到现在:无论多小的事,都不要让人觉得你很方便。年轻时觉得,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搞好人际关系。于是,每天帮领导跑腿,帮同事顶班。一次次付出与所得错位后明白,职场的价值不在于随叫随到,而在于不可或缺。

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在《取悦症》中提到,她会在工作邮箱签名中备注自己的岗位内容。同事找她帮忙时,如果是她负责内容以外的事,她都会明确拒绝。起初她常常听到,别人私下议论她待人冷漠。
渐渐的,找她帮忙的只有少数几个和她业务相关的同事和领导。而她也通过帮助这些人,有效积累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经验。

毕淑敏说:“拒绝是一种权利,每个人都有权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自己身上。”放弃做一个老好人,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把讨好别人的时间用来做好工作,优秀的人将主动向你靠拢;把迎合领导的精力用来干出成绩,机会自会向你抛出橄榄枝。
2.不害怕翻脸
    最近重温《沧浪之水》,对主角池大为的印象很深。他平时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跟同事领导闹矛盾。本以为凭借好人缘,能在分配住房时多得到点照顾。谁知单位里有家属的员工,都被分配了两个房间,只有自己还跟妻儿、母亲一起挤在闷热的单间里。他找管理员理论,对方不理不睬,还当他的面把一个空的房间上了锁。池大为一改往日脾性,拿来榔头敲掉门锁,直接让母亲带着行李搬进空房。后来他听说,那个空房本该分配给他,只是管理员想留作自用。他越是唯唯诺诺,对方越觉得他好欺负,而他只要一翻脸,对方害怕事情闹大,反倒立刻退让。
    马东说:“工作需要合作,但永远不要以委屈自己为代价,换取表面的一团和气。”上班是来做事的,不是来受气的。一味妥协退让,不仅是对自己的消耗,也会让双方的合作变得难以开展。

敢于翻脸,亮出锋芒,别人尊重你的底线,你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02.能填坑

有人曾问罗振宇:对于职场新人,你最看重什么?罗振宇沉思后回答:填坑的能力。一个人不能为公司解决问题,就会成为公司的问题。
月薪五千和月薪五万的区别,往往就在于能否填坑、能填什么坑。
1.填自己的坑
    华为日本事业部,曾给当地一家客户供货。到最终交付环节,客户将货物全部退回,理由是“标签贴得随意”。所有人在向领导说明情况时,都认为客户这是存心刁难。贴标的负责人却走访客户车间,发现对方使用了自动扫描设备——如果货物没有统一贴标,就无法自动扫码入库。他回来后主动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并在两天内重贴标签,保证了项目的及时交付。而他自己也在完成交付后,被任命为和这家客户后续合作的项目经理。
    看过这样一组图片。很多工作就像给商品贴标签一样,看上去很简单。到了实际执行阶段,才发现每个细节都可能有问题,每个环节都可能出意外。而靠谱的人,不一定拥有过人的才华,却一定会负起责任,为每个深坑兜底。

正如吴晓波所说:所谓成功,不是你有几分能力,而是你值几分信任。聪明过剩的时代,一个人最难得的本事,是“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

2.填别人的坑

    蔡磊垒在《上行》中提到过“打工人思维”和“企业家思维”。前一种思维的人,收一分钱干一份活,别让事情在自己手里出错便万事大吉。而秉持企业家思维的人,却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他们总会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让身边所有人感到踏实。
    职场电影《穿Prada的女王》中,记者安迪曾在一家时装杂志社实习。有次杂志社主办行业晚宴,按照既定流程,社长要在助理提醒下,喊出每个来宾的名字,并与对方握手寒暄。可一到现场,社长助理过于紧张,忘了某位来宾的名字。好在安迪及时告诉助理对方的名字,才成功避免了一次晚会事故。她担心出现这种状况,于是提前把助理负责的来宾名单都背了下来。晚会结束后,社长便让她顶替原来的助理。即使安迪后来重返记者行业,社长也认真写了推荐信,帮助她进入心仪的报社。

大多数人工作的日常,无非就是在坑人和被坑之间徘徊:客户忘带了公章,导致签约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同事一个疏忽,导致团队忙碌半月的项目被刷掉;上司不懂业务,为抢订单而揽下了很难完成的活……但也正因如此,一个人达到怎样的高度,收获怎样的成绩,就取决于他填过的坑,解决过的问题。

一个能给自己填坑的人,你永远不用担心他会掉链子;一个能为别人兜底的人,你会在出事的第一时间想到他。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不缺机会。

03.情绪稳
    拿破仑曾说:“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胜过能夺下20座城市的将军。”很多工作拼到最后,拼的其实是控制情绪的能力。
1.事来能扛
    豆瓣有过一个投票:对方怎样的形象,最能给你一种职场大牛的感觉。超过80%网友把票投给了“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2002年,传奇企业家宋志平被调到中国建材集团。但就在就职演讲前几分钟,法院发来集团欠债30亿的传单,半数办公楼被贴上封条。一起调任的高管面面相觑,有的甚至开始担心,自己早上停在公司的车子会被当成集团资产而没收。宋志平却按照原定计划,心平气和完成了就职演讲,稳住全体员工的士气。接着他挨个拜访债主,顶着谩骂、嘲讽和威胁,愣是将债务延期了两年。此后他又奔赴香港交易所,吃了无数闭门羹,最终促成集团上市,解决了资金紧缺的问题。4年后,中国建材以3500亿的营收总额,跻身世界500强的行列。有投资人评价宋志平时说:“光是他遇事时的稳劲,就值十多亿的投资”。

身处职场多年,我们见过能力出众,却在出问题时惊慌失措的人;也见过平时默默无闻,却总在关键时刻沉下心来,帮忙想办法的人。换你是老板,你更愿意培养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任何工作,只要情绪不乱,办法总比问题多。
2.事过能忘
    美国作家威尔·鲍温在畅销书《不抱怨的世界》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他所在公司为提高效率,推广了一种语音认证系统。大家很快发现,这套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很低。人们在嘈杂的办公室里,甚至不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打开邮箱。系统开发人员赶到现场时,许多人围着他们大发脾气,质问为何设计出如此蹩脚的系统。威尔却很客气地请开发人员帮自己改回密码认证,随后开始处理自己的邮件。有人问他:“他们耽搁了你半天的工作,你就不生气吗?”威尔笑着回答:“生气的话,耽搁就不止半天了。”

事来能扛是能力,事过能忘是格局。每份工作,都有让你不如意的地方:领导的打压、客户的刁难、频生的意外……为发生过的事情耿耿于怀,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当下的状态。

曾仕强教授说:“事情无论好坏,只在发生的瞬间起作用,之后的一切影响,都是情绪带来的结果。”事事埋怨,不如事后埋了怨。这不是妥协,而是让负面情绪不再蔓延的成熟,让事态影响点到即止的智慧。

写在纸上的名片,别人会随手扔掉;写在言行上的名片,别人会过目不忘。无论在哪上班,人设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而人设的打造,就在于你与人相处时的原则,在于你工作填过的坑,还有你遇事时的第一反应。当所有人想到你时,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你踏实从容的样子。那么恭喜你,贵人和机会离你就不远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