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教师在《哲学研究》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2024-04-24 19:34:0102:19 25
所属专辑:太原大小事儿
声音简介

近日,国内知名刊物《哲学研究》2024年第3期同期刊发了哲学学院魏屹东与陈清春教授的2篇学术论文。相关文章在展示我校在科学哲学和中国哲学方向研究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哲学学院聚焦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魏屹东教授的论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认知对自然认知挑战的哲学研究”阶段性成果,并被推荐为本期《哲学研究》封面重点文章摘介。文章指出,人工认知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在自然认知研究的基础上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刺激下形成的。鉴于自然认知的连续性和人工认知的非连续性之别,从方法论上审视,人工认知的实现策略需要考虑从生命到智能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属性统一性:生命系统的目标指涉性和生物指号性的统一,感知系统的预知性和情境性的统一,意识系统的涌现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心智系统的模拟性与表征性的统一,以及智能系统的重构性与文化性的统一。这些基于适应性表征的属性统一,可为人工认知的实现提供方法论。

陈清春教授的论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居仁由义:儒家心学伦理的现象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文章指出,在中西哲学中,“心”和“人格”在存在论上都是表示主体的概念,在伦理学上都是表示道德主体的概念。通过对王阳明的“心”概念与康德和舍勒的“人格”概念的分析与比较,可以看出,它们作为主体概念的本质内涵都是“意向性”、作为道德主体概念的本质内涵都是“责任性”。在存在论上,王阳明与康德更接近,都承认主体的本体性,而舍勒则否定主体的本体性;在伦理学上,王阳明与舍勒更接近,都把道德根据建立在道德情感的直观体验之上,而康德则建立在道德法则或义务之上。比较而言,王阳明的“心”概念不仅指广义的实践主体,而且还不带有神学和二元论的弊病,更具有理论的全面性和自洽性。

网编 | 关怡琳

二审 | 范艳华

三审 | 张 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哲学与杂谈|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苏德超讲哲学

哲学是一门深度思考的学科,苏教授将带你一起探索哲学世界。在本专辑,你将会发现思考的乐趣,领略哲学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by:苏德超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

一个拥有教育哲学观的幼儿教师,实践的大部分时间是意识不到教育理论存在的,但教育理论一定在另外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影响这教育的发生。

by:林儿_想叮当

哲学:《哲学的盛宴》

读本书,是一次了解哲学大师、走进哲学大师的心灵之旅。本书从古希腊时期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家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

by:故里的一言读书

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

本系列讲述了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主讲人生动的讲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用处和意义,为我们讲述了近代哲学家们对哲学所做出的贡献。

by:大脑改造计划

哲学类《哲学九讲》|牛津大学哲学入门

作者始终愿意用尽可能简单明了的方式阐述最基本的问题,因为他相信,在试图达到最高境界的简化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视为理所当然,远比全错或半对半错的陈述要危险,无论它...

by:王子狼狼狼

明白学l学哲学 用哲学

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不懂哲学的领导...

by:糕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