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三生万物

2024-04-25 15:56:4922:15 39
所属专辑:《道德经》
声音简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fǔ)。
这一章开始,又讲了道是如何生万物的,我们看其中的过程是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从一开始是没有的状态,后来道生出了一,那从一开始,就已经变有了。道生一的过程就是从无变有的那个过程,然后一又开始生了二,那这个时候就分为了阴阳。我们说一体两面,当一个事物形成的时候,它就会不停地去展开,就会形成两面。然后二就会生三,也就是会变得越来越多,最后就是三生万物。道就是这样形成的,就是本来是没有什么事情的,但是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有一个事情,这一个事情就会一、二、三,最后演变成万物 ,就会发生一系列的事情。举个例子,本来你单身,一个人,后来结婚了,结婚是不是生成了一个道啊?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两个人最后变成了三个人,然后你发现这个家里是不是就多了很多事情啊,就是这样来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了,有一些事情到底要不要生?因为一旦生了一,后面就有二,就有三,就有万物。比如说我们出去买衣服是不是这样?本来我想买件衬衣,买了衬衣以后会不会生第二个事情:这裤子不搭呀,买完裤子呢,得买鞋,这鞋都买了,还差双袜子吗?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来的。那我们这个时候,每件事情是不是都要斟酌呀?因为道在一开始生个一,如果这个时候你停止了,是不是可以再回到道上去,就可以再回到没有。但如果这个事情是你想要的,或者你不知道你想不想要,然后就会生起万物。所以你看我们学习了道的规律,我们就知道了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这样形成的。这个时候就取决于我们自己了,我们看一件事情如果我非要不可,或者是不可或缺的东西,那我就让它生就好了,但是生的时候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就是你不能嫌烦。
举例,说今天晚上我在家里宴请几个朋友,这是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起来的时候,你要知道后面会生起很多事情。朋友来了之后,有可能有的人有素质,有的人没有素质,有的人可能会喝醉,喝醉了可能什么话都讲,然后他们走了之后我要收拾,是不是你就知道一系列的事情要发生啊?那这个时候我选择了让朋友来,如果我们懂得道的规律,就相当于我已经知道后面会发生事情,是不是就不抱怨了?那你看不懂道的人,是不是我既想让他来,然后有事情我还抱怨,这就不对了。再比如说,我决定想要一个孩子,是不是要生了,那生了这个孩子以后,你要知道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要拿出精力去陪伴他,我要教育他,我的家庭生活会增加很多开支,我没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你想清楚这件事情就可以让它发生。但是就怕不懂道,说我想要这个孩子,我不知道后面会发生这么多事情。你不懂道,所以后面你就会痛苦。
懂得道之后,我们说不是无才是好的,或者是有才是好的,无或者有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不是说我们不让事情发生,可以发生,但是我是接纳的,每件事情的发生在我的心里都很清楚,所以我就可以坦然面对。有一些事情我想一想,算了吧,不要让它生起那么多事端了,所以我就在刚开始有想法出来的时候,就回归到无,我就守着清净,就不让那个事情再继续产生更多的事情,这就是道的发展。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的,无论是大事小事都是如此,都是道生一,从无变成了有,然后有又不停地变成二,二变成三。中国文化讲到三就是代表多的意思,如果老子不是这么节俭,那写下去没完,三生四,四生五,五生六,最后生到万物,后面省略了。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事万物都是两面的,就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就是呈现出来的那个状态;那气是什么呀?道家讲气,中医也讲气,孟子也讲浩然之气。我们举个例子,任何一个东西都有气,比方说一个红色的桌子和一个黑色的椅子,他们两个放在一起搭不搭?不搭。为什么不搭?气不同,黑色有黑色的气,红色有红色的气,所以放在一起就没有那么搭配。再比如说桌子是方的还是圆的,有没有它的气?有。为什么吃饭我们要用圆桌,听课要用方桌呢?因为它散发着不同的气。再举个例子,说两个人站在一起,我们说这两个人很般配,你从哪知道的?气,只是我们不知道是从气知道的。再比如说,两个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你说他们两个放一起很别扭,就是它们的气不和。每一个东西其实都有气,比如说每一个家庭是不是都有不同的气啊?有时候你去到某个朋友的家里,会觉得很舒服,这个家里一定是温和的和乐的,它的气场就是和谐的。有没有去到一个人的家里,物品的摆放也凌乱,是不是有气?你到那个房间待上一会就想走,坐不住啊,因为气场不好。
你看我们装修房子,每一个东西都有它的气,我们举例子,说同样用桌子或者用沙发,如果你用的是木质的桌子,或者金属的桌子,是不是就有不同的气呀?那木质的桌子会怎样,会更温润。并且木是主什么,主生的,它是有生气的。那金属类的东西呢?它有什么气,一股坚硬之气,有煞气。所以我们可以注意,如果一个家庭当中金属类的东西过多,容易造成家庭的不和谐。因为金属本来就是硬的,金属类的东西过多,是不是整个就影响了和气?所以你看,尖锐的东西多就容易制造矛盾,就是这个道理了。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的气,包括每个颜色都有它的气,我们说大红色的气是什么?比较鲜艳,比较艳丽,比较张扬。那么白色是比较朴素的气,比较简洁。每一个颜色,每一个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气。
再比如说,我们用一个杯子,它是圆的还是方的,是不是气也不一样?它是高的还是矮的,是不是气也各不相同啊?这就是那个气了。所以我们看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别的东西我们看不到,但是我们是通过气去判断它是否合适。那最后又讲到了和,和就是它呈现的状态。那什么样的状态叫和呢?什么样的状态都是和。我们举例子了,比如说泡茶,一个人泡一个样子,一个人喝一个样子,有的人泡的浓一点,是不是和,是和了他的口味,有的人泡的可能会淡一点,是和了另外一个人的口味。那么再举个好理解的例子,什么叫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呢?比如说我们家里都会和面,你看用面粉和水,最后和的面可能软硬不一样。那我们说软面饺子硬面条,我们和硬了就擀面条,我们和软了可能就包饺子,或者再去做其他的东西,是不是每一个你的需求不同,所以你达到的那个和就不一样啊?每种状态都可以。
那我们再来看,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一件事情,即使两个相同的东西,也可以组合出千千万万的东西,比如说同样是面粉和水,是不是最后可以化成万物啊?最后可能面条也有,包子也有,水饺也有,饼也有,疙瘩汤也有,那么多东西。再比如说,一个高的和一个长的,是不是可以组成一个东西;一个矮的和一个圆的,是不是又组成了一个;一个方的和一个低一点的又组成个东西,它可以随意地变化,不停地去变化,可以组成更多东西。那这句话在讲什么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只要有一个比例在变换在调整,就可以达到一个不一样的状态,比如说同样是面粉和水,多一点水是一个状态,多一点面又是另一个状态;我放五分钟是一个状态,我放上两个小时就是另外一个状态。
那这里讲的阴和阳,我们刚才举例子说水和面,这个时候如果一个懂道的人要学会调和,就是看这件事情的需求,我决定加多少水或者是加多少面,然后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就是我想要达到的那个和谐的状态。讲到这里,那一个人到底是阴还是阳呢?不一定的,要看那件事情的需求。为什么叫知其雄 守其雌,就是我知道强的一面,但是我守的是弱;我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我愿意处在不好的。举例子,说我这个人平时是很有主见的,但是我跟这个朋友在一起,他也很有主见,那什么叫冲气以为和,就是我让自己没有主见,我顺随着他走就好了。反过来,说我跟另外一个朋友在一起,他很没有主见,一问就随意,一问就随便,一问就什么都行,那你两个人就很麻烦。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就主阳了,既然你什么都行,那我就出一个方向,让他随着我,这就是道。道不是固定不变的,他是告诉我们处弱处柔,为什么要处弱啊?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处强,所以我们要处弱。但是你碰到那个处弱的,那我就要处强了,所以他是变的。
我们举例,生活当中有很多时候,两个弱者或者两个没有主见的人相处:今晚咱吃什么呀?他说随便;那你说吃什么,你说呗;那我不知道,你说吧。你看最后一生气,算了,别吃了,这个时候就不行了。一个懂道的人是懂得变化的,就是我是处弱的。什么叫处弱,他说吃火锅,你非要吃烧烤,这叫处强;他说吃火锅,你说好;他说我实在不知道吃什么,你说那行,那我决定吃什么,是变的。为什么教给我们处弱呀?因为别人都喜欢处强,但是有的人本来就弱,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占那个主导地位了。所以你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到底是负阴还是抱阳,不一定,要视情况而定。就像和面,我到底加多少水,那我得看你多少面,我得看你和出来的面要做什么,我才决定加多少水。你不能说我学完《道德经》,老子说少一点,少一点,一盆面少一点,这不行啊,没学明白。所以这一句又告诉我们要懂得变化的,到底是负阴还是抱阳,不一定,我们要看要达到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叫冲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说天下的人所讨厌的只有孤寡和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一样的道理,但是王公却以孤寡和不榖来自名,孤和寡指的是寡德的意思,德孤寡德。不榖的榖是通稻谷,不榖是什么意思啊?说我不是那个丰盈的稻谷,没有什么收成,就是形容我很不足,形容我很不好。但是王公却以这个自名,为什么呢?接下来讲了,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所以你看事情就是两面性的,也就是你某个地方益了,增加了,就会有其他的地方受损。你有的地方受损了,就会有其他的地方增加了。我们举例子,比如说你赚钱赚多了,这是益了,有没有地方受损呢?可能你更劳累了,可能你更加担惊受怕了,可能你更没有时间去在意自己的心情了,可能你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了,是这样的吧?比如说想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他优秀了,你这方面益了,有没有其他的地方受损呢?他太优秀了,这孩子就不是你的了,他是大家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所以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东西你都不要去追求,因为你追求到的同时,其他地方你就会有所损,只是你还没有看到而已。那我们再来看,说孤寡不榖都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王公却以自名,他自我称呼,为什么?是不是自己损呢?自己从荣辱上去减少一点,然后别的地方就会增加一点,比如说我们在一个团队当中,如果我们过于显现自己的能力,别人看到了会给你赞美,这是益,但是有没有损的地方啊,?有人觉得你很好,就会有人在一个角落看你很不爽,是不是有受损呢?你觉得我在一件事情上出了风头,是不是就会有人暗中说,你等哪一天,我一定要想个办法做点什么事情,你看你又损了。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转化的。所以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这是阴阳的道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人们很难理解,我们总认为要追求自己认为好的那个,但实则道告诉我们,不是。
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好,你就不会那么驰骋田猎,你就不需要疯狂地追逐,是不是这个时候你就做自己了,就是我自己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都是好的。说我现在有能力做一些事情我就去做,说我现在没有能力做成一件事情,我也不羡慕那些做成的人,因为事情做成了,他会有其他损的地方,而我这件事情受损了,我也同样有得意的地方,我比他更轻松啊,我比他更自在啊。这个时候有人又说了,不,我想要他那个,这是你的欲望,你把这个东西摒弃掉,我们不需要刻意地追求。我们当下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需要有什么厌恶的东西,因为你觉得厌恶的,还有人以自名呢,而那个人又是侯王,所以有什么可厌恶的呢?不需要。
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老子说,这些话有些也不是我讲的,是古人就有这么讲的,我也用它去教给别人。因为老子以前是在周朝的国都,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是守藏典籍的地方的,是管理书籍的。那个时候周王室的书籍是最全的,老子在当时也是读过最多书的人。他为什么去做那个官呢?就是因为他可以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书籍,他从中学了很多道理,学了很多道的规律。这里就说了,说这是古人教给我的智慧,我也拿它来告诫大家。
故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fǔ)。强梁者就是强为的人,强为的人是不得其死的,就是没有办法善终,你也得不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我就把这件事情当成了准则和要领,用它来面对接下来发生的所有事情每件事情我都不会去强为,因为我看到了强为的结果都是不得其死的。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当你在一件事情特别满,做到极致的时候,那么接下来就要开始衰败,你就要受损的。所以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不要去做得那么满,都不要去出那么多的风头,都不要去露太多的头角,没有什么意义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内容,对我们现实的人生富有启发作用,可以说它是引导我们修身、行持、处事、待人,乃至成佛的解脱之道。

by:不为良相_便为良医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一般认为此经典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通篇言简义丰,明了易懂,通摄大小乘一切教义,涵诸法要。这部经典反复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诉佛教弟子应该如何修行...

by:亭姗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主要内容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和思想,包括对宇宙、生命、道德、修行等方面的阐述。具体来说,这本书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阐述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如...

by:虚空花水中月

白话四十二章经

佛言似明灯,照亮前行时!自性似明镜,抹去尘埃故!佛戒似轻灵,佛言暖心间!章章似楼阁,直入云海端!

by:华光如来

四十二章经及译文

汉地诸经,维此为始。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全文免费诵读及译文。愿所有听受者所得皆所愿!后附原文全文诵读

by:如是如是观般若

孙诚德讲四十二章经

一堂课,带你入门这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部经。这部经里面有着佛教最扎实的基础知识。佛经浩如烟海,如何从浅入深领悟佛法?佛说了四十二段话,孙诚德老师为你一一解读。一...

by:观吾大学堂

白话《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一般认为此经典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通篇言简义丰,明了易懂,通摄大小乘一切教义,涵诸法要。这部经典反复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诉佛教弟子应该如何修行...

by:悠悠盟

佛教十三经: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

by:无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