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导致了袁崇焕的悲剧,也注定了明朝的败亡

2024-05-01 20:46:4209:57 39
所属专辑:清水空流
声音简介

明清之战的的转折点不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也不是崇祯崇祯十二年松山大战,而是崇祯2年的己巳之变,这可以说是崇祯皇帝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这里开始,满清就等于卡住大明的最大死穴,或者说是要紧之处,一次又一次地通过捣这个死穴,将大明这个庞然大物身上的精血一点点耗尽。袁崇焕也就此悲剧了。

这一年也是后金天聪三年。皇太极引满蒙八旗十万大军,绕道蒙古,进军北京,明清双方在北京城下展开了殊死决战,引发明清之间最为精彩的一战。这一年是农历己巳年,故而称之为“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前,皇太极基本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经济、社会、军事压力都很大。己巳之变就是皇太极一次高明的军事战略部署,一场女真的千里跃进大进兵。这也是一场军事豪赌,要以攻其必救打破战略主动攻击,显然皇太极最终成功了。在此次己巳之变之中,皇太极表现出来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果敢的战略抉择,其大开大合的手段绝对远胜无能,犹豫,畏首畏尾的崇祯,可以说,大明之亡就是亡于崇祯,真的是一点都不委屈,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这八字用在崇祯身上是一点不冤枉。

明末国力衰退,武备松弛,对女真屡战屡败。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到天启二年广宁之战,短短四年时间,丧师数十万而捐弃整个辽东。明末中枢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尊重一线明军,也不尊重客观规律,什么都不尊重,觉得仗打的不好就是一线军事主官问题。从萨尔浒到清军入关,明军在大规模野战一次都没有赢过清军,这就不是战术指挥的问题了,而是战略问题,当然也包括明军战斗力太差。

崇祯与皇太极登基时间就差一年。当时的明朝彻底地丢失辽西的大片土地,退守山海关外宁远、锦州一线。但当时的局势还是五五分,宁远守将袁崇焕以2万人固守孤城,先后阻挡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对宁锦州发动攻击。明军在辽东主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相持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这一局面使得袁崇焕与皇太极二人都强烈意识到一个问题,女真不大可能通过宁锦一线突破山海关,也都认为女真有可能绕过宁锦防线入关的可能性。袁崇焕为此上上书给给崇祯,可惜以崇祯的智商自然是不会相信和采纳,最后其束之高阁。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力排众议亲率聚集十万大军,绕道蒙古,向北京进发。皇太极敢于这么用兵,就是在于他的后方、左方和右方都已经较为稳固了,后方是广阔的战略纵深基本没有敌人。10月27日,皇太极在归降蒙古人的带领下顺利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进关。皇太极当时兵分两路,分别从大安口、龙井关打破长城入关。从大安口到石门驿,后金军所过之处,10万蓟密永守军望风而降开门迎敌,皇太极不血刃攻克蓟州防线的北部。

入关后的第一座坚城是遵化,后金军轻松拿下。拿下遵化之后,后金军应该向西朝北京进发,但是很诡异的是,后金主力却向东攻击,拿下了三屯营。

皇太极目的很简单,不是为了占据北京,而是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八旗军在大规模运动战中优势,攻敌所必救,在运动中伺机寻找敌人的弱点,然后将一股又一股的小股明军全部吃掉,同时最大限度地掠夺敌人的物资,最终迫使敌人在谈判桌上让步。皇太极更知道,明军袁崇焕在关宁锦一线,而北京危急,袁崇焕必然回援。而皇太极的八旗就在遵化以东,静候袁崇焕,围点打援,但袁崇焕没上当。

皇太极突然进逼北京城下,出乎了所有大明官员的预料之外,引发北京城的巨大恐慌,于是,崇祯下令北京城迅速戒严,同时号召天下兵马前来勤王。袁崇焕得知消息之后,令平辽总兵赵率教率四千精锐骑兵,火速驰救遵化,走抚宁、迁安这条路线赶往三屯营。并且命他务必在后金军走完从喜峰口到三屯营地五十里路前,跑完这条二百六十里,进入遵化城进行防守。赵率教英勇善战,是袁崇焕非常看重的武将,结果就是赵率教晚到一步,致使全军覆没。女真军攻克遵化。

然后在遵化城中屠杀洗劫,大大鼓舞了入关后金军队的士气。皇太极亲自给制造云梯的士兵敬酒,升他为三等总兵官,赏赐财宝牲畜无数。这是八旗军入关后的第二个重大战果,此时,距离他入关不过才10天。

当时袁崇焕不可能不知道赵率教四千骑兵与数万后金军之间的差距,这个结局也是有预估的,但又不得不这这么干,赵率教在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赵率教的功劳尤多,是一员难得的悍将。战死疆场真的很可惜。但袁崇焕别无选择,他用赵率教吸引皇太极主力,让自己的主力从一条安全的路线,从山海关走永平到蓟州,对北边的城镇和清军,是看都不看,抢在后金军之前,到达蓟州设防。

蓟州,是去京城的第二座屏障。

皇太极在吃掉赵率教之后,迅速西进。在蓟州城下,可惜晚到一步。皇太极见袁崇焕驻守蓟州,皇太极再一次实施了攻其必救的战略,越过蓟州,直奔北京。蓟州是北京最后一道防线,女真大军过了蓟州,北京城外已是无险可守。袁崇焕在蓟州拦截皇太极军队的计划落空。正常应该尾随后金军,和北京守军夹击后金军。可袁崇焕知道,如果出城与后金野战,自己绝无胜算。袁崇焕不愿意和皇太极野战,急奔北京城下防守,这一行动,并没有得到崇祯的首肯,这也为他之后的悲剧人生落下了伏笔。

此时的北京,各路援兵云集。北京城下,双方都退无可退。明军的统帅是孙承宗,主力是祖大寿的3万人马,还有各路援军5万余人。明军的主力分为两块:一块为满桂率领,在德胜门外;一路为袁崇焕率领,在广渠门外。皇太极兵分路两路,分别攻击满桂和袁崇焕。此时,距离清军入关不过23日。

抵御袁崇焕的是莽古尔泰、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女真四个旗加上蒙古兵合计四万以上。袁崇焕和祖大寿这边也就两万余人。这已经无需任何战略战术了,只能是血战到底,双方在左安门爆发激烈战斗,袁崇焕部明军再次表现出超高的战斗力,获得野战胜利。

在取得胜利之后,此时的袁崇焕于12月初一,坐在箩筐里面,城上的人用绳子把他拉进了北京城。崇祯在平台召见了他,并将他下狱。袁崇焕被下狱的消息传出之后,袁崇焕手下大将祖大寿惊恐之余,率领部下1.5万人不辞而别,向山海关驻地进发。孙承宗紧急之下劝说无效,让监狱中的袁崇焕手书祖大寿,祖大寿才又重新听从调遣。这下又引发崇祯的猜忌。

而皇太极知道袁崇焕下狱的消息之后,迅速回师卢沟桥。而此时,明军援兵云集,以满桂为主帅,驻扎在永定门外。皇太极下令全军出击,满桂率领四总兵,合计四万人奋力抵抗。但没有了袁崇焕,明军军心涣散,最终的结果是:明军总指挥满桂战死北京城下,四个总兵两个战死,两个被俘,四万明军全军覆没。皇太极虽然大胜,但攻打北京城还是不行的,于是他转战北京周边,先后攻下了永平、滦州、遵化、迁安,然后就此撤军。

永定门之战以后,皇太极率军掠夺大运河各处渡口,烧毁了大约1000艘舟船,然后向东连克通州、迁安、滦州等镇北归。这一战役过程,皇太极赢得酣畅淋漓,将其领导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连续大胜和几次大规模的集中赏罚,大幅度提升了自己在八旗及蒙古众将士心目中的威望,同时也发现了大明最大的一个死穴——崇祯这样的奇葩坐镇北京。

皇太极自此打开新大门,每过两三年时间,就派军进入明朝腹地进行大规模抢掠,每一次都是收获满满。就拿后来的第六次入关抢掠来说,后金入关共计5个月,共计攻破七十城,俘虏人畜46万,败明军57次,而明朝事实上失去了抵抗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后金军为所欲为。京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居住在北京周边地区的亲人在这一次战火中惨遭后金屠杀或是被掳掠出塞,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对袁崇焕可谓恨之入骨。

应该说既便袁崇焕一直被重用,以崇祯的智商,面对内忧外患局势,也是灭亡最多会迟几年。即便没有李自成,明朝也是活不了几天。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崇祯谈

在历代改朝换姓的时候,亡国的君主每每是被人责骂的。而崇祯帝可算是一个例外,他似乎很博得后人的同情。就是李自成《登极诏》里也说:“君非深暗”。。。又似乎在谈“君...

by:龙袍角带

崇祯皇帝

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虽然万分努力,但也无力扭转败局,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

by:盛临说书

崇祯皇帝

【内容简介】在位十七年,他日理万机,抛弃作为一个皇帝的奢糜生活。他机智勇敢,也有胆略和计谋。但这种才华在明末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却显得那么地无力。他的治世之心已...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崇祯全集

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揭开三百多年前明朝败亡的历史真相,再现那段血雨腥风的动荡往事。比历史好看的小说,比小说丰富的历史。国家一级编剧赵云声先生最新力作,一个励精图...

by:小梦的家

崇祯帝传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通俗的语言,再现崇祯这个与众不同的亡国之君、令人同情的末路皇帝的生平史事;以严谨的论述品评崇祯一朝的功过得失,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君非甚暗”之说...

by:众眇若存

崇祯大传奇

十八岁登基掌权,少年天子崇祯,接手的大明帝国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内有民众揭竿造反,外有满洲铁骑虎视眈眈,眼皮底下的大太监魏忠贤,结党营私弄权……登基仅三个...

by:toread_jxj

大明亡帝崇祯

崇祯皇帝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生于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刘氏崇祯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无力...

by:云听听书

崇祯十七年秋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

by:雷_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