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72. 大肠经 | 消炎、皮痒、扭伤、落枕、补泻手法
(一)阳溪、偏历与温溜
1、阳溪:很少用,对称治疗痛点才用
2、偏历是大肠经络穴,与肺经络穴列缺通。
3、偏历治症:肩痛,大肠经虚实补泻。
4、温溜:大肠经郄穴,大肠经炎症可用。

(二)曲池与手三里穴
1、曲池为大肠经合穴、母穴,虚症补此穴,如肩膀久痛。
2、曲池是肚脐以上消炎穴。
3、皮肤痒:曲池+合谷
4、手三里又称扭伤穴:如腰扭伤,落枕,左右捻,叫病人慢慢活动,扭伤就开了。
5、落枕的自我疗愈:发现落枕及时躺床尾,头自然下垂在床沿外,手自然下垂,躺平三四分钟,慢慢呼吸,慢慢扭回即愈。
6、受伤时不要立刻动受伤是因起来太快。一旦受伤,要保持该姿势不要动,让身体去适应那个姿势,再慢慢站起来,就不会受伤,受伤是因气血还没习惯。

(三)针刺补泻手法
1、捻转法:顺经快捻为补,逆经快捻为泻。
2、迎随法:随为补,迎为泻。
3、提插法:提为补,插为泻。补采阳数,泻采阴数。

假名有

这个倪师没明确,我一般是分两次,先泻子穴,看看效果,效果好了再补母穴。或者干脆爱的这么费事,直接扎对侧原穴,再配表里经络穴

回复@假名有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Anna_avs

每一次听老师的课都觉得有收获,也许在去年我根本听不懂,也许在半年前我能听懂一些,今天在听是那种奥,原来应该这样,原来可以这样,原来需要这样,老师您说这是什么😎

假名有 回复 @Anna_avs

您一片诚心,发利他大爱之心,用于实践,勤于钻研,自然贯通。

Anna_avs 回复 @1358166iwny

子母穴是两个穴位,首先要知道这条经络是阳经还是阴经,在确认他的子穴,母穴,通过辩证是热取子穴泄,虚证取母穴,原络穴只是治疗的一种搭配,首先确认疾病在哪条经络上,再在这条经络上找原穴,单独使用不分补泄,只要你下对了就可以,如果想效果好可以通过里表关系找到原穴还有里表关系里的络穴,配合使用。大概是这样,把老师给的表格写下来,动动笔,一次就会了,我的理解就是这样,也有不对的,可以指正

Anna_avs 回复 @1358166iwny

我的理解,跳过去接着听其他的,水到渠成只是时间问题

Anna_avs

还有一点问题,您说到了子母穴,说到了疼多酸少是先泄后补,我想问这个手法是一次完成还是两次完成。

假名有 回复 @Anna_avs

这个倪师没明确,我一般是分两次,先泻子穴,看看效果,效果好了再补母穴。或者干脆爱的这么费事,直接扎对侧原穴,再配表里经络穴

要发个大财

评论区都是高手,我还在记经络歌

Anna_avs

曲池➕合谷我用过,治疗上半身的痒,也许是风珍,也许是其他痒,但是基本两次就好了,曲池很好用

假名有 回复 @Anna_avs

您进步真快!有些东西用过后就熟了,看来大姐的粉丝不少啦

当前评论用户

28185627

简介:《徐文兵内经笔记》节目已完结,感谢大家厚爱电子版笔记加V获取。《倪海厦人纪笔记》节目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