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江村》明·高启(赏析及同步练习)

2024-05-05 07:00:4801:46 25
所属专辑:中华古诗词
声音简介


初夏江村

明•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词句注释】

1.轻衣:轻便的衣装,此处指夏日的装束。软履:轻软的鞋。

2.暗:隐藏而不显露。定:定准,一定。

3.乳凫:初生的水鸟,也指水鸭。

4.疏:稀疏。

5.渡头:渡口。

6.纬车:缫丝的纺车。

7.黄梅时节:指梅子黄熟的时候,这时天气多雨,故有黄梅雨季之称。


【白话译文】

身着轻装足穿软履漫步在江沙,柳树后面隐藏而不显露处有几户人家。

野鸭在江水上戏水,莲叶微微晃动,微风轻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飞翔。

村边渡口恰好横卧着一艘打渔的船,树林外面时常听到缫丝和纺纱的声音。

此时恰逢黄梅时节到来,一场雨后归来路上处处有青蛙清脆的鸣叫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朝前期,从古诗内容来看,诗人游览江南乡村,漫步江边,初夏的风光使诗人心中充满了欢喜,便写下这首诗。


【作品赏析】

《初夏江村》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江边的人在戏水,颔联写江边看到的动物和植物,颈联写江边的整体意境,尾联点明时间。此诗对仗工整,笔致妩媚隽秀,夏日景致活灵活现。诗人以生动细腻、清新秀丽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色调明快、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初夏风光图,读来不觉令人欣然向往之至。(请微信识别首尾图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更详古诗词赏析、同步练习资料。)


首联“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写江边的人穿着轻便的衣装和轻软的鞋子,在江边沙滩上漫步,发现前面树木葱茏、竹树环合的地方是一个小村子,认为里面定会住着几户人家。


颔联“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一句写水中,一句写岸上,乳凫翻动莲叶,飞燕穿拂桐花,写得细腻生动、真切自然,极富于美感,一下便把人们带进了初夏的江南水乡。


颈联“渡头正是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两句诗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诗人将画笔由近景的描写转为远景的绘制。远处的渡口横着打渔的船,使人想到渔家生活的情趣;树林之外不时传来缫丝车响,又令人想到今年蚕丝丰收的情景。因此,这里已不是一般的写景了,在写景中,可以让人想见江南水乡人民安居乐业、勤奋劳作的生活情景。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诗的尾联交代了此时的季节正是“黄梅时节近”,点出题目中的“初夏”,而“雨余归路有鸣蛙”,又点明了这是“江村”,诗末点题,更见情趣盎然。一个“归路”,又使得诗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诗一开头交代“轻衣软履步江沙”,到此点明“归路”,前后呼应得自然,至此诗篇结束,可谓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极其成功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景物描写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黄梅时节江南水乡的典型特征。二是自始至终流露着诗人热爱乡村的思想情感,但诗人又没有直说,而是借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渗透出来。三是注意章法和描写角度的变化,结构远近搭配,岸上水中错落,灵活而多变,而诗首尾的照应,也使诗的结构更显得严谨。


【作者简介】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高启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同步练习】

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个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字,写飞燕时的字,表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这首诗一、二句交代行踪,写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村,暗示了农村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景象的。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

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2.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一个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字,写飞燕时的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所见所闻,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全诗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为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善用动词,如首句字表现出诗人在江边行走时安步当车、优哉游哉的情态。

B.诗人笔下的江边景物如现眼前,野鸭戏水,飞燕拂花,全都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野趣。

C.诗人内心惬意自在,同时能感受到诗人对江村生活的喜爱,对村民们勤劳质朴的赞美。

D.本诗的语言风格清新秀丽、生动细腻,全诗读上去使人觉得诗句平易近人又含蓄婉转。


4.本诗围绕初夏江村谋篇布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6.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参考答案】

1.B。解析:B项,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错误。诗的前三联也有听觉描写,如时闻响纬车。故选B


2.C。解析: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误,尾联还是写景,没有点明主旨。


3.C。解析:对村民勤劳质朴的赞美错误。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故选:C


4.首联轻衣软履步江沙点明地点,回应题目。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写水中、岸上之景,紧扣江村横渔艇响纬车由写江村之景联想到江村渔家的生活。尾联,交代了此时的季节正是黄梅时节近,点出题目中的初夏,而雨余归路有鸣蛙,又点明了这是江村,诗歌始终围绕初夏江村布局谋篇。


5.①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及其闲情逸致。(语意相近即可)


6.①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闲适。(请微信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更详古诗词赏析、同步练习资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临高启明 同人

第一部分是兰度爵爷的《马尼拉谍影》原版,没有经过加入主线的修改的版本,和主线对应内容可能有差异

by:真红骑士

临高启明 凯旋

《凯旋》是在临高启明北伐战役即将落幕的时代,从士兵、军官和元老的角度,对当时社会民情的观察。通过每一个小人物的视角,他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去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临...

by:黑夜中的行者_tp

临高启明 临高的女孩

小说也许该叫《双姝怨》更为合适,讲两个女孩子在临高的奋斗故事。小说以临高启明时代作为背景,想探讨一个问题:道德要求对不同处境的人是否相同。换句话说,就是“仓廪实...

by:黑夜中的行者_tp

那年初夏

爱是一条纽带,牵起了三个女孩的友谊;爱是一只黏合剂,紧紧地将左邻右舍连在一起;爱也是一座桥,使海南之滨与云南边境小县天涯比邻。一个普普通通的暑假,却让娅娅、程程...

by:苏椰

初夏柚子的练习

有声路上的成长历程试音与练习伴随着我的成长期待有声路上与你相遇

by:初夏柚子

临高启明(群穿开山之作)

【内容简介】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当然...

by:想去南美洲

声音主播

6811125

简介:与君初相遇,犹如故人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从古至今,诗词作为审美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载体,早已深入人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内容丰富,绚丽多彩,读起来涤荡心灵,陶冶性情,提升境界。 让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与诗词为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让诗词点缀我们的生活,让诗词增添我们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