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三修改版)(2006-02-01 20

2024-05-08 07:02:0414:30 33
声音简介
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三)(2006-02-01 20:43:55)
有这般汉,妄将禅宗学问化,以可怜之分别心,立此规律、彼特点,造大诠释、总体系,终乃测海算沙之书蠹矣。如妄论“立处皆真”,则能立非立,所立皆非,立无可立,谁真谁假?(有这样一些人,错误的将禅宗学问化,用可怜的分别心,来树立规则和戒律、提出这个那个特点,做一些大规模的诠释、建立总体体系,终究都是些测海数沙之类的书虫。如果错误的谈论的“立处皆真”,那么能够建立规则的其实都是不应该建立的,所有建立的规则都是不应该建立的,应该建立的却是无法建立的,哪个是真的,哪个又是假的?)如妄论“一切现成①”,则现无可现,能成非成,一切成非,谁现谁成?(如果错误的谈论“一切现成”,那么当下无法呈现出来,即便能呈现出来的,并非真正的,所有一切当下呈现出来的,不论正确与否,到底是谁的当下,谁的呈现?)如妄论“不二法门②”,则不二而二,二而不二,分别无二,谁分谁别?(如果错误的谈论“不二法门”,那么说不二,已经有了分别心,有了“二”字之说,而说“不二”,与无二之分别心,到底是谁在分出“二”?谁出现了分别心呢?)如妄论“不住一切③”,则不住而住,住而不住,谁住一切,一切住谁?(如果错误的谈论“不住一切”,那么不住,往往却是以“住”来谈,谈论“住”却是要求以不住来修行,到底是谁“住”一切,而这一切的一切又是说谁呢?)如妄论“了无所得④”,则了无可了,得无所得,无得犹得,谁了谁得?(如果错误的谈论“了无所得”,那么所了解的事物并不是真正可以了解到的,所得到也智慧并不是真正所得到的智慧,没有得到,却说是得到了,到底是谁去了解了事物?又是谁真正的得到智慧呢?)如妄论“能所俱泯⑤”,则能所能能、所能所所,能能所能、所所能所,谁能谁所,能谁所谁,泯而不泯、俱而非俱,能泯能俱、非所非能!(如果错误的谈论“能所俱泯”,那么主体所能体现的主体就是主体、客体所能体现就是客体,都能体现所有主体和客体的这些主体化、那么所有这些客体与主体的这些客体化,又是哪个是主体,哪个是客体,客体与主体谁又能区分,泯灭而又不被灭、全部而又非全部,能够泯灭,能够全部泯灭、并非是客体也并非是主体呀。)
缠①:“一切现成”雪峰义存禅师门下得法者共五十六人,除云门文偃为最上首外,玄沙师备也是很突出的禅师,后来的“法眼宗”,即是师备再传的结果。  师备本与义存是师兄弟的关系,曾从同师剃度。后义存得法,在雪峰弘法,师备又协助义存化导,从而又转在雪峰门下。  有一天,义存问师备:“到底哪个是备头陀?”  师备答:“我终究不敢被人逛骗。”  义存又问:“为什么不去细细参究?”  师备就答:“达摩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  此答得到雪峰的印可。师备后在福州玄沙山说法,故称“玄沙师备禅师”。  玄沙门下,以罗汉桂琛禅师为最上首。有一天,玄沙上堂,说:“有聋子、瞎子、哑巴来了如何接引?”  桂深道:“学人现在有眼睛、鼻子、耳朵、大师如何接引?”  云沙道了一声:“惭愧”,退回方丈,桂琛得其印可。桂琛门下的清凉文益是“法眼宗”的开创者。清凉文益  清凉文益禅师乃浙江余杭人,俗姓鲁。他七岁出家,二十岁受戒。后往鄮山(在今浙江鄞县东)育王寺从希寺律师学律。又南游参长庆禅师。桂琛问他:“去哪里?”  答:“行脚去”  又问:“行脚之事如何?”  文益答:“不知道。”  桂琛却称赞他说:“不知道最亲切。”  第二天,文准备辞行,桂琛觉得他还可深造,但又不能很明确地说要挽留他,就指着庭院前的一块石头对他说:“你是懂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教义的,试问这块石头是在你心外呢,还是在心内?”  文益答:“心内。”  于是桂琛提醒他:“你一个行脚人应该轻装,心里安了块石头又怎么能到处走动呢?”  文益无言以答,于是就住下了。但他并未开悟。桂琛这才占拨他:“若论佛法,一切现成。”  文益于言下得悟,由此得法。  文益得到南唐君主的尊崇,把他迎到南京说法。后迁往清凉山清凉院说法,所以人称“清凉文益禅师”。缠②:“不二法门”“不二”指一实之理,如如平等,没有彼此之别;“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不二法门”原指不靠言语传授,只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大悟的修道门径。后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出自《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缠③:“不住一切” 不住一切应该是演化于“于法,应无所住”,“云何时无住处”“不住一切处、既是住处也”这些慧句。根据根据佛教“缘起性空”的真理,六祖大师提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主张,也就是说,“一就是全部,全部就是一”。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一切源于一,一并不代表一切;因为“一”只有一个,“一切”代表很多个。但是,在佛教里,认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个不算少,万亿也不算多。例如一朵花、一粒微尘、一颗沙石、一个世界、一个宇宙虚空,都是称做“一”,孰大孰小?一般人总以为一朵花、一粒沙石、一个微尘很小,虚空很大,其实不是。我们说一朵花,从种籽种在土壤到萌芽成长,需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育、阳光的照耀,还要有风来传播花粉,有空气来沃养成长等。可以说,这一朵花是集合了全宇宙万有的力量,才成为这一朵花;一朵花即等于一个虚空,跟虚空一样大。所以,在佛教里讲“微尘不算小,虚空也不算大”;又说“须弥纳芥子,芥子藏须弥”,这都是说“因缘有二法,实性则无二”。缠④:“了无所得”“无所得”,《金刚经》上讲,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心经》上讲,“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诗曰:无生尽日欢,何来生死疑。有疑因患有,有患自缠丝。浮云万世名,粪土千年碑。此身更无寄,未住早已离。依依河边柳,呦呦林中麋。日日皆好日,时时作花时。潮起复潮落,月圆复月亏。世本无多事,何在有无为。莫窃尘上珠,莫恋法中奇。明珠岂属有,说无亦是痴。无有全不立,犹在鬼作思。坐看天地转,起看天地垂。雁行风过水,花落月临枝。法法皆无染,尘尘皆不遗。廓然泯凡圣,悠然入喜悲。生死凭一笑,净污两由之。死生众生恩,净污众生慈。空花演佛事,幻镜戏魔师。赴劫千身去,行难一愿随。阿鼻空未空,菩提期未期。琴歌自澹漫,莫向月中窥。
浅解:从来没有生死,所以尽情的欢乐吧,哪里来的生死的疑问?
有疑问是因为有了生和一切,一切虚妄和生命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纠缠。
把万世的名利当成浮云一样过眼而散,把千年的利益之石碑当成粪土一样丢之弃之。
甚至把生命也看成浮云粪土。
所以我的身体也是浮云粪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和寄托。
没有留恋和寄托所以我的身体从来没有生,生来就已经离去了。没有了留恋和寄托,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
河边的柳树正在翠绿吹拂,林中的麋鹿正在欢快的叫着。我没有一切包括生命的纠缠,所以我才可以每天都是好日,每一刻都是花开的优美,从来没有纠缠伴随着我。
大海潮起潮落,月亮阴晴圆缺。世上没有太多的纠缠之事,有没有作为只是世间很微小的东西。所以不要执着风尘中的明珠,也不要贪恋猎奇的万法,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东西。
人人都有明珠一颗,有还是没有呢?说有不对,说无也是痴,有和无都不确切,都是阶下汉在妄想。该如何是好?坐着看天地围着你旋转,站起来看天地因你而下垂降落。大雁飞过湖面,如同风吹过湖面一样,什么也没留下。
盛开的花总是要落回大地的,如同月亮在树枝上停留一样,都是虚妄。
虚妄是究竟的么?不是的,法法都是纯净无染的,每一个尘土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达摩廓然无圣,没有凡和圣的分别,也没有妄和相的分别,悠闲安然的出入喜怒哀乐,随喜而喜,随悲而悲。
生死一笑置之,净污随他去吧。生死无别都是是众生的恩惠福得,净污无别都是是众生的慈悲。参佛的人啊,入魔的人啊,都没什么分别,
演着空花戏着幻境,都是被空花幻境所转。
奔赴劫难即使我有千年的肉身我也不可惜,只是心中一个行愿而已.
阿鼻地狱空不是空,菩提智慧有不是有,天地澹漫无清浊,我自己弹着自己的琴歌,
不要向月亮偷窥求取般若智慧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禅非禅缠非缠枯木龙吟照大千

倘无禅宗,曾以儒道为主之中华古文化,本不足道;倘无禅宗,中华古文明亦难至如今不可企及之高度。蓋中华古文明、中华古文化,得禅宗而孤峰直上、傲然于世。宋明理学、心学...

by:照至悟

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

《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作者缠中说禅。

by:吾同予

白话 — 缠非缠

这个专辑是弘缠院李晓军校长讲解禅(缠中说禅)博客开篇的那27篇《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系列的文章,我自己去读原文还是很吃力的,读起来好像都懂,但又实在...

by:悟道观心_当下修行

易缠解禅

这个专辑是52时期横跨时间最长的一个节目,从2016年开始到2019年结束,主讲是李晓军校长,绝大多数时候时候都是跟小胡子搭的这个节目,绝大多数都是有标题的,各...

by:悟道观心_当下修行

缠中说禅

缠中说禅,股市的一张门票!

by:双飞翼1993

缠中说禅

倘无禅宗,曾以儒道为主之中华古文化,本不足道;倘无禅宗,中华古文明亦难至如今不可企及之高度。蓋中华古文明、中华古文化,得禅宗而孤峰直上、傲然于世。宋明理学、心学...

by:枯木吟禅

声音主播

164029258

简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闻、正见、正学、正行,大道至简。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分别相……直指事物本源,我们开始找寻人生的意义,寻找自己、达到精神富足,慧眼带领我们与圣贤的顶级经典对照、校对,认识本自具足,让身心归位,重新下载自己,向更高维度,更广阔的天地,积累更更新自己。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