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简史,南诏国

2024-05-08 20:18:5911:11 54
声音简介

南诏国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崛起于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政权,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年在唐朝支持下,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后建立。南诏国建都太和城,享国164年,如果从第一代王算起则是253年,共经历十三个王。

南诏建立

公元649年,细奴逻接受白子国大首领张乐进求禅让,以巍山为首府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这就是南诏国,也就是蒙舍诏的源头,在唐高宗时细奴逻被封为巍州刺史。

西汉征服西南夷后,在滇国故地设立益州郡,管理当地的少数民族。到唐朝初年,在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的众多部族经过相互兼并与联合,逐渐形成河蛮人的浪穹诏、澄赕诏、施浪诏,哀牢人的蒙舍诏、蒙嵩诏和磨些人的越析诏六个比较大的部落邦国,被统称为六诏。

蒙嵩诏:在今云南巍山县北及漾濞县南,唐朝置阳瓜州,以其王世袭州刺史。

越析诏:在今云南宾川县,位于六诏之东,唐朝置越析州,以其王世袭州刺史。

浪穹诏:在今云南洱源县,位于六诏西北,唐朝置浪穹州,以其王世袭州刺史。

澄赕诏:在今云南洱源县邓川,位于六诏之西,唐朝置澄备州,以其王世袭州刺史。

施浪诏:在今云南洱源县青索,位于六诏东北,唐朝置舍利州,以其王世袭州刺史。

蒙舍诏:在今云南巍山县,因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

公元738年,蒙舍诏诏主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并吞其它五诏,统一洱海地区,并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太和城,南诏政权建立。唐玄宗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后来又加封上柱国,并赐龟兹乐一部及金佛像等。

南诏国号

南诏的由来是因为其前身蒙舍诏,因位于六诏之南,故名南诏。但是在南诏国内,其国号数次变更。

公元752年,阁罗凤叛唐自立国号大蒙。

公元779年,南诏王阁罗凤卒、异牟寻立,从太和城迁都于羊苴咩城。

公元784年,异牟寻改国号为大礼。

公元794年,异牟寻归唐,被唐朝封为南诏王,改国号为南诏。

公元860年,世隆再次叛唐,改国号为大礼。

公元878年,隆舜又改国号为大封民直至902年灭亡。

在大唐和吐蕃之间求生存

南诏虽然依靠唐朝的统一六诏,但是很快反目。

公元745年,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遣使至云南,与皮逻阁言语不相得,皮逻阁很不满意。

公元750年,阁逻凤路过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同行的妇女,勒索贿赂,阁逻凤不应,张虔陀派人去辱骂,并向朝廷诬告阁逻凤。阁逻凤愤怒,起兵攻破云南,杀张虔陀,并取羁縻州。

公元751年,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兵临南诏首都大和城,被南诏击败,唐兵死六万人。 南诏方面亦损失惨重,云南自曲、靖二州以下东爨居地被唐兵破坏。

公元752年,吐蕃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

公元754年,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击南诏,进至南诏首都太和城,全军覆没。尽管如此,南诏国还是有意归唐。后来阁逻凤在太和城中立南诏德化碑,表示叛唐出于不得已,对臣属说,后世可能又归唐,当指碑给唐使者看,明白我的本心。

公元779年,唐德宗派遣大将李晟、曲环率北方兵数千,联合当地唐兵,大破吐蕃、南诏军,追击南诏军过大渡河,南诏、吐蕃联军数次失败,损失超过十万人。南诏与吐蕃战败后,吐蕃悔怒,南诏恐惧,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吐蕃改封南诏国王为日东王,取消“兄弟之国”的地位,改为君臣关系。吐蕃在南诏征收重税,险要处设立营堡,还要南诏每年出兵助防。

异牟寻感到依附吐蕃的害处,在郑回的规劝下异牟寻重新归附于唐朝。

异牟寻派使者送帛书给唐朝的节度使韦皋,异牟寻在帛书里说“异牟寻世为唐臣”,之前张虔陀志在吞并、侮辱南诏,唐朝使者不给南诏澄清昭雪,鲜于仲通攻打南诏,所以南诏才背叛唐朝。异牟寻说自己的曾祖受先帝恩宠,后人都蒙恩继承王位,百姓懂得礼乐,本是唐朝的教化。而现在吐蕃百般欺诈,怀恶相逼。异牟寻愿竭诚改过自新,归顺于唐朝天子。

异牟寻派使者带着黄金、丹砂到唐朝,唐朝韦皋将其送到京师。使者献上黄金、丹砂,并且说“异牟寻请求归顺于天子,永为唐朝的藩属。所献的黄金,是表示归顺之意如黄金;丹砂,是表示赤心”。唐德宗赞许之,赐给异牟寻诏书,并且命令韦皋派使者去查看情况。

韦皋派其崔佐时到羊苴咩城,崔佐时宣告天子的旨意,异牟寻与其下属都趴在地上并且低头受命。 南诏之主异牟寻遣其弟凑罗栋、清平官尹仇宽等二十七人献地图、方物于唐朝。唐朝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

以祠部郎中袁滋持节领使,成都少尹庞颀副之,崔佐时为判官;俱文珍为宣慰使,刘幽岩为判官。赐异牟寻黄金印,印文为“贞元册南诏印”。使者到达南诏,异牟寻离开座位,跪着接受册印,稽首再拜;又接受所赐服备物,说:“开元、天宝中,曾祖及祖皆蒙册袭王,自此五十年。贞元皇帝洗痕录功,复赐爵命,子子孙孙永为唐臣。”

公元829年,剑南节度使杜元颖不晓军事,武备废弛,且苛待士卒,导致士卒引南诏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数万人。

公元830年,李德裕前来镇守,蜀地遂安,唐文宗准许南诏求和,立约互不相侵,又用李德裕为剑南节度使,整顿边防,训练士卒,防南诏再来攻掠。

公元860年,安南引南诏兵乘虚攻破安南交趾城,不久唐军再次占领安南。863年,南诏攻破交趾城,唐军退守岭南。866年,大唐安南都护高骈大破南诏军,南诏杨缉思出战失败逃回,唐军趁势攻入城池,斩首三万余级,平定安南。

此后,南诏长期与唐朝战争,宋威、髙骈等率唐军数次大破南诏军。南诏“屡覆众,国耗虚”,甚至到了征十五岁以下的男子为兵,让妇女代替男子耕种的地步。与唐朝长期的战争,导致南诏国力日衰,最终导致灭国。

疆域范围

公元860年,南诏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云南全境、贵州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今缅甸、老挝、泰国的北部地区,使南诏成为西南地区历史上最强大的统一王朝。南诏鼎盛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东南到达安南,西抵伊洛瓦底江,西北连接吐蕃,北接大渡河,南面和女王国接界,西南和骠国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达宜宾。

南诏以洱海地区为统治中心,国内置十赕、六节度使、二都督。其中赕相当于州,是南诏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为直接统治区。节度使则主要管辖部落地区,都督区则是为了拱卫洱海统治中心。另外还有3个羁縻地区。

十赕:云南赕、品澹赕、白崖赕、赵川赕、蒙舍赕、蒙秦赕、邆川赕、大和赕、苴咩赕、大釐赕。

六节度使:

弄栋节度使:管诸族部落。防备唐朝

拓东节度使:管辖东爨乌蛮三十七部。防备唐朝

银生节度使:督辖朴子、长鬃等数十族。

永昌节度使:重兵监视西爨,又管辖金齿、漆齿、银齿、绣脚、穿鼻、裸形、磨些、望外喻等落后部落。

丽水节度使:管辖金齿、漆齿、绣脚、绣面、雕题、僧耆等十余族。防备吐蕃

剑川节度使:管辖浪加萌、于浪、传衮、长裈、磨些、朴子、河人、弄栋等十余族。防备吐蕃

二都督:通海都督、会川都督。

羁縻地区:东爨诸部、羊舸昆明诸部、东蛮诸部。

国祚世系

第一代王细奴罗,又名独逻、独逻消,舍尨之子。649-674年在位。

第二代王逻盛,又名逻盛炎,细奴逻之子。674-712年在位。

第三代王盛逻皮,逻盛之子。712-728年在位。

第四代王皮逻阁,盛逻皮之子,唐朝赐皮逻阁名归义。 728-748年在位。

第五代王阁罗凤,皮逻阁之子。748-778年在位。

第六代王异牟寻,阁罗凤之孙,凤伽异之子。778-808年在位。

第七代王寻阁劝,又名新觉劝,异牟寻之子。808-809年在位。

第八代王劝龙晟,寻阁劝之子。809-816年在位。

第九代王劝利晟,又名劝利,劝龙晟之弟。816-824年在位。

第十代王劝丰祐,劝利晟之弟。824-859年在位。

第十一代王世隆,又名酋龙,劝丰祐之子,859-877年在位。

第十二代王隆舜,又名法,世隆之子。877-897年在位。

第十三代王舜化贞,897-902年在位。

南诏灭亡

公元897年,唐人郑回的后裔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公元902年,郑买嗣起兵杀死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南诏灭亡。

郑回曾是唐人,后来被南诏俘虏,然后郑回成为南诏的高官。郑回先后教育了凤迦异、异牟寻、寻梦凑等多任南诏太子。即使异牟寻、寻梦凑,也被郑回打过。南诏国上下没有不害怕郑回的。南诏把宰相称为清平官,南诏设置六名清平官,异牟寻以郑回为清平官,事务都与郑回商议,郑回执政当权。其他五个清平官,谦恭谨慎的侍奉郑回。如果他们有过失,郑回就打他们。

作者观点

南诏是一个夹在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小国,也是在唐朝的支撑下才统一五诏。但是南诏在唐朝和吐蕃之间摇摆不定,屡次和唐朝爆发战争,最终让本就不雄厚的国力日渐衰微,最终走向灭亡。

南诏能够存活到唐朝后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南边陲的南诏不是唐朝的主要战略方向。唐朝的战略重心一直在北方和西方,因为能给唐朝带来真正亡国灾难的异族政权先是突厥和吐蕃。

突厥雄据北方,历经高祖、太宗、武后和玄宗时代历次打击,玄宗时代突厥问题已经解决。吐蕃居高临下,巅峰时期控制了整个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还有西域的大部分,并一度攻入长安,到唐德宗末期,吐蕃已经基本构不成对唐朝的致命威胁。

南诏长期与唐朝战争,宋威、髙骈等率唐军数次大破南诏军。但是唐朝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南诏问题,根本原因是西南地区并不是唐朝的战略重心。

本文由上甘岭的旗帜原创,欢迎关注、点赞、收藏、分享,带你一起长知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史

十分钟一个朝代,每集都有文稿,可以边看~边听~边复习~方便需要快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小伙伴如果读音或文稿有误欢迎指出~(文稿来源于网络,部分有修改)

by:柳尤码

中国简史

本书分为十二章,按照中国政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顺序次第展开,对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成败得失以及政治家经邦治国的风范和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壮举,进行全面介绍。

by:pioneer2017

中国简史

揭秘中国历史幕后的一条文化伏现解读贯穿历代王朝的天命之名。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成王败寇的历史卷轴中竟藏着如此一本正经的“受命于天”王朝更替路论。让刻板...

by:菡萏微醺

中国简史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它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民国等各个时代,涵盖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各个...

by:阿虎带你听

中国简史

本书原名为《白话本国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1923年,由商务印刷图书馆出版,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书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叙...

by:朗月讲堂

中国简史

从三皇五帝到20世纪20年,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告诉我们中国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系统呈现历史发展的进化演变,真实感受时代兴衰变迁的大势。民国时代较有影响力的中国史...

by:长安集品牌创始人

中国简史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是史学大师吕思勉所著《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再版,原书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中国服装简史

古代中国人穿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在这里,我将通过通俗的语言一点点讲给您。让您再看古装剧时不至于被迷惑。

by:听书读书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