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用现在改变过去

2024-05-10 10:24:5520:04 1.2万
声音简介

晚安者心安,这里是由慕思以及喜马拉雅为您共同带来的《睡觉》,或者叫《睡觉(jue)》。我是梁冬,梁某人。


继续借着《2024情绪与健康睡眠白皮书》的调查结果,这个由中国睡眠研究会和慕思为您带来的调查,它的一些点,我只是当作抓手来和大家分享一些,面对“睡觉”这件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在这份报告里面,有一个对于大众的情绪的调查,叫“心理健康相关的传播声量”数据。关键词是“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情绪”“抑郁症”“焦虑+情绪”,是一个逐步增加的过程。


也就是说,焦虑和情绪相关的搜索结果居然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在集体意识里面,人们已经清晰地意识到,焦虑和情绪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所以很多人在网上搜索的时候,会把这两个内容结合在一起搜索,也有更多的文字,是在一篇文章当中同时提及了这两个关键词:焦虑和情绪。


焦虑是什么?焦虑和愤怒不一样。焦虑本质上来说是对不确定感的慌张,愤怒是对自己无能感的无能,或者对自己无能的无能感。


还有一种是什么呢?是“恨”。“恨”这种情绪很有意思,是明明希望它差,但是居然很好。它和“恼”不一样,恼是明明希望它好,但是呢,它却表现得不够好。比如说,有个人抢了你老公,抢了你的职位,而且长得还很好看,命也很好,还经常在你面前秀包包,你恨不得她撞车死掉,但是她还活得很好。她每天都很愉快、精神百倍;你呢,黄脸婆,睡眠不好,看着这一切失去。(我是举个例子啊,这个不是你,是别人吧,另外一个人)这个情绪就是想她不好,但是她偏偏很好,那种状态叫“恨”。


反过来,比如说你的孩子,你很希望他好,命都想搭给他,甚至他吃的苦,你都恨不得去替他吃了。结果他就是不争气,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又情绪管理失当;一会儿又长得丑,然后又遗传了他爸的种种缺点,你觉得很烦;或者遗传了那种他妈的缺点,你觉得真的不能忍受。你很希望他好,但他偏偏又不好,这个叫做“恼”。


所以“恨”是一种情绪,“恼”是一种情绪,“怒”是一种情绪,“焦虑”是另外一种情绪。


那么,我们集中在“焦虑”这件事情上,焦虑是对不确定的事情产生的不确定感。这个世界有两种人。有一种人,他明明面对的是不确定的事件,但是他却有一颗不为这个“不确定的事”感到烦恼的能力。有一种人,明明这个世界也没什么的,他却老担心万一怎么样,他的关键词是“万一怎么样,然后怎么样”,还没发生呢,他老担心,患得患失。


我后来意识到了,“不确定”和“不确定感”是两件事。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确定的,对吗?你怎么能保证明天是不是有战争、是不是有地震、是不是有裁员、是不是股市突然暴涨你又踏空了?或者是不是房价突然一夜回到三五年前,简直是数钱数到手抽筋?这些都有可能发生,这叫“不确定性”。


但是,“不确定感”是什么呢?是为此而感到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知道了怎么办之后,也不知道这样做好不好,就会怀疑自我。所以,当你意识到“不确定”和“不确定感”是两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清晰地做一个判断,我到底要面对的是处理“确定”还是处理“确定感”。


处理“确定”,你要制定计划,让相关人员、事物、时间活在某个计划当中,并且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从而提高这件事情的确定概率。但是你要改变自己的“不确定感”,可能这个没用,那个只能体现为强迫症。


不确定感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对于不确定的事情产生情绪扰动的习惯。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佛学讲了“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都叫“业”。“业”是什么呢?约等于,我们只能说约等于情绪习惯。


所以有句话叫“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我们习惯性地对抗,别人说什么本来你同意的,但是呢,你老喜欢说“但是”,老是跟别人说的不一样,这叫习惯性的否定;还有一种人呢,就是习惯性地觉得人家说这句话,是在对他的某一种否定,于是就生气;还有一种人,习惯性地坚持他以前的做法,比如说,今天如果这个餐厅我没有点到这个想吃的菜,好像这个餐厅就没有开始吃一样,这些东西都在习惯性的执


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小梁特别想跟大家分享,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把自己这个客观世界和你对这个世界的一些习惯性的“怨恨恼怒烦”这种情绪剥离开来,花时间去处理这种习惯,真的是很好。


有一天,我看过一本书。(这个故事我可能在不同的地方讲过,但是我觉得它特别的具有代表性,很想分享给大家。)说有一个小孩子,小的时候很害怕他父母总是吵架。他有一次目睹了他妈妈把一个板凳扔向他爸爸,砸得他爸爸满脸都是血,他当时很害怕。后来他长大了,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也有了一个美娇妻。有一次,他老婆偶然开玩笑把一个塑料板凳扔过来,他当时勃然大怒。后来他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他愤怒的不是他老婆那个塑料板凳扔向他,而是那一霎那间,他童年的那一刻——目睹了自己的母亲把板凳砸到父亲头上,满脸都是血——他当时的那种恐惧和无法表达的愤怒,原来一直停留在他的意识里。后来很多年之后,那一个砸向他的小板凳,其实并没有伤害到他,伤害的是早就留下的那个心智模式和习惯。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我们要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认认真真地回忆过去曾经受过的伤害,你要忘了这个伤害给你带来的恐惧、愤怒、烦恼。然后呢,要回到那个时空点,跟那个自己说:“没事的,这个事情过去了,它不会对你以后造成什么影响的。请你从这一秒钟开始释然吧。”


所以,今天在节目结束之前,在这一期结束之前呢,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个小小的练习。

请你回想一下,最近一次你特别愤怒的时刻或者特别恐惧的时刻,给大家三秒钟的时间,花点时间想想这个场景。


当然,如果现在你已经躺在沙发上,请把你的头往后靠;如果躺在床上,就以一种方便舒服的方式,甚至可以拿个枕头垫在你的膝盖下面,让你的身体处在一种零重力的状态。然后呢,去回想最近的一次愤怒、恐惧或者是伤心的时刻。


然后认真回溯一下,到底是这个事情让你愤怒,还是这个事情激发了你本来就有的愤怒。如果你开始慢慢地看见,原来是你以前的那一些没有被释放过的“愤怒”还在那儿,请你做一个小的思想练习,想象练习也可以。


想象自己走进了一个电梯,然后电梯门打开了,你走出去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小孩,就是当时那个受伤的你。请你走过去,轻轻地碰着他的头,握着他的手,用你的眼睛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你好,我是未来的那个你,我了解你所受过的伤害,而且我还一直陪伴着你走到了后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今天我回来,我要告诉你,当时的这个愤怒和伤害,其实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忘记它吧。”


然后,你一定要让对面的那一个小孩,对你点点头,说“好的”。这个时候你再回到电梯,当然你可以跟他说一声“再见啦,祝他一切都好”之类的,甚至可以让他对现在的这个长大的你说“祝你以后都好”,然后再走回电梯,把电梯门一关,再回到当下的时间。


这个练习非常有用,因为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用现在来拯救你的过去。我们常常说现在影响未来,但是你知道吗?有可能现在也可以改变过去的。当你意识到你可以用现在的所作所为所想去改变过去的你的时候,你才真正地把这件事情划过去了。


我本来这期节目都快录完了,准备说再见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正好是母亲节。我想可能我们每一个人的底层情绪,还跟我们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情绪稍微稳定点的母亲,也许会让孩子学会稳定,但是有很多的母亲都不一定能做到情绪稳定的。这是一个如此喧闹而繁杂的时代,女性所感受到的压力也可能比男性要大得多,又要工作又要带娃,还要和同事的娃比较,还要担心他的未来,所以母亲很伟大。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母亲在抚养我们的时候,她刚刚做母亲的时候,比如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她其实当时也不是很成熟的。就像我现在作为一个50岁的老男人来看,那些30来岁刚刚做母亲的人其实也是小孩。所以,她们大概率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把她们稳定的情绪带给她们的孩子。


在母亲节这一天呢,我觉得大部分的人都要对母亲表示感谢,当然是这样。不过,我们除了要感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受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外,其实我们还需要做一个小小的功课,那就是真正地回溯到自己小的时候,那一些被自己的妈妈恐吓、打压,甚至她们很多时候爱我们但是不得法而导致我们受到的某种伤害。这些情况其实很普遍。


我们可以做一个类似刚才那样的练习,回到自己小的时候,回到小的时候被妈妈批评、打骂的那一个委屈的自己。


就像刚才那个练习一样,现在再次走进一个电梯,然后摁一个,比如说“G”,那个键就是代表的电梯某一层。


过了5秒钟打开,你看见的那个小孩,那个曾经被你妈妈批评的小孩。可能那个时候,妈妈的批评本身是带着爱的,但是你还是觉得委屈。你应该走过去,好好的抱一抱那个年轻时候的你的妈妈。然后呢,告诉她说,没关系,让我来。


然后你重新走到那一个小时候的你身边,跟他说:“妈妈也是小孩,别看她三十几岁啊,她还小得很,她也没长大。有一天,也许你也会做爸爸、做妈妈,记得,当你做爸爸和妈妈的时候,你可以用更加温和的方式来对待你的孩子。” 


现在请你跟你妈妈说:“也许我做的有不对的地方,也许你冤枉了我,也许我们之间有误会,这都不重要,因为有一天你会越来越老,我会长大,我会像你的妈妈一样,不过我保证,或者我尽量,不会用当年你对我的那样的方式去对待你,因为我长大了,而且我听过梁冬的《睡觉》这个节目。” 


许多时候,当我们在内心里面真正地去看待自己的童年所经历的许多创伤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能超越这个创伤,你能够直面它,并且有机会,就像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知道那不过是一个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而且也不妨碍今天长成你今天这么一个懂事理的人。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的话,你也不会来听梁冬的《睡觉》了,我相信。所以,那些曾经让你烦恼、忧虑、委屈、痛苦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帮助了你,对这样一个充满了不确定、充满了各种否定的世界,保持了某种的免疫力。


有一天,我的儿子小小梁受了某种委屈,他回来跟我讲他的感受的时候,我真的发现,哦,原来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些过程的。不过,作为爸爸我当时记着提醒自己,一定不要着急给他任何的建议,而是问他,如果你是那个给你带来委屈的老师——他的老师有可能某些事情误会了他——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成为了一个老师,你怎么做会更好? 


然后他说应该这样这样,我说:“好,记住,这是你生命的质量,因为你今天觉察到了。你受到过这样的委屈,你觉察到了,你不应该再把这样的伤害带给将来一个小孩子,不管他是你的学生还是你的孩子,那么你就在某种程度上做了一件善事。你把那些在人世间流转的嗔恨、愚蠢、抱怨……在这一霎那间,在你这里停住了,这是你对这个世界的其中一项贡献。” 


我知道你可能有很多问题,你也足够聪明,但是旁观者清,或许你把你的问题问出来,我可以从我走过的弯路里给你一些分享。有问题梁某人一下,请在留言里面留下你的问题。


晚安者心安,这里是慕思与喜马拉雅共同为您带来的《睡觉》。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是你的梁冬,梁同学。 


本栏目携手慕思为您带来晚安良方,缓解中国式睡前焦虑,开启从晚安到心安的旅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68590728

梁老师您好,我女儿晚上睡觉会说话,还很难入睡,读高一,拉大便很困难,吃饭也不多,看了很多中医没有改善。您有什么建议吗?

网速慢我着急

哈哈,这是借着节目骂那位老师吖

春约桃

释然过去就是更好的当下 更好的当下就是更好的未来 感恩梁老师❤️

明心国学

疗愈内在小孩儿

听友186331500

梁师您好,我想请教您如何不被别人情绪左右,我母亲情绪极为不稳定,更年期应该也将近十年了,除了敦促她去调理(但是她不听)也只能多点理解,但是总是遭受她言语暴力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对着自己老公发怒,天天感觉顶着一朵乌云,如何跟她相处不被她影响呢,真的很苦恼

猜你喜欢
生命蓝图:透视过去、改变现在、预演未来

想知道自己的生命蓝图吗?想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吗?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剧本吗?翻开这本书,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从认清使命、规划人生、实现奇迹三个...

by:人邮知书

深度改变|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改变?你与梦想的距离,只隔着一个深度改变!成就高的那些人,全都有同一种特质:敢于改变自己。在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人人都在说“改变自己”,渴望...

by:大辰记忆法咨询师

练字干货私房课-准备篇-改变从现在开始

全套视频课程在网易云课堂和B站搜索“练字干货私房课”或“一堂神奇的练字课”不故弄玄虚,不虚张声势,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我们致力于编写一套“教之有方、学之...

by:宿镁研字社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

成年人的词典里,没有容易二字。无论你现在是20岁还是70岁,你都可能觉得已经过去的人生里出了一些岔子,其中有的部分无法修补,有的令人懊悔。你觉得自己选错了专业,...

by:泛若舟

生命蓝图——透视过去、改变现在、预演未来|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本书从认清使命、规划人生、实现奇迹三个维度,指导和帮助读者摆脱自身思维与认知上固有的局限,更好地发掘天赋、规划人生蓝图,实现奇迹一般的人生。书中既包...

by:人民邮电_电子书

糖尿病过去现在和未来

糖尿病过去现在和未来王立铭著

by:飘如陌上尘郑州

现在静心

生命,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场找寻,而人生,就是一个找寻自己的过程。上半程,寻寻觅觅,于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景致里刻画自己,时而迷入荒径,时而跌入崖畔;下半程,又在顾盼...

by:如是贝贝